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9 08:07:48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2、能按浏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秋游景山,请学生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事件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写到了作者浏览了哪几个地方(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

  2、学习生字词(本课生字基本上较为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字音字形,课堂上不用花过多的时间)

  3、抓住表示地点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走进公园大门写在景山公园大门口看到的美丽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我们沿着山路来到果园。(过渡句)写在果园看到的迷人的秋色;

  第三段(第3-7自然段)离开果园,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万春亭。

  (过渡句)写在万春亭举目眺望美丽的北京城。

  (三)重点学习第一段

  1、指名学生朗读该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在公园大门口作者看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以山为中心,山顶上是万春亭,山脚下是大花坛。

  3、朗读体会两句话的特点

  (1)请学生自由朗读描写山上景色的句子,后集体指名读,再评读,说说谁读得好,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好的。(采用了比喻句,把树林映衬下的万春亭比作一幅美丽的图画,以此来说明景山公园内景色的美丽)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大花坛的句子,注意千姿百态的用法,说明花坛里花不但颜色多而且形态美。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一段,使学生产生对景山公园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1、能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2、3段,理解词语果实累累、拾级而上、举目远眺、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意思。

  2、读懂作者按游览顺序及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3、初步了解抓住重点事物写出其特点的方法。

  4、让学生感受到景山公园美丽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进入角色,相互协作,自主感悟。

  1、走进大门。复习朗读第一段,再现情景

  2、进入果园。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果园图。(整体图,果实累累局部图)

  (2)交流感受。观察说图,体验果实累累(说品种,说数量,说重量,说特点。)

  (3)学文体验。读第二段。划:景物(海棠、苹果、大柿子)、特点。读:描写优美的句子。悟:词句美(每句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说:感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看到过的类似的情景)。

  3、登亭远眺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北京。

  (2)学文体验。自读:读远眺北京城西、南、东三个方向的美景的词

  自悟:划出描写景物及特点的词句,体验词句美。

  (3)作交流。说说自己登亭远眺中哪个方向的景物印象最深?

  随机出示相应画面并好好地读一读。

  交流感悟体验:重点讨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读懂课文如何写出北京城的美丽,体验文字美:举目眺望(美丽)

  朝西望:洁白如玉明亮一只只一片片

  向南望:庄严金装雄伟延伸

  往东看:鳞次栉比新型纵横交错巨人的步伐

  (4)再现情景,梳理游踪

  出现北京的优美景观,请学生配上解说词(A类同学可以按照课文中的语言,B类学有余力的同学在掌握课文的同时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体会作者情感

  你看到了那么美丽、壮观的北京你有什么感触,请你说一说。

  作者又是怎样想的呢?请体会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

  3、试着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修辞方法写句子

  3、能学习课文的写法,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进行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最快

  2、请各自然段背诵的擂主说说自己背诵的诀窍。让大家一起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

  3、摘录课文中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4、有条件可以登上学校附近的山或楼房,看看绍兴的景色,说说登山(楼)观景的感受(要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

  三、作业:

  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文章记录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听清录音中的小朋友出生时是怎么样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出生的故事。

  3.学着说一说自己出生的故事。

  重点和难点:

  1.养良好的听话、说话的习惯。

  1、了解自己出生的故事

  3.学着说一说自己出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

  2.揭示课题:听说活动2。出生的.故事。

  二.听一听,学一学,说一说

  1.看投影,第一次听录音。

  要求听清录音中的小朋友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

  (1)学生交流

  (2)师板书:时间、地点、身高、体重、生活的地方

  (3)齐读板书。

  2.第二次听录音。

  要求听清小朋友在出身时是怎样的?

  (1)学生自由准备

  (2)小组讨论

  (3)指名说

  (4)学生练说

  (5)学生操练

  (6)学生评议

  3.学着录音里的小朋友,介绍自己:

  要求:说清出生的时间、性别、出生时的身长、体重。说说自己特别的地方。

  (1)学生自由准备

  (2)同桌练习说

  (3)小组交流

  (4)大组交流

  (5)学生评议

  4.小结。

  三.总结全课,激发情感。

  附板书:出生的时间

  出生的身长

  听说活动2出生的故事出生的体重

  出生的特别地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表演。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看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朦胧的情感美。

  2、运用想像、联想,揣摩、欣赏诗中精彩的画面美。

  3、以诗解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悟自然的诗情美。

  教学难点:对诗歌感情的体悟。(突破方法:以诗解诗,戴望舒的诗句)

  教学重点:对诗歌画面美的感受。(突破方法:以老师范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已是冬天,可我还珍藏着秋天的几枚落叶,每当看到他们,我就想到了我所钟爱的秋天,在寂静的林荫道上,那金黄的落叶在微凉的秋风中翩跹起舞。同学们, 当你回望秋天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老师:哦。你眼中的秋天的飒飒的秋风里

  你眼中的秋天在粼粼的波面上

  你眼中的秋天在南归的大雁身上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欣赏何其芳眼中的《秋天》。

  二、检查预习,朗读纠错。

  请三个学生,一人一节读诗。学生互相纠错。

  老师读一遍,大家在课文上标注一下没找出来的读错的音。

  学生明确易读错字(撒、背等),老师帮助辨析。

  三、感知内容,读出感受。

  刚刚大家读的和老师读的,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比如用什么样感情?语调激昂还是柔和呢?节奏是快速还是舒缓呢?

  集体用柔和的语调、舒缓的节奏把它读一遍,读出对秋天的喜爱。

  四、品味第一节,练习朗读,想象画面。

  想要读得更好,我们还要深入理解诗歌。

  当代诗人徐志摩在他的诗作《私语》里,认为秋在“一片将黄未黄的树叶上”,那么请问第一节中,何其芳眼中的秋天在哪里?

  大家找到的这些是极具农家特色和秋天美感的物品。那何其芳可不可以就直接写,可不可以这样写?似乎更简洁呢。打PPT

  1、 大家可以出声地读一读,比一比。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轻盈2、丰收乐 满披着和“满载着”比较,得出轻盈的特点。

  “饱食”让学生想象,饿的时候吃饱了的感觉。丰收的满足。 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为什么用栖息这个词,而不用简洁的秋天在农家里呢?” 你的某个句子读得很有特色,为什么这样处理呢?为什么这里重读了呢?或者,要怎么读出感情呢?有些词需要强调,强调有重读强调,也有轻读强调,大家看看哪些词要重读,哪些要轻读。

  总结:画面更动态,情韵更丰富,更能突出秋天丰收的喜悦。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读

  出农人丰收的喜悦。(板书:农家丰收 喜悦)

  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深深地陶醉了。好像看到了一幅画面,邀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去想象一下。

  清晨,“唰啦、唰啦”有节奏的割稻声响在原野上。稻叶上,晶莹的露珠,一颗颗调皮地跳上了阿婆的衣裳。丁丁的伐木声从远方悠悠地飘来,像节奏欢快的曲子,别有韵味。阿婆放下手中的镰刀,听得入了迷,她想起了年轻时阿公唱过的山歌。当阿婆发现自己已经沾湿的衣裳时,不禁莞尔,露珠怕是被远方的歌声震落下来的吧。阿婆走到果树旁,伸手去摘那黄橙橙的梨,那肥胖的梨儿,憨厚地躲进了阿婆身后的背篓。

  听了老师描绘的画面,感觉怎么样?能具体评价一下吗?老师用了什么方法让大家感觉到身临其境的?(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优美的细节描写等)

  五、读第二节,质疑内容,描绘画面。

  请大家默读二两节诗,也用老师的方法,在脑海中想象第二节的画面。字句理解上,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读完后提出来。 请大家提出疑问。

  重点解决:“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

  缩句法,然后问鱼人怎么会把乌桕叶的影子当成青鳊鱼呢?比较两种意象共同点 让学生揣想鱼人收网后的心情和表情的变化?从哪里看出来的?

  哦,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原来秋天的景物就像在和鱼人做(游戏),是的,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那渔人没有捕到鱼,他恼了吗?、

  哦,原来渔人也是以(游戏的心态)来对待这个结果的。他悠闲地摇着小船,我们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态呢?板书:渔人悠然趣。

  请大家像老师之前那样,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画面。拿笔写在书的旁边。我们分两部分,1-3组描写第二节的12两句,456三组描写第二节的后三句。我们比一比哪组的同学的画面更具有悠闲的情趣。开始。

  师巡视学生写作情况,完成后,生展示。 好,下面我们就把这种悠然的情绪读出来。女生读前两行,读出清晨静谧的感觉。男生读三四行,读出悠然的情趣。齐读最后一句,读出游戏的活泼。

  六、读第三节,以诗解诗,体会感情。

  前两节在字面上没有明确出现人物,第三节有了,谁?齐读最后一句话。

  我们可以把这个句式变换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就像一场??”(梦)。

  你做过么梦吗?梦的特点是什么?

  大家说的特点各不相同,但是都体现了梦飘渺、虚幻的'感觉。那么当秋天到来的时候,牧羊女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她产生了飘渺、虚幻的梦一样的感觉呢?

  其间适时补充材料:1、戴望舒《秋天的梦》:“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学生答各种感受后,牧女的感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朦胧的情怀,板书《牧女朦胧情》 根据诗人的自述,19岁那年,作者经历了一场爱情风暴之后,一切痛苦和烦恼都化成了最甜美的回忆的时候,静静地流淌出了这样一首诗歌。就是他自己的心境。作者自己在《梦

  中道路》中说“最后给我留下一片凄清又艳丽的秋光”。

  如此纯净的感情,让我们用优美的朗读表现出来,男生读前两行,女生读三四行,结句齐读。

  是啊,在同一片原野,同一条溪水之篇,这里曾经是百草丰茂、流水潺潺而今已经是渐进枯涸。曾经这里发生过、散发着香与热的美好故事,而今却在微凉的秋风中消散无踪。当我们体会到牧羊女的这番感受的时候,同学们是不是可以理解牧羊女此时的心情了呢?

  不是秋天梦寐在人的眼里,而是人在秋天中梦寐。当秋天来临的时候,一切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生活的悠闲、而曾经那个夏天的一切就像一场梦一样,留下一份明朗纯净的怀念。

  七、小结。

  "在诗意画面的感受和萦萦于耳的诵读声里,在朦胧爱情与优美秋光的无限延伸中,我们读懂了秋天。感谢何其芳,他的《秋天》何其芬芳!最后让我们带着饱满的感情齐读全文,再品芬芳!

  八、作业布置。

  老师在读完这篇诗歌之后,深深地被这样的秋天打动,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让学生一句话谈感受。请你也用几句诗写写自己心中的秋天。

  1、 练习板书

  2、 站姿不够挺拔(巡视学生的过程中,个别指导的时候不要对着话筒讲,讲什么都可以)

  3、 因为这首诗的整体语调是轻柔的,这几个词需要读得尤其轻才可以读出轻柔的感觉。 4、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积累字词。

  2能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课文理解,积累字词。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作业(1):课前反复诵读,积累字词

  踞(jù)在 薄(bó)阴 几绺(liǔ) 穹(qióng )门

  棱(léng)角 尘滓(zǐ) 皱缬(xié) 什刹(shí chà)

  挹(yì) 掬(jū)你入口 明眸善睐(móu)(lài)

  2)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三、导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点评。

  2展示目标。

  3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文集《踪迹》。

  4自学过程:根据朗读要求,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内反复品味其妙处,并个别展示,由学生互相点评。

  5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跳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2)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法?

  (3)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5)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法?

  (6)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四、小结本课时内容(学生展示)

  五、当堂检测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踞( )在 薄( )阴 几绺( ) 穹( )门

  棱( )角 尘滓( ) 皱缬( ) 什刹( )

  挹( ) 掬( )你入口 明眸善睐( )( )

  2、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 ,字 ,号 ,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 , , ,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 》、《 》,诗文集《 》。

  3、在横线上填上动词,并且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梅雨潭闪闪的绿色 着我们;我们开始 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着草, 着乱石,小心 身下去,又 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2)“我用手 着你, 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 你入口,便是 着她了。我 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六、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第三段,体会修辞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一类生字,认识本课的二类生字,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初步认识诗歌的“阶梯式”结构方式。感受“我”全家对于大海的热爱之情。

  3、感受“我”全家对于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成诵”本诗及理解诗中“我”与大海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大海的资料(图片、照片……)

  教学时数:3课时

  基础知识:

  1、“阶梯式”结构方式。

  解词:曝光:使照相底片或感光纸感光。

  软片:(照相用的)胶片。

  黝黑:黑,黑暗。注意黝字读音“yǒu”。

  2、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读生字,学习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海浪的声音)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谁愿意说说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海的诗歌。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读准字音。采用多种方式练读诗歌。

  三、再读诗歌,读准诗中每个生字的读音,学习一类生字,认读二类生字,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四、感悟诗的意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五、巩固练习,指导背诵诗歌。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扩展练习。

  教学过程:

  1、检查背诵情况。

  2、指导书写“鼓”字。其他字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位置来书写。

  3、请学生将自己找到的描写海的文章或诗歌、佳句读一读,以扩展学生对海的认识。

  4、教师有目的的提供一些书籍,如《海的女儿》、《海上日出》等。

  布置作业:写生字,预习下一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这道题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他们喜欢哪一句话,就可以去抄哪句话,如果想要把整首诗都抄下来,也可以)

  二、读一读。

  (这道题的目的在于积累词语,所以只要会读即可)

  奔腾、深沉、呼吸、坚毅、海浪

  三、写一写。

  (这道题中的字都是学过的一类字,所以学生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这些词语)

  鼓起、录音机、肌肉、软片、无穷无尽。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揭题。

  二、范读课文,思考。

  要求:1、课文主要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听准字音,注意生字字形,在疑难之处做上记号。

  三、检查,反馈。

  1、学习生字新词。

  肾炎 歌咏 撅着嘴 冤枉

  (朗读,“冤”查什么部首,再查几画)

  2、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妈妈一件什么事?

  3、齐读:写“我”那当老师的妈妈为了一位学生,冒雨赶回家里取一件蓝制服,又匆匆赶住学校一件事。

  4、指导分段。

  (1)哪几小节直接写妈妈?

  (2)按妈妈在不在场把课文分为三段。

  四、教学第二段。

  1、自由读,要求:(1)想办法读好我和妈妈的对话。

  (2)用线划出直接写出了妈妈的品质的一段话。

  2、理解句子:

  妈妈斜了我一眼:“答应……演出呢?”

  (1)齐读句子。

  (2)妈妈答应谁一件什么事?

  (3)“失信”是什么意思?妈妈有没有失信,从哪里看出来?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回来的?

  3、说话练习:

  天上飘起了蒙蒙细雨,妈妈加快了脚步,快到学校门口,突然,妈妈看到( ),想起( )。她停住了脚步,心想:( ),于是,她( )。

  4、“我”同意不同意?

  5、出示句子:

  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1)什么叫“冤枉路”,我有什么理由说这是冤枉路?在这句话中找找。

  6、比较句子:

  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7、你支持谁的理由:小玲为什么这么说,说说理由。妈妈说这句话时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斜)

  体会“斜”的含义,感情朗读。

  8、理解句子:“妈妈取出蓝制服塞进提包,转身就走。”

  师:把“塞”改成“放”行不行?

  师:妈妈为什么而急?

  朗读指导。

  9、指导朗读妈妈的其它语言。

  (1)自读。

  (2)指名读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句子。

  五、.总结,练习。

  1、在你的心目中,小玲的妈妈是一位怎样的人?

  2、望着妈妈远去,小玲心里又想说什么?

  我倚在门边,望着( )。心里又是( ),又是( ),想起( ),我真想对妈妈说:“( )”。

  3、把小玲心里想说的话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

  3、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4、以演带读,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演绎剧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从前有个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颗纽扣”。“三颗纽扣”住在一个穷得不能再穷得小村子里,农民们根本没钱叫他做新家具。这样,“三颗纽扣”木匠只好离开这个地方了。他给自己做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个人。

  (出示:小房子)同学们,你看这是什么?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个这座房子的样子吗?想不想知道关于这个房子的故事呢?

  2、意大利的罗大里就给我们带来了“三颗纽扣”的房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书课题:“三颗纽扣”的房子

  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生字新词都会认读了吗?谁想大声读一读?(指名读,评价,纠正)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颗纽扣”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4、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5、指名回答,评价。

  三、以读感悟,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个童话的?它有哪些故事情节呢?

  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全班交流这篇童话的发展顺序和故事情节。

  教师应知道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语言通顺,连贯。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一句话最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体会童话的真正寓意:

  课件出示: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读了这句话,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

  请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小结:这篇童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

  四、以演内化,扩展升华。

  1、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孙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童话中人物的头饰,让我们来演一演这个童话,好吗?

  2、小组合作将这个童话故事改变成课本剧,体会人物的性格,演绎剧情。

  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表演课本剧。

  4、评议。看到同学们的表演,你有什么启发?

  (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个好人,爱这个世界……)

  五、总结课文,启发想象。

  1、这节课,我们从“三颗纽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颗纽扣”那颗善良美丽的心灵,也知道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故事的结尾是国王坐在小木屋,巡视全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们。你认为国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你能想象一下国王做了什么吗?

  2、学生想象,指名回答。

  六、作业。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说说你的体会。

  2、摘抄本科的优美词句。

  3、编写“国王与小木屋”的童话故事。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教案09-29

小学语文教案01-02

礼物小学语文教案09-26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25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26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6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教案【热】01-27

小学语文教案【荐】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