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4 12:34: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每格表示两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学生身边事例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认识每格表示两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调查表、统计表、统计图。

  教学过程:

  (课前激励,暗含统计知识。)

  师:同学们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么多水果粘贴,只要你上课遵守纪律、勤于动脑、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就会得到一个作为奖励。最后我们还要比一比,哪个小队得到的最多,哪个小队就是今天的胜利小队,会得到这个最大的苹果,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设计意图:把粘贴作为评价各小队的依据,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协作意识,同时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知识确实无处不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几位动物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们是谁呢?一起来看看吧!(电脑出示:猴子、松鼠、梅花鹿、熊猫。)

  师:有哪几位小动物来了?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呢?

  师:现在,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喜欢哪只小动物的人最多?最受欢迎的小动物会给我们表演节目,你们想看吗?

  师:我看这几只小动物都挺可爱的,怎样才能知道哪只小动物最受欢迎呢?(生回答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说的方法其实就是统计的方法。(板题。)

  【设计意图:创设小动物来到课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二、自主探究,体验过程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师: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帮老师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哪只小动物的人最多,行吗?

  师:那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来对全班同学进行统计,好吗?

  (每组发一张调查表、统计表、统计图。)

  师:在统计之前老师有个建议,请同学们看大屏。

  (电脑出示:建议:1.统计之前,小组成员商量一下分工。如:询问员、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等。2.询问同学时应该有礼貌。3.把统计的结果整理后填入统计表。)(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分工合作、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2.学生汇报统计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的?统计的结果怎样?(组长汇报,教师板书填表。)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统计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一些?

  【设计意图: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从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这些方法的对比,学会优化方法,体会出画“正”字的统计方法更为直观、准确。】

  3.引导学生完成统计图。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统计出了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张统计图,请每组同学根据统计表的内容完成这张统计图吧!遇到问题随时提出来。(出示空统计图规格为9×9。)看哪组涂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由统计图格不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合作涂格,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统计图?(结合学生汇报,完成统计图其他项目。)

  4.结合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提出问题并解答。

  师:(电脑出示:每格表示1个数量和每格表示两个数量的统计图进行对比。)通过同学们的统计,知道了我们班喜欢××的人最多,还知道了在统计图中,一个格不只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当统计的数量较大时,还可以表示两个、3个,甚至更多。你们可真了不起!现在就请最受欢迎的××来为你们表演节目吧!(播放小动物录像。)

  师:节目好看吗?你们现在可真幸福,可以看到那么多制作精美的动画片,不过可不能因为看动画片而耽误学习,对不对?

  练习1

  师:节目好看吗?你们现在可真幸福,可以看到那么多制作精美的动画片,比如这几部动画片你们一定看过吧?(大屏出示:4部动画片名称。)

  师:老师也想没事的时候看一看。那么,先看哪一部好呢?

  师:这样吧,同学们喜欢哪部动画片的人最多,我就先看哪部。那我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还是请你们帮老师统计一下,好吗?

  师:不过这次能不能想一个快一点的方法呢?

  2年4班学生喜欢动画片统计表

  电脑显示:

  统计结果:我们班一共有( )人,喜欢( )的人最多,喜欢( )的人最少。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同桌合作完成统计图。(生完成统计图。)

  师:谁认为自己的统计图完成得比较好,可以拿到前面来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练习统计,体会统计的作用,了解当现场人数较多时用举手的方法比较好。】

  练习2

  师:同学们,我们林业局的休闲广场已经建好了,大人孩子又多了一个健身娱乐的好地方,你们都喜欢玩哪些健身器材呢?

  电脑出示:2年4班同学喜欢健身器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所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这个统计表并把它制成统计图吧

  师: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可是,同学们看——(播放健身器材被毁坏的录像。)有些小区的健身器材被人为破坏了,看到这些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是爱护公共设施的好孩子。

  师:同学们,你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哪个小队是今天的胜利小队呢?请各小队赶快统计你们小队获得了多少个水果粘帖。

  三、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就让我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继续去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好吗?

  大屏出示:请你实践:1.全班同学一天内看电视的时间统计表。2.你们家一周内使用塑料袋的统计表。3.选一件你感兴趣的事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机会,感受统计知识的实用性。】

  四、全课结束

  师:这节课4位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学习了统计的知识,让我们和它们说再见吧!

  反思:

  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课前激励环节,意在渗透生活中的统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涂统计图时,学生根据原有认知自然采用一格表示一个数量的方法,结果发现格子不够这个问题,从而主动地从想办法解决问题过渡到新知的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课的导入,再到练习题的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充分地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课前检测

  1、听算

  12-914-615-716-913-7

  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

  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自主复习

  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

  (2)、练习

  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

  教师读算式,学生举

  实践应用

  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3、独立完成P25:5

  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说(3----5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交流解惑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拓展延伸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你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有什么想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36—37页的内容,《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联系实践、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2、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

  3、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用摸、描、印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汇报交流,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长方体等有什么不同?

  5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1、淘气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淘气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互相说一说

  学生说

  摸一摸,说说感觉,看一看形状,

  在纸上印出来。

  说一说长方形的样子。

  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讨论,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涂一涂。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单元要使学生知道加减法的含义非常重要,这里包括掌握加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助于学生能正确看图,理解题意.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联系.

  2.在具体情景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运算的过程.

  4.2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及其应用.

  5.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课时参考: 17课时

  第一、二课时一共有多少

  教学内容:课本第24-26页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2.认识“+”,学会+的读法和用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摆图操作,体会和掌握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熟练地进行5以内的加法计算。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铅笔

  教学方法:讲解与操作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笑笑给我们带来了一位“数学王国”的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这位朋友有一个习惯,它喜欢和上课认真的同学做朋友.那你们一定要认真听讲才能和它交朋友.

  二.新课探究

  1.出示彩色铅笔

  问:我们来看看笑笑的铅笔和我们的一样吗?(一样)

  谁来说说,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

  2.有几只熊猫?

  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淘气用了画圆圈的方法知道熊猫的只数。

  3.认一认

  指出像这样的问题,可列加法算式:

  2 + 3 = 5

  ↓读作:2加3等于5

  加号

  (学生先小声读,再全班读)

  告诉学生象这样要算合起来有多少的问题用加法计算中间用数学王国中这位朋友“+”连接.

  4.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用圆片代表个数,按图先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1)左边有1个桃子,右边有3个,一共是几个? 1+3=4

  (2)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2朵花,一共是几朵? 2+2=4

  (3)左边有4只鸭子,右边有1只,一共是几只? 4+1=5

  5.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思考每幅的图意,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1)原来有3辆汽车,又来了一辆汽车,图上一共有几辆汽车? 3+1=4

  (2)树上原有2只小鸟,又飞1只小鸟,图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2+1=3

  5.结合图片说一说在哪里用加法.

  “加号”这位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哪位细心的'同学发现了,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看来大家都和我们的加号交上了朋友了,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1.第二题

  让学生先说出图意再来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他列的算式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一题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手来帮助自己做题.然后集体订正.

  3.第三题

  结合情境图写出加法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写出算式的意思。

  4.说一说

  结合2+3=5这个算式,说一说生活中的加法原型,先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那些问题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再结合情境图说其中的意思。

  5.26页第5题

  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讲一讲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集体交流讨论。

  6.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可以问第一盘到第二盘增加了几个?......从中渗透1+2=3 3+2=5 5+2=7)

  7.第四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根据图中的意思列出一些加法算式.

  (有的学生不只列出一个,但只要说的有道理符合图意都给予肯定)

  窗台上的花4+1=5

  屋里的人数1+2=3

  茶杯的个数1+1=2

  四.作业

  五、课后小结

  第三、四课时还剩下多少

  教学内容:课本27-29页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

  2.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3.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减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操作,观察情境图。学习减法的含义,并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续提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认识“_”,并学会“_”的读法和用法.

  2.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3.通过具体情境的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含义

  教学方法:讲解和引导思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笑笑来到了果园,她可高兴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在果园里干什么?

  二.新知识

  1.通过情境图感受减法.

  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第一幅图.树上有5个果子,笑笑提着篮子正要摘果子.

  第二幅图,掉下2个果子,树上还有3个果子.

  引导学生描述过程:树上共有5个果子,掉下2个,还剩几个果子?

  (让学生把图中表示的过程用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说)

  2.说一说,数一数。

  问:图中画了什么?你能把这个讲出来吗?(引导学生把数学信息说完整,语言简练)

  用学具表示情境图意思,学生边说边摆,如:有5块奶酪,小老鼠运走了2块,还剩3块。

  问:你怎么知道还剩3块?说说你怎么想的。

  3.认一认

  在我们数学王国中可以用减法来表示减少的意思.

  列式5-2=3

  (其中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果子,2表示掉下了2个果子,3表示树上还剩3个果子)

  5 - 2 =3读作5减2等于3

  |

  减号

  全班读一读,同桌相互说一说5-2=3各数表示什么?

  结合“还剩多少个奶酪”列出减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4.画一画,算一算。

  先引导学生读懂第一幅图的图意,5个圈中划掉4个圈,图中画斜线的4个圈就是去掉了4个,所以用算式“5-4=1”表示。

  另外两个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用教具摆一摆,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1)5-4=□

  贴5个圆片,拿走4个,还剩1个

  (2)4 -□=□

  4个圆片,拿走几个,还剩几个?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答案.

  (3)3 -□=□

  同样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每副图的意思.再进行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第一幅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题,只要意思表达符合实际就都给予肯定.

  4 -3=1

  第二副图.桌子上有3本书,老师拿走了2本,还剩几本?

  或:桌子上有3本书,老师拿走几本后,桌上还剩1本,问老师拿走了几本?

  3-2=1 3-1=2

  2.说一说

  问:生活中哪些数学问题可以用“4-1=3”来表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说图意。

  3.练一练第1题

  学生说出题意,表达出意思,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4.第2题画一画,算一算。

  先引导学生看懂第一幅图的意思,再独立完成。

  5.第3题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理解题意,再列出减法算式。

  第一幅4-1=3第二幅3-1=2

  6.说一说

  说出生活中用“5-1=4”表示的问题。

  7.第5题

  观察情境图,可以引导学生先讲故事,再列出减法算式。

  8.第6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再发现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理解5-1=4 4-1=3 3-1=2

  5.数学游戏第7题

  活动时,以班为单位,出示加减法卡片,看谁算的快.

  四.作业

  五.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可爱的小猫

  教学内容:课本30-31页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的加与减,初步体验加与减得互逆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图,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在引导和演示下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能理解和掌握得数是0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引导和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在上课之前进行一次讲故事大赛,即<<小猫吃鱼>>,根据这四幅图讲一个完整的小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最精彩.

  引导学生观察每幅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讲.

  讲完后,及时给学生评价,并鼓励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列式计算.

  图2: 3-1=2图3: 2-1=1图4: 1-1=0

  二.试一试

  1.拨一拨,填一填。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边数边拨5颗珠子,然后拨去1颗问:还剩几个?引导学生说出减法算式和得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计数器,写出对应的加减法算式。

  2.想一想,填一填

  套圈游戏,让学生想象小男孩可能套中几个圈,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小男孩套圈,3个没套上,1个套上了,一共套了几个圈?

  3+1=4

  问:他套上了几个? 4-3=1

  他有几个没套上? 4-1=3

  再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小男孩重新套圈,他能套上几个?让学生用“可能,也许”等不确定性词语初步学会表达不确定事.

  三.练一练.

  1.引导学生说出这4张图的意思,独立完成下图填空.

  第一幅图,小明一共吹了5个泡泡

  第二幅图,这时忽然破了一个,还剩几个?5-1=4

  第三幅图,有4个泡泡,又破了2个,还剩几个? 4-2=2

  第四幅图,有2个泡泡,全破了.还剩几个?2-2=01.第一题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第二题

  根据图中提示的信息,写出加减法算式。

  3.独立完成第3题计算。

  4.第4题

  引导学生观看情境图,让学生编一个故事.

  笑笑,淘气,小冬,小丽来到小明家,小明找到4只杯子,每人1只杯子,还差几只?

  5-4=1

  还差一只杯子

  第2个情景图

  有4个小朋友要喝水,可是只有1只杯子,还差几只杯子?

  4-1=3

  还差3只杯子

  (也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用〇代表人,用△代表杯子看看〇少还是△少)

  〇〇〇〇

  △

  四.作业

  五.课后小结: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图,小黑板,水果图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

  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

  2、46页做一做,49页5、6、7

  四、语言练习

  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字?

  在上6、7的加、减法时我跟同学们讨论一道看图列式,一幅图上左边画着1朵花,右边画着4朵花,问怎么列算式,同学们回答了很多种方法,我还一个劲儿地给予鼓励,临下课时,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其结果是班上思维迟缓的一些学困生确是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产生了干扰。

  下来我仔细的反思了一下,究竟问题出在哪里?这不是我们鼓励的个性化吗?经过跟有经验的老教师讨论,我最终认为不然。数学是讲“优化”的,算法“优化”的含意是要求寻找最简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诚然,在多种算法中,有的并不见得有优劣之分,比如:“左边的花+右边的花”或是“总共的花-左边的花”等等都很难说孰优孰劣,儿童完全可随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择,学生喜欢用哪个就用哪个。

  但是,一般情况下,总有个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并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认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举一反三、闻一知百,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如:第一步,先让学生把想法说出来,说明理由。第二步,由学生评价。第三步,找出比较符合题意的方法。我认为这种教学是正确的,又促进了儿童的发展,才是真正凸现了“算法多样化”的实质。算法多样化绝非是越“多”越好,切忌一些无价值的重复。 总之,一切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春天到了,花儿都开得,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了几朵漂亮的花,我准备拿走3朵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你们看看还剩几朵了?(2朵)

  提问:那么你知道老师原来有多少朵花吗?(5朵)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

  1、我数出来的'(师引导:你怎么数的,生:先数拿走的3朵,再数剩下的2朵,两个合起来就是5朵)

  2、我算出来的(师引导:你怎么算得,生:把拿走的3朵和剩下的2朵加起来就是5朵)

  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朵花,就要把拿走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拿走得的和剩下的放回到一起)这几个小朋友回答的真棒,这朵就送给你了。

  二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情境(老师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哨子,请你猜一猜,原来有多少个哨子?)

  2、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算?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后明确:盒子里原来的哨子是总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领走的7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板书:7+5=12

  3、追问:7 5 12分别表示什么?7+5=12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算后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盒子里原有12个哨子。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推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能找出简单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能找出简单事物的变化规律,并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课件;跳棋;白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以趣导入,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好,请听:“一张图,六个角,三群小猴来赛跑,有的走来有的跳,比比赛赛谁先到。”

  生(争先恐后的举手):我知道,我知道是跳棋。

  (评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被动的使用教材,而要以“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为指导思想,合理处理教材,挖掘生活素材,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自然主动的进入学习情境。)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玩跳棋,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一下就猜到了,(师出示跳棋)这就是同学们经常玩的跳棋,你会下跳棋吗?

  (师指名生上台展示走跳棋的过程。)

  师: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他是怎么走的?

  生1:他是隔着一颗就往前跳一步。

  生2:他是挨着一颗一颗的跳过去的。

  生3:他是隔子跳的。

  师:原来走跳棋也有一定的规律呀,今天我们就来找找跳棋的规律。

  (师板书课题:找规律)

  2、看跳棋,寻找规律

  师:有个小朋友还玩出了新的花样,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红黄红黄红黄红  )

  师:想一想,下一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

  (师指名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生1:我认为应该是黄色的,因为前面都是红黄红黄的这样摆的。

  生2:我也认为是黄色的,因为都是红一颗黄一颗这样摆出来的。

  生3: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没有。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黄珠子。生齐声欢呼)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啊!发现这些珠子是按照颜色的规律来排列的。看,按规律摆出来的珠子可真漂亮。再请你开动小脑筋来想想下面的珠子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

  (课件出示:红蓝绿红蓝绿红蓝绿红    )

  师: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这个后面应该是蓝珠子和绿珠子,因为前面是红蓝绿这样的规律来摆的。

  生2:这行珠子的规律是红蓝绿,所以这个后面也应该是红蓝绿。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正确答案)你说对了吗?说对了的请举手。

  师:我们除了按照一定的规律把跳棋盘里的珠子摆的漂漂亮亮的,有个小朋友还想出了更有意思的规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    )

  师: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它的规律是什么?(生分组说出想法)

  师: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这个的规律是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所以这个后面应该这样继续摆下去。

  生2: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同学们可真会观察,我们来看一看正确答案。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探究其中的规律。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情景,使学生在这一程序中开展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教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创造规律,激发想象

  师:看了这么多,你想不想自己来摆一摆?

  师:请同学们2个人一组按规律来摆一摆跳棋子,并将你们摆的图形的规律在纸上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些同学摆的方法多,谁画的快。

  (生分小组活动。并将自己的摆法记录在纸上。)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展示你们摆的图形?

  生1:我们组是这样摆的,红1颗白1颗绿1颗这样的规律。

  师:哦,你和老师一样是按颜色的规律摆的。

  生2:我们是这样摆的,按白的2颗绿的2颗这样的规律。

  师:你们也是按颜色摆的,哪个组还有和他们不同的规律?

  生3:我们组和他们摆的不一样,我是第一行摆红的1颗,第二行摆红的2颗,第三行摆红的3颗,第四行摆了4颗,可是红色不够了所以摆了蓝色的,后面应该是5颗、6颗这样的。

  师:这个组摆的可和大家的不一样呢,谁看出来他的规律了?

  生4:他摆的是一行比一行多一颗。

  师:原来他是按个数的规律来摆的。真有创意!

  生5:我们组也是按个数摆的,但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是先摆1颗红的,再摆1颗蓝的,接着摆1颗红的2颗蓝的,然后是1颗红的3颗蓝的,1颗红的4颗蓝的这样摆的。

  师:同学们看他们摆的好看吗?(生纷纷点头)他们也是按个数的规律摆出来的,真是会动脑筋的孩子!

  (评析:学龄儿童总是希望自己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渴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动手操作,突出学生的协作与讨论,利用集体力量,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学习,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用跳棋珠子就摆出了这样多的规律。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地方运用了规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1、江边的石柱,2、斑马线,3、马路护栏)

  师:你还知道我们的身边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吗?

  生1:我们多功能教室的地板砖是有规律的。

  师:你能把地板砖的规律说具体点吗?

  生1:它是一个方框一朵花一个方框一朵花排列的。

  师:真会观察,它的花型是按形状变化的规律排列的,还有谁有不同的发现?

  生2:钢琴上的按键也是有规律的,它是黑白黑白的。

  生3:它还是2个黑的3个黑的,然后又是2个黑的3个黑的这样排列的。

  师:真了不起,发现钢琴键盘上既有颜色的规律也有个数的规律。

  生4:红绿灯也是有规律的。

  师:是吗?你能把它的规律给大家说清楚吗?

  生4:可以,红绿灯总是红、黄、绿这样亮的。

  师:你的意思是说它的灯闪烁时是有规律的,对吗?

  生4:是的。

  师:你可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呀!

  五、照相排队,应用规律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可真不错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照张相,照相要站队,请你想想我们可以怎么有规律的排队呢?和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

  生1:我们可以按高矮来站。

  生2:我们可以按男女来站。

  生3:还可以按照衣服的颜色交*的站。

  生4:还可以让2个穿校服的中间站一个没穿校服的这样来排列。

  生5:还可以让一个人朝前,一个朝后站。

  师:你的意思是按方向来排列。

  生6:我们班的男生少,可以1个男生1个女生然后1个男生2个女生,1个男生3个女生这样站。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可真不少啊,我们就按同学们说的办法来站。

  (整队出教室,按他们说的规律试着站队。学生兴趣高涨。)

  (评析: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来“听”科学,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学习中思维。)

  六、课外延伸,发展规律

  师:我们今天在跳棋里找了找规律,其实我们的跳棋还可以按这样的规律来玩,(师演示等距跳。)同学们可以回家自己试一试,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其他的规律。

  【总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为学生学习服务”作为确定教学方式方法的立足点,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我们设计了这节课,着重体现了:

  一、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体验,体现教学情境开放。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运用教学资源方面独具用心,选择了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跳棋为教学素材,将静态的书本情境改变成生活乐园,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开放教学情境,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开展合作学习,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

  开展小组合作,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在这节课中教师设计摆跳棋的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合作中探索交流,发现和发展。

  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数学离不开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社会,数学的生命力就在于能有效的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老师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开展排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丰富对数学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理解“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游戏图、电脑课件、题卡。学生准备:胶水。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认识字词

  字:前、后、左、右

  词:汽车、卡车、自行车

  二、引导学生理解“前后左右”方位词。

  1、在情境中渗透“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2、游戏中学习前后左右方位词。

  3、应用生活,学习前后左右。

  三、全课总结

  谁来说说你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1、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本节课教师始终不忘创设故事情境或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师首先创设了“帮助小动物合理安排房间”的故事情境,通过学生动手亲自摆一摆,初步感知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2、教师还注重让学生在身边寻找答案。教师不局限于课本,让学生利用身边自己喜欢的事物,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善于利用声、形、象等创设优美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4、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由于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不强,教师有意在较复杂的问题上设计小组合作的内容,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合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xx=15(2)9+xx=18

  15-9=xx18-9=xx

  (3)9+xx=14(4)9+xx=17

  14-9=xx17-9=xx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春季,教学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00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教学目标:

  知识: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

  能力:初步认识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和分辨图形。

  突破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听算20道20以内加减法题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形状名称和边的特点。

  二、操作活动

  1、让学生将学具卡片上的图形都剪下来

  2、让学生拿出两个三角形,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按图拼一拼。

  3、让学生拿出学具按虚线剪开。

  4、教师出示第3题的挂图,拼出四个图形来。

  5、教师指着第3题中的每一个图,让学生说出组合图形中的各种图形的名称。

  6、做思考题。

  三、作业

  四、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准确计算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组成以及20以内数的计算已经掌握,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景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完成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掌握这一新知识。但是,由于计算还是比较枯燥的内容,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课时安排:10课时

  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说算理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图片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2个十是多少?7个十呢?60里有几个十?80呢?

  2、情境引入:

  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说说童话故事,再提出数学问题。

  小兔在学校有3个好朋友,他们是小猴、小松鼠、小刺猬,平时经常在一起玩,互相帮助,无话不谈。这天,小兔过生日,请好朋友到家里作客。小兔准备了许多苹果来招待,瞧,他端出来了。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刺猬最喜欢在别人面前表演了,这时,他看见有这么多苹果,就对大家说:“你们看我的表演。”只见他翻过身,一下躺到盘子里,摇了两下,站起来一看,一盘苹果全在他的背上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请问盘子里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二、算法探索

  1、谁能把刚才这个问题用数学算式来表示?怎么计算?

  2、操作,探索算法。

  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苹果摆一摆,在组内说说怎样算出得数。

  3、认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并加上单位名称。

  40+10=50(个)50-10=40(个)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4、试一试。

  ⑴投影出示小棒,让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40+20=6060-20=40

  ⑵口答:

  7个十加2个十是多少?

  8个十减3个十是多少?

  3个十加4个十是多少?

  6个十减5个十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第2题,反馈。要求学生能说出算法(同桌说,提问个别说)

  2、游戏:谁先到家(第3题)(大组竞赛)要求用尺子画线。

  3、数学医院:(当小医生治病)

  60+30=6340+30=1050-20=7070+20=27

  4、小组活动

  看第4题,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总结:整十数加减的方法是怎样的

  五、作业:口算和五星级练习

  六、板书:

  整十数加减

  40+10=50(个)50-10=40(个)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采松果(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一位数加两位数的数位要对齐。

  教学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请学生说说图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索算法,掌握规律

  1、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式子。(学生提出的算式如有超出所学范围,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中,以后再解决)

  2、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汇报交流。

  4、用小棒摆一摆验证自己算的结果,小组内再说说怎样算出得数。

  5、小结规律。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熟练计算。

  1、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第1、2题)。

  先看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要多给机会学生提出问题)

  2、计算(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算法。(进一步体会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3、体会加法交换律(第4题)。

  先计算第1组题,寻找规律。再计算后两组题,然后仿照规律自己想一组算式,加深对加法交换律的体验。

  五、作业:口算和五星级练习

  板书设计:加减

  25+4=29(个)25-4=21(个)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知识是学生掌握11-20以数的认识、10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的知识和技能是以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将对今后的计算产生直接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认识了20以内的数,并掌握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既能联系巩固旧知识,又能更好地为学习“8加几”、“7加几”等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2、通过圈一圈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评价:

  1、针对目标一,主要采取观察、比较、交流计算9加几,通过观察、比较知道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2、针对目标二,注意采用交流性评价和样题评价。通过观察、比较、练习等方法,能准确计算9加几的结果。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回忆旧知,情景引入1、复习旧知: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3、闯关成功的我们可以去运动会场了。能快速说出2-9的分成和组成,能正确计算10加几的得数。环节二,提出问题,探索方法1、图片上有什么数字信息?2

  2、箱子里有几盒牛奶?箱子外面有几盒牛奶?

  3、提出数学问题。

  4、列算式。

  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带着问题,观察主题图,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给适当地指导。能找出图片上的`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会列算式。环节三,汇报交流,梳理方法课本练习第89页例题。

  1、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

  2、画一画,圈一圈,掌握算法;

  3、说说圈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法;

  4、做一做1题。1、指导学生说算法;

  2、指导学生圈一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3、指导学生说算法。学生会画,会圈,会算。环节四,对比分析,感悟优法课本第89页做一做第2,3题。说说你的发现。教师指导学生做练习,总结发现:结果都是十几;得数十几中的几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掌握此规律会计算得又快又对。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总结算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环节五,体会应用课本练习二十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规律。会用凑十法较准确计算。环节六,全课小结,拓展方法学生尝试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或者你知道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凑十法的方法是什么?能说出凑十法即可。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8个小五星,9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

  2、师: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8○98○69○5

  3、猜一猜。

  ①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②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4、揭题。

  师: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

  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9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㈠教学8的组成。

  1、创设情境。

  一天,老师买了8个小西瓜,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西瓜吗?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请你拿出8个五角星来代替8个小西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看看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①同桌合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的所有组成。

  ③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8的组成,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

  师: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可以由l和7组成8,想到7和l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记熟。

  ④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

  ㈡教学9的组成

  1、让学生自己试着将9个小圆片分成两堆,并根据自己动手实践,将书上

  9的`组成补充完整。

  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集体订正。

  ㈢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2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9的组成。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完成课本第52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练习八的第4、5题。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

  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采取了下列方法:

  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问题中出现的数目较大,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并形成表象,逐步理解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当学生完成探究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使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圆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4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6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由3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由7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学生自主读题,教师指名回答)

  2.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数的组成,这节课我们要利用数的组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上新课之前复习数的组成,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利用数的组成解决问题作铺垫。

  ⊙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46页例7,理解题意。

  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阅读文字,汇报自己了解到的信息。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动手操作,探究解题方法。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解决呢?动脑想一想,动手试一试吧。(出示课堂活动卡)

  (学生讨论、操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师:现在请想出答案的同学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预设

  生1:我用58根小棒代替58个珠子,10根10根地数,数出10根就捆成一捆,最后捆出了5捆,还剩8根,所以58个珠子能穿5串,还剩8个。

  生2:我在书上圈一圈,每10个珠子圈在一起,能圈出5份,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生3:我想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回顾反思,检验解题结果。

  师:怎样验证你们解答的是否正确呢?

  学生交流后师小结:10个穿一串,5串是50个,再加上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3.思维拓展,丰富解题策略。

  课件出示:想一想,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解决问题的策略)

  方法一:利用例7中出现的策略解决。

  5个5个地圈,58里面有11个5,能穿11串,还剩3个。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9、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左右、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左右、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位置观念。

  3、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准确认识物体之间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课前准备:课件、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请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设疑:它们的位置在哪里呢?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刚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刚的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简要归纳小结: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的游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面是谁?

  3、投影演示冰箱。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07-21

数学教学设计06-04

数学教学设计07-26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07-08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09-17

数学统计教学设计10-07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8-07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5-22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08-15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