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4-07 22:33:3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秋天的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文质优美,是学生积累语言和练习写作的一篇好教材。教材选编课文的目的是围绕"秋天"这个专题,使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上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事物有观察,但是此阶段学生并不会仔细、耐心观察事物,因此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并未有深入了解,本文的景物特色正好能将学生带入场景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3.激发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难点】激发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会以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季节,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文《秋天的雨》。

  此阶段的学生善于表达自己,乐于表达自己,运用谈话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

  紧接着我会请学生按照以下的引导,完成对生字词的学习:

  先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解惑后同桌交流;最后教师集中教学生字新词,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做完这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学生扫清了阅读障碍,再次朗读一遍课文,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三)深入研读

  深入品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文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把秋天人格化,把秋天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或事物,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于是我将根据文章特点,将品读教学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每一部分都运用谈话、多媒体辅助、想象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文章景物的优美。

  首先是第一个部分:看看秋的颜色

  我会请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的?同时出示多媒体投影;在感受到五彩缤纷后,引导学生读出五彩缤纷。考虑到学生并不能一下子就读出感觉,因此必要情况下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倾听后再读,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

  接着是第二部分:闻闻秋的味道

  此部分引导学生读读课文,并配乐,尝试读出秋的味道,相信有了前面的朗读指导做铺垫,学生能够很好地朗读。

  最后一部分:听听秋的声音

  先请学生找一找"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中小喇叭吹的是什么?然后再指导学生读。

  通过配乐和课件再现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让他们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

  (四)巩固提高

  本文语言优美,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语言积累,课上鼓励学生即时记忆,尝试背诵课文。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请学生说一说本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是对学生本课学习成果最好的检测。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情感的升华。

  基于此,本课作业:(1)写一首诗(编写歌词)(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秋天的雨

  看看秋的颜色

  闻闻秋的味道

  听听秋的声音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尚市镇中心小学的王方。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接下来我将从说学生、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学生

  学生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明确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等知识,这些为本课学习作了铺垫。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质疑—探索—释疑—应用”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联系,也是后面学习约分、通分、分数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分数教学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变分数的分母与分子,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发现、归纳过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渗透迁移的教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通过猜想和动手验证,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三张形状大小一样的纸片、彩笔,老师准备课件、分数卡片。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本着 “以学定教”的思想,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发展创新为宗旨,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讨论、组织练习等教法,让学生全程、全面、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自学尝试法等。当然,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猴王做了三个大小一样的饼,它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切成两块,分给猴1一块;又把第二个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2两块;接着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3四块。听完故事,我问道:“同学们,哪只小猴分的饼最多?”来引发学生的猜想。

  设计意图:“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样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活动一: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将每张纸分别平均折成两份四份和八份)、涂一涂(用笔将其中的一份两份和四份涂上色)、比一比(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发现三只小猴分的饼是一样多的。同时得到三个相等的分数: = =

  活动二: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这三个分数,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他们的大小却相等,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

  活动三:对比归纳,提示规律

  1、运用课件引导学生分别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2、小组合作,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3、自学教材,对比分析,并举例说明,着重理解为什么要“0除外”?

  活动四:应用巩固,体会规律

  我以学生为主角,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了两大组,请其中一组起立。站起来的学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四组活动,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及时肯定并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例2: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明确《猴王分饼》的道理,并拓展延伸:如果小猴子要五块、六块、十块……又该怎么分呢?

  3、考虑到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四组分层闯关训练。

  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预定的目标。还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让学生畅谈收获,并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所体验到的收获与快乐。这样设计,不仅是对自己在课堂上知识获取的一个回顾,同时也评价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课堂的教学效果也给出了评价。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突出了重点,有助于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六、说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学设计体现了“趣”、“实”、“活”三个特点。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折、涂、比等多种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平台;课上得富有实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各位领导、老师们,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力求突破重点: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作者对老班长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教学前,运用多媒体播放录像,简介时代背景,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文。(2)、从课题入手,直引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中心,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老班长的两“笑”、我的三“哭”,并以两“笑”三“哭”为突破口,读中感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老班长的外貌、行动、语言、神态的词句分析,进一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在学法指导上,本课侧重指导快速阅读的方法。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文,课中交流呈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抓住重点句感悟全文。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快速阅读文章”指导上,借助引导学生勾画两“笑”三“哭”,揣摩体会,悟出方法。通过训练,学生悟出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程序上,我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课前铺垫。了解课文背景,寻找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及课件,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二是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即快速阅读——勾画——体会。快速阅读的对象是全文,勾画的对象两“笑”和三“哭”。体会的对象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作者的敬爱与怀念之情。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合理地串联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层次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符合认知。

  在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紧扣课题,设置悬念,使快速阅读有目的的进行。

  1、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由课题引出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鱼钩?鱼钩隐藏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问题。

  (二)互动交流,勾画重点,仔细研读,提高快速阅读的质量。

  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

  2、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悟,引导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老班长,而题目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引导勾画老班长的两“笑”和“我”的三“哭”,读中感悟。

  首先让学生快速找到老班长让我们喝鱼汤的前后笑了几次并勾画出来。让学生比较前后两次“笑”有什么不一样,通过读来体会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活动和崇高品质。

  第一次是:他笑着说 :“吃吧,就是少了一点。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钩了,又跑啦!”

  第二次是: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然后让学生勾画出文中“我”的三次“哭”。分析我为什么会哭? 体会“我”的“三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2)、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3)、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4、抓住重点,直奔中心,深入领会。

  教师质疑,“我”为什么小心地把鱼钩保存起来?“我”说生锈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是指什么?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来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5、感情朗读,体味情感。让学生找出最使自己感动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老班长的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板书设计上,主要体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三个特点。

  老班长两“笑”

  板书:

  金色的鱼钩

  “我”三哭

  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说课稿 篇4

  本课地位

  《多变的价格》是《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核心内容是消费。教材第二课是接着第一课货币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的。用货币购买我们所需要的商品,毫无疑问会涉及到价格这一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经济生活中价格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本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及价格变化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本课结构

  本课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本课以价值规律为核心,先由影响价格的因素引出价值规律的表现,又引出价值规律作用下的两大结果。可谓紧扣原理,层层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

  2.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3.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4.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5.理解、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能力目标:

  在教学中,从生活入手,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因小见大,以大喻小。具体方法有利用多媒体展示感性材料,分析探究,课堂讨论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这一知识点,并培养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精明的消费者。通过复习“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与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教学重点

  1、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

  2、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3、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教学难点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量、价值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思想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要从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背后的规律和价格变动后带来的影响共三大层面来阐述内容。这三大问题都是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如何梳理清楚本课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如何将考纲要求的各个考点理解透彻就成了本节复习课的关键。

  为了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本课设计成两课时,一课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及内在联系的总结,一课时就考纲中的考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练习。本次说课主要针对第一课进行设计。

  课前准备

  ①分组: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把全班分6个组,每组8-9人。

  ②教师布置课前预习:每组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本课知识点的总结、梳理、记忆,每个小组必须形成一份完整的知识框架图,并根据知识点设置问题,在互动提问环节检测本组与其他组掌握情况。

  ③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材内容设计制作课件。

  学法 分析归纳法、讨论法、知识迁移法、互动竞赛法

  教学过程

  一、备考指导:(预计用时3分钟)

  1.考情总结:

  ①从考查的力度来看:

  ②从考查内容来看:

  ③从题型上看:

  ④从设问方式来看:

  2、备考建议

  ①重视以下考点内容: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②题型重视计算题和图表题。从近几年高考题来看,商品的价值量常以计算题形式出现,对此必须注意加强训练。价格与需求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且多以坐标图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最直观的了解高考对本课的要求,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一轮复习,有针对性的对考点进行识记、理解、运用。

  二、教学过程:

  (一)授课顺序:互动提问→合作探究→课堂测试

  第一步骤:互动提问(预计用时5分钟)

  高效课堂对于学生学的要求是主动学、积极学。那么对于一轮复习课来说,这个要求要想实现颇要费一番心思。因为这些内容学生在高一时已经学过,所以我采用了互动提问的方法来激发二次学习的积极性。所谓互动提问法就是用首尾接龙的方式,1组问2组答,2组问3组答,以此类推。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取胜,各组在课前就一定要做足工夫:既要识记熟练所有的知识点,还要将这些点整理成问答题的形式来考别组。如果其他组将本组准备的问题问过了,那么本组就要及时调整问题以便能在竞争中取胜。这个过程是既紧张又刺激的,因为各组学生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既要想别组问题的答案还要想如何出题难住其他组,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一定要分工明确,准备充分才行。当然为了防止学生早就了解问题顺序出现提前“通气”的情况,这一环节还可以改为教师辅助抽签的方式,打乱1-6组的顺序。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在这一环节参与积极性极高,这成为了本节课的第一次学习高潮。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竞赛式的互动提问的方式,创设一种既紧张刺激又高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互相检测中发现自身不足,目的是通过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二次学习探究的兴趣。

  第二步骤:合作探究(预计用时30分钟)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关键之处,共分四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探究活动一:调整框架

  各小组用3分钟时间,结合刚刚在互动提问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完善本小组事先准备好的本课知识框架。各小组在讨论调整本课知识框架时,教师只需要巡视并及时提示点拨学生的问题即可。

  设计意图:在互动提问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必须在梳理知识框架时首先进行及时调整,给各组3分钟目的就是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二:风采展示

  按梳理完成的.先后顺序选前2名到黑板展示本小组的梳理成果,其余4个小组先继续完善本组框架,深入识记基础知识,然后再对照本组成果及时发现展示小组的问题并标注好,以便在点评环节作为依据使用。此时教师应提出要求:对展示小组的要求:又好又快,条理清楚,字迹工整;非展示小组的要求:动静结合,先静(识记知识,完善框架)后动(讨论问题,准备点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梳理知识点时应将重点放在知识点内在联系上,但是由于学生刚刚进入一轮复习,对于复习的方法还不是特别熟悉,所以在梳理知识点时还是过分依托教材顺序来复制教材内容,这样不利于对于每个模块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理解,所以教师要随时巡视课堂各小组,暗示学生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做好检查监督,把握好课堂节奏。

  用这样一种方法处理教学重点,我的设计意图:采用竞争展示,可以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善于把握机会,抓住机会的性格,增强竞争意识。同时学生共同参与、观察、搜集、思考,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合作精神、一举两得。

  探究活动三:精彩点评

  非展示的4个小组要轮流点评、质疑,展示小组要就其它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6个小组共同完善对本课知识点内在联系的梳理。此时教师要提出要求:对点评小组的要求:亮明态度,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质疑;对展示小组的要求:针对点评小组的质疑,有逻辑、有依据的进行解释。同时教师一定要及时而准确的点评各组同学的表现。设计意图:通过对展示组与点评组不同的要求,既动手又动脑还要动口,让全体学生在设定时间内以合作的方式高效完成自己的任务。这种设计不仅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而且师生共享探求知识的喜悦和乐趣,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

  有了之前的整理与讨论,各点评小组提出的问题都很尖锐,个别知识点让展示小组无法说出其“所以然”,这时教师要及时出手,将大家疑惑比较大的考点挑出来,加以共同探究。这就考验教师对本课考点及学情的预计能力与把握能力。因为老师要事先预计出学生可能在哪个环节出现哪些问题,再提前准备相关材料进行突破练习。本课主要围绕四大尖锐问题展开:1、影响价格的因素除了价值与供求,还包括什么因素?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体现了它怎样的作用?3、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要分几种情况分析?规律是什么样?4、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量、价值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到底如何应用?这四个问题既是本课的重难点,又恰好暴露出了教材编写过程中的不足。通过典型例题的设置,各小组学生必须结合之前的两个环节综合出现的信息才能完成这些题目。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与思考中理解重难点,如还有不解之处,则可发挥教师的作用。设计意图:以题带点,既解答疑惑,又趁热打铁做了当堂检测,还能弥补教材不足,一举数得。

  在具体进行知识探究时,我除了给出典型例题外还灵活采用了各种方法,比如:

  1、影响价格的因素除了价值与供求,还包括什么因素?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我先让各小组自我举例,将他们在日常生活发现的影响价格的因素一一列举,再通过典型例题便可以将这个重点问题解决。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体现了怎样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我采用了主观题的方式,因为价值规律的作用是新课标删除的内容,但却是做题时分析材料最关键的依据,所以通过主观题的小组讨论就可以小结出三大作用,并将其形象的比喻为“棒子作用”、“鞭子作用”和“筛子作用”。

  3、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要分几种情况?有何规律?针对这个问题只需要老师列出商品的三种不同情况,再由小组以举例的方式解释其变化规律既可。

  4、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量、价值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到底如何应用?根据新授时总结的关系图,通过高考原题的解析能让学生熟悉这几组关系的考法,具体的计算类型总结要放在第二课时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四个疑惑的讨论与分析,提高学生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检测了当堂所学。

  探究活动四:完美呈现

  6个小组的想法与意见综合在一起,用2分钟时间完成整理工作。 本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共同综合意见,将同学们都认可的调整最后以一个完美的框架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展示组与点评组的合作,完成本节课的核心成果,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第三步骤:总结提升(预计用时3分钟,为学生预留2分钟内化知识)

  1、完善板书:学生将成型的板书框架总结在学案中,通过与原来小组总结框架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理解价格多变的原因、背后的规律以及价格变动形成的影响。

  2、布置作业:

  (1)温故:将本节课梳理成型后的内在联系框架熟记;

  (2)知新:按课标与考纲的要求将13个考点整理成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熟练应用本节收获,为下一节课知识点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共选择了四种学法:

  (二)说学法:

  1、分析归纳法: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教材知识点内在联系的分析与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讨论法: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3、知识迁移法:该方法意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分析社会现象,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互动竞赛法:通过竞争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善于把握机会,抓住机会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总而言之,这堂课给我的感触很多,反思如下:

  (三)教学反思:

  反思一:学生收获

  1、知识:掌握了价格多变的原因、背后发挥作用的价值规律及价格变动后造成的影响。

  2、方法:学会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整合,培养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方法

  反思二:本节亮点

  1、以互动提问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竞争方式开展成果展示,提高学习效率;

  3、开放性课堂,层层展开,步步探究,教师只是适当指导,控制探究进度,很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反思三:遗憾之处

  1、个别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应有的状态,课前准备不充分;

  2、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还未能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面说课稿》是人教版-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人物风采”为主题展开。《一面说课稿》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并适当运用目标导学法、情境激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勾画圈点法。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 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短暂的邂逅,但由于时间短暂,有时会形象模糊,有时会踪迹全无,而那留在记忆深处,往往都是人生的精华!那么今天,我们就用心感受一下,作者阿累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去倾听他向我们讲诉那异常珍贵的一面吧。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 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环节3研读赏析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环节4拓展延伸

  探讨: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

  环节5课后作业

  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说课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郑人买履》,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和教学中使用的教法、学法、教学手段4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郑人买履》选自苏教版七年级语生文上册第一单元亲近文学,该单元以亲近文学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通过鉴赏文学作品,发展学生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刚深入初中的同学打开一扇文学之门。本篇课文体裁为寓言,通过写郑人买履的故事,寓意做人不应该因循守旧、固执己见的道理。

  第二方面: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从学生情况来说,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由于文学作品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本课作为初中语文第五课第一课时,作为简单的文言文,为让同学深入浅出的理解文意,明白其中的道理,掌握基本阅读文言文常识,因此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在你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三方面: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单元的总目标为亲近文学,作为本单元的文第五课第一课时,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会阅读更多的课外文言文,同时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并且能背诵课文。2、掌握重点词句:履、度、操、反、遂、宁、而、之、其。“宁信度,无自信也。”

  第四方面:教学程序和教学中使用的教法、学法、教学手段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

  我设计的导语是 :“在小学我们就学过不少寓言,每一则寓言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含有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小小的寓言《郑人买履》,一起来体会其中的道理。”

  此导语以旧导新的方式,引导同学回想学过的寓言故事,不仅可以温故,还可以引进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2 明示并解读学习目标,预计2分钟

  通过对学习目标的解读,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环节3、检查学生预习稿的预习效果,了解学生的学情(3分钟)

  教师针对预习案中练习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及作者、作品有关文学常识进行指导,这样做,既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环节4、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

  1、朗读训练(学法指导)(5分钟)

  学生先齐读课文,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

  2、合作探究及展示(15分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学生针对教学稿上的3个问题,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得出问题答案。展示时重在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充分调动各层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师通过学习小组考核评分标准,对各学习小组进行考核,对各优胜的小组给予加分表扬。

  3、我的疑惑(3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自学稿中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惑,针对性的进行解答。

  环节5、当堂检测(10分钟)

  本次检测主要强化本课学习的重难点 ,第一部分为回忆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中的成语,加强学生积累与运用的能力。第二部分为学生小结语言故事,明确这次寓言故事的寓意,从而树立学生做事情的正确态度。

  节6、课堂小结、点评(5分钟)

  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肯定自己,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的是苏教版第四册《木兰从军》第二课时的教学情况,现在我以《信息技术,让低年级语文课堂“活”起来》为题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解读教材、分析学情——为学生架设通向文本深处的快速通道。

  《木兰从军》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改写而成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储备尚不完善,对历史故事发生背景了解甚少,缺少对文本进行想象的素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以扎实语文基本功为前提,找准信息技术与文本教学的最佳整合点,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信息资料,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略)并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略)。

  二、准确诊断、有效实施——以信息技术作为深入文本的有力支点。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如下:①字词复习;②抓住关键词语“理应”,理解词义,设置核心问题:“木兰应不应该去从军?”激发阅读兴趣;③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感悟木兰是一位热爱祖国、尊老爱幼、英勇善战的女英雄;④拓展延伸。

  下面,我重点说说几个整合点。

  1、创设情境——“活”化经验表象,走进文本世界。

  (整合点诊断):木兰从军的原因,是“被迫”还是“自愿”?木兰是一名看似柔弱的女子,却身陷“国之忧”、“家之忧”的双重矛盾之中。父病弟小,“家之忧”自然不难体会;但要理解万分紧急的“国之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如若单纯地由老师说教讲解,形式枯燥,也不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整合策略):因此,我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打开了一条时空隧道,提供了丰富可感的视频资料,配以生动的解说,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再结合课文朗读,木兰甘愿女扮男装、为国为民的高大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烙下了一道有形的印痕。

  类似的环节还有:借助古文,播放可视、可听的资料,帮助学生体会木兰在军旅途中经历的千难万险。

  (实施要点):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多媒体的同时,我适时示范、讲解与补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在读中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吮吸文本中的人文素养。

  (效果检视):事实证明,课堂上我们的学生有所观、有所思、有所感,不知不觉走入文本深处,感受到主人公的可敬可爱,自然也读得好、悟得准、说得棒。

  2、增强交互——“活”化主体意识,提高语言素养。

  (整合点诊断):“木兰从军前说服家人”这一环节既是深度感知人物形象的过程,又是进行言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过程。如何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灵感迸发呢?

  (整合策略):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选择功能,让学生自由选择说话对象,进行角色扮演。父亲、母亲、弟弟的语言是课件中预设的,既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范例,又避免了对话时的重复和雷同。交流对象明确,言语内容要求明晰,提高了训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操作要点):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支持,创设了多种言语对话的情境。我及时对学生的表达情况作出了恰当的评价与完善,这样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意义建构——“活”化记忆储存,建构英雄形象。

  (整合点诊断):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欣赏豫剧名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进行相应的知识拓展。如何解决拓展内容的宽泛性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这对突出的矛盾呢?

  (整合策略):我再次寻求信息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它快速便捷、选择自主、信息丰富的功用。此时学生头脑里已深深印记下 “女英雄”花木兰的伟大形象,这时启迪他们说说头脑中已知的女英雄,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自主点击最想了解的女英雄,丰富对英雄人物的记忆储备,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效果检视):这一环节中,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价值意义的构建,学生兴味盎然,学习英雄精神的决心油然而生,目标达成水到渠成,了无痕迹。

  三、教学反思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融合在文本解读、言语训练与意义建构之中之中,“活”化了语文课堂教学,达成了语言发展与精神成长的统一。

  四、实施剪影。

  敬请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2.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3.【必备】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

4.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

5.【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6.【精品】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7.【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8.【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