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2-07-25 14:57:4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科学教案7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勉励孩子跟着幼儿教师与小伙伴一块儿说一说玩一玩,启发孩子区别小鸭子与小鸡的突出特点。

  教学预备:自制玩具小鸡与小鸭子

  教学过程:

  1、看小故事表演:幼儿教师手拿小鸡与小鸭子的自治玩具,表演出小鸡与小鸭子的动作与特点(动作尽可能简易,例如小鸡小鸭子各自从两边上,在中间碰头,小鸭子叫叫、小鸡叫叫,小鸭子与小鸡抱抱)勉励孩子依照Music拍一拍小手,且与小鸭子小鸡一块儿叫嘎嘎嘎、叽叽叽。

  2、判断小鸡与小鸭子的特点:幼儿教师展示玩教学用具小鸡与小鸭子,让孩子观测和察看扁嘴巴巴小鸭子与尖嘴巴巴小鸡的不一样,且勉励孩子向动物表示慰问。例如:扁嘴巴巴小鸭子你好,尖嘴巴巴小鸡你好。(用教学用具嘉奖慰问声音嘹亮的孩子)

  3、教学游戏:谁不见啦,幼儿教师轮换将小鸡与小鸭子藏在身后,让孩子说一说谁不见啦,勉励孩子从尖嘴巴扁嘴巴区别两者的不一样。

  4、教学游戏:小鸡小鸭子做伙伴,让喜爱小鸡与小鸭子的孩子各自站在两边,跟着幼儿教师手上的玩具一块儿玩,小鸡小鸭子碰头后,叫着擁抱一下。(教学游戏可重复开展)

  5、教学完结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巩固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课件、故事《颜色精灵》、红旗一面。

  2、每组房子4间、胶水、擦手布、红、黄、蓝、绿4张不同颜色的门和窗若干。

  活动过程:

  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颜色王国去玩玩

  1)看课件,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4种不同颜色。颜色王国里有红、黄、蓝、绿4个颜色小精灵,他们都住在一栋漂亮的小楼房,他们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天开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朋友和颜色小精灵玩以后,将颜色小精灵送错了房间,到了晚上4个小精灵在房子里吵了起来。“红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 “绿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 ……4个颜色小精灵越吵越凶,最后谁都不理谁了,颜色国王知道了这件事情马上来到了颜色小精灵住的房子里,用魔法帮助颜色小精灵回到了自己的房间,4个颜色小精灵这才安静的睡觉了。

  2) 利用课件让幼儿练习为颜色精灵匹配对应的颜色,并进一步认识4种不同的颜色。第二天,小朋友又来找颜色小精灵玩,但是没有找到颜色小精灵,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助他们一下。红色的小精灵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红色小精灵住在红色房子里)那么他们的窗户和门应该是什么颜色呢?(门和窗户是红色的)那么我们一起喊喊,看看他是不是在红色小房子里,(喊:红色小精灵快出来吧)现在我们再看看他的门和窗是不是红色(黄、蓝、绿)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在幼儿动手操作橡皮泥时,老师没有提醒幼儿让幼儿用手指用力的搓橡皮泥,让两种颜色能够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变出第三种颜色,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中,应该让幼儿学习自己记录结果会更好。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活动过程

  1、猜猜宝贝。

  教师出示神奇的百宝箱。这是一个神奇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2、摸摸百宝箱。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活动建议

  1、百宝箱内的物品尽可能是多种质地的,且数量要多。

  2、幼儿摸宝贝时不能看,待说出自己的感觉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来验证。

  活动反思

  整节课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地学习态度,对提供的各种材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争着去摸一摸、说一说,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使幼儿在知识的积累与情感的体验得到双重发展。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①善于观察,发现自己长高的秘密。

  ②乐于思考,探索自己长高的秘密。

  ③学会科学合理膳食,合理作息,帮助长高。

  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⑤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

  发现长高的秘密,知道长高的有利条件。

  活动难点

  拥有健康观,养成不挑食,爱锻炼,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长高的秘密》,成长变化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探索

  师:明明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裤子不能穿了,很惊讶,小朋友们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幼:明明长高了,裤子短了,所以就穿不了了!

  二、说一说(我们自己长高的表现)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自己长高了呢?你怎么发现的?

  幼:我的裤子,衣服变短了,我的个子高了啦,我比谁谁谁更高啦……

  三、比一比(谁长的高?)

  ①看图片,比高矮

  ②小朋友们来比一比高矮

  通过比较发现每个人的高度不同,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为什么他会比我高呢?”

  四、猜一猜(高矮不同的原因)

  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朝夕相伴,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不难说出每个孩子生活习惯的不同,如,某个不高的孩子会挑食,不睡午觉,不爱运动等

  教师总结:

  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习惯有助于我们长高,我们小朋友以后要尽量不挑食身体棒!多运动变强壮,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些都会帮助我们长高呢!

  五、为成长制定计划

  和小朋友一起制定成长计划,并告知父母,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7、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类时令水果若干,“↑”与“↓”的标记各一,沉浮兄弟头饰各一,盛水容器若干,箩筐两只。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请客) (幼儿一一指认水果。)

  2、师:“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师出示标记‘↑’);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师出示标记‘↓’)。我们可不要学他俩。”

  师:“可是不行呀,如果沉浮兄弟吃错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们要帮兄弟俩把水果分出来。”

  3、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呢?”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4、师:“刚才小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幼儿实验,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5、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1:“我拿的是苹果,我发现苹果是浮起来的。”

  幼2:“我拿的是提子,我发现提子是沉下去的。” ……

  6、巩固沉浮兄弟的特征,进一步认识标记“↑”、“↓”。

  7、师:“小朋友你们看,沉浮兄弟来了,我们把水果送给他们吃吧。”

  幼儿送水果,沉浮兄弟道谢,帮助幼儿把水果区分开来。

  8、和沉浮兄弟分享水果,结束。

  活动反思:

  在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中激起孩子的兴起、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发现,达到发展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敢想敢问,一起探索,研究,使幼儿感到教师与自己之间是平等相处的。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本活动源自团结版教材(中班下)科学活动《土壤的秘密》。进行该活动时,我班科学课题“神奇的土地”系列活动的开展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即“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阶段一:土壤的种类”的活动,孩子们通过采集、观察、分类等活动,已对土壤的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

  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而本活动的探索对象:土壤,对孩子们来说,更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他们眼里,随处可见的土壤对是那么地神奇又是那么地神秘。土壤里究竟有些什么?为什么植物和动物都可以在其中生存?因此我们结合“小工具、大妙用”的主题,针对我班幼儿年龄特点与知识经验积累,设计并开展该活动,旨在通过观察、比较及操作活动,带领幼儿探寻土壤的秘密,走入神奇的土壤世界。同时,通过对土壤的探索,引导幼儿建构延续的、系统的、自主的知识学习体系,为其今后的.经验获得和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土壤的乐趣,养成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探究土壤里的成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利用各种工具分离土壤中的不同颗粒,寻找土壤中的水与空气等成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通过游戏、操作、实验等掌握了分离不同物质的方法及感受空气存在的经验。

  2、教师准备:干燥的土壤、小勺、一次性纸杯制成的筛子(洞眼大小不同)、搅拌棍、纸碟(标明大、中、小)、量杯、卫生纸、透明水杯。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我见过的土壤。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地方采集过各种土壤,你们都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干燥的土壤,发现土壤中颗粒大小不同

  (1)教师提问: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土壤里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开?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

  (1)看一看:桌上有些什么工具?

  (2)想一想:可以怎么用?

  (3)做一做: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分成三组,分别用小勺、筛子和水来分离土壤的大小颗粒。

  (4)说一说: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5)比一比: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操作完成速度及质量方面进行比较。

  4、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探索土壤中里看不见的东西。

  (1)引导幼儿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看不见的秘密?

  (2)想一想:怎样让土壤里的这些秘密都显示在我们的面前?

  (3)试一试:提供水和纸巾,鼓励幼儿探索土壤中的秘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5、师幼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秘密?怎样发现这些秘密?

  活动提示:

  1、此活动的重点是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探索土壤中看不见的东西,如水和空气。此活动前,幼儿要有采集土壤、观察土壤的经验,并对土壤的特性及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幼儿还应掌握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方法,如筛选、搅拌等。活动中,教师一是要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实验方法,二是要引导幼儿思考不同工具和方法的优劣。

  2、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提供一些常见的或废旧物品制作的工具,如透明的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等作为幼儿的操作材料,既可以废旧利用,又可以保护环境。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将操作工具投放到活动区中,便于幼儿反复操作。

  3、组织幼儿开展延伸活动:自制小书《土壤的秘密》,将自己在土壤中的发现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绘制成册。

  4、提请家长配合:

  (1)带孩子观察小区周围的土壤和土壤里生活的动植物。

  (2)带孩子查找资料,了解土壤里还有哪些成分。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看录像和实物,学会欣赏风筝,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与同伴相互合作绘画风筝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风筝图片和实物的风筝。

  2、制作风筝的视频资料。

  3、风筝比赛的视频。

  4、彩色笔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念儿歌《小风筝》进入活动室引出主题:"小风筝飞呀飞,飞上蓝天上,飞到屋顶上,飞到大树上,轻轻落到草地上。"幼儿念完儿歌后安静入座。

  (二)、请幼儿看看教室里有什么?(风筝)提问幼儿:你放过风筝吗?你和谁一起去的?你们是怎么放风筝的?你还见过那些风筝?(幼儿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在中国每年的4月20日都会在山东举行风筝节,许许多多的美丽的风筝都会飞上蓝天非常的好看,现在我们就一起到风筝节上去看看吧!

  请幼儿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了风筝?是什么图案的?风筝都是怎么放飞上去的?

  (三)、风筝最早的时候是由中国古代一个叫墨子的人发明的,最早它是被称为纸鸢,那时候的风筝制作工艺和现在不一样,老师这里有2个风筝想请小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幼儿观察后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古时候的风筝使用细的竹片和宣纸做成的,过程非常复杂,并且不是很牢固。现在的风筝都是用透气的布和塑料棍来制作,不仅美观而且还便于保存,老师这个有一段视频,我们一起看看风筝到底是怎么加工制作的吧!

  (四)、风筝除了放飞,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愿望,风筝飞得远高愿望也就越容易实现,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好了风筝就等你们在上面画上自己要实现的愿望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动手来进行绘画,最后在把画有我们愿望的风筝放飞上蓝天吧!

【【精华】科学教案7篇】相关文章:

【精华】科学教案汇总6篇04-23

科学教案4篇05-01

有关科学教案3篇07-11

【精选】科学教案合集6篇07-03

精选科学教案3篇07-01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06-29

【实用】科学教案3篇05-24

【精品】科学教案7篇05-19

实用的科学教案4篇04-16

【热门】科学教案4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