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案>《守株待兔》教案

《守株待兔》教案

时间:2025-04-12 10:00:49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守株待兔》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守株待兔》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守株待兔》教案4篇

《守株待兔》教案 篇1

  目标:

  1.通过欣赏课件,理解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内容,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2.能根据故事课件大胆提问,并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表述。

  3.产生对学习成语的兴趣。

  准备:

  网络故事动画片,“守株待兔”字卡,甘萍演唱的歌曲《守株待兔》。

  过程:

  一、萌发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这个动画片有点特别,只有图像,没有声音,所以小朋友要认真、仔细地看。

  (教师简洁明了地提出观看动画片的要求,将幼儿的注意力直接指向了故事动画片的图像。)

  二、通过大胆提问,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片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农夫天天站在树下等),提出疑问。

  师:看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1)幼:为什么这只兔子会撞在大树上?

  师: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个别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积极回应,并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鼓励幼儿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幼:有可能兔子的眼睛瞎了,看不见。

  幼:有可能它不会急转弯。

  幼:也许后面有猎人在追它。

  幼:有可能它没来得及停住。

  幼:也许它奔跑时没有看前面。

  幼:还有可能它今天太高兴了。

  师:兔子自己撞在树上的事情会不会天天发生?

  幼:不会,只会难得发生一次。

  幼:今天是碰巧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师(小结):这样不会经常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是偶然的事、碰巧的事、难得的事。

  (教师抓住幼儿心中的困惑,以追问的方式呈现核心问题,引导幼儿想象、推理,为更好地理解成语故事作了铺垫。)

  (2)幼:为什么动画片里一会儿太阳从山的这边出来又从那边不见了,一会儿月亮又出来了?

  幼:表示白天过去了,又到了晚上。

  幼:就是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幼:过去了很多天。

  (3)幼:为什么这个人要一直站在树旁,别人叫他去干活他也不去呢?

  师:就是呀,这是为什么呢?

  幼:因为他还想等兔子来撞树。

  幼:因为他太想吃兔子肉了。

  幼:兔肉太鲜美了。

  幼:因为干活很辛苦。

  (4)师:老师也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农夫一直这样等下去,田里的庄稼会怎样?

  幼:他不去给庄稼除草、浇水、施肥,庄稼会死的。

  幼:他的田里会长许多杂草。

  幼:别人丰收了,他家的人却要挨饿了。

  (教师及时在幼儿的疑问中捕捉宝贵的教学资源,并以学习同伴的身份参与提问,既提高了幼儿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又将重点问题提炼出来,吸引幼儿深入探索,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习品质。)

  2.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片第二部分(故事结束部分),再次提问。

  师:故事看完了,你现在有什么话要说?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教师再次为幼儿创造提问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对完整的故事进行梳理、剖析。)

  幼:农夫原来很胖,现在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瘦呀?

  幼:因为过了一年,他变老了。

  幼:他只想天天捡便宜。

  幼:他太想吃兔子肉了,可是那天是碰巧发生的,后来没有兔子再撞死,他就再也没有吃到兔子肉。

  幼:他家的庄稼也死了,他没粮食吃了。

  三、完整欣赏有声故事动画片

  1.提出观看要求。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遍故事,这次我要把声音放出来。大家听一听,想一想,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有声故事动画片,既能加深对故事内容的解读,又能提炼故事的内涵。)

  2.讨论、交流。

  师:你觉得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幼:他是一个懒惰的人,不想干活,只想捡便宜。

  幼:他是一个很傻的人,以为兔子天天会来撞树。

  幼:他嘴巴很馋,天天想吃好东西。

  幼: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以为会等到第二只、第三只兔子。

  师:生活中有没有像农夫这样贪吃的、偷懒的、傻傻的人呢?

  四、利用字卡学习成语“守株待兔”

  1.引出成语“守株待兔”。

  师:你们喜欢听这个故事吗?一个懒惰的农夫天天守候在大树旁,傻傻地等待着兔子来撞树,这个故事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就叫“守株待兔”。

  (教师边用动作表演,边用语言介绍“守株待兔”的意思,能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2.幼儿完整观看动画片,学习成语“守株待兔”,可边看边用动作表演。

  3.欣赏歌曲《守株待兔》。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诙谐,充满了讽刺味,将一个懒惰、贪吃的农夫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有助于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视角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4.引发幼儿进一步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

  师:“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我们中国语言中特有的一种词语,许多成语都像“守株待兔”一样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知道的成语会越来越多。你们的爸爸妈妈就知道许多成语。今天回家请每个人学一个成语故事,并请爸爸妈妈写下来。明天你们做小老师,把自己学到的成语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让幼儿回家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然后做小老师讲给小朋友听,这一任务既满足了幼儿学习成语的需求,又让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守株待兔》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知道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2、通过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乐趣。

  3、续编成语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动画片守株待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成语守株待兔。

  教师出示画面,引导幼儿猜测后面躲得是什么字?认识株、兔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就知道了!

  二、通过动画片结合具体的问题引导幼儿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

  1、谁在什么地方见到了野兔?

  2、见到野兔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他能等到野兔吗?为什么?幼儿猜想。

  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A、能等到B、等不到)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

  A、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

  B、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继续播放至结束)

  4、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

  5、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

  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6、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延伸活动】

  幼儿可以表演守株待兔。

  【活动反思】

  以看图猜成语故事导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课题。猜谜语导入寓言故事,向学生介绍《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写,同时老师一边写课题一边说说每个字的大概意思,那么在入题时,学生跟写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里,老师边写边说,是让学生理解题目大概的意思。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解释题目的句子,让学生有更好的`概括能力。同时随文识字,找出句子中的生字,对个别字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中,我在两个地方进行了说话练习,一个是小组讨论课文每句话的意思;一个是学生上台讲《守株待兔》的故事。想象说话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故事拓展,让学生讲讲《守株待兔》的故事,这一系列的设计都是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突显了几个问题:

  1、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有点短。

  2、当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没有及时指导。

  3、小组分享时应多找几个小组展示。

  从这次的成长课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备课,读透教材,学生课堂调控能力等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做得细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

  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备好课,头脑中要头清晰的教学环节。

  熟悉教材,吃透教材。今后在上每一节时,先要管理好班级的纪律,让差生能跟上脚步,试着大胆举手发言,好的学生能让好的吸收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守株待兔》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了解成语故事,理解其寓意课时。

  二、教学准备:

  故事讲述所需三幅图片。

  三、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农民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兔子从他身边跑过,一头撞到树上,死了。农民捡起这只死兔子,高兴地把它拿回家。(展示第一张图片,换到第二张)

  农民心想:“如果每天我都能抓住一只兔子,何必要在地里拼命干活呢?”第二天他便坐在那棵树下,等着其他兔子来送死。他在那儿坐了几天,可连一只兔子的影子也没有看到。(展示第二张图片,换成第三张)

  田里的禾苗却因为没有浇水枯死了,这个农民最后没有得到兔子也没有得到田里的收成,他最后只好躲在树底下听着小鸟嘲笑流着眼泪过日子了。(展示第三张图片)

  2、师: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小鸟是怎么说这个农民的么,让我来告诉你们听,它们说:守株待兔。守株待兔跟老师读一读。

  生:守株待兔。

  3、师:对了,如果我们今后看到只是凭着自己想法做事,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小朋友,我们就说用“守株待兔”羞羞他。

  四、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寓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运用,要让幼儿会读并理解到寓言的含义。

  2、在故事情节中增添一些动物的.有趣言论,可帮助幼儿处于模仿的天性会不自觉的理解记忆寓言,重点不要放在寓言字面意思的解释上。

《守株待兔》教案 篇4

  同学们学过很多寓言故事,你能说出哪些寓言故事的名字?下面请看一组图画,(课件出示:树桩、农夫和幻想中不断奔跑而来的兔子)你想到了哪个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

  二、识字。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能告诉老师你们预习了什么吗?(熟读课文,学习了生字)一起来看看你们生字认识得怎么样!(课件出示“守、窜、 撞、桩、此、锄”)

  1、整体读一遍

  2、个别识记

  守:拆字法识记,组词。

  窜:重点纠正读音。让生比划窜的动作。用“窜出来”说一句话。

  撞:拆字法识记 ,组词。

  桩:形声字。组词树桩。知道树桩什么样吗?生说,课件出示树桩图片。

  此:些字去掉下半部。课件出示。

  锄:形声字。组词锄头。知道锄头是什么样子吗?课件出示锄头图片。

  三、初读课文。

  同学们真聪明,学会这么多生字一定累了,轻松一下。听叔叔为我们讲故事。(课件出示)叔叔讲得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想。)那就把书打开,美美的朗读吧。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有一个要求:边读边划出最能解释“守株待兔”意思的话。开始读吧。

  谁愿意勇敢地站起来朗读课文?

  揭示题意。

  能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吗?(屏幕显示,在课文中注下划线)都来读读这句话。你能用简短的语言说说什么叫守株待兔吗?(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兔子)

  概括主要内容。

  这个种田人为什么坐在树桩旁边等兔子?结果怎样?让我们再回到课文当中,快速的默读课文,用三两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抓重点字词句为主 )

  看来,这个故事还得从兔子说起。课文哪一段是讲兔子撞去世在树桩上的?(课件出示兔子撞去世在树桩上的底图,第一自然段)读这一段,想这一部分当中的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用得好?(重点品味“窜”字,课件出示兔子窜出来撞去世的过程)师:兔子撞去世,种田人就……生:白捡了一只兔子。

  第二自然段(感情朗读、表演)

  种田人的心情怎么样?(高兴)用书上的词来说就是――美滋滋。带着这样美滋滋的心情来读,最好用自己的语调和表情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 自读,指一人读。你能到前面来美滋滋地一边走一边把种田人白捡兔子后的的`心里话说一说吗?

  第三自然段(和第一段学习方法一样)(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背景是种田人坐在树桩旁,庄稼长满了野草。)

  接下来种田人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时候,用和第一自然段同样的方法,也就是――生:抓字词句来体会。

  (抓住“整天”说明种田人不劳而获的思想很严重。抓住“一天一天”“再也”“长满”重点体会种田人的悲惨下场。)

  五、点明寓意。

  好,我们去看看种田人(出示课件)这个种田人多可怜啊,假如你从这个种田人身边走过,你想对这个可怜的种田人说点什么呢?那现在老师就是那个种田人,哎呀,我现在已经等了一年了呀,这只兔子怎么还不来呀?(师生情景对话)

  ……

  是啊,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生活中,有没有守株待兔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呢?

  六、 布置作业。

  回去把这个故事和其中的道理说给身边的人听,好吗?

【《守株待兔》教案】相关文章:

《守株待兔》教案汇总7篇04-04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09-24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09-21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09-11

守株待兔小学作文06-09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06-28

《守株待兔》读后感10-13

高中教案教案01-11

教案中班教案11-08

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