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比尾巴说课稿

比尾巴说课稿

时间:2022-07-29 18:49: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比尾巴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尾巴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尾巴说课稿

比尾巴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性质

  《比尾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孩子们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他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全文共四节儿歌,第一节与第二节相对应,第三节与第四节相对应。两组儿歌结构完全相同,都是由简单的问答式构成,其基本形式是:一节问,一节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程理念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两个字,认识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学会问句的朗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随文识字,采用形式丰富的手段巩固生字。

  2、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四)教学准备

  六种动物图片、生字卡片、动物名称卡片

  二、说教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学习过程,依据一年级学生天性的好奇、好玩、好动的特征,结合课本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我以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导入,引出课题《比尾巴》。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近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心,采用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这一角色,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让他们乐于接受狮子大王的邀请,欣然愿意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这个时候,强调学生自己就是主人,让他们在初读课文中找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们。

  2、分散识字法。鉴于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现在动物的名称上,于是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还有部分生字采用随文识字。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3、朗读感悟法。新课标强调阅读要凸显学生的感悟。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突破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说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完一、二小节后,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自己学习三、四小节。在朗读时,我让孩子和老师合作读,然后让孩子自己找好朋友读,最后同桌间相互读,再让孩子评价同学和老师的朗读,让孩子们在合作中获取经验、发现问题、互相促进。

  2、读读、说说、写写。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理解课文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同桌你问我答读,男女生对读,师生问答读。教学中重视朗读指导,读好问句语气。说说说你还见过的其他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写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六个环节来进行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脸、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肚子、摸摸你的尾巴。 “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那你们知道谁有尾巴吗?(小动物。)小动物们有尾巴可高兴啦!今天,它们要在森林王国里比一比自己的尾巴。还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当裁判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圈出参加比赛动物的名字,多读几遍。

  2、出示动物图片,让孩子们和小动物打招呼。

  3、出示写有动物名称的卡片,让学生识记生字。

  (三)读中探索,突破难点

  1、课文的教学难点是读好问句。文中1、2节和3、4节结构相同,我重点指导好1、2节,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

  第一步:老师范读,引导发现动物尾巴的特点,随机识字;第二步:指导读好问句,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第三步: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学习第3、4节,运用学习1、2节的方法学习3、4节,先朗读,再感悟,体现扶中学的学习方法。

  3、趣味对读,感悟理解

  看图对读课文,同桌问答读,自由找伙伴读。

  (四)总结全文

  (五)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写好撇折。

  (六)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1、说说你见过的其他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说一说。再出示几种小动物,让学生仿照课文说一说。

  2、课后请小朋友去了解一下动物尾巴的作用。

比尾巴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课文《比尾巴》。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特色以及教学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比尾巴》是一年级上册拼音学习之后的第三组课文中的最后一篇精读课文。前面已经学习过了一组识字课文和一组精读课文。

  2、本课是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通过三问三答说出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儿歌旁边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体现了儿歌的意境,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感受到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同时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年龄小、比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力还不足,集中的生字教学会使他们感到吃力。他们又刚学完拼音不久,识字、课文朗读都只是初步,在朗读方面,学生已有的技巧不多,难以准确读好问句。

  三、教学目标

  本文分两课时完成,我要讲的是第一课时。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联系插图和生活实际,认识本课12个生字,认识一种新笔画“撇折”和两个新偏旁“八”和“鸟”。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会朗读问句。 情感目标:在朗读感悟、自主探究中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有观察其他小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巩固识字和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认识12个生字,认识一种新笔画“撇折”和两个新偏旁“八”和“鸟”。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五、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和富有创新活力的。在一年级教材主张学生在玩中学、主动学的指导下,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动的特点,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下面四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字理识字教学法;

  3、随文识字法;

  4、游戏教学法。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在教学中我把读、说、贴等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本课的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首先播放一首动画儿歌《小动物之歌》,把学生带入一个有趣的动物世界。然后通过儿歌创设情境:今天动物王国里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你想不想去观看比赛?那小动物们要比赛什么呢?随机出示并板书课题:比尾巴,要求学生书空并大声说出笔画名称。再利用课件指导认读识记“比、尾、巴”三个生字。提醒尾巴的“巴”读轻声。设计意图:这个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和老师拉近了距离,以故事开始,把动物王国搬进教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认读识记“比、尾、巴”三个生字,随文教字。

  第二步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尾巴大赛呢?”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设计意图:在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这时候的学生乐于走进文本,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第三步由浅入深 认读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之后回答问题,教师出示六张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同时大屏幕出示六个小动物的名字,开始识字。识字分5个小环节。

  1.看图片、拼拼音、读名字;

  2.去掉图片看拼音读名字;

  3.去掉拼音只读名字;

  4.上台看图片贴名字。

  5.自主识记剩余4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以直观的动物图片形式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且采取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记住生字。

  贴图环节,出示不带尾巴的小动物。过渡语:小朋友们,看到公鸡和鸭子,松鼠一一亮相,剩下的三个参赛选手也坐不住了,你看,他们也跑来了!快和他们问声好,这是谁?这时图片出示:猴子、兔子、孔雀(不带尾巴的)贴到黑板上,我接着说:小动物们到齐了,你知道他们举行的是什么比赛吗?(出示课件“比尾巴”),以指名读,齐读的方式巩固学习生字。

  设计意图:这样运用课件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一部分生字的认读。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自主识记剩余4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采取的是由扶到放的方式。课堂主要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负责穿针引线,让学生们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归纳识字方法,随后还可以通过同桌合

比尾巴说课稿3

  一、 说教材

  1、说活动设计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尾巴的作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2、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的指导和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适合幼儿发展三个目标:

  1)、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故事,能简单的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3、说活动的重点、难点:

  依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状况,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通过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难点是:了解身边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二、 说教具、学具

  1 、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住一些动物的尾巴特征。

  2、物质准备:

  课件:《动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

  可粘贴的不同动物的身体和尾巴

  三、 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

  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文学作品熏陶法等,使幼儿发现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和作用。

  2、学法:幼儿在掌握老师的教学内容后,可运用游戏操作法进一步探索动物尾巴的不同。

  四、 说教学程序

  1、 听儿歌《尾巴歌》,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做动物的尾巴的形状,边做边进教室做好。

  2、 看课件《动物的尾巴》,请小朋友说说课件上动物尾巴的象什么,引出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3、 播放课件《小壁虎借尾巴》,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启发幼儿边听边思考。

  4、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2) 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

  3) 启发幼儿思考:小鱼的尾巴象什么,没有尾巴会怎么样?

  老牛的尾巴象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

  小燕子的尾巴象什么,尾巴是用来干什么的?

  4)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后来尾巴怎么样了?

  5、 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长尾巴的动物:老虎、猴子、小猫等。

  短尾巴的动物:兔子等

  伞状尾巴的动物:松鼠、孔雀等。

  会飞的动物尾巴的形状:小燕子、麻雀、老鹰等。

  6、 小动物的尾巴作用真大,我们是小动物的好朋友,应该爱护小动物帮助小动物,有些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请小朋友帮助它们把尾巴贴好。

  黑板上贴上小动物,请一些小朋友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贴上。

  7、听儿歌,做动作,

  走出教室,活动结束。

比尾巴说课稿4

  一、说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小动物是孩子们最亲近的朋友。这篇课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和观察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本文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会朗读问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比、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

  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我来说,你来做,看谁的反映最快。这样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紧接着我转入了正题:你们知道吗?这群可爱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你们知道比什么吗?进而引出课题“比尾巴”。学生自行认读这三个生字,抽读检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步、随文识字,降低识字难度

  本课的12个生字,我没有集中识字,把生字分散在各个语言环境中,学生在读课题、读课文、回答问题时,相机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降低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屏幕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教师及时正音。然后集中复习生字,加强信息的刺激,增强记忆。出示图片与小动物的名称请小朋友说说参加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学习生字。又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语,通过学生的回答,随即识字。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给生字组词,用词语口头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游戏巩固识字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第三步:趣味对读,熟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学生走进了文本,对所学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让学生当裁判,融入课文情境:裁判们,请认真观察动物们的尾巴,呆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喔!如此设计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接下来,我安排了趣味对读:首先,认识问号,重点指导读好问句和轻声词“尾巴”,然后,听读,选择读,你问我答地来读一读课文吧。让他们边读边做动作,然后男女对读、小组合作对读、抽出几个生字让学生比赛读,再把生字放到句子里检查读。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听读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同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都处于读书训练之中,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理解。新课标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积极倡导师生的平等对话。同时,也展示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

  课间活动:《比尾巴》歌,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学生既得到了放松,又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

  第四步:做“找尾巴”游戏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此时,我安排了一个“找尾巴”的游戏。打开课件,我故作惊讶地说:“你们瞧,这些贪玩的小动物,玩得尾巴也丢了,现在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聪明的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尾巴吗?”屏幕上出现了尾巴错乱的动物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依据自己的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出示形象直观的课件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兴致高,练习起来积极、主动、轻松,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第四步:生字巩固走迷宫

  识字是低年级的重点,又是难点,复习、巩固、再现、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第五步:拓展训练遵循语文教学要开放的理念,适当地在课内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对科学的兴趣,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我问学生:谁知道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既拓展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拓展训练没能实施)

  第六步:布置作业

  在作业布置方面,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任选一道:1、把学过的动物的尾巴的样子说给爸爸妈妈听。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的样子,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多种方式教学生识字,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效果较好,但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在朗读时时间过短,问句的语气没读到位。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比尾巴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尾巴》第二课时。根据教材内容我抓住了两条主线。

  趣:本课以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语言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

  一年级学生又刚学完拼音不久,识字、课文朗读都只是初步,这样的文章刚好适合他们阅读。由于还处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期,孩子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力还不足,可他们想象力丰富,有着自己的童话世界,抓住这一点我决定抛开成人的眼光,俯下身倾听孩子的心声,以“趣”为主线,用故事串连全文,让他们扮演裁判的角色参与到故事中,与文本融为一体,同嬉戏,共呼吸。同时我结合孩子喜闻乐见的比赛、游戏等多形式活动去设计课堂让这节课充满童趣,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语言带给人美好感受。

  情:这是一首充满人文气息的.儿歌,里面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的兴趣。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情感是丰富的,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抓住这人文情怀,我设计多种情境,让孩子去帮助不识字的小猴,让孩子到动物身边去体验,环环相扣,不断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巩固生字词,会写“云、公”两个字;正确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背诵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初步培养孩子收集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游戏、比赛等趣味性活动,感悟体验文本内容,让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孩子观察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和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其中教学重点是朗读,难点是读好文中问句。

  二、说教法: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我注意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字词复习与朗读巧妙融合在一起时饱满而富有深义地读,在故事场景中饱含深情地读,在带头饰表演、唱《比尾巴》歌曲等活动中趣味地读。多种形式结合,课堂上书声琅琅,课堂上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本节课读这一教学重点。

  2、情境教学法: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李吉林说“儿童是情感王子,人小情多。”本节课通过故事串连的形式,让孩子扮演裁判、比赛选手,参与到故事中,引导孩子用体验、感悟的方法进行学习。播放动物尾巴视频,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闻,激活情感。

  3.多媒体演示法:

  在复习生字词,探究动物尾巴,播放再现文本内容的动画,看图猜课文游戏等环节,利用现代化教学这一优势,缩短时空距离,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1、举一反三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举一”即揭示规律,掌握方法。“举一”提供模式,“反三”按图索骥。在引导问句时通过演示动物尾巴,激疑导出问句后,让学生抓住规律,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总结出其他问句。趣味背诵中,头饰上盖着的大问号再次刺激孩子的感官,把类推的方法应用进来快速反应本节课的六个问句。这样从扶到放,使学法得到迁移,让学生触类旁通。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自学能力。同时层层递进中也逐步突破问句朗读这一难点。

  2、查阅资料法:

  搜集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在趣味拓展中,让孩子初步学习查阅动物尾巴资料,有助于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也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视野,帮助积累。

  3、观察法:

  引导学生结合课件动画、教具展示,观察画面,从直观上加深认识和理解。

  4、读、品、悟、议、辩、入:

  读: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读,真正做到以读激情。

  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懂得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来走进文本,和文本零距离接触。

  四、说教学流程

  下面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主要设计了复习生字、整体感知、品文细读、背诵课文、激趣拓展、指导写字六个环节。(幻灯展示)

  现在我就这节课的两大亮点来阐述:

比尾巴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点击课件)

  《尾巴的功能》是义务教育新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通过“我”与动物的对话,介绍了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全诗共有6个小节,每节四句,句式比较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风趣幽默,富有童趣。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规范的要求以和我对低年级小同学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了解,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点击课件)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2)能力目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同学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以和自由选择、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同学热爱动物、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引发同学对诗歌的喜好。

  3、说教学重点:(点击课件)

  知道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说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分组、生字卡片、头饰、同学收集各种动物尾巴的资料。

  二、说教法(点击课件)

  为了给同学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亲密、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同学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课件,创设多种情境,带同学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中,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主、合作、探究法: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小朋友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相信小朋友和解放小朋友。在教学中,我引导同学自读自悟,合作识字,分角色朗读扮演,合作编诗,自主探究动物世界的奥妙。

  3、分角色朗读扮演法:《语文课程规范》十分重视个性化的朗读。我让同学扮演喜欢的角色,在朗读与扮演中加深对课文字、词的理解和对各种动物尾巴功能的体验。

  4、仿写法:依照诗歌的句式,鼓励同学大胆的编写诗歌,达到语言积累和能力迁移的目的。

  三、说学法(点击课件)

  语文学习不只要协助同学学习和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同学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由此我设立“创设情境——朗读感知——自主探究——体验学习——自悟自得”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四、说教学程序(点击课件)

  1、故事导入,激情引趣

  喜欢听故事,这是小朋友们的天性,一上课我就给同学播放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童话故事。(请看大屏幕)

  揭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尾巴的功能》。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里我布置了三次读书,每次读书都有明确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层层加深,层层提高。

  (1) “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2) “生字婴幼儿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再读课文,把句子读连贯。”(3) “哪些小朋友们能正确顺利地朗读课文,请站起来读。”

  在自由读课文以后,我把生字卡片发下去,让小组长带领他们那一组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一起学习生字。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同学已经知道课文讲了(点击课件)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我让他们选择自身喜欢的小节,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阅读。

  接着,我播放这四种动物的录像。(点击课件)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同学视觉上的感知,使教学更形象、更直观。然后,我让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这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这个“说”的环节,既巩固了同学对四种动物尾巴功能的理解,又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看到动物的尾巴这么神奇,你想说些什么呢?小朋友们顿时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个个说得眉飞色舞。于是我让同学自读自悟五、六小节,说说自身感受

  最深的那一句。我抓住教学契机,用课件展示一些科学们利用仿生学制造的许多高科技产品。(点击课件)

  4、分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课文是人和动物的对话,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置,(点击课件)把课文分成五个角色:人、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小组五个同学分角色朗读扮演。步骤是:(点击课件)我请一组同学上台,给他们戴上自选的角色头饰进行扮演。为了创设情境,我在扮演前设计了一段讲解词.(点击课件,出示扮演的图片)

  教师大胆地、富有创意地处置课文,同学们丰富的想象,活灵活现的扮演,把课堂推向了高潮。接着,我引导同学从表情、动作、语言、配合等方面对扮演进行评价。“你觉得谁扮演好,为什么?还想给谁提点意见呢?”从而以评促演,精益求精。

  在充沛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我让同学运用以往背诵的方法,可以边朗读,边背诵;可以分小节背,再连起来背;也可以同桌互背、竞赛背等。通过朗读,培养同学语感,积累语言。

  5、资源共享,拓展延伸。

  除了知道课文中这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功能呢?这个问题为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小朋友们纷纷把自身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一些动物尾巴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听。这个环节既培养了同学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又实现了课堂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再生。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动物尾巴功能的了解,我把自身收集的一些资料展示给同学看。(点击课件)并且,我把上网查到的这篇课文的下载诗读给大家听。最后,我让同学都来当诗人,根据课文的句式,合作编诗歌。这个仿写的环节,既是对动物尾巴功能的一个灵活运用,也是合作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同学迈向文学殿堂的起步。

  说课小结:

  总的来说,我优秀教案的立足点在于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引领同学运用喜欢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生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同学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取代教师无微不至的讲解分析,让同学自身的独立考虑取代统一答案,让同学自身独特的感性体验取代课堂的众口一说,千篇一律。整个过程为张扬同学个性、激扬同学灵性服务,让同学的思维潜能和创新精神得到充沛的发挥。

比尾巴说课稿7

  一、说教材的理解。

  在天真烂漫的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孩子们在幼儿园早已听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还学了不少有关动物尾巴的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十二个生字。学习朗读问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整个教学突出一个“趣”字,在趣中识字、认物、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通过学习能正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四、说设计理念:

  学生和小动物之间有种解不开的缘分,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导入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表演读等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有趣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自信!

  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流程(含课件):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一下子很难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该如何引领他们进入上课的状态?一开课,让小朋友们玩“摸身体”的游戏,把孩子们快乐地带入新课中。创设情景,动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特殊比赛,叫比尾巴大赛。趁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让学生齐读。接着听录音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学习中。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先让孩子们读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开展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孩子比较(巴和把,公和松),教给孩子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偏旁的识字方法,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然后逐层深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小猴上楼梯——去拼音读生字,小猴过河——读生词,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学生兴趣高涨,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样,让识字学词这项枯燥的认知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学生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反复练习课文中的六个问句,告诉孩子们有“?”的读到句末往上扬。齐读,开火车读。接着利用课件播放《比尾巴》儿歌视频,美妙的音乐和生动的画面,给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造成一定的冲击,拉近了学生和文本间的距离,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堂生活,孩子们传染了动物们的快乐,又让孩子们了解了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活动给动物颁奖并宣布比赛结果做好了铺垫工作。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整个教学活动以趣为主,孩子们就不容易走神,会积极的投入课文学习中。新课标注重学生朗诵能力的训练。先是男女一问一答对读,如山歌对唱般,避免读书形式的单一,接着表演读,极富儿童情趣,让学生乐于读文。

  本课教学,以趣为主,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形式。为了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我用课件出示了一组动物图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然后自编儿歌,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想像能力,又训练了说话能力。最后布置作业,给粗心的动物朋友画上尾巴。

  总而言之,课件的制作,我力图通过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方面的元素,把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能激发低年级的孩子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更轻松,更富有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研读教材,细心解读文本,继续研究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运用。今天我是本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这次比赛,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同仁能慷慨地给予指正!

比尾巴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说活动设计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尾巴的作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2、说活动目标:根据《纲要》的指导和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适合幼儿发展三个目标:

  1)、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故事,能简单的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3、说活动的重点、难点:依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状况,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通过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难点是:了解身边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二、说教具、学具

  1、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住一些动物的尾巴特征。

  2、物质准备:课件:《动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可粘贴的不同动物的身体和尾巴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文学作品熏陶法等,使幼儿发现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和作用。

  2、学法:幼儿在掌握老师的教学内容后,可运用游戏操作法进一步探索动物尾巴的不同。

  四、说教学程序

  1、听儿歌《尾巴歌》,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做动物的尾巴的形状,边做边进教室做好。

  2、看课件《动物的尾巴》,请小朋友说说课件上动物尾巴的象什么,引出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3、播放课件《小壁虎借尾巴》,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启发幼儿边听边思考。

  4、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2)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

  3)启发幼儿思考:小鱼的尾巴象什么,没有尾巴会怎么样?老牛的尾巴象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小燕子的尾巴象什么,尾巴是用来干什么的?4)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后来尾巴怎么样了?

  5、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长尾巴的动物:老虎、猴子、小猫等。短尾巴的动物:兔子等伞状尾巴的动物:松鼠、孔雀等。会飞的动物尾巴的形状:小燕子、麻雀、老鹰等。

  6、小动物的尾巴作用真大,我们是小动物的好朋友,应该爱护小动物帮助小动物,有些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请小朋友帮助它们把尾巴贴好。黑板上贴上小动物,请一些小朋友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贴上。

  7、听儿歌,做动作,走出教室,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形象直观,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很高,课件、视频运用的恰当,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尾巴说课稿9

  一、教材的理解。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非常喜欢小动物,而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12个生字,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会朗读问句。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 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读好文中的问句。

  四、设计理念: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比、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

  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

  五、教学流程:

  1、课前谈话:猜谜语。

  2、比赛开幕,激趣导入。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比赛开始,了解动物尾巴特点。

  (1)了解参赛动物,学习生字。

  (2)学习第一、二小节。(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二两个小节或者三、四两个小节。)

  ①学习读问句。

  ②学习句子,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3)练读第一、二小节。

  5、复习巩固生字。

  6、写字练习。

  7、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比尾巴

  猴子 长

  兔子 短

  松鼠 好像一把伞。

  六、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比尾巴》说课稿相关内容:《要下雨了》教案设计《想飞的乌龟》教学设计《陈毅探母》教学设计之二《雨点儿》教学设计2《冬天是个魔术师》说课拼音综合活动课(以复习四为内容)《识字2》教学案例分析《yw》教学反思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在教学第10课《比尾巴》一文中,我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同桌对读、师生合作读、男女读、找好朋友读等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整个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一个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和你熟悉的小动物打声招呼吧!”“小动物看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瞧,它们都出来想请小朋友当评委了,你们愿意吗?”在学生的“小松鼠,你好!”“小孔雀,你好,我叫***。”……这些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趣味对读,熟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学生走进了文本,对所学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让学生当评委,融入课文情境:评委们,最想评出哪个项目呢?然后让学生评动物们的尾巴。如此设计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有了上面观察和练说的基础,学生要读好课文并不难。接下来,我安排了趣味对读:请大家自由选择一个伙伴,你问我答地来读一读课文吧。让他们边读边做动作,然后男女对读、小组合作对读、配上节奏读、和老师合作读,抽出几个生字让学生比赛读,再把生字放到句子里检查读。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同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都处于读书训练之中,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理解。新课标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积极倡导师生的平等对话。师生互动过程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渠道。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同时,也展示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脱离教师自己学。因此,教学生字时,我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学习,我只是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自学的效果。让他们在学习中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比尾巴》说课稿相关内容:《要下雨了》教案设计《想飞的乌龟》教学设计《陈毅探母》教学设计之二《雨点儿》教学设计2《冬天是个魔术师》说课拼音综合活动课(以复习四为内容)《识字2》教学案例分析《yw》教学反思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当今社会,需求的是合作型、创新型人才,学生的交际能力是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因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和老师合作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好朋友读,最后同桌间相互读,再让学生评价同学和老师的朗读,意在使他们能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物,能与人进行正常交往,和睦相处。

  4、不足之处。

  (1)在设计本堂课时,我力求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可是由于课堂应变能力不够随机应变,所以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够好。

  (2)教师在评价语言的设计上还要加强,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学习主动性体现的更明显。

  (3)在板书设计上还可更活泼些,例如可以用些小动物的图片,从而使板书更美观。

比尾巴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第一课时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河”1个字。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特点的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手段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原则。

  4、课内外联系原则。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

  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17小壁虎借尾巴齐读课题。)接着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她像谁去借尾巴?借到尾巴了吗?”(有质疑的课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意识,也为学习课文理清了思路。)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指导写字。

  读课文前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课文与前面的课文有所不同,那就是没有拼音了,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可以问同学或老师,还可以结合图画或句子认识生字。(这样做向学生渗透了学习的方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的、盲目的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本课的生字

  A、首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生字。

  B、再由课件出示去掉拼音读。

  (认识生字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

  C、最后做识字游戏,指名喊开始,字会不断的变化,然后喊停,停到哪个字就要读准哪个字,并组一个词。(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并对生字进行了复习和巩固。)

  (4)指导书写“河”字。课件出示“河”引导观察,如何写好它。师范写,学生临写并评价。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课件出示图和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更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

  学程序,这种设计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读句子。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B、学习第3、4句。读句子。小壁虎是怎么说的,小鱼是怎么答的。学生很快就找到句子了,学生分角色读对话。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和这个“对话”比较一下,体会不同。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受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C、思考: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此时相机板书:拨水

  总结学法: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此时板书:赶蝇子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读这个自然段,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燕子为什么不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此时板书: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1)借不到尾巴的小壁虎心里很难过,指导读第自然段。

  (2)齐读第七自然段,读后讨论:你知道了什么?(小壁虎有长出一条新尾巴了)从这里你知道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吗?(可以再生)板书:再生。(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突破了难点。)

  3、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让学生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

  (这个环节体现了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比尾巴说课稿11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篇文章来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五册,本册书有两个训练重点,其中一条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本组课文有寓言也有童话,用具体的事情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体会课文的寓意,从而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和做人处世的教育。本文借助狼和山羊的对话来寓示:像狼一样的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善于识破他们的伪装,不被假象所蒙骗。本文借助动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一种语气,情感。另外,文章对话并不是很难,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读懂,但是在理解语言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去指导,我相信在指导的前提下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运用以前的知识积累,采取“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是可以理解的。

  2.教材的内容

  这是课文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掉进陷阱里的狼,用尽欺骗和威胁的手段,企图让老山羊救它。但是老山羊从它的花言巧语和硬尾巴中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而没有受骗。

  这篇课文我们认为有这两种目的,一、培养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的意识;二、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对话,初步体会说话语气,表达思想感情。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内是了解狼和羊的几次对话,从对话中看出狼是如何花言巧语进行欺骗的,老山羊又是怎么样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识破狼的真面目的。

  课程标准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与整体把握能力。注重回归学生,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去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去着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探究学习要点)。并且还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学习,采取小组合作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思维的广度,同时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懂课文,了解狼和羊的本性,了解狼和羊的五次对话的语气、语调。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采取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领悟课文的寓意:明白像狼一样的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善于识破他们的伪装,不被假象所蒙骗。

  重难点:

  通过阅读狼和羊的五次对话,体会狼和羊语气语调,从而得出狼的狡猾、阴狠和羊的善良、机警与聪明。在明白内容的基础上去理解深刻的寓意。

  教法与学法:

  1.化静为动、走向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精神。在本课学习中,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在让他们小组合作(四人一小组)体会其中一两句话(狼和羊的对话),然后在全班交流学习五次对话,这样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也同时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

  2.自主阅读、边读边想。读通课文

  在教学中我采取你喜欢读哪一句你就读哪一句的方法,让他们去深刻的理解自己想要理解的话,这样就可以引诱学生学习以下几句话,而不需要老师生拉硬拽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兴趣,还能从实际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3.巧用练习、巧设问题,理解课文

  比如说在课的开始就说“狼在什么情况下向老山羊说话的?”引出“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在这里强调狼的困境。在联系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比较“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句子的不同。这样可以取得理解课文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的一石二鸟、一举两得的作用。

  4.抽丝拨茧、挖掘深层,直捣中心

  这课主要围绕狼与老山羊的五次对话来写的,在教的同时我也围绕这五句话来理解文章,然后从狼与老山羊的五次对话来抽出其中的一根“丝”即狼的狡猾与凶残,羊的机警、聪明不被假象所骗。在围绕这根“丝”来编织课文。

  5.文以载道,追求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教学中我不仅仅理解文章的意思,还力求让学生在记忆或媒体中找到与之类似的事情,达到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把握课文,说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根据语文的应用,我采取与以往不同的导入形式,即在多媒体新闻发布形式导入,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借助字典,整体把握课文(初读课文)

  新闻发布后我趁热打铁,把学生的阅读本文的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去看这篇课文,这样可以给他们有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感受。然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让他们联系生活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概述狼和羊的个性特点,为学好本课打下基础。

  3.质疑思考、个性学习,理解语句(二读课文)

  再由整体把握的结论来渗透课文,提出是怎么样看出来的。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中的任意一句对话,同时说出自己的感受。这肯定有很多中看法,同时也能让讲出该句对话的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该句。还能在其他人的叙述中激发渴求欲望。

  4.讲求合作、讨论学习,深刻理解课文(再读课文)

  在全班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中,总结得出板书。这时我让学生分小组(四人)交流学习成果,然后在学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汇报成果与不懂的问题,再让其他学生讨论解决,争取有效的课堂学习时间,,在这里不求知识的完整,让他们去探索的学习。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体会。

  5.适当迁移、拓展学习,学以致用

  学习本课结束,我根据板书来总结说明,体会狼骗的越觉得好,它在陷阱里就陷的越深。老山羊就站的越高。这时我让学生想一想:你见过像“会摇尾巴的狼”的人么?学生纷纷欲说,这不仅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而且还能端正学生的为人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板书设计:

  再会摇,也还是凶恶的狼

  骗不了我

  不像狗

  羊 你是谁 机警、聪明

  狼 好朋友 阴狠、狡猾

  我是狗

  我是狼狗

  我会摇尾巴

  6.呼应拓展,开放学习,找学语文的信心

  最后我让布置两个作业:第一、请学生给这个故事续个尾;第二、让学生把这则寓言故事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且说出自己的感受。《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中强调“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能具体生动的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我把这一点放到课外,根据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相信学生都会去做。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去学习。

比尾巴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小壁虎借尾巴》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的拟人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都很好奇,而且蛇、鱼、牛都是他们熟知的动物,对小壁虎、燕子可能会感到陌生,老师针对他们的认知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难点: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学法: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读等方式开展,并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勾画出优美词句。

  六、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3.我们先观看一段无声动画片,学生准备给动画片配音。

  4.学生在兴趣引导下,按照要求自由读课文。

  (1)画出本课生字词,还要想办法记住它。

  (2)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5.交流熟记生字的好办法,以捉迷藏游戏的方式,认读句子。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为更好地为课文配音,必须理清文章思路: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中有谁,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等,实际是引导学生充分研读课文。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学生读第1、2自然段。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因为小壁虎的尾巴挣断了,他觉得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他想去借一条尾巴”。

  2.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保护自己)

  3.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了解借尾巴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此环节采用“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引导学生体会加上“啊”“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以及因为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有礼貌,这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学合二为一的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处。(总结板书)

  4.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重新生长的现象叫做再生】这一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对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的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三)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它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

  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结语设疑。按课文内容延伸设疑,在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讨论: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尾巴吗?既紧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总结,突出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课文思路已经清晰,人物、语言、情感也已明了,为动画片配音的时机成熟,再配以班得瑞清新优美的《清晨》钢琴曲,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四)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我设计如下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小壁虎看到长出的新尾巴真开心呀!它要去告诉它的好朋友。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个小故事。

比尾巴说课稿13

  《小壁虎借尾巴》是二年级下半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小壁虎尾巴断了,向鲤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生字词之外,还要他们了解摇摆甩的区别,使学生知道壁虎、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根据二期课改的主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活跃课堂的气氛。我着手构建课文学习的教案。.

  1. 以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学会生字。

  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学会9个生字。我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开放式的识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于我们已经学了不少的识字方法。因此,课堂中或直接请学生来当小老师,交流识字的好方法,或让学生在小组活动范围内说出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然后在班级中交流。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2.“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习活动。

  小组学习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学习,学生认字,读课文,交流说话……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人人参与形成互补,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针对课文我采取让学生表演的方法。通过表演,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课文中描写鲤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摇摆有了形象的认识,对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有了体会。

  3.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对壁虎有更全面的了解,对课文的学习投入更多的积极性,我要求学生在课外多方面的寻找有关壁虎以及各种动物尾巴的资料。我想:这样把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把知识的学习与兴趣的激发结合起来,把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与对文学爱好的培养结合起来,都是对学生有益的,这也是我们二期课改的主旨所在。

  4.我还特地创造了有趣的情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课文进入复习阶段时,我用“开荷花”的游戏对新学词语进行复习,用“摘苹果”的游戏练习说话,不仅加强了趣味性,更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记忆与理解。

  课堂是培养人才的阵地,教学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体验的重要手段。新时期的教师,应该不断地树立更新的观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视野,不断地丰富教学手段,不断地突破原先的自我。

比尾巴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

  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

  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A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

  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比尾巴说课稿15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十课《比尾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既是语言文字的载体,也是一种生活所必须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及课后反思这几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小动物是孩子们最亲近的朋友。这篇课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他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

  二、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擅长直观,形象思维,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词时,应采取多种形式:看图理解.听音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等.这篇课文是一年级孩子进入小学所接触到的第十篇课文。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和一个识字单元,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已经得到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朗读技能经过七篇课文的学习之后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应继续巩固这些训练成果,如有可能适当拔高。

  三、说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我确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会朗读问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五、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比、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

  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我用声音、动作、谜语等不同形式和孩子们进行游戏,让他们猜课文中的六种小动物,在猜对的同时用课件出示这些小动物们。这样,刺激了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此时学生已情趣盎然,我马上出示了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认读有关动物的几个生字,我会问他们:你还能叫得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吗?小组内先认一认。然后我先请个别学生认读,再采用带拼音和图片读,去掉图片开火车读,最后去掉拼音读。这样分层进行教学,降低了难度。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出现,强化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紧接着我转入了正题:你们知道吗?这群可爱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邀请我们当裁判,大家愿意吗?裁判们,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这样导入势必会激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课题“比尾巴”。学生自行认读这三个生字,抽读检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步:趣味对读,熟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学生走进了文本,对所学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让学生当裁判,融入课文情境:裁判们,请认真观察动物们的尾巴,呆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喔!然后让学生评动物们的尾巴。如此设计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有了上面观察和练说的基础,学生要读好课文并不难。接下来,我安排了趣味对读:请大家自由选择一个伙伴,你问我答地来读一读

  课文吧。让他们边读边做动作,然后男女对读、小组合作对读、配上节奏读,抽出几个生字让学生比赛读,再把生字放到句子里检查读。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同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都处于读书训练之中,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理解。新课标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积极倡导师生的平等对话。 课件出示“我能读好”,由学生自主选择读,重点指导读好问句和轻声词“尾巴”,教师可示范读,和学生竞赛读。师生互动过程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渠道。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同时,也展示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

  第三步:做“找尾巴”游戏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此时,我安排了一个“找尾巴”的游戏。打开课件,我故作惊讶地说:“你们瞧,这些贪玩的小动物,玩得尾巴也丢了,现在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聪明的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尾巴吗?”屏幕上出现了尾巴错乱的动物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依据自己的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然后看着课件用“__的尾巴___”的句式说话。通过出示形

【比尾巴说课稿】相关文章:

《比尾巴》教学设计03-04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11-07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03-04

小松鼠的大尾巴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6-08

小动物的尾巴大班科学教案06-08

《跳水》说课稿07-26

《左右》说课稿07-26

初中说课稿07-26

贝壳说课稿07-16

比的应用说课稿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