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报告写作>实习报告>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

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

时间:2025-01-09 07:04:22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

  一、实习准备

  温习基础地质学的相关知识,准备好罗盘、放大镜、地质锤、稀盐酸、地图等相关工具。

  二、实习内容

  实习路线

  主要实习经过

  1.朝阳桥—观音峡上段

  走过朝阳桥,便能看见连绵的山崖峭壁。一开始的峭壁是属须家河组的地质层,主要以砂岩为主,峭壁上岩石的节理多而大,说明这里地质构造活跃。

  继续走至天府隧道附近,我们发现岩石种类由砂岩变为了灰色的石灰岩集标本滴加盐酸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峭壁中岩层的褶皱状况,褶皱合部岩层破裂情况更为严重。这是因为在褶皱中,合部收到挤压外,还受到来自两侧的力,岩层更易变形、破裂。在白庙子附近我们还发现了平卧褶皱,平卧褶皱是褶皱两边受力不平衡出现的状况,它的出现也间接地反应出观音峡地区地质活动情况复杂。在这里小组测量了一组岩层的产状:走向SW185度,倾向WN273度,倾角70度。

  断裂明显的岩层老师在讲解平卧褶皱之后,我们到达了观音峡背斜的一处小断层。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的最重要构造之一。什么力量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呢?原来是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断层面。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常形成块状山地。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观音峡的断层中主要含的岩石是棕红色的泥灰岩,比起石灰岩,泥灰岩硬度更小,更易风化。该断层上盘抬升,下盘沉降,是逆断层结构。

  2.观音峡中段(嘉陵江岸边)

  断层类型泥灰岩/观音峡的逆断层到嘉陵江岸边后,我们发现了一种很独特的岩石—燧石结核灰岩。它是以燧石为核心,被石灰岩包裹,表面石灰岩风化后露出燧石形成的。其特点是内有丰富的生物化石。

  结核灰岩灰岩中的生物化石在观音峡中部,可见十分清楚的背斜构造,在背斜构造中,又能发现其中含有的小褶皱。说明这里地质构造运动活跃且复杂。

  嘉陵江江两岸具有相同的地质构造清晰可见的褶皱带

  3.观音峡下段(嘉陵江边)到了下段,两岸的褶皱带依然连续,出现了一些波浪形的岩层。这些波浪形岩层形成的原因是石灰岩岩层中夹有质软的泥灰岩岩层,当受挤压力时,泥灰岩岩层凸出,再经风化作用后,凸出的易风化的泥灰岩风化破碎,不易风化的石灰岩保存下来,就形成了石灰岩凸出,泥灰岩凹入的波浪形岩层。

  波浪形岩层,表面可见泥灰岩风化的碎片泥灰岩表面易受风化破碎继续走,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微观溶洞”。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观音峡下游的嘉陵江沿岸石灰岩广布,且地下水资源丰富,为“微观溶洞”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这里,我们小组测量了一处石灰岩岩层的产状:走向WS228度,倾向ES137度,倾角44度。到此,我们的第二次实习结束。 “微观溶洞”钙华

  三、实习总结

  地质实习不但考验体力和耐力,更考验你的观察力。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走峭壁也不是问题;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便能找到自然的神奇与奥妙。当然团队精神不可少,互帮互助,众志成城,再陡的坡也上得去!

【北碚观音峡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07-23

夜雨寄北教学反思09-27

《三峡》教案10-11

《三峡》说课稿12-25

三峡教学设计06-22

三峡游记作文07-14

毕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09-11

化妆品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09-24

实习厨师 烹饪实习报告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