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9-07 15:01: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八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八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13章第三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以及轴对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本节课的知识为以后将为以后学习的四边形及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真钻研教材,特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知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推理过程

  3会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三 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知识结构。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即“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

  由于八年级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理解运用能力还较弱,因此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推理过程及会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 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动手操作法。

  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是根据“四步五环节”教学法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的。

  1 复习导入

  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任意取一个点为圆心,适当的长为半径画弧,在所画的弧上任意取两个点顺次连接这三个点所得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的方法能确定是所画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样导入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用尺规作图做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引导他们回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腰、底边、顶角、底角的概念。

  2探究新知

  在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轴对称的基础上通过对折剪纸观察猜想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样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了,又能更直观的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三条性质即:对称性、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写出推理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理解与运用

  为了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三个性质,我设计了一道相关证明题,让学生先自主探究不会的同学请教会做的给其讲解进行兵练兵,再找一名学生将解题过程板术黑板上,教师进行点评,以提高学生书写完整、简洁的解题过程的能力。

  4强化巩固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2道求角度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升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5小结

  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出来,从而把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化。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本节课我采用观察法和动手操作法导入新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顺利完成的预定的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本课在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的加减》这节课是代数运算的基础,分两课时完成,我所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同 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及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学习过分式的基本性质,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将为《分式的加减》第二课时以及《分式方程》的学习做好 必备的知识储备。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其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有条理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体会其价值。

  (3)重点、难点

  ①重点: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

  ②难点: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及简单的分式混合运算

  二、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以“创设情景——引导探究——类比归纳——拓展延伸”为主线,启发和引导贯穿教学始终, 通过师生共同研究探讨,体现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想归纳和巩固提高”四个层次的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问题 1: 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 n 天,乙工程队要比甲队多用 3 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 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问题 2:20xx 年,20xx 年,20xx 年某地的森林面积(单位:公顷)分别是 S1,S2,S3,20xx 年与 20xx 年相比, 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

  老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再共同研究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究、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这两个问题情境,引入分式的加减运算,既体现了分式加减运算的意义,又让学生经 历从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模型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环节:同分母分式相加减

  想一想:(1)同分母的分数如何加减?如:2/3+5/3=(2+5)/3,:2/3—5/3=(2—5)/3; (2)思考: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则,你能归纳出分式的加减法则吗? 老师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类比、探究并大胆猜想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多举类似例子进行类比,而后,小组发表意见,说明自己的推测。 在学生通过交流得到猜想的基础上出示做一做: 做一做:(1)1/a+2/a=_____________ 2 (2)x /(x—2) – 4/(x—2)=___________ (3)(x+2)/(x+1) –(x—1)/(x+1)+(x—3)/(x+1)=___________ 教师通过让学生练习“做一做”的题目,加以验证和领悟,法则的形成打下基础,并导出分式加减运算法 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老师活动:引入习题“做一做”,适当纠正学生的语言,并板书法则 学生活动:通过个体练习,领悟规律,再小组交流,形成法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分数运算方法,大胆猜想分式的加减法则

  (二)主动探究,拓展延伸

  第三环节: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想一想:(1)异分母的分数如何相加减?如:1/2+2/3=?:1/2—2/3=?。 (2)你认为异分母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如:1/a+2/b=? 老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类比得到异分母分式相加减的方法 学生活动:参与交流、讨论、归纳异分母分式加减的方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类比思想;同时通过讨论解决分式的通分,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式转化为同 分母分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三)例题教学

  第四环节:解决问题

  (1)回到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 s3 ? s 2 s 2 ? s1 1 1 ? 问题一: ( ? ) s2 s1 n n ?3 问题二:

  (2)例题 1:计算(课本 P81 页) 老师活动:出示习题,巡视、引导、纠正 学生活动:自主完成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能力

  (四)随堂练习

  第五环节:巩固深化

  老师活动:巡视、引导 学生活动:个体练习、板演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方法 (五)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提高认识 老师活动:本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

  (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

  (2)简单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和归纳能力 (六)作业布置 第七环节:反思提炼 课本 P27 第 1、2 题 五、板书设计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对全等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深入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本章内容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对全等、对顶角、对应边、对应角的定义,能够熟练掌握,并达到更深一层的理解。

  ②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学生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

  ③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sss和sAs。

  ④能够运用sss和sAs判定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⑤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读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师生共同摸索判断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①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②运用定理判定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几何题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判定定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两探究引出定理,两个运用定理的例子,来进行教学。探究中主要用尺规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中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而得出定理。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定理。在用两个练习巩固知识。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我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概括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鼓励和表扬同学。

  3、学情分析:(说学法)

  1、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2、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学生在在讨论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讨论交流的友好氛围,让学生更有机会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4、教学程序:

  (1)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让我们知道AB=A’B’Bc=B’c’Ac=A’c’∠A=∠A’∠B=∠B’∠c=∠c’,满足六个条件中这一部分,能确定△ABc≌△A’B’c’,先让学生画出△ABD,再让学生在画△A’B’c’过程中明白,确定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下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适当时间的引导探究得出得出,当AB=A’B’Bc=B’c’Ac=A’c’时,只能画出一个A’B’c’满足条件,于是得出定理:三个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ss。

  (3)得出定理,我通过讲解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懂得定理sss定理的运用。

  (4)探究2:

  得出:定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As

  (5)通过解决生活实例,讲解三角形全等的运用。

  (6)练习:在适当的时间过后给出参考答案,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7)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8)我的板书:我会把复习内容和这节课的定理用红色粉笔标明在左边,中间板书探究和例题的内容,右边板书练习的参考答案。

  (9)布置作业:P37,第1,3题。

【【精品】八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1.【精品】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9篇

2.【精品】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9篇

3.【精品】说课稿3篇

4.【精品】说课稿4篇

5.【精品】说课稿五篇

6.【精品】说课稿四篇

7.【精品】五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9篇

8.【精品】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六篇

9.【精品】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