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4-13 22:37: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细胞的癌变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基础上,比较详细的讲述了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致癌机理等内容,是细胞部分知识的延续和补充。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不同,致癌机理以及建立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对防癌、抑癌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的建立,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科学知识的应用。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2)能力目标:学生亲历收集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养成尊重事实,会分析误差的研究态度和能力。

  3)、情感目标: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

  2)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二说学生: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1)他们具有关于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综合调查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启发式讲授法:本节课以讨论为主,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主体的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细胞的癌变(概念)→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小结,反馈练习。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岭南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剪团花 巧装饰》。

  一、 教材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美术教育的不可替代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如何将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激发是当今美术教师思考的首要问题。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教育就是引导、导出,因此教学过程就是“引”的过程,而非灌输。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取一张纸,用一把剪刀,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叠方法,只需一会儿功夫,便可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图案来,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创作与应用相结合的设计思维,并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美育目标: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知道剪纸艺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目标:学习团花的制作方法,学会正确的折法,掌握团花剪纸的基本的花纹装饰。

  能力目标:通过对方法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3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团花纹样的设计和制作,学会设计与应用。

  教学难点:团花制作的原理

  4、教具准备:

  彩色纸、剪刀和固体浆糊、课件、展示用的纸灯柱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力图面向全体学生,发挥主体参与的热忱,优化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吸引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美术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忆、分析、想象、创造能力,开发智力,激发潜能,真正使美术教学成为提高整体素质的主力、形象、活泼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在教学中力图符合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符合从兴趣发展到主动参与合作、大胆发现、充分表现发展个性,优化基本素质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第三环节我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对剪纸过程有了更直观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说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将采用以下的主要学法:

  (1)欣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各种精美的团花图案。其目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了解民族传统装饰艺术,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自主探究法:教师利用魔术袋,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折法练习,然后试当小老师教同学折,这样的学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在民主、自由开放的气氛中纵横驰骋,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与探究精神。

  五、教学流程: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四步”教学模式,并利用课件演示法和示范讲解法进行教学。这样操作可为以下四个环节:1、组织导入,团花欣赏。2、探究活动,动手实践。3、创想活动,小组合作。4、展示作品,挖掘用途。

  (一)、欣赏活动:

  1、教师表演小魔术《剪蝴蝶》学生欣赏,感受剪纸独特的魅力。

  2、请剪纸大师进课堂,课例展示“陕西剪纸能手李秀花贴窗花”

  3、展示团花,学生欣赏,共同探究团花的特点。

  【设计意图:剪纸魔术表演引出团花剪纸,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惊叹,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究。】

  (二)、探究活动

  1、折

  教师演示简单的二折法,学生探究三、四、五等折法

  童谣引导:上折折、左折折、对边折折、对边再折折

  2、画

  (1)、变外形

  ☆把折好的纸打开,学生找正方形的中心点,并画上记号。 ☆教师示范画:中心点相对的直边画一条弧线

  ☆生剪弧线,探究正方形纸变圆形、变棱形、变齿形等的原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互动,解决了将正方形变形这一难点。】

  (2)画图案。

  ☆课件演示月牙纹、羽毛纹、齿纹等。

  ☆教师示范把图案画在角的两边,引导学生认知图案的正确画法

  3、剪

  师示范剪好,引导学生不能把图案剪断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

  (三)、创想活动

  学生分4大组,以小组的形式剪团花,并按小组法宝的要求装饰团花

  1、添画组:贴团花,添画花瓶,绘画一幅《瓶花》

  2、灯柱组:把团花贴到灯柱上,学会装饰

  3、衣饰组:用团花做成头饰、手环、颈环等,装饰自己

  4、吊饰组:把团花串起,做成漂亮的吊饰,美化教室

  【设计意图:多形式的作业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以致用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

  (四)、评价活动

  展示作品,师生评出剪纸大师奖、装饰小能手奖、合作小组奖

说课稿 篇3

  一、设计意图: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离不开食物,健康的身体更离不开健康的食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为孩子提供的饮食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许多孩子却还是会挑食,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些食物的营养,不知我们身体的生长发育是需要各种各样营养,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明白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学习保护自己的健康,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并制定了以下的活动目标

  二、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人体消化食物的过程。

  2、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的习惯。

  3、激发幼儿初步了解人体奥妙的兴趣。

  活动重点:幼儿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过程,知道应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活动难点:食物在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各器官的顺序和在各器官时的食物变化。

  三、活动准备:

  人体消化系统教学挂图、花生米若干、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为了有效的掌握重点,突出难点,我采用的是一种"试听讲结合的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谓"试听讲做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图片,"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说的愿望。

  2、学法主要采用了"兴趣导学法""综合活动法"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学习,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全体活动-全面活动-全程活动-主动活动"提高学习能力。

  五、活动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品尝花生豆,通过讲述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食物在身体中旅行的过程。(约5分钟)活动开始,教师就请幼儿品尝花生豆,并创设问题情境“刚才吃到嘴里的花生豆到哪里去了?”“花生豆是怎样在我们身体里面旅行的?你们想知道吗?教师用语言导入法一下子将幼儿带入到活动的氛围和主题中,激发幼儿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接下来老师讲述故事。

  环节(二)、结合挂图,认识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名称、功能和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约8分钟)通过人体消化系统教学挂图直观地展现在了幼儿的面前,幼儿一目了然,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功能以及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环节,实现了目标一,目标二也得到一定体现,且为下一环节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三)、结合故事内容,了解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作用能根据故事内容总结各个器官的功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自己要说的话。(约5分钟)

  (四)、谈话讨论,如何合理地促进消化,通过提问让幼儿初步知道什么是正确饮食习惯。(约3分钟)教师采用讨论交流法,引导幼儿各抒己见,阐述好方法,如:进餐时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边吃饭边讲话,容易把食物呛入食管旁边的气管;吃鱼时要小心挑出鱼刺,吞下去的鱼刺容易划破我们的食管壁;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冷食品、少喝饮料,不暴饮暴食,不吃发霉、发臭、腐烂的垃圾食品,防止“病从口入”;多吃蔬菜、瓜果,多喝水,每天保持大、小便通畅,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等等。

  (五)、拼图

  通过进一步加深对食物消化的理解(约7分钟)这一环节教师采用了动手操作法。首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一套分别表示每个消化器官图片,然后请各组小朋友合作,按照人体消化顺序排列出来。小组合作,有利于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同时幼儿合作排列的消化器官图片会更乐于“谈一谈、讲一讲”:为什么这样排?最喜欢食物在哪个器官中的变化?此环节帮助幼儿加深了对人体各消化器官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对于实现教学重点起到了一个很好地促进作用,再次落实了目标一。

  (六)、请幼儿回家给爸爸妈妈讲讲吃下的东西哪里去了。(约2分钟)

  六、活动评析:

  本活动选取内容接近幼儿生活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整个活动运用了多种形式做到动静交替,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幼儿主动性强、同时也体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活动传递给幼儿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第一节《整式》的第一课时:单项式。教学课时为1课时。本节课作为本章的起始课显得很重要,为下节课多项式打基础,也为今后的《整式加减》 作铺垫。本节的核心内容是单项式及有关概念,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等概念,使学生能从具体情况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具体问题的探索过程;过程和方法是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情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用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顺利通车这个例子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民族自豪感。

  二、学生情况

  七年级学生对抽象事物理解能力差,在教学中力图展示概念形成的过程,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对学生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进行重点分析,即在学习单项式结构时,借助练习,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系数是负数时的情况,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突破教学难点。为了使本节课更形象、生动,我选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xx.7.1建成通车,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动土,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100千米/时。(多媒体图文展示)

  2小时的所走路程是多少?3小时?4小时?t小时?(列式)学生很容易列出100×t=100t(教师提示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如果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成"·"或省略不写)

  再做P54思考题;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大部分同学能填出。对于不能填出答案的同学,老师给以提示。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上面的式子和这几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在这里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1.通过特征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概念。(学生容易说出式子中有数字和字母,它们之间的乘积关系老师要给以引导。)

  单项式:由数字或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称为单项式。(板书单项式概念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字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它们都可以看作与1相乘的积,这也为下面的单项式系数教学打下基础,)

  2.在学生都总结出单项式概念后,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这几个单项式,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是多少?从而引出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等概念并板书。(此处让学生注意单项式的次数是所有字母指数的和)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板书概念 这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重点)

  3.出示一组简单的单项式,让学生说出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特别弄清分数或负数做系数的情况,强调系数包括前面的符号。

  4讨论a和-a的系数。(突破教学难点)

  5.为了进一步对概念进行应用我丰富了教学例1 (板书例1)

  一共5个小题,在这里我又加了一个小题1.一个圆的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我的意图是让学生注意到圆周率∏是常数。

  同学们一起动笔,让6位做的快的同学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判断对错。如有错的让同学们来改,老师给以适当提示。

  在做题时,老师引导学生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 圆周率∏是常数。

  (2) 当一个单项式系数是"1"或"-1"时,通常"1"省略不写。

  (3) 单项式的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4) 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学以致用、当堂反馈

  1、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愤。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同学回答它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哪一小组回答的快而准。

  2、设计一组涵盖本课主要内容的检测题,检测题要充分体现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四)拓展提高

  为所学知识,设计一组习题,对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进行拓展提高练习。

  (五)学生小结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业:为了让程度不同的同学都有所收获,我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两道作业题。59页1题 ,60页4题。

  (六)板书设计

  2.1整式

  第一课时 单项式

  一:概念

  单项式:由数字或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称为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二:例1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 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册;2 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3 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高是h,它的体积是-----------;

  4 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为------元;

  5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9,宽是a,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6 一个圆的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解:1. 12n,它的系数是12,次数是1;

  2.1/2ah,系数是1/2,次数是2;

  3. a2h,系数是1,次数是3;

  4.0.9a,系数是0.9,次数是1;

  5.0.9a,系数是0.9,次数是1;

  6.2∏r,系数是2∏,次数是1.

说课稿 篇5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食盐和水泥》。本课是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下面我将从课前思考和教学设计两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前思考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的预设三方面进行介绍。

  1、对教材的思考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属于实验探究活动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知道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可以把物质的变化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使学生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2、对学情的思考

  经过两年科学课程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过很多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但是从来没有认真地去研究过,也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没有细致的了解过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形成过程,即使看到过这种变化也不知道这种变化叫做什么名字。

  3、对教学目标的预设

  知识目标: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在实验过程中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设计

  一堂课的成功,在于教师如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念。如何才能让学生发散性思维中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呢?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通过猜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俗话说:“猜测是科学学习的前奏”,如何让这个前奏发挥最大的作用呢?这就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此,在学生进行观察食盐和水泥的特点之后,我着重引导学生先来猜测食盐和水泥加水后的变化以及盐水和水泥浆除水后会发生的变化。通过猜测让学生初步预测研究的过程可能会出现的现象。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以轻松的方式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探究食盐和水泥加水、除去盐水和水泥浆中水分会发生的变化

  小学生的认识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很大程度上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所以科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猜测的基础上,我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互相交流完善实验方案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动手操作的整个过程,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现象,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

  (三)知识迁移

  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生活中很多物质都在发生着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图片的展示交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同时了解生活中可逆变化会变我们带来帮助,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学习内容,还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课后探究的欲念,为课后探究做好铺垫。

  最后,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帮助和危害,让学生继续了解有关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知识,在课后的探究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探究的乐趣。

  以上就是我对《食盐和水泥》一课的设计与思考。在实际教学时,我将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关注生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设计理念:

  1、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

  2、坚持高效课堂的自主性、有效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现有效学习。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心中那盏灯》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心中那盏灯》选自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灯笼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本组教材以亲情关爱为专题,课文富于情感,所流露出的人间真情令人感动。本文是经典之作,内容具体,含义深刻,语言精湛,情感舒缓而真挚,有利于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2、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单元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高效课堂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利用诵读品读学习方法感悟文本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拓展,懂得父亲用爱制作冰灯给儿子的一生留下幸福的回忆,并体会出父亲的爱。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根据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以'直观教学,以读代讲'等方法,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朗读中感受人间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学法:按照高效课堂模式,首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品读感悟'的方法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读、思、议、辩中进行创造性学习。

  说教学流程:

  一、质疑探讨,导入课堂。

  1、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探讨本堂课需要解决的有价值性的问题。

  (1)、心中的那盏灯是什么?

  (2)、为什么说心中的灯?

  (3)、这盏灯什么样?

  【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训练,从整体入手,有助于让学生很快抓住文章要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感悟文本。】

  二、确立目标,立体教学。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父亲用爱制作冰灯给儿子的一生留下幸福的回忆,并体会出父亲的爱。

  2、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为学生呈现学习目标,是为了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学习。】

  三、自主学习,体会父爱。

  出示自学菜单,学生自学。

  1、默读课文,思考,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语句?用横线画出。

  【抓住重点问题,全文阅读,尊重学生感受,从情感入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品读父爱。

  课件出示学生所说的语句,进行感悟朗读。

  (1)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引导学生抓住'打磨、停、擦、捂'这些动词想像当时的情景,感受父亲的对儿子的爱。

  (2)父亲疾步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引导学生通过'疾步'、'连连'、'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的理解感受父亲当时的心情。

  (3)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

  此处以读代讲:评议'分明'、'真凉'该如何读。

  【这一环节的教学,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感悟。在感悟、朗读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能力。】

  四、合作探究,感悟亲情。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父与子的对话,理解词语'尴尬',体会人物感情。

  【重点用字理知识让学生理解'尴尬'一词,'尢',象形字,像曲足或跛脚的人,而后出示一位正常人走路的姿势图,再让学生发挥想象:一位正常人和一位跛脚的人并排走路,会怎么样?这时,学生就会说出跛脚的人会觉得处境很无奈、为难、不好意思等答案,我顺势点拨,尴尬就是形容处境困难,难为情、无奈、不好处理等意思。那文中指的是谁无奈呢?学生很容易就能想到答案了。】

  2、小组内合作讨论:品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我的心里却一直珍藏着那盏灯,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在此处我特意设计了为文本补白的环节,叫孩子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1)、设计问题。

  那是一盏用冰做成的灯,是父亲用心打磨的灯,所以这也是一盏用做成的灯。(心)

  那是一盏用冰做成的灯,凝聚着父亲对孩子的爱,所以这也是一盏用做成的灯。(爱)

  那是一盏用冰做成的灯,凝聚着父亲对孩子的情,所以这也是一盏用做成的灯。(情)

  (2)、师生联读:

  师:那是一盏用''(情)做成的灯,所以我觉得(生)'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师:那是一盏用''(爱)做成的灯,所以我觉得(生)'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师:那是一盏用''(心)做成的灯,所以我觉得(生)'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通过分角色读、师生联读,实现了语文课'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理念,更能体会到这是一盏凝聚着父爱子、子爱父的浓浓亲情的灯,这种创造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五、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展示冰灯,升华父爱。

  【将伙伴的灯与自己的这盏冰灯进行比较,再次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进一步将父爱成灯这一主题显现而升华。作者多年后在另一篇文章中写到:对于您,我的父亲,我有太多的感激,那如山的父爱将是我此生都无以回报的。有太多的话,太多的爱我想对父亲来倾诉。然而此时此刻,我只想说:'父亲,您是我永远的骄傲!'】

  2、品读名句,升华情感。

  '爱,永不熄灭的灯!'以此为契机,激发孩子们心底的感动。

  3、拓展交流,再现亲情。

  你生活中有这样的感人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通过文本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生活,对渗透人文教育达到水到渠成,恰到好处。】

  六、课堂达标,当堂检测。

  1、用'尴尬'说话。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没过几天,冰灯就化了。但是,我的心里却一直珍藏着那盏冰灯,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珍藏'的意思是,说'那是一盏最美的灯'的原因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外实践

  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专题采访,请父母讲一讲对自己感人的爱的故事。

  【既突出了重点,又实现了文路、教路和学路的有机统一,深化文本内涵。】

  说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评价:

  课堂结束前,由小组长负责总结评价,从学生的参与度、展示、质疑的精彩度等方面表扬本节课的优秀学生,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和学习之星。

  二、教学反思:

  1、课堂伊始,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质疑,鼓励学生'想问、会问、善问',使质疑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质疑,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冲突,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本。'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诵读品读法让学生感悟到了文中浓浓的亲情。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浓厚,表现积极,实现了有效学习。

  3、充分挖掘教材,进行补白的创造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升华了情感,体现了高效课堂的有效性与发展性原则。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讲述自己和亲人之间发生的感人事迹时,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说出的事例非常平淡,没有代表性。如果当时我能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那学生就能在讨论中想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了。

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节选其中第四章第四节,即字符和段落的格式编排。在前三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Word20xx的基础知识,下一节我们将要学习图片和图形对象的排版处理,所以本节课内容在这一章中十分重要,也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文字处理软件以及其他排版软件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的三维教学模式,我确定本堂课有三个教学目标:他们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以及在上机操作中的演练,掌握一般文字排版的方法,并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和创新。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通过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并能够指出字符和段落格式编排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堂课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

  教学重难点

  在完成了向Word文档输入文本内容并进行编辑修改以后,就可以充分利用Word提供的各种排版功能对Word文档进行排版,包括设置字符和段落的格式、添加边框和底纹等,从而得到一个整齐、美观、符合规范的版面。因此,本课教学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动机;字符和段落格式和合理运用将直接影响到今后Word文档的学习。特别是段落格式的编排,里面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基本贯穿Word文档学习的全过程,因此这一内容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此外,本节学习是在上机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上机练习是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手段,而认真、有序的进行任务练习是上机课的关键点,因此借助上机实践培养学生实践的目的性和有序性是本节课第三个重点。

  由于学生平时接触这部分时间少,头脑中的感性材料积累有限,而这部分内容比较零散,学生自己很难组织起有效系统的理性认识,所以能够独立运用文字和段落格式编排,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高中一年级学生,由于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都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知道文字编辑软件Word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也知道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编排对于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这些知识为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上机实践探究”来学习文字编辑软件的方法。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Word文字和段落格式编排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当然,教材只是介绍了字符和段落格式的设置方法,并未说明采用哪种文字或字

  符格式是符合规范版面要求的、使用什么样的排版才能让整个文档显得美观大方、不同的文本应该用哪些格式来区分等等,这些内容将会成为学生的疑点。此外,受家庭条件、个体身心发展、知识水平等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制表位”等日常生活中不太常用的内容也会感到困惑。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采用在任务驱动模式下“示范+实操”的教学方法,具体是:

  1. 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精美、符合规范版

  式文档的制作过程,同时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报纸杂志的优秀版面展示给学生,坚持直观性与抽象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2. 观察法和练习法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生动的画面展

  示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而这种学习动机恰恰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然后通过分组练习的方式,将班级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六人,由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配合教师完成本堂课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知识水平差异负责指导、答疑体现教学主导的作用,并且要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说“学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符合规范版面文档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拟定以下学法:

  1. 观察法:通过演示操作,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他们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 主动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大胆操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讨论法:通过分组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模式得到充分地发挥,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有所提高。

  教学设备:

  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

  学生:学生电脑。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4分钟)

  (二)、新课讲解(11分钟)

  (三)、课堂练习(24分钟)

  (四)、课堂小结(5分钟)

  (五)布置作业(1分钟)

说课稿 篇8

  1、 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最后一单元第一教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平面图形。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根据课标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等圆和同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画圆的步骤和方法。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在发现,在创造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3)让学生从欣赏中体验圆的美。总的来说,通过让学生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看,使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说教法:

  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使学生从操作中理解半径、直径、圆心以及等到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其次,课堂中我让学生从操作中去发现,去理解圆的特征。在画圆时,我运用直观演示法,给学生演示怎样画圆。使学生看得清楚直观。另外,课堂中我借助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能直观的感知圆的特征。

  3、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动手操作法、同桌交流互动法、对比法、归纳法。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同桌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从对比中使学生感知到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区别。课堂中,教师始终引导学生归纳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从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4、说程序:

  在本节课上,师生先一起玩“甩小球”,让学生观察小球运动的轨迹,从中引出“圆”。接着师生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共同欣赏生活中的圆。(古代人们在发明指南针之前,发明了指方向的罗盘。古代的圆形建筑、奥运会吉祥物、圆桌、水波纹、碟片、车轮、圆形项链坠。)从欣赏中让学生体验圆的美。接着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对比以前学的平面图形与圆的区别,使学生从对比中感知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然后我重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圆内、圆外、圆上以及圆的特征,并明确同圆等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认识了圆的特征后,我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接下来,我问学生:“这么美的圆,你们想画吗?”然后很自然的引入怎样画圆,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画圆工具——圆规,接着讲画圆步骤,并给学生示范画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画圆的方法还有哪些?从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练习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还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学完本课,我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并布置作业(1、用圆拼图案;2、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体现出数学的实用价值。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对分数已有所接触,认识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初步知道了分数的含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几份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不同处是:把一个物体扩展为一些物体,即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认识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这点是学生对分数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也是本单元教学分数的核心与难点。学好本单元知识,对学生今后解决分数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技能目标: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认识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2、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学难点:能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找出其中的几分之一。

  二、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用小猴子分水果这个情景贯穿新课,使学生在强烈的兴趣中,激发探索的欲望,从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2、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上,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探索并建构新的数学模型。因此在教学新知前,我先通过小猴分西瓜复习一个物体的1/4。

  3、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唤起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猴子分桃探索一个整体的1/4。这样设计,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分数意义的正迁移:几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份之一。

  4、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通过让学生经历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1/4,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探索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方法,从而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

  5、“对比”教学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在新授中进行了两次对比:一次突出了单位“1”的不同,第2次突出了分数的意义。练习中也设计了两次对比:第一次再次突出了分数的意义;第二次让学生体会到分数相同,由于整体数量不同而每份数量也不同。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复习一个物体的1/4

  猴妈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强调:4份中的一份就是1/4。

  2、教学一个整体的1/4

  猴妈妈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到(1个桃),这1个桃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为什么是1/4?

  强调:4份中的1份就是1/4。

  3、对比,突出单位“1”不同

  两个1/4有什么不同?有相同的地方吗?(意图:在突出被分对象数量不同的同时,体会意义上的相同,只要是被分物体4份中的1份,就是1/4)

  4、迁移到一个整体的1/2

  如果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得到这些桃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意图:在前面“引”的基础上“放”,有利于学法迁移)

  5、对比,突出分数的意义

  为什么同样是4个桃,上面每只小猴得到的是这些桃的1/4,而下面每只小猴却得到这些桃的1/2?

  小结:把一些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二)巩固练习,深化拓展

  1、想想做做1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对比:下面两幅图,为什么一个是6个苹果的1/3,而另一个却是6个苹果的1/2?(意图:再次提炼分数的意义。)

  2、想想做做2

  把正方体个数设为9个

  12个

  对比:为什么同样是1/3,每份所表示的个数却不同?(意图:渗透总体数量不同,那么同样的1/3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3、想想做做3

  4、拓展练习:拿小棒游戏。

  (1)拿出12根棒的几分之一

  a、拿出12根小棒的1/2、1/3

  b、你还会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2)根据几分之一是几根,推算整体有几根小棒

  a、师出示2根小棒:是一堆小棒的1/3,这堆小棒有几根?

  b、师出示3根小棒:是一堆小棒的1/3,共有几根?

  (三)总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意图: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及方法)

  总之,本课设计通过创设情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习设计有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既巩固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关于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

2.关于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3.关于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4.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

5.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6.散步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7.【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四篇

8.【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