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教案模板集锦5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熟悉乐曲旋律和节奏,学习身体动作图谱。
二、活动准备:
1、乐曲CD。
2、节奏图谱和动作图谱各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它是我们江苏水乡的民歌,名字叫《拔根芦柴花》,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它是一首怎样的乐曲?
(二)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熟悉节奏。
1、幼儿欣赏后提问:你感觉它是一首怎样的乐曲?(活泼欢快)
2、再次欣赏,听一听它是几拍子的乐曲?(二拍子)教师记录节奏X X︱
3、幼儿按乐曲一拍一拍地拍手。
(三)出示节奏图谱,根据教师的节奏进行练习。
1、请幼儿找一找有几种节奏型。(4种 X XX︱X X X X︱X—︱X X︱)
2、组织幼儿练习。
(1)个别尝试。
(2)集体练习。
3、教师念节奏,看节奏图谱练习1遍。(发现问题停下来练习。)
4、教师哼唱音乐,再次练习。
5、幼儿随音乐看图谱拍节奏。
(四)出示动作图谱,学习用肢体动作表现。
1、引导幼儿观察动作图谱并尝试练习。
2、集体练习。重点练习第二部分和最后一部分。
3、随琴声集体练习两遍。
4、随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
(五)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动作来表现乐曲,下次学习用乐器来演奏乐曲。
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分声部动作,尝试用乐器演奏。
2、能集中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乐曲CD。
2、铃鼓、小铃、圆舞板、大鼓等打击乐器人手一件。
3、幼儿座位排成竖6排。1——2排铃鼓;3——4排小铃;5——6排圆舞板。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身体动作总谱”。
(二)学习分声部动作。
1、提出要求:两眼要看教师指挥拍打相应的身体动作。
2、教师指挥幼儿练习分声部动作。
(三)、幼儿拿乐器演奏。
1、幼儿根据教师前一步骤,拿乐器看教师指挥进行演奏。(对于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练习。)
2、再次练习。
3、交换乐器演奏。
(1)提出要求:
A、注意倾听音乐,拿好乐器看好教师指挥演奏。
B、X XX中强,较快。
C、第二部分稍弱、跳跃。
D、最后一部分稍强,热烈。
(2)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
(3)活动情况。
4、幼儿再次演奏:在X X X处加入大鼓,效果会更好。
(四)活动结束:
1、教师让幼儿说说演奏结束后的感受。
2、与小朋友合作得愉快吗?为什么?
3、怎样演奏使得声音更加好听?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理念(或教材分析):
石头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山上、河边、田野、小路等都可以看见它们的影子,这些不起眼的石头都是孩子们的最爱,而且石头的可塑性也是很强的。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本次活动选择了从俯视的角度去引导幼儿观察鱼的不同形态,并尝试利用石头的特性,及辅助材料,来表现出俯视角度下的鱼的不同动态。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从俯视的角度观察鱼的不同形态。
2、 尝试用石头、棉签、橡皮泥等材料表现出俯视的鱼。
重难点:能大胆运用辅助材料表现俯视下不同形态的鱼。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块石头,一盒沙,棉签棒、各色颜料,橡皮泥若干。
教师:范例若干;展示作品的鱼池。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兴趣。
1、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鱼的图片,看看这些鱼是从哪个角度看过去的?
2、 幼儿观察讨论。
3、 这些鱼从上往下看,你看到了鱼的什么?
4、 小结:从上往下看,我们看到了鱼的头、背、鱼尾、鱼鳍。
二、讲解示范:
1、 出示石头:今天金老师还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用这块石头来变一变,变成什么呢?(自由猜测)
2、 教师示范一:把石头放入沙中。(我们把这块石头当成鱼,把这些沙当成一盆水,让石头鱼游到水里去)
3、 你会看到了鱼的什么?(幼儿说)
4、 幼儿操作: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你的桌上也有石头,请你选择一块石头,让石头鱼游到水里去,并说一说从上往下看,你看到了鱼身上的哪个部位?(可以互相交流)
●个别幼儿交流。(利用实物投影仪)
5、 教师示范二:怎么样让它更像呢?再来变一变(教师介绍材料、示范添加一条鱼)。
6、 欣赏范例:还可以怎么变呢?
三、幼儿创作:
1、拓展幼儿思维:你会怎么变?想一想。(幼儿交流)
2、鼓励幼儿能大胆运用辅助材料,表现出俯视下看到的不同角度的鱼。
四、作品展示:
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统一放到教师准备的“鱼池”中,一起看看、说说你喜欢的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的欣赏,幼儿对俯视角度下鱼不同形态的积累。
教师引导示范、幼儿操作、教师再次示范,使幼儿在听听、说说、动动、想想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创作的乐趣。
引导幼儿观察辅助材料,为下一步创作做好铺垫。
幼儿个体创作后的作品集中展示,以“鱼池”为载体,进行整体作品的欣赏,不断培养幼儿多角度的审美能力。
美工活动“牙齿切碎机”活动后感
本周进行了美工活动“牙齿切碎机”,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当我向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大嘴怪”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纷纷议论“大嘴怪”怎么吃东西。活动开始我引导孩子们对牙齿模型进行认真地观察、并互相讨论,让孩子们知道前面的`牙齿是门牙,门牙旁边的是犬牙,犬牙旁边的是磨牙,并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工及合作过程。接下来我先请大家讨论怎样制作牙齿切碎机,在亲手制作“大嘴怪”时,孩子们显得更为积极主动,他们根据牙齿的各部分关系用铅笔在纸上画好一排牙齿,然后根据画好的牙齿剪下来,再把它们粘贴到剪开的纸盒里。
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孩子都做得比较成功,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没有事先设计好就动手剪,结果牙齿的构造没剪对,被旁边的小朋友一说,他们只好重新剪过,耽误了些时间。粘牙齿是本活动的难点,有些孩子一下子就粘好了,有些孩子因为小手指不够灵活粘起来很费劲。不久大家都把牙齿粘好了,接下来就是打份自己的牙齿切碎机:给它画上眼睛,头发,耳朵等。这一过程都难不倒孩子,大家都能把自己的牙齿切碎机按自己的意愿打扮好。最后我请幼儿给牙齿切碎机喂食,大家用一些废旧的报纸等给牙齿切碎机做食物,“嗷,咕咚”,牙齿切碎机一口一口吃东西了,哦,大家玩得真开心啊!我把幼儿做好的作品放在区角中,让孩子可以随时玩一玩。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在设计,制作,体验中进一步对自己牙齿更加了解,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大象与小鸟》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感受轻快与深沉有力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
2、能按不同的乐段、音乐性质创编动作。
3、在音乐游戏活动中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乐曲图谱。
2、课前观看课件《动物世界》。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快乐畅游》进入活动室。
要求能按节奏两人一起创编猫、鸭、鸡、狗的动作。
二、听钢琴伴奏练声。
1、要求用连与断的唱法,用“啦”音轻声的唱出《欢乐颂》。
2、 用和谐的声音唱出两声部的歌曲《柳树姑娘》。
三、欣赏乐曲《大象与小鸟》。
1、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乐曲的名称,让幼儿观察图谱,了解乐曲的结构。
2、让幼儿看图谱学习区分表现大象与小鸟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动物是可以用轻快、活泼的音乐表现的',什么动物是可以用深沉而有力的音乐表现的。
4、引导幼儿根据A段轻快活泼的音乐性质创编相应的动作,并要求按节奏进行。
5、回忆课件中动物的形态,引导幼儿按B段的音乐性质创编相应的动物动作,并按节奏进行。(鼓励幼儿在自编时力求做到与别人不一样)
6、全体幼儿将创编的A、B段的动作完整的表演一次。
7、继续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欣赏A’段,感受大象与小鸟在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8、 指导幼儿分角色游戏,加深对音乐的记忆。
(1)A段:女孩子按轻快的音乐表演小鸟等动物的动作。
B段:男孩按深沉而有力的音乐表演大象等动物的动作。
游戏玩法:A段音乐响起时,女孩子表演小动物的动作;B段音乐响起时女孩子躲起来,由男孩子表演小动物动作;A’段一起表演游戏。
(2) 男女孩互相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四、 复习音乐游戏《套圈》。
要求小朋友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按音乐玩游戏,要求三人跳舞时学会眼神交流。
五、听音乐《大象与小鸟》自由创编动作离开活动室。
【设计意图】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各种动物非常喜欢,充满好奇,于是触动灵机,尝试把动物主题引入到音乐领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模仿并创编河马、狮子、猩猩、海豚的动作来培养幼儿的创作造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突破了以往活动时幼儿单纯模仿的局限。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各种防暑降温的方法,并尝试分类统计。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木偶小猫、幼儿操作图片各一套。
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感觉热不热?
2、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防暑降温?
3、小结:虽然夏天很热,但是我们有许多好办法来防暑降温,使自己凉快,小朋友聪明。
二、集体讨论:
1、动物城里的咪咪开了一家夏日用品商店,你们说的那些东西它店里有吗?
2、出示各类夏日用品:太阳帽、太阳镜、扇子、救生圈等。
3、今天咪咪碰到个问题:小动物们来买东西,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小朋友知道什么原因吗?原来咪咪的商品放的太乱,所以很难找,小朋友你说怎么办?
三、探索分类:
1、现在请你们来帮助咪咪把这些物品分一分。
2、发放操作材料,幼儿自由探索。
3、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类的?
4、小结:原来物品分类可以从品种、大小等不同去分类。
四、统计商品:
1、咪咪的商店有许多商品,它一个人没法统计,你们能不能帮它统计一下?
2、每组确定一个品种,根据清单要求,算算每种商品各有多少?共有多少?
价值分析:
让幼儿讨论防暑降温的方法。
用咪咪找不到商品为由使幼儿感知东西要摆放整齐,不然容易乱。幼儿讨论说出应该如何整理的.方法。
引导幼儿将物品分一分,引入分类的知识,并让幼儿自行分类,并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感知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组。
请幼儿来帮忙,体验帮人成功的快乐。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本班有49名幼儿,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为了激发幼儿对妈妈在家里或在外面工作感兴趣,而好奇或发现。
活动目标: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进行重点讲述,即能用汉语说出图片中的关键信息。
2.引导幼儿尝试用“我帮您”的句式进行讲述。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看图讲述图片。
2.在家里留意妈妈的一日生活和工作。
3.<幼儿用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重新认识妈妈,理解妈妈在家里又多辛苦,在外面工作赚钱又多辛苦。
难点:教育幼儿要懂得妈妈的辛苦并且更加爱妈妈,理解妈妈,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爱护妈妈。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欣赏儿歌《我的好妈妈》,和同伴说说儿歌里都唱了什么。
(二)展开部分。
1.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仔细观察一下,上面的小朋友都为妈妈做了哪些事情?
2.教师和幼儿共同看图讲述。
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图画,为幼儿示范正确的阅读方法(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页一页看书等)。阅读时,教师根据图画内容进行重点示范讲述,有意识地运用句式“妈妈,我爱您”。
3.教师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鼓励幼儿用汉语讲述。
提问内容可以是:第一幅图画,小朋友说:“妈妈,我帮您做什么呢?”问题依此类推……。先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再请幼儿互相讲述。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完整的讲述。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集体跟唱《我的好妈妈》,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1.有机地与其他领域相互渗透,使幼儿体验到妈妈的辛劳,学会体贴和关心妈妈。
2.随后几天的晨谈或师幼谈话中,教师都可以问幼儿:“回家你帮妈妈做了什么?”
3.在一日生活中,提示幼儿运用句式“我帮您”。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注意问题的设计,要浅显易懂。
在讲述中,需要引导幼儿明白妈妈的辛劳,激发幼儿学会关心妈妈的情感。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8-09
大班教案【经典】05-08
大班教案08-02
礼物大班教案09-29
大班安全教案07-08
大班游戏教案09-20
大班美术教案10-20
泥鳅大班教案10-22
《家》大班教案08-10
大班教案及反思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