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案>水教案

水教案

时间:2025-06-26 09:59:1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水教案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水教案汇编五篇

水教案 篇1

  一、感悟自得,激发情感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自己所喜欢的句子,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只作引导。让学生通过有目的、多形式的反复朗读、默读及配音等阅读实践,充分感知山石的有趣、湖水的清澈和小鱼的可爱。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了多媒体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再次让学生通过朗读把体会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知情明理。

  二、文图转换,情境再现

  本课在学生充分感知大自然的美后,让学生把心目中的清澈的湖水画出来。意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情境再现,表现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强化记忆,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深化主题作好铺垫。

  板书中文图结合,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浓浓的人文性,让严肃的主题变得亲切可近,童趣十足,使学生从板书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读议结合,深化主题

  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读议,让学生结合课内外知识,联系上下文充分理解‘皱纹”、“企盼”等词语,并在读中体悟到保护大自然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忆,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练习了把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老师想检查同学们学得怎么样。

  分小组认读词卡:

  2、读了课文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1:我觉得小洁是个爱护环境的孩子。

  生2:觉得小鱼儿很可爱。

  生3:我觉得课文写的景色很美。

  生4:我觉得那些山石很怪。

  二、自主合作,感悟自得

  1、生自由读课文,看哪些句子写得景很美,你很喜欢,你就把它画下来,再在小组里对同学说一说。

  (师相机板书:读画说)

  2、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拨

  ⑴当学生说到“我很喜欢‘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时:

  ①读着这句话,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指名说。

  ②这有趣的、奇形怪状的山石就在你们课本的插图里,请同学们再边读写山石的句子边看图,找一找,认一认。

  ③大屏幕出示放大山石像图引读。(生齐答),这边的山石像──(生齐答),那边的山石像──(生齐读),半山腰的──(生读)!

  ④这样的山石能不讨人喜欢吗?来,让我们带着喜爱的心清来读一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⑵当学生说到句子“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时:

  湖水像一面镜子,湖水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湖水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①课间出示比较句子。

  ②这里还有一句话,谁来读一读?

  ③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体会,哪句好,为什么?

  ④指导朗读,能带着你们体会到的美美读一读吗?

  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

  ⑤让我们也走进这美丽的画面中去感受一下吧!多媒体课件出示(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山峦图)。

  师创设情境:

  假如你是小洁,坐着游船在这像镜子一样的湖面上划行。朵朵白云乘着微风从你身边飘过,条条小鱼在你身边欢快地跳跃,同学们,此时你的感受怎样?

  ⑥引读。小洁和我们的感受相同,她也觉得(生齐读: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⑦多么迷人的.风景啊!老师忍不住想把这段话读一读,表达我对这美景的无限喜爱,可以吗?师读第三自然段2、3句话。

  ⑧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⑶当学生说到喜欢句子“瞧,清澈的湖水里……表演呢!”时:

  ①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体会读、评价、再指名读。

  ②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齐读第四自然段2、3句话。

  3、小结自然段1、2、3、4段前3句话,回归整体:

  ⑴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书不仅眼到、口到,还做到了心到。这可是读书的好方法。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风光。那有趣的山石和可爱的小鱼吸引了我们,而那清澈的湖水更让我们陶醉。清澈的湖水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儿?谁能试着把它画下来?

  ⑵3~5名学生合作完成板画:清澈的湖水。

  ⑶整体欣赏。指4名学生给课件配音朗读课文1~4段前3句。

  三、读议结合,深化主题

  1、正当我们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突然,一个小男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象不见了。同学们,湖水为什么变得满是皱纹?学生自由说。

  2、师相机板画:生气了的湖水。

  3、看着这满是皱纹的湖水,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小男孩一眼。她的心里只有不满吗?不,她更多的是企盼,她到底在企盼什么?

  小组讨论。

  4、学生交流讨论结果。体会读第四自然段4、5、6句话。

  5、船靠岸了,小洁大步跨上岸,四处张望。她在张望什么?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后回答。

  四、总结全文

  1、课文学到这儿,你想说点什么?

  出示课件:我想对小洁说

  对小男孩说──

  对自己说──

  2、相机板画:笑了的湖水。

  3、总结:相信有了小洁,你。我、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湖水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澈,大自然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合理估算、正确进行连乘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40 ×6 70 × 8 600 × 3 800× 9 25 ×4 15× 6 18× 3 24× 4

  二、研究新课:由运动会话题引入。

  出示例题。(要求学生默读题目,理解条件)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请你估计一下张老师大约花了多少钱?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

  3.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正确的估算方法和关注估算值与准确值的大小关系)

  4. 提出第二个问题:张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要求学生独立

  5. 小组内相互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6. 全班交流:指定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7. 归纳学生的解法:让学生进一步解释三种算式:24

  8. 试一试:

  (1)计算下面各题: 15 × 4×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师:首先确定你的估算方法,然后搜集整理数据)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5 × 6 × 8 36 ÷9 ×12 (15 + 35 ) × 6 32 +17 ×3

  (2)小明每分钟打41个字,一篇稿件共325 各个字,5分钟后还剩多少个字?再打3分钟,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四、总结:组织学生交流本课知识重点。

水教案 篇3

  一、 主题:我与水

  二、 审题:

  1、原点:儿童与周围世界中水的关系。

  2、延伸范围:水是什么、水的作用、特点、历史文化中的水、艺术中的水、节

  约保护水资源。

  三、 课程理念:

  1、历史生态观:历史现象与文化、科学息息相关,相互依存,人们需要关注生存环境,强调环境,强调人类在消耗和保护地球资源中所扮演的角色。人类影响他们的环境,反过来环境也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因此我们设计了关于保护水资源和防止水污染的活动,培养幼儿一定的历史责任感。

  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大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与具体形象思想已有充分发展,数理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因此让幼儿主动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教师塞给他们的,因此我们在课程中通过幼儿感官去认识水的特征。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活动中起着鹰架作用,主要是教师给幼创设一个有利于他们发挥自身能力的情境,提供给他们材料,并和幼儿以平等身份一同去探讨。如水中的沉浮现象,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和幼儿一起或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有探索困难的`时候,教师才指导一下。

  4、我们的理念:我们相信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相信幼儿有能力通过探索,自我表达和社会性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生成课程和项目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时是计划好的,有时是偶发的,但都源于幼儿的观点、活动和好奇心。

  四、课程目标:

  活动范例:沉浮小实验

  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可以沉入水中,哪些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可以悬于水中;(知识的学习)

  2、通过观察去比较证实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学习方法的学习)

  3、乐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完成小实验。(社会性的培养)

  五、课程内容:

  1、 认识水中的沉浮现象;

  2、 了解周围生活中水污染的现状,初步了解一些水净化方法;

  3、 了解傣族的泼水节;

  4、 了解并欣赏大禹治水的故事;

  5、 创作水贴画;

  6、 知道如何节约水,爱护水资源。

  六、课程的结构:

  第一层次:幼儿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

  第二层次:我身体里的水、日常生活的水、水的资源、水的分布、水的特征。

  第三层次:水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具有的非结构化的性质可以鼓励这个年龄的幼儿进行富有想象力和自信心的探究,可以促进幼儿思维活跃,也因为水常见,能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放松。该课程以幼儿为中心,提供给幼儿另一种体验世界的方法。

水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学习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 。

  2、在 和 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 ,形成新的 和 ,

  3、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是从茎的 部分渗出来的。

  4、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 作用散失的。

  5、一株玉米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比人一天喝的水还多,有的植物还不止这么多,那么多的水分都用来组成植物体了吗?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认识叶片的基本结构

  1、 自学教材第113页学习徒手切片的制法。

  2、 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结合《叶片结构示意图》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深吗?为什么?

  3、 拓展反思,讨论交流:如何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

  学习任务二:描述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

  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

  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

  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

  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

  思考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

  讨论总结: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拓展延伸: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

  讨论得出结论:-----------------------------

  学习任务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⑴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

  ⑵四人小组根据问题思考: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

  讨论、交流、总结: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讨论回答:P116《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水教案 篇5

  ●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3、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难点

  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降雨和降雪景观图。向学生提问:这两幅景观图各表示什么天气?(降雨、降雪)降雨和降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我们统称为大气降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方法2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或可以直接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或简单的工笔画)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板)一、降水与生活

  (板)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问1:当老师提到降水时,你是怎么理解降水的?(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讨论:引入:天气多变,降水的形式多样,你发现自然界还有哪些形式的降水?分组讨论回答。(如雨夹雪,雨夹冰雹,人工降雨等,但是要注意露霜雾是在近地面由于气温和气压变化形成的,因此不属于降水。)

  问2:在各种各样的降水当中,你觉得在咱们重庆地区,哪种形式是最主要的?

  降雨是主要的降水形式

  转折:你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里边关于降雨的大小有哪些等级划分? 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板)2、降雨的等级(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师生互动:生活中,人们并不是严格按照气象部门的标准对降雨进行等级划分,而是根据感受来进行判断。如:毛毛雨――春秋,暴雨――夏天午后等。当下毛毛雨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多愁善感,情绪低落)下暴雨的时候你又有什么感受?(痛快,倍感清爽)雨后天晴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精神振奋)

  转折: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发现降水对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其实,降水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影响更大。

  (板)3、降水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活动提供话题P54:

  a.连续24小时的暴雨; b.阴雨连绵一个月;

  c.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d.某城市下了大雪;

  活动步骤:

  A教师活动思路:

  a.让学生阅读第一项教材给出的影响案例,以此做参照,思考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活动;

  b.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并形成共同意见;

  c.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读本组的结论;

  d.你能依照上面的方法,补充话题吗?

  B学生活动步骤:

  1.各小组根据话题的'要求,进行发散思维。

  2.全班交流。

  3.再思考、再分析、再交流。

  4.学生补充话题:

  a.某地下了一场酸雨

  b.某乡下了半个时辰的冰雹

  承上启下:在交流中我们认识到,只要降水适时适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就是有好处的。但是“适量”,这个降水量除了人们直观的感受外有没有准确的测量方法呢?

  (板)4、降水的测量

  学生阅读:P54《降水量的测量》

  教师事先布置阅读目的 明确测量(雨量器和量杯)、单位(毫米)、 测量方法〔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转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板)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1)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此表也可以根换成本地区的具体数据)

  月份123456789101112

  降水量/毫米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

  (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

  (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

  (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如本资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个刻度就应确定为30毫米或50毫米,总刻度从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画面逐月显示12根柱形,说明12根柱形表示12个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导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

  某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3.学生画好图后,鼠标点击读图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季节变化情况。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749毫米)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4.多媒体展示反馈练习。

  5.活动小结.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先让1??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最后归纳: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本节课程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2、降雨的等级(大雨、中雨、小雨)

  3、降水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4、降水的测量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绘制

  降水柱状图

  判读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二课时)

  万州天兴学校 陈逸如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3、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问题:1、什么是降水?降水有那些形式?最主要的是降水形式是什么?

  2、降水的测量单位?

  3、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什么图来反映?(降水柱状图)

  [学习新课]:

  活动:

  根据A??E五地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多少毫米?(B图所在的地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约200毫米)。

  (2)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么程度?(E图所在的地方全年少雨,少到连续几个月不降一滴水)

  (3)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D图所在的地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约850毫米)

  (4)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适中,分布比较均匀?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C图所在的地方雨量适中,各月降水量分配比较均匀,而且大致都在50毫米左右)

  (5)哪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A图所在的地方各月降水都很多,最多的10月份降水量达到400毫米以上)

  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如A地,(指图)有的地方少,如E地,(指图)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板书: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多媒体展示课本P56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为底图,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边得出结论。

  (1)画面显示用红色勾勒出赤道,并闪烁。对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xx毫米以上的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一问的结论: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xx毫米以上。

  (2)画面显示用蓝色虚线勾勒出南、北极圈,并闪烁。对两极地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二问的结论: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画面显示用绿色虚线勾勒出南、北回归线,并闪烁。然后用黑色块分别闪烁回归线东西两侧的降水量,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三问的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画面分别显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让学生指出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对温带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四问的结论: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画面分别显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并闪烁。让学生从两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问的结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

  4.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板书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让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同样,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6.多媒体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1)画面显示山体。

  (2)画面显示暖湿气流,并沿坡爬升,闪现云层、降雨。

  (3)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教师并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板书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知识要点。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游戏》教案06-26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05-25

【精选】水教案3篇03-31

水的教案及教学反思09-19

精选水教案3篇08-17

精选水教案4篇08-11

【精选】水教案范文六篇08-03

小班科学《水》教案05-23

【实用】水教案3篇08-08

水教案范文7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