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5-11 18:50: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大家好!我是亚亚,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口耳目》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年级新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后的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所要学习的12个字按人体的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本课学会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二、说教学重点:

  因为本课中的12个生字都是象形字,且结构都较简单,经过第一课时的讲解大部学生都已认识。本节课我将把重点放在“十、木、禾”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书写上,并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及识字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此,我将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会认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 种笔画“竖、撇、捺”。

  2、情感目标: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兴趣。

  3、能力目标:发展语言,培养自信心,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我制定以下教学方法:

  1、猜谜激趣法

  2、图字结合识记法

  3、巩固练习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老师在黑板上出示12个古代象形字的图片,找学生将现在的汉子与古代的象形图片一一对应,领读一遍并组词。

  2、摆一摆:把12个生字排成四队,带头的已经摆好,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排?(口、耳、目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羊、鸟、兔都是动物,日、月、火都是自然景观或现象,木、禾、竹都是植物。)

  3、猜字谜

  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

  红眼睛,白皮袍,短尾巴,长耳朵。爱吃青菜和萝卜,走起路来蹦蹦跳。——兔子

  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做材料。——竹子

  4、巩固练习(48页)

  出示课后题:连一连

  (二)认识新笔画

  1、认识新笔画“竖”、“撇”、“捺”。

  请把笔和本准备好,在学写这三个字之前,让我们先认识3种笔画,第一种:“竖”,第二种笔画“撇”,第三种笔画“捺” (可以让学生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掌上练写)。

  2、笔顺规则。

  现在我们又认识了三重笔画,加上上一节认识的“一”,一共是四种,如果四种笔画到一起,我们应该先写谁,后写谁?现在老师说两条笔顺规则,看谁听得准,记的牢。“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三)指导书写 1、书写“十”。

  ①分析笔画:“十”有几个笔画?

  ②强调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③学生观察课本上的范字。

  ④教师范写,并提醒学生:注意两笔的交接处,横笔左右两边较均等,竖笔的上部短、下部长。“十”字,它是由一横一竖组成的,横在横线上,竖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是带针尖的竖。

  ⑤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选出优秀作业进行展示。

  2、书写“木”、“禾”。

  ①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然后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教师范写这两个字。

  “木”字一横写在上半格里,竖写在竖中线上,一撇一捺起笔在一横一竖的相交处,收笔要比竖高一些,竖不是带针尖的。 “禾”,一撇写在上半格里,是横撇,要短而平,下面与“木”字写法相同。

  ③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选出优秀作业进行展示。

  (在学生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四)拓展练习

  我会数:

  我会填:

  1、“一”加一笔,变成( )和( )字。 2、“木”加一笔,变成( )字。

  连一连:

  鸟 兔 竹 火 羊 耳

  zhú ěr niǎo huǒ tù yáng

  (五)布置作业

  找一找,在哪些地方还可以见到我们这节课认识的“新朋友”?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方法(商一位数)。

  2、初步掌握用整十数除的试商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格式,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4、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会用这两种试商方法进行笔算。

  5、步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6、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7、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出发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8、通过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把它安排在笔算之前教学。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②商两位数。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教学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

  2、能熟练的进行试商和商的定位。

  3、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试商的能力。

  难点:

  1、掌握估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估算。

  2、确定商的位置及试商方法。

  3、运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四、具体例题分析

  1、P78、79页例1是口算除法。(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80÷20=4注重学生说算法:算法一:想乘法做除法,20×4=80,所以80÷20=4。算法二:8÷2=4,所以80÷20=4。在“想一想”中,83÷20≈( )80÷19≈( ),让学生自主思考,最后教师要引导方法:先估除数成最接近的整十,再估被除数,然后用口诀能计算出来。120÷30= 的方法同上。

  2、P81-82页的例1是笔算除法1商是一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92÷30=在这个例题(1)中重点解决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商写在什么位置)。例题(2)140÷30=重点解决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通过两题分析、归纳: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3、P84页例2是笔算除法1(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例题(1)84÷21=是把除数“四舍”后试商的教学。例题(2)196÷39=是把除数(五入)后试商的教学,注意这里有一个调商的过程,要放手让学生探究如何调商最恰当。

  4、85页例3是笔算除法1(3)(除数不是接近整十数的除法)140÷26=,这里涉及到两次调商的过程。把“26”看成“30”来试商,大了,再把“26”看作“25”来试商。可能有的学生还会把“26”看作“20”来试商,这里要引导学生从第一次试商后的余数来观察试商也行。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节课还要归纳出:每次除得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5、P89页例4是笔算除法2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例题(1)576÷18=要让学生知道除数是两位数,先用“18”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57”,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例题(2)930÷31重点在于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怎么办?(不够商1就商0)。在这节课中通过回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归纳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完整方法。

  6、P93页例5是研究商变化的规律。第一组集合题让学生体验商变化的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化,商也发生变化;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化,商也发生变化。第二组用一个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明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五、习题分析

  重点分析练习十七的相关习题。

  第一题,完成表格时一方面是复习我们刚刚学过的笔算除法,另一方面也是复习“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第二题,完成表格时一方面是复习我们刚刚学过的笔算除法,另一方面也是复习“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

  第三题,分析数量关系很总要。

  第四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交流方法,这里要引导学生用商不变的规律完成。

  第五题,先出示前四个小题,让学生回答,并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再出示后四小题,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第六题,让学生观察讨论,这里实质上是运用了商不变的规律使计算更加简便。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所说的篇目是陈从周先生的《说“屏”》,它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五篇。

  一说教材

  1、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内容: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2)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 2、《说“屏“》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掌握常用说明方法的运用。由于学生还是初中生,阅读鉴赏能力还比较欠缺,为此我把理解本文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探究——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课堂上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讨课文的重点段落,参与说话,让学生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师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由于上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口技》中提到过屏这种家具,因此由《口技》导入。

  2.观赏几幅屏风的精彩图片感受屏文化的内涵。(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几幅不同色彩、风格的屏风图片,并让学生谈谈这些图片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从而初步感知屏文化。)

  (二) 明确目标、检查预习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堂课学习任务。

  1.阅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2.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3.激发大家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自已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问题。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设计意图 通过对旧课文的复习引入新课,既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又

  为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由精彩的屏风工艺品画面导入,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切实的感受。用几句话说明,又检查了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掌握情况。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

  明确学习任务,同时也检验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

  限时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并说明其作用。

  (2)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

  (四)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出示问题组,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1、 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 文章语言上有何特点?

  (五)品味赏析 拓展延伸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那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六)布置作业,经验存储

  1、美读课文三遍。

  2、从课堂上所说的其它那些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的器物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整理好,写在周记本上。

  (七)板书设计

  说“屏”

  陈从周

  作用 实用性 艺术性

  说屏分类 金屏、石屏、木屏、 巧

  设置 大小因地制宜、讲究造型、色彩、绘画 与整体相称、曲屏折度、视线远近得体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两个问题旨在对课文写作特色做全面探究,体味文章语言的诗情画意。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对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更明晰的掌握。

  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传统的器物引发体验,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激发大家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让语文课堂向更远的方向延伸。

说课稿 篇4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说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第一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从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引入,第二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从文具用品的价格引入,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而使学生更生动更具体也更自然的学习数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能力目标:

  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商品的价格标签。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数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以教材定教法,以教法定学法”的策略告诉我们,学法和教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钱学森曾经说过: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它的柔性。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为了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在教学中我营造的是一种平和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把数学教学定位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3分钟

  (2)联系实际,探究新知;25分钟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9分钟

  (4)引导学生总结。3分钟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发现,我们教科书的价格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完全可以把数学课本的价格作为本课课题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再看一看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小数》

  第二板块: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首先情境引入:小明搬新家,要买一张新书桌,接到**的任务,和朋友小红一起到超市里去挑选,测量并记录下书桌面的长和宽。这时,课件出示:测量结果书桌面的长5分米,宽4分米。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分别是几分之几米”的问题上来,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得出结论:5分米就是10分之5米,4分米就是10分之4米。这时,教师明确的告诉学生:10分之5米还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0.5米,教学读数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读,有困难教师再做指导。“那么,10分之4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先说一说,再读一读。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扶有放,收放自如,达到认知的迁移的目的。然后插入“想想做做”里的第一个习题。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完成“十分之几米”到“零点几米”的认知过渡,建立起关于小数的数感。

  第二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这里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课件出示:小明和小红挑选好书桌后,在超市里买了一些文具,分别是:铅笔3角,学生尺7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先提出问题:这些钱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吗?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最后达成共识:3角就是0.3元;7角就是0.7元;1元2角就是1.2元;3元5角就是3.5元。

  这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的交锋,思维的共享,达到了学习互补的目的。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

  第三步骤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我设计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简单数学概念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又可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板块: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一个练习:抢答

  抢答1:实物投影出示商店里各种物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说出小数。

  抢答2:出示一组分数,说出小数。这里故意出示一个分母不是10的分数,引起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个练习: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第三个练习:你能帮助他们吗?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结果。

  第四板块: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单元中的《食物的消化》。

  一、说教材。

  人摄取的食物必须通过消化器官对事物的营养成分加以消化,才能吸收养料、供养身体、维持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等生命活动。因此,在学习了《我们吃什么》和《怎样搭配食物》后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消化器官,懂得消化器官保健的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学生健康生活与成长十分重要。针对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需要,本课中在指导学生了解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课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些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每天都在进行着食物的消化,对消化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和了解;陌生的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仔细的去探究过人体的整个消化器官,不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等。因此,本课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对食物的消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并结合课标理念,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1、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意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事物在消化道理的运动方式。

  五、说教学准备。

  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准备材料有:

  1、人体消化器官展板一块2、多媒体课件3、饼干4、智慧星

  (在这里我十分注重材料的准备工作,因为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前提,有结构的材料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六、说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基于这些理念,我对本课的设计和学法做如下思考:

  1、情景教学: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2、在玩中学: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行获取信息,自我意义建构。

  七、说教学过程。

  《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游戏导入,初步感知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让学生当场吃一块饼干,体会饼干在自己体内的“旅行”过程,并用突围并茂的方式展示出来。这一活动学生是相当感兴趣的,因为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此时,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开始进入到上课的状态中来了。

  2、自主学习,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首先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饼干在自己体内的“旅行”过程,并说说理由。这个环节是个开放性的环节,应该让学生大胆的说,尽可能多的说,这样可以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前概念,为接下来的概念教学做好铺垫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的了解本版的实际情况,以便接下来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交流中,由于学生的已有经验的欠缺,他们的答案各不相同,因此,他们急需知道一种正确的答案,当学生拥有了这样的心里之后,就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真正达到了明主高效的理念。

  接下来,教师就应发挥好引领的角色了,教师出示正确的“食物消化过程”展板,让学生根据这块展板,以组为单位,学习是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这个环节是教师引领学生从个体研究走向集体研究的环节,正确的指导和引领能有效的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自我意义建构。

  最后一个环节,科学上称为“回头再来看一看“的环节,这其实就是对科学概念的巩固环节,我让学生根据刚才建构的科学概念来检验自己的已有经验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消除学生前概念所具有的顽固性,同时也是新概念得到了正迁移。

  3、建立模型,认识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

  先让学生说说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方式,可能学生会说食物是掉下去的,我会让学生当场表演睡着吃食物,或倒立吃食物,进行对比实验。这种现场用实验证明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的严谨性。

  在猜测之后,在用学生自己带来的材料建立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模型。在亲身的体验后,知道蠕动是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

  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探究,自行获取信息,自我意义建构。

  4、巩固运用,意识到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饮食习惯,并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来对其他同学的饮食习惯进行分析和指正。这其实就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评价的好坏可以看出学生本课学习的好坏,因此,我们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八、说教学评价。

  1、对于学生提出的探究方法应给予肯定,对能提出多种探究方法的学生应给予赞赏。

  2、板书的版面设计合理,能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结构图。

  3、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给我的孩子们》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课,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的序。主要寄托了对儿童的热爱,并对儿童的天性给予高度肯定,表现了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整个教学过程我定为一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世界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2、体会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线索。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二、说教法。

  这篇文章感情直白,语言亲切自然,对儿童的世界的童趣,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要学生体会出失去童真的悲哀,就有些难度。因此,我在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点拨。让学生理解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复杂感情,并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我安排了四大板块。

  (一)第一板块:

  创设情境,播放《童年》歌曲,导入课文学习。

  (二)第二板块: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孩子们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并请同学们用写在黑板上。

  3、作者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复杂的感情?

  4、作者“憧憬”什么?

  5、在作者眼里,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并请同学们写在黑板上。

  6、大人们理解孩子们吗?他们是怎么做的?小组讨论,并请同学们写在黑板上。

  7、小组讨论,在孩子们眼里,大人们是什么样的?并写在黑板上。同时理解“悲哀”的感情。

  8、孩子们与大人们形成对比,突出中心。

  (三)第三板块:拓展延伸。

  1、说出你的童年趣事,小组内先说,再派代表给全班讲讲。

  2、老师送大家一首诗。

  (四)第四板块:布置作业。写作文“童年趣事”。

【【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合集4篇

2.【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3.【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4.【精品】说课稿范文九篇

5.【精品】说课稿范文集合九篇

6.【精品】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7.【精品】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8.【精品】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