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4-03 11:18: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集锦九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是后面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和应用。

  难点是:磁通量的变化与变化率的区别,决定磁通量大小的因素。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能对“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的变化率”进行区别。

  2、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3、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会计算导线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

  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程序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1、 引入新课

  我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建立起感应电动势的概念,然后再设问: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 猜想探究,设计实验

  学生可以猜测到的是: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磁通量变化还是磁通量变化率有关。

  给予学生的这些猜测,我给各学习小组安排了以下器材:螺旋管、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引导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实验:看看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是否有关,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是否有关,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是否有关。

  3、 各学习小组总结实验,建立电磁感应定律

  学生通过实验可能得出的结论有

  1)在磁通量变化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少,感应电动势越大.

  2)在变化时间一样时,变化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3)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磁通量的变化率来决定.由于实验条件所限,我们不能得出定量的结论来,只能得到磁通量变化率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是法拉第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其函数表达式为:E=kΔφ/Δt

  4、讨论

  接下来我 引导学生讨论三个问题:

  (1) K为什么等于1?

  这个问题从单位上进行说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出1伏=1韦/秒,这个问题设计到的公式很多,我给学生留出3-5分钟时间推导。

  (2)若线圈为n匝,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E=nΔφ/Δt(即相当于n个单匝电源相串联);

  (3) 公式E=nΔφ/Δt是求平均电动势还是瞬时电动势?

  公式E=nΔφ/Δt所计算的是时间Δt内的平均电动势(若均匀变化,平均感应电动势等于即时感应电动势).

  那么,导体切割磁力线时,感应电动势如何计算呢?

  5、推导特殊公式

  引导学生自己推到导体切割磁力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E=Blv

  引导说明:

  当B、L、V 两两垂直时 E=Blv (最大值)

  当B、L、V有一对平行时,即不切割磁感线 E=0 (最小值)

  在运用时要注意E=n△φ/△t与 E=Blv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1)、E=n△φ/△t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公式,E=Blv只适用于匀强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它属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特殊形式,且满足条件是B、L、V 两两垂直时。

  2)、 E=n△φ/△t只能计算△t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E=Blv可计算某一时刻的瞬时电动势,也可计算平均电动势

  3)、 E=Blv是E=n△φ/△t的特殊形式.

  课堂练习:接下来我设计两道题,一道练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道练习导体切割磁感线。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设计适量的练习题,并且将练习题分为A、B两组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课堂小结和作业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梯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总结,真正达到了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目的。

  作业课后2、3、4题。

  板书设计我分两部分,主板书写在左侧,体现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副板书在右侧,主要画用来辅助说明的草图。

  四、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

  1、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在学习这一章前,很多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程序,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以为只要把问题原封不动的交给计算机,计算机就会解决问题了。计算机之所以能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事先给计算机设定了解决问题的步骤。因此,当我们拿到一个问题后,首先要搞清楚做什么,再设计好一步一步怎么做,也就是设计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最后选择一种适合的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使计算机工作,得到正确结果。所以,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设计算法、编写程序。

  本章中所涉及的题目都不复杂,算法也比较简单。“解决问题的算法设计”这一节中所涉及到的算法和流程图的知识点很多老师都认为内容难、枯燥、学生难以理解。所以经常把这一节教学内容省略或者放在后面简单的讲讲。这样就造成学生拿到题目后,往往不认真考虑算法,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语句上。学习程序设计,如果只知道计算机语言的语法规则不知道解决问题的算法,就不能编出好的程序。于是我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程序设计时先强调算法设计,让学生们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在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语言只是工具,算法才是设计的灵魂。只要算法正确,流程图无误,就可以用任何一种语言编写程序。本节内容难而且枯燥我就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多举实践中的例子,多结合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践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而设计出算法。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常见的、简单的例子,但是算法仍然是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内容。本节的教学只是开始、只是启蒙,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通过不断深入的学习,学生的理解会逐步加深。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算法的表示方法;能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2、 了解算法和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析问题、理解和熟悉用自然语言等清晰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确立算法的概念。

  2、 通过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过程,掌握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知道算法对于问题解决、程序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2、 通过算法描述,锻炼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3) 分析重、难点

  学习内容:了解什么是算法,掌握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学习重点:

  l 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化;

  l 如何用算法描述问题的解决;

  l 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学习难点:

  1. 表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即算法的描述及表示;

  2. 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3. 程序结构的表示、关键性条件的确定以及在流程图中的体现。

  二、 说教法

  1) 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形象地给同学们演示一些算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教师只讲解一个相对简单的例子,而在站中每一种程序结构都提供了相应的例子,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 说学法

  1) 算法是学生们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而且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我想如果让学生单兵作战去理解这些内容的话比较困难。因此我就想能不能利用同学们集体的智慧,在竞争的氛围中团结协作,更好的激起每个同学的智慧火花。于是课前我将全班35人分为7个小组,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和思考。7个小组互相竞争,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对于他组的成果懂得鉴别和欣赏。通过这种上课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尊重他人、相互欣赏的素质。

  2)由学生自己选择完成的题目,因为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最了解,又要考虑到小组的积分,所以每位同学都会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而且分值较高的题目,这样就达到了每位同学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1)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

  l 引入:渡河方案的确定

  l 算法的概念

  l 算法的描述:

  u教师讲解流程图的常用符号及三种程序结构的表示方法,并以“输出两个数中的较小值”为例演示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u学生自选两道题,完成流程图。

  u分析三道题的流程图。

  l 算法的择优

  2) 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l 多媒体演示动画,展示渡河方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l 动态教学网站,整节课的支撑平台,可以发布任务,上传作业等。

  3)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算法设计

  一、算法的概念: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算法的描述: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框图

  三、算法的择优: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四年级的第十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结合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学习领域来说,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欣赏自然与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综合能力。这也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表现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花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寓意。第二部分是美术作品中的花,这里包含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其绘画方法、材料各不相同,风格迥异,其中还提出了中西方绘画比较的问题。第三部分是花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中间无形中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花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作品中的花源于生活,又美化生活。在教学中,对于本课的三部分,教师可选取其一或两部分重点完成,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故要削枝强干。

  1、显性目标:

  ⑴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花的造型特点及寓意。

  ⑵认识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的花的特点。

  2、隐性目标:

  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大自然更加关注,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学习用美装扮生活,用美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⑵、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认识自然界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关系。

  难点:对比中西方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认识艺术家们不同的表现方法。

  二、教法运用

  1、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3、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学法指导。

  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教学程序。

  一、导入:(通过鲜花实物,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首先教师出示一支鲜花,介绍花的名称、特点及表达的寓意。从而引出课题。

  2、带来鲜花的同学边介绍边将鲜花插在花瓶里,组成美丽的瓶花。

  3、请学生谈自己此刻的心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花带给我们的美感。

  二、 讲授新课:(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欣赏活动及评述讨论。)

  1、了解生活中的花。

  (1)看到美丽的瓶花,让学生谈谈花在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

  (2)谈一谈自己身边哪些地方是运用花进行装饰的?怎样装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花可以装饰美化生活,还能表达我们的心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了解艺术中的花。

  (1)引导学生观察静物画《银莲花》、《蓝花瓶》的表现形式,小组讨论分析其特点。(2)指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中国画《写生玉簪》、《露气》这两幅作品的内涵。

  3、小组再次合作探究:

  中国画和西画在花的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4、教师适时的小结 :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绘画大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中西绘画风格的不同。

  三、 组织:“每人献一朵花”的绘画接力比赛。

  四、师生互评:

  教师选小评委用贴星星的方式选出自己喜欢的画,看哪个组得到的星星多。教师进行鼓励性总评。

  五、课堂小结:

  艺术源于生活,又美化生活。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简单的介绍,请各位领导和教师给予指导。

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太阳是大家的》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七组课文的一首儿童诗,全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的文辞虽简单,但字里行间却意境深远,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世界、关心和平,进行人文教育的一篇好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2、本节课的内容充满了“分享、和谐”这一人文关怀的思想,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认知目标: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

  二、说教法

  从诗歌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诗歌的意义是最多元,最丰富的。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意蕴来,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因此,读诗最需要个性化体验,最需要自由的想象。本设计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 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学习方式以阅读、感受、分析、联想、创作诗歌为主导,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升华对太阳的热爱,并掌握初步的创作诗歌的方法,激发学习语文和创作诗歌欲望。所以在教法中我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启发式教学、分享阅读法、采用演示法教学。

  三、说学法

  整节课上,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在个体读、同位读、小组读、给好朋友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等,在书声朗朗中,感受诗句的美。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

  1、欣赏歌曲《七色光》

  2、出示:太阳笑脸,和可爱的太阳打招呼。师生共同谈谈对太阳的感觉。导入课题,并指板书,

  二、指导精读一、二节,积淀感悟

  学习第一小节

  1、师:同学们,古人云:诗即是画。一首优美的诗歌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所以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把看到画面后产生的情感融入到你的语言中,你一定会有新的读书收获。大家试试看,读一读第一小节。(自由读文)

  2、指名读并评议

  3、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是个好习惯,那自己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了吗?

  4、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多美的景色呀!(点击图片“朵朵白云”)夕阳西下,太阳让白云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看!(点击出图“红彤彤的晚霞)白云变成了?你们现在知道“红彤彤”是什么意思了吗?是呀!白云和晚霞各有各的美,谁能美美的把诗句读一遍?(出示第一小节)(读得怎样?)

  5、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你不想驻足欣赏这美景吗?所以“朵朵白云”应该读得慢一些。那晚霞是因为红才美丽,所以“红彤彤”应重读。你再试试。

  6、有进步!就像他这样,让我们一齐美美的读读第一小节。。

  5、原来美丽的图画就是优美的诗句,优美的诗句也能变成美丽的图画,让我们把这一切美好都记在脑海中吗,试着背背第一小节。

  学习第二小节

  1、师:太阳不仅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关怀,看它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请同学们自由的读第二小节,用笔画一画。

  2、生自由读文

  3、师:太阳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聪明的孩子谁来说说?(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洒---鲜花,拔---小树,陪---小朋友)

  4、师:你认为这一段哪个字或哪个词用得好?

  5、师: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洒”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可以用哪个词代替?(照、射。。。)为什么用洒?(均匀,轻)是啊,多么温柔、细心的太阳,正是有了它的普照,每朵鲜花才开得这么艳丽。

  6、她还把小树往高处拔呢,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拔的?是不是太阳拉着小树让它长高。

  (是指太阳给小树输送营养,让它快快长大)

  7、最有意思的就是太阳陪着咱们玩了,谁去过海边?你去海边都干什么?(准备好相关图片,以备不时之用“那让我们看看小朋友们在海边一般会做什么?”)

  8、那你(他们)当时的情一定很高兴、快乐吧?那你就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吧?

  9、指名读。

  10、指导朗读:你高兴时有什么样的表情?(面带笑容地读)

  11、师:你们喜欢这样的太阳吗?那就把你对太阳的喜爱这情表达出来吧!和同桌比比,看谁能读出对太阳的喜爱之情?(自由练读)

  12、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来比比?

  13、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里有一个标点符号,你们还认识吗?(板书省略号)“省略号”在这表示什么?(太阳还做了很多好事)聪明的你们想一想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出示相关句式:“她把:-----------------”让我们也当回小诗人,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诗句来表扬表扬它做的好事吧)

  14、学生练写并交流

  15、为我们班的小诗人鼓掌。(她把温暖的阳光送到世界各地。太阳让春天变得更加灿烂美丽!她让柳树长出漂亮的绿头发,她让小草更绿了,她让小树更挺拔了,她让森林更加茂盛了,她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

  16、太阳做的好事真不少,我们把太阳做的好事也记一记吧!试着背背第二小节

  三、学习三、四节情感体验,深化主题。

  1、师:太陪我们一天了,要走了,你舍的吗?

  2、师:那就我们去送送它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节,把你的舍不得读出来哟!(生自由朗读)

  3、师:太阳就要从西山落了!它要去哪儿?生齐答:它要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另外的国家。

  4、师:人们睡觉了,此时,应怎样读?(指导朗读)生:轻轻地,悄悄地。

  5、师:说的真好,让我们再来一遍。(及时评价:这时读得很好。)太阳要走了,她去哪里?去干什么呢?

  6、师: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第四节。思考:那里的小朋友、鲜花等太阳干什么了?

  7、师:他们也渴望太阳吧金光往鲜花上洒,把小树往高处拔,陪小朋友玩耍…… 太阳不仅帮了我们国家的小树……,还帮了别的国家的小树……它使属于全世界的,太阳是大家的。

  四、拓展

  1、师:太阳马上就要去别的国家,陪外国小朋友,你有什么话想对外国小朋友说,赶快说出来,让太阳帮我们带去?

  生:外国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来中国玩。希望我们能在一起玩。希望我们能团结友好相处……

  2、师:同学们真善良,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人们团结友好相处,希望世界永远和平。是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有着同一个梦想,让我们和全世界的小朋友一起放飞和平鸽,让和平鸽把和平之花、团结之花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携手并肩,去创造更加美丽的世界。共同祝福吧,让我们把祝福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一起朗读诗歌《太阳是大家的》。

  五、作业超市

  1.我想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我想把这首诗画出来。

  3.我想课外找一些有关的诗歌来读读。4.我也来当小诗人,写一首小

说课稿 篇5

  教学内容

  该单元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而《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人张籍是借助寄家书这件日常生活的小事表达了自己身在异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本节课旨在引领学生学古诗时遵循了古诗教学的基本规律,即:让学生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力求让学生从情境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

  按照新课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内容:

  知识与能力: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吟诵诗句。引导学生体会“叙事抒情”,学习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学古诗的三步——读正确,流畅;读出韵律;读出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内心,理解诗意,自然释放自己的情感、想象,熟读成诵。

  其中,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诗句;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上述的重点难点,我将主要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

  1、读思结合法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课采用以读为主,读思结合教学方法,力求通过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多次朗读课文的方法,帮助他们领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合作探究法

  由于“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看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分享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情境教学法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些生动具体的场景,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总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学习方法

  在学法上,通过学生个别朗读、互相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读中感悟诗句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教师运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范读、引读,营造以情动情,以声传情,浓厚的情感氛围。

  教学过程

  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主要有下面五个教学环节:

  一、 课前词语积累

  出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与乡愁有关的成语,学生背诵,师简单解释难理解的词语。本环节意在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并且为本诗的理解及拓展部分做准备。

  二、导入新诗

  启发背诵《静夜思》,点拨:这首诗是借景抒情。并由李白诗中的月亮引出问题:“张籍眼中的乡愁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由通俗易懂的古诗引入,可直接将学生带入思乡的情景中来。

  三、读诗、解诗、悟情

  在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多种朗读的方式来理解本诗。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然后师生解题,通过解题加深对诗情理解。这时教师泛读,学生体会自己与教师读的不同之处,并想一想原因,并试着再次读诗,并读出诗的节奏。

  在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了几遍之后,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这是学生集中理解诗意的阶段,通过上节课《泊船瓜洲》的学习,本首诗作者的思乡之情,学生不难理解,有了整体感知奠定的基础,趁热打铁地进行相关句子的理解和品悟就显得更加必要。

  在整个赏读过程中,我将以“你能从诗中那些地方体会出作者的思乡之情?”一个问题带动,引发学生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真正做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就可以抓住诗中“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让学生说说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在经历了这样的品读之后,相信学生对于诗中作者表达的感情理解的更加深入,此时,让他们带着对诗的深层理解再次朗读古诗,并试着背诵。

  四、发散思维

  本环节,会以“在张籍心中乡愁是什么?在你心中乡愁是什么?”为中心点,师生交流。可以用上第一个环节中出示的那些词语。这样既让对本首诗的理解得到了感情升华,又能及时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搜集思乡诗,把这首诗改成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拓展相应的内容,将此内容布置为课后作业。让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达到大语文的课程要求。

  板书设计

  秋思

  见秋风 家 乡

  意万重

  说不尽 书 愁

  又开封

  叙事抒情

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狐假虎威》一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二、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学习起来并不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而且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读后分析人物特点。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总之,学生应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表演这个故事。

  3、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表演。

  四、教法学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狐狸说的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观看插图,出示,表演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2、初读感知,以读铺路

  3、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4、表演、感悟

  5、拓展延伸

  总之,我这节课就本着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演这一标准,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理解寓言,完成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7

  一、 复习检查

  抽读声母卡片和韵母卡片。

  二、 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出示情景图,问他们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小圆圈内画了什么内容?

  相机出示y w yi wu。并告诉学生图上画的音节和声母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内容。

  三、 授新课

  (一)

  1、教学y的读音。

  (1) 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出示声母y,告诉学生y的读音和衣服的衣差不多。

  (3) y和I的比较

  2、y的字形及书写方法

  (1) 让学生说说y像什么,在自己总结出顺口溜。

  (2) 教学书写。在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先看书,然后由学生当小老师告诉大家怎么写,再和我一起书空写。最后描红,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整体认读音节yi

  (1) 让学生上台表演一个小故事。通过小故事让学生知道yi是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表演比我单纯的说效果要好一些。

  (2) 教学yi的四声。

  在这里让学生自己找朋友来巩固四声。还可以用一首儿歌串起来。

  (二)

  1、教学w的读音

  (1) 指导学生看图并出示声母告诉学生w的读音和小屋的屋很像。

  (2) 老师范读,学生自由怜惜。

  (3) w和u的比较。

  2、w的字形及书写方法

  (1)说说w像什么,在自己总结出顺口溜。

  (2)教学书写。

  2、教学整体认读音节wu

  (1) 讲故事,引出整体认读音节wu。

  (2) 指导读法,指名试读。

  (3) 教学四声。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四声组词。

  (三)

  教学音节yu及四声。

  1、故事引出yu

  2、练习四声。

  四、 巩固练习

  1、游戏;猜一猜。用游戏的方法复习巩固,学生比较感兴趣。

  2、教儿歌,区别声母、韵母和音节。

  最后说说学法。上课刚开始情景导入,用以激发兴趣,引入本课要学的内容。学生已经对声母有了初步的兴趣,背诵了大量的有关声母的儿歌或顺口溜。教学时要分别用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之间互助合作、互助学习、互助评价,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长春版教材八年级(上)第20课《传序书箴四篇》中的一篇,

  《春夜宴桃花园序》说课稿

  本序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地点在今陆兆山桃花岩。从弟即堂弟,。文章记述了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等颓废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

  2、教学目标

  (1) 掌握“逆旅,阳春,烟景,大块”等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有关“序”这种文体的基本常识。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与性格特点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3)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4)体会李白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的热情。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作者感情变化的把握,以及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背诵全文,是本文教学重点

  课文三、四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乐到痛到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 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本文中,我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难句质疑;

  3、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让学生学会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

  4、背诵课文时,要提示学生抓住文中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通”“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四、教具准备

  1、录音机、课文朗诵带;2、李白的名诗名句。

  五、说教学程序

  (一) 作者简介及其“序”

  (二) 整体感知,朗读全文

  (三) 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四)结合文意探究主旨

  (五)背诵默写

说课稿 篇9

  一、 教材分析

  1、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之一,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总是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再依次长出其它器官,所以教材把《种子植物》安排在学习了植物体结构层次之后学习,既为学习种子的萌发打下基础,又对学好后面各章节内容有重要作用。

  2、本节教材的编写是两个内容“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安排两个课时。所以种子的结构教学,我安排一个课时,以“学习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归纳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概念”为线索。按此线索授课,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较易地掌握本节的知识。

  3、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本节内容分三部分: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② 玉米种子的结构;③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比较。本节的教学重点是:① 观察认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②教学难点为:① 玉米种子的胚观察; ②描述菜豆、玉米种子的异同点。因为观察玉米种子的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均较难。

  4、本节教学目标可确定是:① 理解有关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②通过对种子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④ 通过对比与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5、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设计中,为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采取同步教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观察实物菜豆、玉米种子,边观察边听讲解,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我采用了以实验、观察为主线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良好开端。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心理,以本节教材内容来创设问题情镜,即用问题“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够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来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激发起学生探求种子结构的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获得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而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这种积极参加的求知状态下安排“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实验,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种子的结构,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指导学生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解剖和观察菜豆种子,对照课本自学,大致了解菜豆种子的结构。要求学生在出示幻灯 “菜豆种子的外形和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辨认出菜豆种子的各个结构的名称。接着让学生观看“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观看后学生思考,总结出菜豆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在观察完菜豆的种子后,我提出问题“所有的种子结构都一样吗?”“有一样的结构吗?又不同的吗?”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然后强调注意事项与方法步骤,再组织学生进行解剖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作巡视指导,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观察完菜豆和玉米种子后,我提出问题:“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主要部分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异同点?”“不同点从子叶的数目和营养物质储存在哪里”等方面思考,引导学生获得答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再作简单明了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两种种子的异同,最后出示几种植物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得出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名称和概念。

  通过检测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巩固新知识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矫正遗漏问题。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已阅读课文,尝试观察、解剖种子,围绕提纲思考与回答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如指导学生解剖菜豆种子时,可问:如何观察菜豆种子呢?如何解剖菜豆种子呢?通过学生思考与老师点拔,使学生认识从外到内的观察方法和从上到下的纵剖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如学生 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运用分组讨论法来比较两类种子的异同点。

  4、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如指导学生抓住种子的结构这一重点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都具有二片子叶的这一关键。

  四、教学安排

  下面就本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提出的处理思路与程序:(1)让学生围绕思考题,自学菜豆种子(或玉米种子)的结构,然后老师提问 中下层生回答,加以鼓励性评价。(2) 组织观看“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的电脑动画。(3)利用模型配合手势进行解剖演示。(4)指导学生进行解剖观察实验。(5)组织同学分组讨论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异同点,并指定小组代表回答。(6)为使学生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特别强调此分类是根据种子中子叶数目的不同来划分的,且通过思考题:①如何识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②列举几个分别属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例子,来加深对这二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3、组织达标测试,进行课堂小结。

【【精选】说课稿集锦九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四篇

2.【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

3.说课稿集锦九篇

4.说课稿集锦9篇

5.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6.【精华】说课稿集锦6篇

7.【实用】说课稿集锦5篇

8.【必备】说课稿集锦八篇

上一篇:语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