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3-14 22:34:5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集合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集合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㈠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动物的行为有其遗传基础,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繁殖后代是十分重要的。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类。本节教材在讲述这方面内容时没有像以往教材那样对动物的攻击、防御、贮食和繁殖等行为进行罗列,而是通过“资料分析”、“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等活动,倡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形成的机理,理解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

  (3)明确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及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异.

  (4)认识人类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文字、影像资料)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树立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信心.

  (2)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自身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建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对动物行为的划分不能绝对化.

  (4)懂得生存的法则:通过不断的学习去适应新的环境,免遭淘汰.

  ㈢教学重点:

  (1)学会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

  (3)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㈣教学难点

  (1)学会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使学生懂得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性.

  (3)探究动物行为成因的实验及其组织教学.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导入可以从给学生展示生物的行为相关图片入手,结合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动物行为的概念,区别动物的先天性和学习行为;也可以通过录像片、VCD展示教师搜集和整理的有关动物行为音像资料,引入课题。本节主要采用设置情景法,课件演示法,资料分析法,探究实验法,分析比较法,讨论交流法。

  三、说学法

  采用讨论法,探究实验法,思考法,资料分析法。重视对学生的探究方法的指导,注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严谨的科学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想象的魅力是无穷的。下面就请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任凭你的思绪遨游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之间,尽情地去遐想自然界中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动物行为。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动物种类约150万种,几乎遍布每一个角落。因此,通过CAI展示几幅风景迥异的图片,有助于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去想象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学生描述自己所了解的动物行为,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动物的行为确实很多,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待学生介绍完,教师也举例介绍动物的行为,营造师生共同切磋的氛围。教师举的例子就是家里养的小狗的某些行为,询问学生中养过宠物的人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大部分学生肯定深有感触。此时,教师询问学生狗会吃饭和睡觉、会在指定的地点大小便和会做简单的加减法是不是一出生就具有的,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行为天生就有,有些却要后天的训练。借此引出课题: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讲授新课

  1.先天性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通过课题名称,让学生说说划分两种行为的依据,基本上学生都能理解两者的主要区别,也就容易理解两者划分的依据是行为获得的途径不同。然后就让学生把前面提及的狗的三种行为归类,学生非常轻松就能完成此任务,学习兴趣自然大增。

  接着播放一段关于蜘蛛织网和黑猩猩摘香蕉的Flash,让学生在愉悦的同时加深了对两种行为的理解,进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两种行为的概念。在听取了几位同学的回答后,由教师总结,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朗读一种行为的概念,教师同时指出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

  1.学会正确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在对两个概念初步掌握的基础上,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对于每种行为分别举两个例子),教师巡视指导,看看学生举的例子是否恰当。接着教师通过一张表格进一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表格下方共有六幅图片描述了六种动物的行为,让学生通过拖动鼠标把每幅图片移到相应的位置。由于学生与电脑间的互动性,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很愿意去思考,去修改别人的观点,在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此时教室中学生的气氛高涨,非常想知道正确的答案。教师紧接着依次分析,可以从学生没有争议的图片入手,一张张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关于狗的嗅觉灵敏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对于鸟类的迁徙行为,学生还存在不同的观点,教师因势利导,再出示一个关于鸟歌唱的例子,从此例中让学生明白鸟歌唱曲调的不同的原因,深入分析得出对动物行为的划分不能绝对化,尤其是成年动物的绝大多数行为都是两者的结合。此时,再让学生回答鸟类的迁徙属于哪一类,他们顿时恍然大悟。

  3.两种行为的意义、局限性

  前面都是对两种行为的初步理解,接着通过一些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影象资料的分析,让学生深入探讨两种行为。

  (1)出示三种动物的行为的资料:小袋鼠爬向母袋鼠育儿袋、蚯蚓取食实验、乌鸦设法吃坚果。先让学生说出各属于哪一类行为,再小组讨论分析各自的意义。最后,全班交流汇报,明确先天性行为的意义是维持动物生存的基本保证,学习行为的意义是为了动物更好的适应外界的环境,更好的生存。由于两种行为都有各自的意义,所以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两者缺一不可。

  (2)出示小鸟喂鱼和大山雀喝牛奶的资料,在说出各属于哪一类行为后,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这点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师可着重让学生分析小鸟喂鱼的例子,用具体的例子弥补抽象思维的不足,利于学生分析问题。由小鸟哺育后代的意义(为了延续自己的种族)谈起,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其局限性。

  (3)在了解了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后,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学习行为有局限性吗?此时,出示大山雀与红知更鸟偷喝牛奶的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之后,学生肯定会达成共识,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接着教师继续提问: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学习能力有差异吗?学生联系人类自身,不难得出结论,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的学习能力同样是有差异的。学生深入思考为何学习能力会有差异。教师略做点拨,学生领会到学习能力的差异取决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正是这两种因素的制约,也透露出了学习行为的局限性。

  (4) 既然学习能力有差异,那么一般来说存在什么规律呢?出示四张黑猩猩学习行为的图片,告诉学生黑猩猩属于灵长类动物,比较高等。观赏完图片后,学生肯定产生这种感受:黑猩猩的学习能力真强。再联系人类自身的学习行为,学生意识到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对其生存越有意义。(学生举例说明)

  4.深入认识人类自身的学习

  出示狼孩的资料,先让学生分析狼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属于哪一类。根据学生经验的积累(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小孩的一些行为),他们认为狼孩的一些行为与狼相似,是从狼那里学到的,因此属于学习行为。教师在加以肯定之后,让学生谈谈对人类学习存在的新的认识。这个问题可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剖析,如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大脑不同发育阶段学习的适时性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本堂课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了解,联系实际,畅谈自己今后的学习道路该如何迈下去。(情感的升华)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天上的街市》是苏教版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奇思妙想的,主要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教材安排的意图及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诵读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从而把握这首诗的意境。

  (2)、能力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思维,鼓励大胆想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养成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展开想像的习惯;培养学生爱好诗歌阅读欣赏、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3、说重点难点

  这首诗节奏和谐,音韵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语言清新朴素,描绘出一幅浪漫温馨的天国乐图,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同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特把以下两点作为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诵读地朗读这首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开发学生思维,鼓励大胆想像,初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4、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教学设计,安排一个课时。

  二、说教法教学

  诗歌,要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精炼的诗句中解诗读歌的丰富内涵来,根据这首诗节奏和谐舒缓,意境优美的特点,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也为了培养学生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有歌有舞有诗有画,轻松活泼的学习诗歌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2、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的教学尤其注重朗读。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实际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朗读,在停顿、轻重、节奏、情绪等的处理上着重指导强调。朗读可由教师表情范读、学生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小组朗读等,形式灵活多样;并进行配乐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诗中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从而理解诗的内在思想意义。本文为现代诗,语言朴素易懂,更适合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掌握。

  3、讨论和合作探究法合作学习是课改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之一,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本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共同讨论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在此基础上让探究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内在思想意义。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1、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 3 时复习巩固等。对这样通俗易懂的现代格律诗,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章后,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些方法,例如:在朗读诗歌时要诗歌的停顿、节奏、重音等,通过指导,要求学生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诗歌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让学生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好的教学程序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为此,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1、通过幻灯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天上的街市》意境优美,节奏舒展,结合这一特点及为了贯彻《亲课程标准》的精神,创设一堂情境优美,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课,首先用音乐和展示星空幻灯片创设情境,然后以一个想像小测试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堂,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像兴趣。

  2、通过幻灯片,简介作者的情况

  3、诵读欣赏,采用配乐渲染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朗读法加深体验与领悟,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合作探究问题,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内容、情感等。

  5、进行延伸拓展,展示幻灯片,让学生根据情境进行想像训练,通过灵活的题目激活学生思维,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6、最后小结本节课内容,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4 让学生再一次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天上的街市,全班齐读全文,结束本课。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特点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7章第8节新授课,机械能守恒定律属物理规律教学,是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是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铺垫,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打下基础。

  教材的结构特点:上一节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本节内容从理论推导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理解,下一节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在内容衔接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这样的安排符合新课标指出的: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加强培养学生能力的观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

  3在具体问题中,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

  (2)过程与方法: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得出过程(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实例探究→发现结论→理论推证→总结规律初步应用)与方法(实例探究+演绎推理);经历归纳概括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过程,会初步应用条件来分析实际过程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机械能守恒,感悟自然界的守恒思想,体会自然的对称美和谐美

  3、重点、难点

  ①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及条件

  ②难点:能正确判定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二、说学情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经过了势能、动能定理的学习,已会一些基本模型的建立。(如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而对书中的摆动、抛体运动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般能较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应用,所以,学生已具有了学习本节课的基础;但处于现阶段的学生尚处于由“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的一个过渡期。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

  三、说学法

  1、设计理念: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2、学法指导

  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分析事例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巩固练习。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

  四、说教法

  运用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过程),我采用演示单摆实验(创设情景),发现现象(能达到相同的高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定性得出两个最高点的机械能相等,教师再设计问题(对其它的点或其余的实例是否又具有任意性与普遍?),再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论论证和实例验证(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落和振子的运动),进而得出规律。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内化提高,实际应用------感悟收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导入新课

  1. 小球是否会碰到鼻尖

  引导学生观察小球摆回的高度是否与初始位置相同.(“本实验趣味性强,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概念介绍与目标明确)① 把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②本节课就研究动能与势能转化过程中其总和满足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标题〉请分析下面实验中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演示实验 1小钢球自由下落.(通过实验,发现现象)

  学生可能举出实例:摆钟的摆锤、大坝泄水发电等.学生分析这些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学生自由回答,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教师使用延迟评价,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作用)哪些力做了功?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各组派代表回答)学生应能得出:结论,教师提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同学们想一想,动能定理W总=Ek2一Ekl的左边是什么含义?右边又是什么含义?二者相等说明了什么

  道理?同理,公式WG=EP1一EP2的左边是什么含义?右边又是什么含义?二者相等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程度不同,认识这一抽象的理论的能力不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甚至用具体数据表现这一抽象的理论.让学生切实明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含义)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2.机械能守恒定律

  (1)推导

  教师投影如图所示,物体自由落下,在下滑过程中任意选取两个位置A,B.

  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当物体经过位置A时的动能为Ekl,重力势能为EPl;经过位

  置B时的动能为Ek2,重力势能为EP2.

  总问题:物体在A点和B点的机械能是否相等?

  分问题1:分析物体的能量转化情况;

  分问题2:分析物体受力,分析每个力做功情况;

  分问题3:列出动能、重力势能变化时的功能关系;

  比较物体在A,B两点的机械能的大小.(如果学生程度较好,可以只列出总问题)

  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必要时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物体只受重力,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能量的转化情况比较容易得出)

  弹簧和滑块在气垫导轨上的往复运动.(ppt展示)

  同可以证明: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

  结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公式Ek2+EP2 =Ekl+EP1

  如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及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等,在这些实例中物体的机械能相等是否又具有普遍性(即转化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呢?必须经过严密的论证。(让学生知道科学真理的得出必须经过严密的论证)并注意其受力情况.

  ① 钢球自由下落;

  ② 平抛;

  让学生思考并作出分析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学生:独立推导。然后用投影上台展示

  (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教师演示实验:改用泡沫球做自由下落运动,师生共同演绎(起到示范性与更正性作用)

  [理论分析]对如图5所示的几种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从物体受力及力做功的角度),归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让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现象及上述实例分析,就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先独立思考、分析,然后分组讨论并进行归纳、交流,再加上教师引导得出: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所谓只有重力做功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不受其他力;或者除了重力外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重力或弹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其他力做功会引起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学生层次不同,讨论的深度也会不一样,只要讨论到第一层次即可)

  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问题:下列哪些实例中物体机械能是守恒的?

  (1)抛出的篮球在空中的运动(空气阻力不计);(2)跳伞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3)轮滑极限运动员沿光滑曲面下滑。(4)抛出的手榴弹或标枪在空中的运动。

  (5)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碰到一个弹簧,把弹簧压缩后又弹回来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1、学习了机械能的概念,“同一状态”下物体的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 2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结论叫机械能守恒。(强调守恒的意义)。表达式:Ek2+Ep2=Ek1+Ep1 (强调各符号的意义及变形式)3、条件:(在

  比较中得出)①从做功方面理解——物体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强调实质性理解);或②在只有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注意:归纳过程中要回到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去,在情景中去思考结论的得出有何前提,其实这个前提就是这个规律的条件)注意:由于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系统共有的,所以我们在讨论机械能守恒的时候,所指的物体就是系统。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4、满足条件的常见运动类型:自由落体运动、抛题运动、光滑固定斜面上物体的自由滑动。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思考与训练:一小球在空中自由下落,另一质量相同的小球在粘滞性较大的液体中匀速下落,它们下落的高度相同,在这两种情况下,重力做功相同吗?是否机械能都守恒?

  六、说板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的概念及表达式:E=Ek+Ep

  2、机机械能守恒条件: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1)只受到重力或弹力作用;(2)受到多个力作用,但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3)受到多个力作用,除重力和弹力外,其他力也做功,但其他力做功的总和为零

  4、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时,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这对于以后学生学习笔算加法非常重要。对竖式的写法,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3.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教学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新课。

  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能碰到和数学有关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去书店买课外书,看看在那里会碰到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买书”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第一步,让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条件提数学问题。

  第三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

  【这一环节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和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

  2.探讨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思考同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后来的分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时,他们才会勇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2)分4人小组交流算法,要求组长统计算法。在全班评选想出算法最多的小组。

  【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全班学生交流算法。

  算法一:数小棒,先摆28根,再摆4根,然后把4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加到28根上,一边加,一边数,数出最后的结果。

  算法二:先算28+2=30

  再算30+2=32

  算法三:先算8+4=12

  再算20+12=32

  算法四:列竖式。

  学生已经学会了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有的学生已经有了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知识储备,所以当学生提出可以列竖式计算时,教师就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再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

  (4)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分组进行交流,并说明自己选这种算法的原因。

  【通过学生比较,选算法,分组交流,使他们明白选择算法是为了计算更快速、更准确,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

  三、练习“试一试”。

  1.“你想买哪两本书,需要多少钱?”

  先请学生独立做题,然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做题,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全班交流时也会很积极地参与发言。】

  2.“有30元钱,可以买哪些书?”

  学生独立思考、做题;分4人小组交流,组长统计计算方法,评选出每个小组中想出方法最多的“智多星”;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四、自由练习。

  师:你今年多少岁?算一算再过16年你多少岁?

  你妈妈今年多少岁?再过8年多少岁?

  你爸爸今年多少岁?再过7年多少岁?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分4人小组交流计算结果。

  【以学生及其父母的年龄为材料进行练习,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地参与练习与讨论。】

  五、小结。

  师:同学们也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数学问题,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存入“问题银行”以后再解决【再次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

  六、学生自评。

  要学生说一说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以后打算怎么做?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章内容要突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还要突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课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而本节课文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技能目标: (1)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学能力。

  (2)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难点:分析讨论“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而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这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并不稀奇。若引导学生对此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果?开花和结果到底有什么关系?”学生即会被此问题所吸引,而迫切想揭开谜底。把握学生这一心理,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三、教学方法

  科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怀疑、实证和思辨(逻辑推理)。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课怎样才能突破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概念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接受,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结论、自己获取知识?我认为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也较枯燥,怎样才能使学生不觉得“闷”?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运用多种媒体非常重要。因此我用两个视频资料,辅助讲述重点知识: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整个课堂设计以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并设法探索解决自已的问题,体现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特点。

  四、教学程序

  本课的知识点小标题分别是: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三个小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要把它们串成一条线才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我经过认真分析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课文重点是花与果的关系。

  1.我给学生准备了《中国十大名花》的图片,上课伊始给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图片,再听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新课标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花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情景导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言中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开花和结果”提出问题,学生很自然就会提出:“开花和结果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这些问题恰是本课要学生解决的重点问题,而在上课伊始阶段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自主进行探究。

  2.关于《花的结构》的教学,根据我们本地的实际,用野棉花做实验材料,让学生取一朵野棉花,对照课本上的图Ⅲ—15,观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学生通过对野棉花的解剖学习花的基本结构,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从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去讨论、归纳结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落实技能目标(1)。接下来用一段视频介绍花的结构,再用多媒体展示花的各部分结构,以补充实验的不足,加强知识内容的直观性,达成第一个知识目标——概述花的结构。并讨论两个问题:

  (1)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

  (2)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通过进一步探究:假设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这朵花还能发育成果实吗?小结花的结构: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组成,其中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再通过一个想一想:“这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过渡到下一个内容《传粉和受精》的学习。

  3.教学《传粉和受精》时,传粉和受精比较抽象,先让学生观察视频《被子植物的繁殖》,用形象化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让学生观看视频,使学生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生命现象,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再用多媒体简要的给学生补充介绍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知识,并指导学生学习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体现新课标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最后请两名学生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达成第2个知识目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并落实第2个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探索“桃花从开花到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那么,你知道花落后,果实和种子是怎么形成的?”引入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学习。

  4.关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突破本课难点:“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达成第3个知识目标——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并落实情感目标(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再让学生阅读课本104页,了解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落实第2个情感目标——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5.课堂反馈:

  (1)花的主要结构是 ( ) A.花瓣 B.雄蕊和雌蕊 C.胚珠 D.子房

  (2)在从花到果实的发育过程中,花的各部分结构产生什么变化?用连线的方法表示出来。 花瓣 胚 雄蕊 果实 花柱 果皮 子房 种子 子房壁 胚珠 凋落 受精卵

  (3)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是什么原因?

  (4)有的花并不结果,如黄瓜、南瓜、丝瓜的花多半都不结果。请解释这种现象。

  6.最后通过一个学后探究活动进行小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被子植物的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能不能以桃树为例,把被子植物的一生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总结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幼苗→桃树→桃花→桃”。 为了进一步落实第2个情感目标——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在上课结束时,让学生齐声朗读“当我们欣赏着美丽的花,品尝着香甜的果时,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说课稿集合5篇】相关文章:

1.【推荐】说课稿集合六篇

2.【必备】说课稿集合9篇

3.【精品】说课稿集合九篇

4.【精华】说课稿集合9篇

5.【实用】说课稿集合6篇

6.精选说课稿集合6篇

7.关于说课稿集合10篇

8.【实用】说课稿集合8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