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6 16:46:0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习作3的教学内容是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做个有心人,在草丛、树林、池塘甚至泥土中去发现,并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经验告诉我,这次习作是非常难写的,因为,孩子们最缺乏的就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经历。怎么办呢?那就引领孩子们去观察。

  在观察之前,我设想了教学思路:

  一、猜谜导入:

  上边草,下边草,中间一颗黑葡萄。谜底是眼睛。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现在正是春天,你发现了什么 ?

  在学生的发言中,我总结并板书:植物、人物、动物

  二、学习例文

  在阅读例文的过程中,总结每一段所写的内容:

  1、发现什么

  2、是什么样

  3、想到什么

  三、设想发现

  如果老师带你去校园中发现,你觉得会发现什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要发现动态美和静态美。

  在观察的时候要带着眼睛看一看、耳朵听一听、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用心去感受……

  四、范文引路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观察,我还找出来以前孩子写的文章,让孩子们欣赏,这样,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有了设计思路,到校园什么地方观察呢,我多次到校园中采风,确定了学校西南角的小花园为观察地点。

  万事具备,之前东风了,这天,天不凑巧,夜里下了雨,早上起来,有些凉意。不知道小动物们是否能出来呢?带着期待,我在教室里指导完之后,就带着孩子们下楼了,刚到了地点,远处的杨树上就飞来了几只小鸟,在喳喳叫着,像是欢迎我们。接着,我们来到花园观察了梨花、海棠花,苹果花,观察了花的形状、颜色、闻了气味。结合《荷花》一课对花的形状的.描写,我让孩子结合实物,观察花园里的花。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还发现了许多植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接着,我让孩子们分散开,去寻找小动物的踪迹。可能是刚刚下过雨的原因,小动物都躲起来了,那些淘气的男孩子找了半天才发现了一只蜘蛛、一些飞蛾、半截蚯蚓。时间关系,孩子们不能再找了,我告诉他们,下课的时候,再来找找呀。

  通过这样的指导,孩子们的习作写好了,个个有话可写。写好后,我又进行了讲评,结合孩子们的薄弱环节——增加想象方面,又再次进行了指导,这样,孩子们写出了比较满意的文章。我想这都是因为他们在校园中真的又发现。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又一年过去了,在整体单元教学的探索中,有了许多新的体会。有点已经有了固定模式,有的在探索中依需改进,有的要彻底换方式方法再摸索。教学本无定法,只有在不算改进中改良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趣,老师教的灵活有动力。我一直在寻找,最能体现“童心课堂,童心做主”的方式方法。在这个学期的实践中,我决定上学期的模式有所保留和改变。竭力把求真、探索、有序、活泼、愉悦、和谐贯彻到每一节语文课中。把小组学习与单元整体教学彻底地融合在一起,把让总览课、识字课、讲读课、巩固课、扩展课充满童心味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一、让孩子乐于预习,懂得预习

  1、让预习不成为负担,成为激励

  没有预习一切都百搭,浪费课堂时间,学生不知所以,实行奖励量化分的方式,成为我班孩子学习的润滑剂。在上学期放假前,我采用预习一课奖励10分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准备好四年级的书本,做好提前预习。他们的方式有:借旧书;买新书;网上找电子书。而有些家长也找到我帮忙,尽力帮孩子准备一些新书来预习。大家的积极性,未雨绸缪,先苦后甜的观念,让我感受到孩子们是好学的,喜欢学的。也是聪明的,利用闲暇提前准备,绝对让自己下学期再做舒服多了。而这个效果也引发了后来的,没有预习的孩子,为了不落后,不再被动预习了。自己迎头赶上的劲,很让人欣喜!爱学,想学,自己想办法学,这种求真、探索的劲头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童心课堂。

  2、预习方式的探讨和改进

  在三年级与孩子实践中,发现原来的预习内容过于累赘,负担有点大。如何让孩子们既能对课文有基本的了解,又能减负呢?这一切,我尊重孩子。让孩子总结一个学期的预习,想好的办法。于是,变成了这样:

  (1)课文在要求能读通顺,画出词语好句。

  (2)生字由原来一词一异类词变回两词,一课文词一字典词。课文词要注音,字典词的要求是要学生更熟练字典的使用,也防止组词错误。而大写字母、部首加剩余笔画、总笔画这些不变。

  这样的方式,有效的完成了生字的学习和初读课文,但是对课文的理解,孩子们初读课文又是什么效果呢?作为老师,不能了解,就无法结合实际地设计教学。于是,利用我校《遐想》每单元开始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读单元选一课完成《遐想》,从练习里我会发现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思维程度、思维方向。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进行补缺引导,这个为课堂学习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很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这样的预习,少了预习单。因为在之前的.通信课堂研究中,我发现预习单会成为孩子的学习负担,倒不如利用实际资源,把预习融合到其中去。我觉得利用好学校资源,完成学校教学探究方向的同时,也为孩子减少了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学效率!整个学期下来,我利用《遐想》完成预习和学后汇报。基本每一个单元做到学前做一次,学完后做一次。我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我后面的补漏做好准备。

  二、参与,从做广播员开始

  课堂的开始,通常是由老师主导。现在可不一样了,课前几分钟学生广播时间,是很实在地把课堂交回到学生手中。也让学生最快速地集中精神,进入学习状态。这个学期,我和孩子们继续以单元主题为主要内容。研究单元导读,让孩子们结合单元导读去寻找适合我们学习的广播稿。这样学生就能更扩展地掌握单元主题内容了。对于现代化科技家庭的此时此刻,这个任务变得很简单。孩子们多数利用网络,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这个也锻炼了孩子们的科技应用能力,学会了如何正确上网。为了扩大广播稿的效果,除了轮流担当广播员,还需要把广播稿在小组内互相交流。采用互看、互说,主要提高孩子的口才表达与语言分享交流能力,让孩子把握别人与自己思维的不同,能中和思维角度,让优中差达到一个综合的交流,达到一个综合提高。求真、探索的过程,有序地交流,体现了孩子的活泼、愉悦与和谐的课堂对于这种方式,孩子们是非常喜欢的,在班级小组竞赛的刺激下,孩子们都不断地追求做一个优秀的广播员。

  三、单元整体教学童心课堂

  (一)在总览课中快乐分享

  总览课不是总结课,上学年的实践的总结性总览课,孩子主动学有难度,无法遍及全班学生的思考与参与。要做很多准备功夫之下,形式化了,无法避免地影响了后进生的参与度。这学期我和孩子们采用阅读分享的方式,只要说出自己喜欢的,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自己的体会就行。在交流中让孩子们慢慢地去掌握初读、讲读时的不一样,区别自己的思考与老师的引导的差异,学会该从那些地方去思考。孩子们对于同一课不同收获的分享乐在其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更加提高了课堂上孩子们的参与度。

  尽管孩子爱学习,但是老师还是得孩子们创造初读的机会。每一单元要进行教学之前,托管课或者遇到课余时间,或者特点抽出一节课来做停顿初读。布置家庭自读,课堂齐读,小组竞读,放学前抢读等方式,让孩子读中感受单元课文。为孩子们打好兴趣的铺垫。在总览课的时候小组分享,集体分享,个人感受表达。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思想碰撞!形式是给一节课的小组交流,一节课的集体交流。让总览似表面非表面。真正让学生既有针对研究,又可散发思维。整节的总览课充分的体现了我们童心课堂所追求的求真、探索、有序、活泼、愉悦、和谐。让学生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

  (二)识字竞赛挑战多乐趣多

  中年级的识字不再像低年级那么细致的时候,我们又如何把握呢?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方式方法是很多,但是,要实在,又有趣,一直是大家都在研究的方向。识字课在中年级还不可以全然放手,这个学期,我和孩子们在实践中摸索出大家喜欢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收获其中,快乐学字。

  (1)课前预习,个人准备

  在三年级与孩子实践中,发现原来的预习内容过于累赘,负担有点大。如何让孩子们既能对课文有基本的了解,又能减负呢?这一切,我尊重孩子。让孩子总结一个学期的预习,想好的办法。于是,变成了这样:

  ①课文在要求能读通顺,画出词语好句。

  ②生字由原来一词一异类词变回两词,一课文词一字典词。课文词要注音,字典词的要求是要学生更熟练字典的使用,也防止组词错误。而大写字母、部首加剩余笔画、总笔画这些不变。把预习放在每个单元整体学习之前,让孩子们用预习本完成课前预习。

  (2)小组交流,修正书写

  首先,组长们把整个单元的字词减掉重复的,剩下总数除于8,拿到每个组所负责的数额。很简单的一步,开始是老师示范一次,在放手的时候,孩子们还是会遇到各种问题,或者遇到多出的字该如何安排?沟通不当又会遇到重复或者漏字的情况。但是也是这些问题,让孩子们不断求进,认真地去计算,互相交流。

  拿到具体份额后,组长就开始在自己小组里分布任务,规定轮到谁负责哪个字。而这个同学需要拿出纸来把自己预习的先抄在里面,让小组的同学轮流评改一次,然后抄到汇报纸上汇报纸也是在不断美化中:从折格子的技术分配,字的分布安排,颜色分配,字体规范等方面,将在每个单元生字汇报课完成后进行一个优劣评比。

  (3)小组汇报,交流订正

  小组完成后,还得给其他7个小组的人进行评改,被评之处将在课堂集体评改时根据正误进行奖励。

  课堂上,8个小组的汇报纸由组长贴到黑板,然后进行集体读,评。纠正错误,对一个词是10分加分,全对加50分。而还能发现错误的人有继续加分。

  (4)班内展示,课间复习

  一个单元的生字汇报,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笔记的摘录呢?对于孩

  子抄笔记的事情,遇到很多问题。快的,慢的,总是让时间无法达到一定的均衡。于是,大家出谋划策,我们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把生字贴在教室的窗户上,让孩子们利用课间进行摘抄,遇到问题还可以继续反馈,而且还让孩子们在课堂剩余时间的时候一起学习,达到巩固的作用。

  (5)趣味练习,互考互测

  互考互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环节。不仅要设计出有趣味的题目,还得有难度。

  1、识字记忆游戏:同时抄10个左右的词,在投影机上出现一到二分钟。拿走后开始比赛谁记得最多。

  2、猜字游戏:通过字谜、拆字、组装等方法,让别的组猜出相应的字来。

  3、开火车记词游戏:以该单元字词为内容,轮着说生字词,后一个要把前面同学说的先说出来。

  4、造句游戏:这个也有难度,抽字帖,然后1分钟之类必须一个句子。

  5、字词辨析游戏:抽字帖,说出字词的意思。还有填词游戏、课文填空游戏、错别字解难游戏等。这个小组出题,另一个小组回答。刺激而热闹,有序而活跃,连老师都会被带着呐喊起来。

  在这个识字过程中,孩子们竭尽所能地去追求美观与正确度。在求真中探索,在有序中进行,体现着愉悦与和谐,孩子们的活泼让老师不由得也快乐不已。

  (三)串联的讲读课

  单元整体教学讲读课,寻同求异。这个整体是单元的整体,也有单元的不同。一个主题的不同方面不同方式的内容学习,让孩子学会寻同求异,领悟单元整体的概念。一带一是比较实在而适用的方式。但是上学期的实践中发现被概念的一带一限制了。单元整体教学不是要一节课上两课书,而是在单元课文里找出类似,也品出不同。被带那一课是由学生选择,其实会变成一带三。从一中集中三的相似点,感受单元主题学习的牵连必要。

  (四)巩固课不枯燥

  巩固课,我对此并没有深入研究,是希望语文天地中找出单元同类,从而达到学新而温故,温故而巩固,练习自然不能少。一直为让学生达到巩固效果,练习都以闭卷,互改,更正,再互改,再更正后老师检查评分的方式进行。让学习学会做,学会找错,学会自觉,学会自练。我不喜欢死板的抄写,主张自学巩固方式。例如语文园地的词语部分,我是让孩子们会读、会记,互背、互听写,让学生在巩固课时,也可以寻找巩固的方法,用属于自己的记忆方式去巩固知识,让求真、探索依然地贯穿整体学习。而为了不枯燥,小组互学,小组互抽,抽检展示,听写竞赛等方式,让巩固课在有序的和谐中愉悦地进行,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着童心课堂的趣味,不再是被动的死抄烂写。即使是要进行一些复习巩固,也采取了每组负责不同的单元不同的项目,参与出练习。把学到的内容再次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巩固。课堂上孩子们活泼的身影,快乐地再交流中忙碌着。

  (五)扩展课让交流充分体现

  从单元中学,从单元主题中思,从课文类型中开阔。学是为了用,让学生结合实际,搜集资料,观察生活,关注身边。从关注到分享,从研究到表达。在孩子们的口语交际,到孩子的写前想法交流。从孩子们的初写,到互评互改,充分地让孩子们写作中教育,从同学的作品中吸取所需要的能力,又从互相的评价中不断进步。方式无定式,方法无定式,每次的不一样,每次的交流和交换小组不一样,让孩子在这样的有序中和谐地进行分享与汲取。

  课堂教学探索是很趣味的事,不断改良改进,才有更好更适合更活泼更有序的课堂。不走形式主义,必须脚踏实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课堂变得有趣多了,孩子也彻底地转变了角色,时而是老师,时而是学生;时而是主角,时而是旁观;时而是主考官,时而是参赛者。小组的力量,在讨论研究中,体现着孩子们集众人之力,展集体的智慧。在在求真中探索,在有序中进行,体现着愉悦与和谐,孩子们的活泼在课堂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学习的效果也达到了,孩子们会爱上学习,爱上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逃难人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片段。

  2、请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假如你就是这群逃难人中的一员,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如果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3、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

  4、是啊,同学们真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老师相信,学了新课《尊严》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

  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读几遍,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小伙伴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3、当小老师到讲台上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4、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看看从年轻人的这些表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相机点拨指导。

  四、集体交流,深入内容。

  1、小组从下列汇报方式中选择一种作好交流准备:《出示课件》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片段,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B、排练课本剧,并演一演。

  C、进行模拟采访。(提示:可采访“哈默”,也可采访“杰克逊大叔”。)

  D、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从开学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月中,我一边组织课堂纪律,一边领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汉语拼音。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声母、韵母和音节,没有词语、句子,更没有故事情节,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每堂课学生学习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号,而且这些符号既难读又难记,学生学起来易感到枯燥乏味。经过近一个多月的教学实践,我对拼音教学作了如下反思:

  一、儿歌串连记忆汉语拼音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的发音,还是规范字母的形式,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有的是传统的儿歌。例如。“圆圆脸蛋羊角辫,嘴巴张大aaa;太阳出来红彤彤,拢圆嘴巴ooo;清清池塘一只鹅,嘴巴扁扁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像吹笛子üüü。”让学生边念儿歌边做动作。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慧。

  二、手脑并用亲密接触汉语拼音

  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用身体来演演字母,用小手来做做字母,用身边可利用的东西来摆摆字母,用橡皮泥来捏捏字母,用纸来制作拼音图片等,让抽象的拼音字母变得那样的形象直观、可以触摸,使学生感受到拼音字母是那么的可亲可近,它就在我们的身上,就在我们的周围。这种手脑并用的学习,既培养了动手能力,有开拓了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手段。

  三、图、形、音结合记忆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字词,没有句子,更没有故事情节,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每堂课学生学习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合,而且这些符号学生学起来易感到枯燥乏味。应该将字母的形和发音与插图结合起来,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趣。从看图说话导入,让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图中的拼音的形,在发现形的过程中学会写。在这一点上,自认为做得还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好插图,在教学设计上还有所欠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游戏中学习汉语拼音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用铅笔拼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拼成音节读出来,谁读得快又准,谁就赢了,赢者可以刮对方鼻子)、拔河比赛(易混淆的字母写在黑板上,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边多哪组就赢)、小白鸽送信(信封上用音节写着送信人名字,读对了就能送对,给送对的一份礼物)、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别人)、超市购物(师出示音节卡片,学生顾客拼读音节,售货员拿出货物)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但是有时游戏设计的任务难度应与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冷场,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五、设计生活情境学习拼音。

  在教学翘舌音zhchshr时,考虑到这四个声母的读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招待客人”的情境。今天啊,有四位客人来我们这里做客,依次出示客人来了,我们要打招呼啊,今天这几位客人的名字很特别,叫的时候要把口舌翘起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读zhchshr,当学生会读之后,就请客人(学生戴头饰)进门了,请进门的过程中又巩固了zhchshr的认读)。再搬椅子来招待客人。在这招待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加强了zhchshr的认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多读多练,轻松有趣地突破了翘舌音认读的难关。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相信只要创新地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的处理我是根据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基点去做的。美的文字,美的.情景,就要用美的心情去对待,当学生的心情与美的文字形成共鸣的时候,学生的朗读还用指导吗?那种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不是老师范读引出来的,也不是老师强调读出感情逼出来的。

  而是文本、孩子、情感融为一体时的情不自禁地宣泄。这种朗读的意境是我这些年来一直追求探索的。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我收获到了成功。这样的阅读孩子们能不喜欢吗?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会爱上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还要和他们建立起一定的,较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还可以帮助他们怎样进行良好的生活规律.

  二.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滥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第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本课教学在细读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赶回”一词,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心之情。结合前一课的《奶奶的白发》中学生的体会:“父母无论多忙,身在何处,只要接到自己在学校不舒服的`电话,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来学校。”与自己的亲身感受相结合,体会陈毅元帅的焦急、孝敬之情。

  针对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是这么想:低年段的阅读教学,重在通过理解生字词来理解课文的内容。第一自然段中,“陈毅”、“元帅”、“母亲”、“故乡”都是生字词,其中,“元帅”、“故乡”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在此可结合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元帅”是国家军队的高级将领,说明陈毅的地位很高,平时工作非常忙碌。“故乡”就是自己的家乡,陈毅元帅平时日理万机,工作很忙,但一听说母亲生病了,就连忙赶回故乡探望,说明陈毅的焦虑与孝敬之心,水到渠成,也帮助学生理解了生字词,事半功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导入新颖

  第一课时利用“今天我得0分,明天我得2分,妈妈打我三下,我一噘嘴变成一只小鸭子”的童谣导入新课,边说边根据童谣在黑板上画出一只小鸭子;第二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苹果树,把生字都剪成了苹果,让孩子们把认识的“苹果”摘回家,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兴趣被毫无保留的调动起来,情绪高涨,为上好这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孩子们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用“123,请坐端”的口号来提醒孩子们要坐端正,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这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注重对字词的识记和书写训练。

  在识字的过程中,找同学到黑板上板演“鸭”字的拼音,既复习了拼音,又提醒同学们时刻不要忘记拼音。识字时,更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识记,自认,小老师领认,说识记方法认,开火车认,师生配合认,比赛认等方法,同学们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充分识字后,进行了扩词,说话训练,注重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使用儿童语言,例如:生字宝宝,新朋友,等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五、以“读”为本,把握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例如:揭示课后题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从读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整体把握课文大意和层次;充分识字后,让学生牵着字宝宝小朋友一起读课文,学生阅读兴趣浓厚;第二课时的时候,我还让学生体会情感的朗读,默读,师生配合读,自读等形式,充分地朗读课文。另外,课堂上,我还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每次读后注意朗读评议。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利于学生深入地体会情感的变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人的一种的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课堂上,我多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给机会让学生表演,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课文中尽情地遨游,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表达,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例如:在想象丑小鸭的哥哥姐姐们在咬他时会说什么的时候,孩子们就想到了“和你做一家人,真是丢脸”“我们怎么会是一家人呢”……想象的翅膀随意飞翔。在想象丑小鸭还可能去哪时,有的同学就想到了,他会来到校园里,又想到了同学们会说“你太丑了,看到你,我都没有办法读书学习了”“你太可怜了,和我回家吧”……同学们既被“丑”影响了,也发掘出了内心的善良和美。

  再如,想象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后,会对他的家人说什么的时候,有个女同学就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我变成了漂亮的白天鹅,比你们都美,可是我不会欺负你们,也不会嘲笑你们,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家人和朋友,而且,外表美不是美,内在美才是真的美。”听,多么有哲理的话。这样精彩的想象还有很多,看来,她们已经打开了想象的闸门,尽情飞翔在思想里了。

  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无论是识字,还是朗读课文,理解课文,都让学生自己发现,自由发言,自己概括总结,自愿评价,把课堂还给学生。

  八、教学目标完成较好

  首先,孩子们结交了很多生字朋友,积累了本课的好词佳句,对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起了积淀作用。

  其次,通过朗读和感悟,孩子们都从中汲取了精华:正确认识了自己,明白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要善良,别人遭遇不幸时要有同情心……

  凡事都有优缺两面,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授课时,语速有些快。对于孩子们来说,话说的太快,不利于孩子们的充分接受和快速反应。今后要多注意,要放慢语速。

  二、在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的时候,应该充分地使用文中的插图,

  让学生图文结合的来直观的感受丑小鸭的“丑”和白天鹅的“美”。

  三、板书时应该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这一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完整地板书在黑板上。

  吸取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上好每一节课,做一个在工作中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中工作的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教学进行到iu时,学生冯依情突然举起了手,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为了保护孩子善于发现的心,我就让她把她的发现告诉给大家。她美滋滋的说:“我发现iu倒过来就是昨天讲的ui,他们俩正好相反”,我不禁为她的发现而感到高兴,我说:“你这个发现可真不简单啊”,随手摘了一枚小笑脸给她贴在脑门上,她笑得像一朵花。

  确实,这两个复韵母很容易混,因此教给学生区分的方法非常重要,我就开始为学生却分这两个复韵母的不同,指导发音的方法,用口型的变化来指导学生来区分,ui是先发u的音,接着发ei的`音,口型由圆到扁。而iu发音时,先发i的音,再发ou的音,口型由扁到圆。

  再者就是声调的位置,都是标在后面的韵母上,因此,相机介绍了,“iu并列标在后”的顺口溜,就这样,学生们同桌之间用口型作对比,研究二者的不同,最后达到熟练地根据口型,确定复韵母的程度。

  总之,这节课通过学生的发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母亲》。文章描述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随处可见的细节描写诠释了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慈母情深。

  上研究课前,我一直心存忧虑——梁晓声写《慈母情深》的时代背景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以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他们能理解母亲的生活艰辛吗?他们能理解母亲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良苦用心吗?如何把文中的那份情传递给学生?如何让“母亲”的质朴伟大、“我”的懂事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反复研读课文之后,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1、认识三个生字,区别多音字“龟”的读音,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谴词用句方面的精妙。

  过程与方法:围绕“课文哪些地方会让我鼻子一酸?”这一问题,引领学生一次次地亲吻文本、触摸文本、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感受慈母的善良与慈祥。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品析人物的言行,感受母亲的辛劳,进而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是以“我的鼻子一酸”为情感线索,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是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对话、想象等途径,让学生在品味语言、品味细节的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定下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一、导入课题,聚焦“情深”

  1.《游子吟》导入,为《慈母情深》蓄势。《游子吟》被喻为歌颂母爱的千古绝唱。学生齐诵《游子吟》,交流这首诗好在哪里?预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写出了慈母情深,慈母情深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揭示课题,聚焦“情深”,引出细节描写。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母爱是深沉的,我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地,恭恭敬敬地读课题。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课文是通过哪些细节写出慈母情深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情深”

  1.检查预习效果,读重点词语,相机指导。(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忙碌攥)

  2.自由朗读课文,尤其体现慈母情深的段落,完成填空题。

  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买书时,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又陷入了(忙碌),我的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完成填空题,其实是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鼻子一酸”是一种什么感觉?什么情况下会鼻子一酸呢?母亲明明已经将钱给了我,一元五角,一分没有少,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按理说我应感到开心才对,但作者却“鼻子一酸”,想哭!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通过对话、交流,同学们认识到:母亲挣钱很辛苦,工作环境恶劣,省钱给我买书很感动……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深”

  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课文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请认认真真画下来,写上批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学生交流“工作环境恶劣”的时候,我让学生反复地朗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我把“震耳欲聋”作为突破口,“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文中震耳欲聋的噪声还藏在字里行间,你能找出来吗?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寻找依据,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大声地喊,同学们一次又一次地朗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不言自明。引导朗读不是机械地简单地重复,而是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引领学生一次次地亲吻文本、触摸文本、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我继续创设情境,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难受,想离开。我顺学而导,可是母亲能离开吗?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亲不仅要忍受“震耳欲聋”的噪声,还有车间炙热的环境与污浊的空气。看到这样的环境,我的鼻子怎么会不酸哪?

  在品读母亲神态、动作描写时我继续采取以读促讲,以读悟情,师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文字很特别,特别在哪?学生发现“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正常情况下应该把“我的母亲”放在前面。通过朗读,同学们发现“我的母亲”放在后面更能体现母亲的辛劳。于是,又一次反复朗读开始了:男生读“背直起来了”,女生读“我的母亲”。接着男女生交换角色读,老师引读、学生跟读,交换角色读……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不仅做到了以读促讲,以读悟情,还渲染了课堂气氛。我顺学而导,继续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鲜活力。“直起来了是谁的背?母亲是怎样的背?”是瘦弱的背,瘦骨嶙峋的背。“在你的印象中母亲是怎样的背?”是坚实、挺拔的背。“母亲是怎样的脸?”苍白的脸、爬满皱纹的脸。“在你的印象中母亲是怎样的脸?”是红润的脸、光彩照人的脸。“母亲是怎样的眼睛?”是疲惫的眼睛。“在你的印象中母亲是怎样的眼睛?”是炯炯有神的眼睛。“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消失了,消失在七八十台缝纫机震耳欲聋的噪声里,消失在生活的重担下,母亲拼命地挣钱是我们了我们五个孩子啊。”在师生的对话中,母亲外貌、神态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恰当地发挥自己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体验语言文字的味道,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感悟文本的深刻内涵。

  在这堂研究课中“创设情境,以读促讲,在品味语言、品味细节中体味真情。”的教学策略随处可见。在品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时,我让学生给立刻找近义词,通过换词朗读(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迅速又弯曲了背,转眼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的方式同学们都能认识到“四个立刻”更能体现母亲的忙碌,辛苦。“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些细节描写把母亲的慷慨、母亲的劳苦,母亲的通情达理、关爱子女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深”。

  《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也使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要用课外拓展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母亲工作的忙碌、艰辛与“一元五角钱”中蕴涵的慈母深情,我补充了梁晓声《母亲》中的一段文字:母亲是一个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盒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灯光亮着,仍见母亲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我就是从那一天开始体恤自己的母亲的。我也认为,我就是从那一天开始长大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多次深情独白: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鼻子怎么会不酸哪?为了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我设计了教师深情说母亲的环节。“我的母亲77岁了,我很少回家,但每个周末我都会给母亲一个电话,可她每次都会重复同样一句话——孩子,只要你幸福我就放心了,别担心我。每当这时候我的眼里就噙满满了泪水,慈母情深就凝聚在这句温暖的话语里。同学们,听到这里,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母亲说,你可以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也可以写某一个感人的情节……”于是,同学们在歌曲《月光里的妈妈》的感人旋律中开始小练笔。短暂的几分钟,孩子们有的表达了对母亲的忏悔,有的表达了对母亲的体恤,有的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之情。薛瑶同学还运用了一组排比句(连用四个我的母亲)歌颂了母爱,李旻旻同学希望母亲原谅她的不懂事,庄楠同学第一句便是“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研究课后,孩子们告诉我坐在角落的李晓丹老师流泪了,一向大大咧咧的张文静说:“老师,听了你那一段话我想哭。”另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很想哭,但怕人笑我,忍住了。”这堂课让我真实、深切地体会到“创设情境,以读促讲,以读悟情,读悟结合、读写结合”的巨大魅力,也体验到师生情感共鸣的美妙意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品读细节体悟慈母情深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学生的情感还没有完全释放,教师把控的还是多了一些,很多细节还有待雕琢。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一、 抓重点,落实目标

  这篇课文篇幅很长,但经过精心备课,自己反复研究教材后,找出文章的重点后进行教学设计,果然能够使教学目标明确,逐一突破,落实。

  例如首先给足学生时间朗读课文,自学字词,对全文有所了解,然后通过一道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梗概,认识到这只山羊的特点,同时自然而然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时,让学生自己看看动画,读读课文,谈谈感受,提提问题,解决疑难,感情朗读来深入体会山羊的机智、勇敢、沉着。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重互动,促进领悟

  课堂上提倡良好的合作互动氛围,就能变直线型学习为多向型学习,进行多向的立体交流。这样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体验和情感,才能求得新的共享,共进和共发展,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深刻领悟。互动教学的优点,在这堂课中表现犹为明显。

  1、人机互动

  虽然这堂课中的媒体制作是相当普通,但是却恰到好处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有效利用动画课件将方块字变成了能够动起来的画面,有些画面更是提示学生一些思考,如帮助学生理解山羊话。学生看得忍俊不禁,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他们乐于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师生本互动

  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互动关系就是语文课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对课本的不同体验,相互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共同进入课文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对文中的思想内涵进行个性化解读,切实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为了熟悉教材,更好地教学,我上网查“西伐神”资料,发现这毁灭之神不是更能帮助学生体会山羊的聪明吗?然后再将这个内容添加到我的教学设计中来,体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质疑的盘算以及山羊为什么这样说,正好与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有的甚至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没有想到的`,但是这些问题的提出,促使师生共同协力解决,反而帮助学生理解得更深入透彻,课文的教学难点也顺势突破。

  三、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太短,课文篇幅太长,学生看到很多老师听课,有些拘谨,没有放开来。如果有时间的话,让学生说说第二次山羊是如何盘算才再次躲过一劫以及山羊伙伴们是如何说和做的,就好了。有些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果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其他板块在缩短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在这些板块多让学生多说多体会,更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今天我执教的《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上完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抓住重点,培养语感,读中悟情,渗透学法”,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思维活跃性。

  一、紧紧围绕“教科书的珍贵”这一重点主题展开四个层次的“读”。

  一是激起关注读。一我就通过板画“一捆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点,先感受到我们的书普通而易得,然后又突出“珍贵的”这一关键的字眼,激起学生对珍贵原因的关注,从而激起读书的欲望。二是围绕问题读。让孩子们自己读书、感悟、发现,“找一找、画一画”,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几个关键处。三是引导感悟读。通过抓重点词、句“完整无缺”“压”“最困难”“渴望”“主席的关怀”“中央印文件的纸里节省”的理解与感受,同时通过补充介绍背景,孩子们一步步明白了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主席的关怀下,从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更是张指导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书的珍贵。四是想象补充读。通过回看这捆书,想起哪些人,应该记住些什么,激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补充并写出指导员未说完的话,并进行多人次的交流读,从而让学生在补充读中领悟到教科书寄托着老一辈的激励。通过这堂课,我充分地认识到:多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情绪,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以“情”为主线,读中体验“情”。整堂课我都紧紧围绕课题中饱含深情的字眼——“珍贵”做足文章。在读书、理解、引导、感动中体验珍贵之情,表达珍贵之情,朗读珍贵之情,以“情”为主线,以老师的热情之“情”激起学生的真诚之情。以情贯穿,多次深情地读课题。

  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想象、抓重点词、抓标点等培养语感的“读”

  通过“比较和想象”的语感训练,再现了课文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鲜明、准确、丰富的语感形象,丰富了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思想情感有了一定程度的体验,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同时也让学生在大量的训练过程中,丰富语言,增强语感。

  这篇课文中有些词语并不深奥,表面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它用得十分精妙,耐人寻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引导学生进行解一解、想一想、比一比,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和精神实质。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比较:书被“压”在下面——指导员的血肉之躯在上面;书“完整无缺”——指导员却身负重伤。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到指导员的舍身护书。又如:“最困难的是没有书”和文中的四个困难句作比较,突出句中的“最”字,让学生了解在战争环境中能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十分困难的,从而体会到教科书是十分珍贵的.这一教学难点,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这些潜移默化地引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抓住关键词读书。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生动具体的想象。因而,在教学中,我启发想象,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品味语言文字,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如:文中的四个“没有”,我通过一选读——了解困难感受艰苦,二连读——体会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三范读——想象孩子们当时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身处“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的“教室”之中去学习,真切感受书对于延安小学的孩子们显得那样神圣、重要、宝贵、渴望。对于“渴望”的理解,我创设又热又渴的情境,让孩子们想象当时的心情、希望,理解了急切希望就是渴望的意思。

  又如: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我引导学生想象指导员在飞机呼啸而来,倒下那一刹那,心里想到的是什么,体会到文中没有描写但完全可以想到的感人场面:指导员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书,献出宝贵生命,与“必须保护好书”的内心。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书的珍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这节课教学设计巧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主要体现在:

  因为围绕主要问题找句子答案的不唯一性、顺序的不唯一性,备课时,我注意设计多个策略,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交流顺序为老师引导感悟的顺序,使教学成为流动的过程,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较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同时以学生的研读、交流感受、朗读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部分,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充足时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活动。

  虽然如此,讲课中依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学生方面:读书有唱读现象;部分同学发言不够积极,反应慢,跟不上课堂步子;课堂坐姿、站姿、读写姿势等学习习惯不好。

  教师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不充分。如学生对主席、中央的工作感受不到位;二是板书忘掉了写上“前辈的激励”;三是没有范读;四是心理素质不好。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听了两位老师上的《李时珍》第二课时后,颇有感触。两位老师自身素质都很好,课堂调控能力也都不错,也很注意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教学效果大不一样。 一位教师围绕课后思考题“为什么人们称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来组织学生学习,学生自由读书,勾画体现李时珍伟大的词语句子,思考,讨论,交流。可以说,给了学生较大的自学、讨论、思考的空间,但是在反馈时,明显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究其原因,是那个“伟大”限制了学生,把学生吓住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而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很难把握,学生很难把李时珍的一些具体行为马上与伟大联系起来,他们看到的是从小立志学医,处处留心学习、为了编书不畏艰辛,踏遍名山,访遍众人,亲口品尝药物的李时珍,而不是“伟大”这两个抽象的字。老师却要他们把这些都归纳到“伟大”上来,真是难为了孩子们。因此,教师不得不费劲地把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牵到“伟大”上来,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信心慢慢地也被牵走了。

  另一位老师的课没有把“伟大”提出来,孩子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却处处感受到了李时珍的“伟大”。李时珍的伟大表现在他有一部伟大的巨著《本草纲目》,还表现在有一个伟大的编书历程。这些只能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上课开始,教师请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本草纲目》的有关知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线装本的《本草纲目》并简要介绍,那本古朴的年代久远的书和教师的介绍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正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恰到好处地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想不想去看看当年李时珍是怎样编这本书的?学生的学习欲望马上被调动起来。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反复读,边读边体会,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这样的学习要求符合孩子的学习心理特征,,便于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每个孩子在自己能力所及都会有所体验,有所感受,由于有情感的投入,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不论是自学还是小组讨论,学生都很投入。

  反馈时,学生更是跃跃欲试,情绪高昂。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的句子,或引导对比,品析语言,或引导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李时珍的形象也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逐渐高大起来。课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通过读书,上网了解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以及正走向世界,焕发青春的中国中医的有关知识。 这两节课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呢?

  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应顺应学生学的过程。第一节课漠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第二节课的教学,正是顺应了学生学的需求,教师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思维活跃,并进行着积极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要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蕴。第一节课着重于认知性,第二节课则制造了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极大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学生课内外了解《本草纲目》等正是积累文化,带领学生和李时珍一起去感受编书的历程就是积淀一种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潜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一样的教学理念和不一样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

  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

  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资料,后者是透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两者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

  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潜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潜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取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潜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潜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理解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能够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透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构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构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潜力。

  阅读教学应用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刷子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刷子李的绝活是什么?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刷子李的绝活?3、找一找徒弟曹小三的态度变化?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资料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用心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状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忙。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的对问题的不一样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潜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用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到达让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二、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

  三、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期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怎样体现阅读教学的年段性?怎样让孩子自然的走出文本,让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只是过教材?这两个问题我一直在思索。今天,上了《一片树叶》的第二课时,作为我和指导老师之间的一堂研究课。

  故事其实并不难懂,当孩子们读通课文之后,就知道了小动物们其实心里是爱小椿树的,但是他们爱的方式不对。我让孩子设想自己就是一棵小椿树,被摘光了叶子之后,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孩子们反复的诵读课文,体会到了小椿树的心情。看到孩子们有的在谈感受的时候流下了眼泪。我知道,孩子们懂得了。

  二年级的孩子,并不必过多的咬文嚼字。带着孩子进入课文的'情景,自然就能读出感情了。这也许就是阅读教学的年段性吧。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也许也就是走出文本的一种体现吧。例如:文中学习到“欣赏”一词。在让孩子读了文中的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之后,又请学生说了说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欣赏过哪些东西。联系生活,让学生知道了“欣赏”的都是美好的东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19

语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1-08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11-13

语文《挑山工》教学反思07-29

语文《尊严》教学反思07-23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反思11-10

语文园地三的教学反思11-28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10-31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0-22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