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3-05 15:04: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说课稿五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个数乘分数》,我打算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课本图

  本课教学内容是青岛版五四分段,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4-45页 “一个数乘分数”这部分知识。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数乘分数”属于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这一块,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针对上述教材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思考与研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算应用:

  5、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长方形纸条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遵循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合作交流、集体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获得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方法,深刻感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能更好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2、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说教学程序

  现在我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把本节课设计成四个环节:

  【出示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炼问题

  (二)引导探究 构建新知

  (三)反馈提高 巩固计算

  (四)总结反思 深化认识

  (一)创设情境,提炼问题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炼问题

  1、新课伊始我直接出示课本信息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了解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提炼出本节课所要解决三个问题。

  2、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使学生能顺利地利用工作效率乘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导出课题

  (二)引导探究 构建新知

  第二个环节引导探究,建构新知,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两个知识点的教学:

  1、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我分四个层次进行:

  (1)拓展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先研究1/4×2的意义,这里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知道求2小时织布多少米,也就是求1/4 米的2倍是多少?(板书:求1/4的2倍是多少。)然后用问题“你们能用长方形的纸折出1/4米的2倍是多少吗?”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表示出1/4米的2倍是多少。

  折纸时,先让学生在长方形纸条上表示出每小时织1/4米,再表示出2小时织多少米?通过折纸,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形结合表示数学问题的方法,从而为下步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对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价,并对学生的成功进行鼓励,使他们拥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接着根据第二个问题: 探究1/4×1/2 表示的意义。

  这是学生知识跳跃的关键,这里我给学生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你们还能用长方形纸折出1/2小时织布多少米吗?在这个具体的数量关系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折出1/2小时能织多少米,就是1小时织的一半是多少,在肯定学生获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时,老师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对意义的初步发现上:求1/2小时织布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折好的图形,先自己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或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组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明析求1/4的一半(1/2倍)是多少也就是求1/4米的1/2是多少。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通过师评、互评,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这样设计教学符合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③学生根据问题三:独立自主探究1/4×2/3的意义:

  让学生独立自主在长方形纸条上表示出:2/3能织多少米?组织学生自己独立动手操作,做完与学习小伙伴交流。然后集体交流、评价、展示,教师适时进行多媒体,直观形象演示,不断完善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4×2/3表示求求1/4的2/3是多少。(板:求1/4的2/3是多少。)

  ④小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1/4×1/2 1/4×2/3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是 1/4×2/5呢?

  你能再举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并说意义。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具体抽象出: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并板书: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本知识的教学我首先引导学生:

  观察:

  (1)我们明白了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那你知道它们的得数吗?

  结合刚才操作的过程,根据分数的意义学生不难理解,很容易说出结果,教师适时多媒体演示。

  讨论:

  然后让学生观察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总结概括计算方法:一个数乘分数,分子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和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应用:计算1/4×2/3

  通过这个例子订正规范格式。

  明确:为了计算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三)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能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效果。

  1、出示绿点标示的问题。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讲出计算和约分的过程,学生相互评价。

  2、自主练习1—4题。

  在练习反馈中,我采用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的方法进行,并重点关注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深度和计算水平。

  由于本节课新授部分较多,估计练习时间不太多,所以我的练习设计以巩固新知为主,对于学生技能的熟练训练,和发展留于下节课进行。

  (四)总结反思 深化认识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反思 深化认识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是啊,我们不仅知道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板:意义)还研究出了它的计算方法,(板:计算方法)在谈收获知识的同时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个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通过自评、互评、师评来比较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此树立信心,明确努力方向。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微型教案”。所以,此板书重点突出,起到了提纲挈(qie)领的作用,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总之, 在全课的整体设计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力求做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确保课堂学习的高效性。同时我个人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远比教给他一个数学公式更重要,整个课堂设计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内角和》,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一、本节课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设计理念:

  数学是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上进行的交往。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它需要运用“对话式”的学习方式,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能力。新课程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观,以及获取知识的渠道都有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正是教师在新课程中寻找新的教学方式的着眼点。应该说,新的教学方式将伴随着教师对新课程的逐渐透视而形成新的路径。要破除原有教学活动的框架,建立适应师生相互交流的教学活动体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教者与学者感情上的融洽和情感上的共鸣;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认为教师角色的转变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育的长足发展,在未来的教学过程里,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教学情境的营造是教师走进新课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情境不是文本中的约定,也不是现成的拿来就能用的,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探索、研究、发现、形成。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揭示了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此外,它的证明中引入了辅助线,这些都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也是几何问题代数化的体现。

  三、学生分析

  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能力自己动手,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收集、编制、改造适合自身使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建模问题,他们乐于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具有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他们渴望体验成功感和自豪感。因而老师有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同时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情境教学中,通过探索与交流,逐步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并能进行简单应用。能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方程的思想。通过开放式命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通过有效措施让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

  2.能力目标:通过拼图实践、问题思考、合作探索、组内及组间交流,培养学生的的逻辑推理、大胆猜想、动手实践等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添置辅助线教学,渗透美的思想和方法教育。

  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数学,遇到困难不避让,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五、重难点的确立:

  1.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探究与证明。

  2.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

  六、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采用对话式、尝试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说课稿 篇3

  【教材简析】

  《月亮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借助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有极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

  【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一学期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识字能力,他们学会了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去认识生字,同学间能互相交流、合作,运用方法自主识字。但对于那些字形复杂、不规则的字,学生就容易出现困难,需要老师加以指导。学生基本能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情感方面还需多加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在读文中产生关心父母的愿望,指导自己的行为。

  ⑷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质疑导入,放手让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运用方法自主识字;在课中合作探究,朗读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爱父母,爱家里每一个人的情感,在行动上学会体贴、照顾父母。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3个。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词语“心愿”(读准字音)。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能说说你的心愿是什么吗?

  补充课题“月亮的心愿”(哪个生字读轻声?读准字音)

  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我们都是第一次读这篇课文,你能给大家提提要求吗?

  (要读正确)

  2、课文里有很多生字,我们先跟它们见见面,认识认识:

  ⑴ 学生自由拼读生字。

  ⑵ 生生互相提醒难读字音

  ⑶ 去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请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⑷ 老师把生字词藏在句子里,你能找出来读好吗?

  ① 月亮透过窗帘,看见小女孩睡在床上。

  ② 背包里面装着水果和点心。

  ⑺ 珍珍正在照顾生病的妈妈:

  理解“照顾”。

  ⑻ 月亮悄悄地离开了窗户:

  理解“悄悄地”。

  3、你已经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跟同桌同学说说。难记的生字,互相想想方法,如:

  加一加:

  背(北+月) 另(口+力) 太(大+、) 装(壮+衣)

  减一减:

  耍──女 护──户 汽──气

  换一换:

  梢──悄 紫──累 柄──病

  猜一猜:

  挂在洞口的大毛巾。

  4、指导书写生字。

  三、指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

  读正确流利。

  四、再读感知,形成表象

  1、自由读课文:

  找一找,划一划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

  “明天孩子们去郊游,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

  “我去跟雷公公说说,明天还是下雨吧”!

  五、问题延伸

  为什么月亮开始说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可是后来月亮却想让明天下雨?下节课我们再去读文探究。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讲述了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和特点,以及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知识基础。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地基础,是生物地最基本的特征。所以说它是我们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2、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建立在初中教材中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上,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

  (2)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过实验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使学生自己动手,亲自看到从上到下依次的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的出现。

  (3)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首先,教材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入手,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从而引出根据是否需要光,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之后教材对这两个阶段分别从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得出两个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辨证结论。紧接着讲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最后还补充了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小结】:所以说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是整个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B:理解)

  (2)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A:知道)

  (3)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过程及其有关问题;(C:掌握)

  (4)光合作用的过程;(D:应用)

  (5)光合作用的实质;(D:应用)

  (6)光合作用的意义。(D: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习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精神和方法;

  (2)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的方法。

  (3)初步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渗透“线条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来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未来的关注;

  (2)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进而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

  (3)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光合作用的场所;

  3、光合作用的过程;

  4、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的选择

  1、坚持启发式家学,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具体方法是: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复习旧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结论;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本节课的实际出发,使用多媒体教室,将许多地方用多媒体课件来表达,从而增强直观效果。

  (二)学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如何从本节的学习中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

  2、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如何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好在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课件。

  二、引入新课

  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知识体系,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从而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讲授光合作用的概念(演示多媒体课件)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的过程。

  (二)讲授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根据概念,导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把它和初中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引入到光合作用的发现。

  (三)讲授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04)在1771年所做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而引入以下几个著名的实验。

  1、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vonSachs,1832—1897)做的这个实验:他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个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本文的体裁是童话故事,以“建设开发与保护环境同等重要”为主旨,叙述了坪林村的山猪潭因为兴建高级山庄,环境遭到破坏,白鹭鸶也被迫陆续搬走,环保人士大声疾呼:还给大自然原来的面貌的事!

  位于山猪潭边的坪林村,住着几十户人家,栖息着好多美丽的白鹭鸶,昔日的那里有绿茵茵的草地,无边的相思林,迷人的山猪潭。在这种生命绿洲里,人们也一直引用潭里的水,世世代代以耕种为生,过着平静惬意的生活。而今这一切不复存在。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滥用自然资源,最终一定是导致破坏生态环境,酿成严重的生态恶果。正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所造成的悲剧。

  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6个字;理解“痛心疾首”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充分品读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品读重点词中理解文章,在反思中感悟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学生已有的环境保护认识的基础上,明白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道理。

  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鹭鸶心理变化的过程,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说教学设计

  一、 导入:

  同学们,我这儿有一则独特的遗失启事(出示遗失启示的灯片),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读读!你认为它独特在什么地方呢?

  (预设:坪林村的湖泊、山林、鹭鸶不见了,人们感到很痛心,想把它们找回来。人们遗失的是大自然的景物,而不是一般的物品)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就从第22课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题灯片和板书)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灯片)认准文中的生字,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完后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坪林村、山猪潭、售房、湖泊、域)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浏览全文,想想: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法指导:抓线索归纳内容

  (灯片出示鹭鸶的变化:议论纷纷—都先搬走—急着飞走了—立刻就搬家)

  四、品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你看,多么可爱的鹭鸶呀!多么美丽的景色呀!(欣赏美丽风景图片和鹭鸶短片)

  (过渡语:真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坪林满山翠,天光云影映碧潭呀!)

  2、(出示灯片)现在,蓝色的湖泊不见了,绿色的山林不见了,美丽的白鹭鸶不见了。捡到的人还给了坪林村,还给了山猪潭,还给了大自然没有?(没有)是没有还?还是不可能还呢?请大家默读课文,通过对文中语句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默读时,老师提示学生边读边找句子时,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学习写批注)

  3、学生谈看法。

  预设1:工程车来来往往,整天轰隆轰隆的,尘土飞扬……巨大的看板挡住了鹭鸶回家的路线……整个潭边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们都跑出来大叫:“你看!白鹭鸶,真的有白鹭鸶呢!”白鹭鸶吓坏了,觉得这里实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引导学生从找到的句子的重点词语中读出的感受,得出因为环境被严重破坏,而且还有人类的威胁,所以白鹭鸶不可能回来了的结论。学生体会一句就指导读一句,特别是“你看!白鹭鸶,真的有白鹭鸶呢!”和“白鹭鸶吓坏了,觉得这里实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过渡:请你给我们读遗失启示的第3句: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群白色的鹭鸶。教师接:是呀,白色的鹭鸶是不可能还给我们了!)

  预设2:加上工人抽取潭里的水,不到半个月工夫,山猪潭变小了……水田不见了,潭边筑起了堤防,堤边正在修建环潭公路……潭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小到当白鹭鸶去喝水的时候,整个潭边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们都跑出来大叫:“你看!白鹭鸶,真的有白鹭鸶呢!”白鹭鸶吓坏了,觉得这里实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引导学生抓住“蓝色”一词,从找到的句子的重点词语中读出的感受,得出山猪潭会变为一潭死水、一潭黑水、一潭臭水,会干涸,会消失,所以蓝色的湖泊也不可能回来了的结论。学生体会一句就指导读一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追问,比如:一个月后呢?半年后呢?此时的山猪潭是什么颜色呢?)

  (过渡:请你给我们读遗失启示的第1句: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个蓝色的湖泊。教师接:是呀,蓝色的湖泊是不可能还给我们了!那么,还会有白色的鹭鸶吗?白色的鹭鸶是不可能还给我们了!教师引读遗失启示的第1、3两句。)

  预设3:……草地不见了,相思林被砍光了。

  (引导学生抓住“绿色”一词,从找到的句子的重点词语中感悟,得出山林被开发建山庄了,绿色的山林也不可能回来了的结论。)

  (过渡:请你给我们读遗失启示的第2句: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片绿色的山林。教师接:是呀,绿色的山林也是不可能还给我们了!那么,还会有白色的鹭鸶吗?白色的鹭鸶是不可能还给我们了!教师引读遗失启示的第2、3两句。)

  4、再看看现实社会中,我们人类的所作所为吧!

  (灯片放映破坏环境的资料:干涸的河床、受污染的湖泊、砍光的山林、焚烧垃圾、日本捕鲸)

  5、(出示遗失广告的灯片),此时,你觉得我们仅仅遗失了蓝色的湖泊、绿色的山林、白色的鹭鸶吗?

  6、说说:你此时心情如何?本

  (预设1:气愤、着急、沉重、忧虑、无奈)

  (预设2:学生答到“痛心疾首”一词,先理解,在着重指导学生朗读遗失启示的最后一句,体会痛心疾首的感情,采用指名读、教师补白(不可能啊)与学生个别对读、教师补白与全体学生对读、换读)

  五、情感升华:

  1、当最后一只白鹭鸶被迫离开自己家园的时候,我非常同情它,可同时我又有些疑惑:它怎么当初不和其他鹭鸶一起走,而要等到再也不能住下去的时候才离开呢?

  预设1:生答“如果这里变成了山庄,那我们不是更热闹了吗?”

  (过渡:哦,原来鹭鸶认为建“鹭鸶滩山庄”不仅对坪林村的人有好处,对白鹭鸶也有好处呀!所以,它才没那么紧张呀!)

  预设2:生答:广告语让鹭鸶认为人类会在开发的时候能保护环境的。

  (出示广告语)追问:从这则广告你读懂了什么?(人类开发与动物、与大自然会和谐相处。)

  2、可人类只想着发展,而肆无忌惮的破坏环境,让鹭鸶们一次次的失望,乃至最后只能绝望的离开自己的家园,此时,最后一只鹭鸶最想对人类说什么呢?

  (引导学生的发言最后落在本文“和谐相处”的主旨上。)

  六、 结束语:

  鹭鸶有美好的愿望,我们人类也有美好的愿望,本文的作者用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同等重要,人类和大自然要和谐相处。最后,让我们饱含激情朗读这则能代表我们共同心愿语段吧(灯片:将广告语的最后一句改为:给我们一个和谐的家园!)

  我相信:如果最后的鹭鸶听到了,它一定会回来的!

  说板书设计:

  最后一只白鹭鸶

  没那么紧张 实在太可怕了 和 谐 相 处

【【精选】说课稿五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四篇

2.【精选】说课稿三篇

3.【精选】说课稿3篇

4.【精选】说课稿4篇

5.精选说课稿三篇

6.精选说课稿3篇

7.【精选】说课稿10篇

8.【精选】说课稿四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