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3-10 11:17: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说课稿4篇

说课稿 篇1

  这是一节自编教学内容。教学由玩气球、吹瓶中的气球、猜想瓶中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设计实验探究原因、解释有孔瓶中气球吹的起来的原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活动组成。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同学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原因、设计实验探究、获取结论”的探究过程。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借助探究“吹瓶中气球”这一活动,使同学获取“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三年级同学,四人一组,资料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每个小组有4个瓶子,4个气球。

  2、每组有一个瓶子的底上有一个小孔,有孔的瓶子有高的,有矮的;有壁硬的,有壁软的;有粗的,有细的。

  3、每组4个瓶子大小、颜色、软硬各不相同。

  三、教学实施: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玩过气球吗?你会怎样玩?上台试一试好吗?

  大家想不想玩?现在都玩一玩。注意检查你的气球是否漏气。

  同学自由玩气球。

  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带气球的小车,你能让它跑起来吗?

  老师能用气球把这两个小碗吸起来信不信?

  3、师:看来气球的玩法还真多。

  (二)发现问题

  1、师:同学们见过在瓶中吹气球吗?

  演示套好两个气球,谁愿上台吹瓶中的气球?(两个力气不一样的同学,吹两个大小不同的瓶中的气球)

  师:看到什么现象?

  2、师:其它同学想不想试一试,比一比谁的气球吹的大?

  3、同学分组活动。教师统计吹气球的情况。

  4、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吹起瓶中的气球,而有的同学没有吹起瓶子的气球呢?

  (三)作出假设

  讨论:这是为什么呢?你认为与什么有关?

  汇报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在试教过程中,大概出现这几种猜测:1、与瓶子的粗细有关。2、与瓶子的高矮有关。3、与瓶子的软硬有关。4、与力气的大小有关)

  (四)探究研讨

  1、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猜测,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对于上述猜测可引导同学一一予以探究。

  (1)把各小组吹起气球的瓶子放在讲台上比较,结果出现有高有矮、有粗有细。

  (2)用玻璃瓶与塑料瓶对比实验,结果玻璃瓶中的气球吹起来。(玻璃瓶上事先打孔)

  (3)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瓶,让力气大的同学吹无孔的瓶中的气球,让力气小的同学吹有孔的瓶中的气球。

  (五)深入探究

  1、师:看来,瓶中的气球能否吹起来与同学业猜想的原因都无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各小组同学再吹一吹瓶中的气球,认真比较一下小组的4个瓶子。

  师:用什么新发现吗?(能吹起的瓶子上有孔)

  2、师:是不是一定与这个小孔有关呢?有什么方法证明这个问题?(试教中,同学会想到这几种方法:1、堵瓶子上的孔再吹2、把瓶子打个孔再吹气球)

  3、师:为什么瓶上有孔,气球就吹得起来?没有孔,就吹不起来?

  4、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小结:空气进入气球,瓶中的空气从小孔中跑出来,所以能吹起气球。瓶上没有孔,瓶中的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外面的空气无法进入气球,所以吹不起气球。

  (六)运用拓展

  1、解释杯中的纸在水中不湿的原因。

  2、想方法用漏斗向带有塞子的瓶中倒水,并解释原因。

  四、教学反思

  气球的玩法很多,每一种的玩法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假如能引导同学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获取这些科学道理,对同学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在科学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探索的动身点和动力。同学玩过各种气球的玩法之后,探究兴致很高。此时,教师再提出“吹瓶中的气球”这一玩法。由于资料的结构性,同学通过吹瓶中的气球,很自然的提出“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吹起瓶中的气球,有的同学没有吹起瓶子的气球呢?”这个问题。同学的探究欲望再次被掀起。

  2、鼓励同学大胆作出假设

  问题提出后,要引导同学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对问题作出解释。于是我问道:可能是什么原因?你认为与什么有关?同学通过对同组资料的观察和考虑,有的认为是与瓶子的大小有关,瓶子大的吹的起来;有的认为与瓶子的软硬有关,软的吹的起来;有的认为是力气大的吹的起来;还有的同学认为是和瓶子的颜色有关。由于为同学创设了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同学的思维很活跃。在试教的过程中,也有的同学很注意观察,他们在这个时候就发现了瓶子上有孔无孔的现象,认为可能与瓶上的孔有关。这些教师都给予了鼓励。

  3、引导同学寻找证据,验证假设

  当同学提出假设后,教师要引导同学想方法来验证这些假设是否成立。在本节课中,我较好的发挥了资料的结构性,有力的验证了各种假设。如在验证“与瓶子的大小有关,瓶子大的吹的起来”时,同学通过对全班吹的起来的瓶子的观察,马上否定了这种假设。通过对资料的对比,寻找证据,有利于同学培养同学的质疑意识和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4、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通过对几种假设的研究,同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与瓶上的孔有关”上,通过对4个瓶子的观察比较,同学是不难发现这一点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是否在这里就可以停止了呢?我觉得不是,还应该引导同学对这一发现作进一步的证明。这样不但能磨炼同学的思维,更能培养同学严谨的科学态度。于是,我启发同学道:是不是一定与这个孔有关呢?能不能证明一下?同学很快想到了两种可行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才干断定确实是与瓶上的孔有关。但这只是感性的认识,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同学通过考虑和讨论,不难得出结论。在课的最后,以两个小实验再次激起探究的兴趣,也巩固了新知。

  在本课教学中,同学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获取了科学知识,增加了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较好的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第11课《桂花雨》,重点在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情和教学反思这四方面来阐述。

  说教材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第二至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二自然段写“摇”桂花时间的选择及其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摇”桂花的情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情景交融,物我和谐共生。第四自然段写“摇”桂花后,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篇末再次点题,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分享“摇花乐”。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意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三自然段“摇桂花”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说教法学情

  《桂花雨》这是一篇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实现自主、合作、高效地阅读。

  教学反思

  “摇花乐”是全文的重点,需要花大力气挖掘,为后面解决“思乡情”作好铺垫。

  “摇花乐”这部分内容叙述了我的乐、母亲的.乐、父亲的乐,这三种乐是逐渐提升的,对于我来说,摇桂花是一种童年的游戏之乐,对于母亲来说,摇桂花是一种生活之乐。对于父亲来说,摇桂花是一种丰收之乐,从父亲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总而言之,摇桂花给我们所展示出的一副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你读了不得不感动,不能不向往,不得不留恋!多年以后,也难以忘怀。

  只有把这种欢乐充分理解之后,那份“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浓浓思乡情这个难点才可以水到渠成,不讲自悟。因此,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反复地让学生去品读“摇桂花”时“我”的那份游戏之乐,体会母亲妙用桂花时的快乐,品读父亲即时口占一绝的丰收之乐。在深入的朗读中渐渐回忆到童年的那份美好,因为在人们心中,总是想把快乐的时光永远留在心间的。也因此,通过“摇桂花”的细细品读,让学生慢慢体会到母亲总说的那句话的含义了。

说课稿 篇3

  《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文章前半部分有自然界的奇异景观之谜说起,主要写谜底如何被揭开的,侧重写实;后半部分主要由揭开谜底而获得的启示,重在揭示哲理。本文借具体、真实的事情来说明人生道理,令人信服,这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4、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叙事简洁,内容较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不会遇到太大问题。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上述情况,我设想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一、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板书课题,指名读,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初读要求,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初读情况,正音,对文中比较长的句子,重点加以指导,并理解相关的字词。(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理解词语。)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并且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从而引导学生理清文本条理,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三、组织质疑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我让学生提出课文中有哪些不懂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帮助确定下节课的学习目标。把重点问题留到下节课再研究。

  四、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复习认读。指导描红,临写、交流难写易错的字,相机范写:摧、贞。组织描红,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3、上网搜集有关能解释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成语,俗语,或者故事。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先复习提问:魁北克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学生回答后,我用多媒体演示简笔画,加深了印象。然后导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围绕“为什么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呢?”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当学生们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出“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和“雪松的枝干富有弹性,能把积雪抖落下来”这两个原因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告诉他们,“特殊的风向,造成东坡的雪来得大”这是外部原因,而雪松那特殊的本领则是雪松能够在东坡生存的内部原因。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层的理解。为解决课文的难点作好辅垫。接下来,我顺势出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回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我要求学生找出反映雪松特点的词语“富有弹性”“向下弯曲”“立即反弹”“依旧保持”,先读好这四个关键词,再读好这个句子,循序渐进。为了理解“弹性”“反弹”等词语,我将用钢皮尺作演示,使学生更地理解雪松的有弹性,能弯曲,会反弹的特点。接着,我会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无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这一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说一说,哪些词最使你受感动,为什么?从而使学生理解:“反复地落:雪大,狂;反复地弯:雪松承受的压力大,且作出了适当的让步;反复地落,退让成功;反复地弹:雪松不屈不挠。不论……始终……雪松是个胜利者”等内涵,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因为有了理解作依托,学生一定会读出真正的感情,读出对雪松的敬佩和赞美。

  当学生对雪松的不屈不挠已有较深的印象后,我预设了一个小小的辩论“有人读了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用辩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

  在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这一奇特的景观给两位旅行者的启示的时候,我重点放在理解第二位旅行者所说的话,和最后一小节的句子。“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两句话,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也是本课的难点之所在。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第一课时之后,我安排学生们上网搜集有关能解释这两句话的成语,俗语,或者故事,为深入而形象在理解这两句话作了辅垫。在这一课时教学这两个句子的时候,我让学生举一些例子来说明问题。学生可能会交流出:“卧薪尝胆”、“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自己没有考好试,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准备在其它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一个口头作业:1、蔺相如的躲避不是,而是。

  2、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而是。

  3、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而是。

  4、雪松弯曲一下,不是,而是

  。

  通过这一练习,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三、总结文本,拓展练习

  在小结时,我将特别强调“正面抗争”的重要,要学生懂得,面对困难,挫折甚至打击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不是弯曲一下,而是“正面抗争”,要尽最大的可能去承受,去主动挑战,但当困难已经大到你无法承受的地步的时候,就要学会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以求反弹的机会。

  至此,我要求学生以“雪松的启示”为题,说说学习这篇文章以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摘抄描写雪松与大雪抗争和旅行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2、推荐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现象之谜》

  3、观察一奇特的自然,并找出原因,说说得到什么启示,并把它写下来

  4、有兴趣的同学可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10、山谷中的谜底

  谜东坡只有雪松西坡有松、柏等杂树

  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因)

  谜底

  松树的特性决定(弹性弯曲反弹依旧保持)

  积弯落弹

  启示弯曲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小河与青草》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这篇课文融情于理,字里行间洋溢着童真童趣,很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但文中蕴含的深意学生在理解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得困难,因此我认为理解对话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本课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表演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受,让学生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同时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兴趣。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理解对话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打算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指导书写3个生字。为此我营造三个层面的读,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螺旋上升。首先示图揭题,引导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检测时,侧重纠正生字的读音,尤其是前后鼻音的字。接着引导细读课文,侧重在字词的意思的理解上,主要引导学生把字词的意思带入课文语境中,在语言环境中自读自悟。最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给时间他们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在学习字词、指导书写上,我准备以点带面,重点分析“青”的书写,强调第五笔是“竖”,上下结构的字要上紧下松。其余的字则让学生结合笔顺表自能识字,训练他们读帖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第二课时主要是精读课文,进一步指导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感悟理解小河与青草的对话,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地概述,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情境,积极充当角色,自主读、演、说,想象、感悟角色间的对话,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自然界万物是相互依存,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指导书写其余生字。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一步设问导入,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我先调动学生对初读课文后的知识储备,板画小河,引导学生上台贴青草图,评议贴图,引出第一段,指导学生读读句子,想想,修改画面,感受“长满了”,指导感情朗读。紧接着我以“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河边又长着一群怎样的小草呢?”开启下文的学习,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步充分诵读,巧破难点。这是本文的重点,主要抓住小河与青草的两段对话来体会两者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感受他们的谦虚与谨慎。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读后问: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小草呢?引领学生读读第二四两段中小河与青草的话,抓住“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碧绿碧绿”“让人喜爱”,结合图片让学生感受小河的清澈,小草的碧绿,激发学生对小河与小草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练读,指导读好感叹句。

  接着,抛出问题:为什么小河会那么清澈,小草会那么碧绿?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文本。引出第三五两段话,诵读感悟。这里,我分别抓住“浑浊的泥水”“干枯”组织学生通过图片比较,再次感受小河的清澈,小草的碧绿。接着抓住“紧紧抱住”,让学生通过表演、采访等活动理解小草为防止水土流失付出的艰苦努力,体会到小河对小草的感激之情。抓住“充足”,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小河在小草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读出感激之情。

  最后,我再让学生评价小河与青草,引读最后一段,让孩子感受到谦虚谨慎,甘于奉献,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与快乐。

  第三步指导书写剩余生字。

  重点指导“对”字的书写。

  第四步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指导学生四人一组表演课本剧。 通过表演让学生把自己感悟的展现在大家面前,从而内化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小河与青草》。生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小节,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

  3、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那么绿呢?听了他们的谈话,你也许就会明白了。

  二、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一)学习二、三自然段

  1、我们先来听小草对小河说了什么?

  (1)多媒体出示: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2)小草觉得小河怎样?板书“清”

  (3)自由读句子,想想小草对小河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语气。

  (4)动画演示清清的小河。

  这就是那条清清的小河,谁来夸夸它?

  (5)指导朗读

  ①这么清的小河,多美呀!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引导学生评议。

  ②齐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听到小草的赞美,小河骄傲了吗?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小河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要感谢小草?板书“感谢”

  (3)动画演示:岸边的小草被拔光了,小河渐渐变成浑浊的泥水。

  (4)从“紧紧抱住”你读出了什么?

  实物投影小草。

  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就是用这样细小的根须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

  你们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吗?

  (5)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看来小河的确应该好好感谢小草。

  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朗读第三自然段。

  6、小草保护了小河的清澈,不仅小河要感谢它,许多人都应该感谢它。如果你是河里的鱼儿、是爱到河边戏水的孩子、是喜欢到河边洗菜的老奶奶,你准备怎样感谢小草?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

  小河和小草还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接着听。

  1、录音播放四、五自然段。

  2、朗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1)比较句子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①自由地读读两个句子。

  ②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欢听哪一句?为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对小草由衷的喜爱、赞美之情。

  (3)听到小河的赞美,小草骄傲了吗?

  (4)朗读,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

  ②为什么小草又要感谢小河呢?

  ③这里的“要不”又是什么意思。

  ④动画演示:小河的水流光了,小草没有了充足的水分,渐渐干枯了。

  ⑤指导朗读:小河的功劳也真不小啊,没有小河也就没有小草,如果你是小草,你该怎样读这句话呢?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这么绿?现在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2、动画演示小河欢快的流淌,小草快乐的生长。

  正是因为它们谁也不骄傲,互相感谢、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所以,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

  3、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角色体验、指导背诵

  1、分角色朗读

  (1)请同桌的小朋友自由练习,分角色读小河和小草的话。

  (2)指名分角色朗读。

  2、练习表演对话。

  (1)分成小组,自由练习表演。

  (2)小组汇报。

  指名演得好的同学,戴上头饰,表演给大家看

  引导学生评议:演得怎么样?

  (3)为动画配音

  小朋友们读得好,演得也好,让我们一起来为这段动画配音好吗?

  谁愿意当小河?谁愿意当小草?

  3、练习背诵课文。

  三、课外延伸,强化感受

  1、动画演示:从前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河边长满了小草,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孩子们在河边戏水,大人们在河边洗衣淘米。可是后来,上游盖起了工厂,工厂里的污水流入小河,人们把垃圾倒入河中。小河变黑了,变臭了,河里的鱼虾死光了,河边的小草也干枯了,人们再也不能到河边戏水、淘米、洗衣了。

  2、小朋友们,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在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小河,正面临着污染的危险。为了保护它们,你想怎样做?

【【实用】说课稿4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3篇

2.【实用】说课稿9篇

3.【实用】说课稿九篇

4.【实用】说课稿三篇

5.【实用】说课稿汇总6篇

6.【实用】说课稿集合6篇

7.【实用】说课稿集合8篇

8.实用的说课稿3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