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3-03-10 18:50: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美术说课稿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说课稿15篇

美术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 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

  本课课型属于

  领域。(地位与作用)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下面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现代学生处于科技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

  眼界较为开阔,思维较为活跃。一个问题的提出会有多种想法和创意,

  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有限,经过正确的引导,以学生为本的自主研究,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和运用。结合本课教学人文与科技特色,采用范例式和直观性教学更

  贴近学生实际,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远离误区。

  三、说学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将引导学生以体验、问答、小组合作的方式

  来学习本课内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他人沟

  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 学生准备学具:五、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

  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总结

  我的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学生练习

  20分钟、其他安排10分钟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这是环节我将通过展示图片设

  置问题来引导这节课的内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

  生主动参与。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通过精讲演示,直观生动。通

  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并参与作品的分析,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表现内

  容以及作品表达的主题。

  第三环节,学生练习 作品展示:小组合作练习,教师提出明确

  要求。

  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第四环节,总结

  这一环节,我将通过提问方式来完成本课的总结部分,目的是通

  过学生来回顾本课内容,尊重个人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的人文性特

  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

  (本节学会了什么?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

  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美术。

  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在黑板的中间偏上部分是本节课的题目,然后分为两部分,左边是本课教学重难点,右边我将悬挂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总评。)

  我认为,一个好的板书设计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的重难点,而且可以给他们以美得享受。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美术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14课《吃虫草》,说课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

  一、说教材

  《吃虫草》这一课在老人美版教材中已作用了十多年,在步入课程改革的今天,它仍然被青睐,仍占有一席之地,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我就对教材展开分析:

  “吃虫草”是以自然界中奇妙的吃虫植物作为教材内容,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接触的是一种新奇、有趣的事物,这个课题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探究、想象与创作的空间,虽然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它仍然吸引着学生、教师的眼球,新教材把它的使用对象确定为三年级学生,我认为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综合、探索”领域中使用该教材,将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自然融合,能综合性地开发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视野开阔,使师生围绕着对这种新奇小草的探究,去表现大自然中美与善的生态平衡,并同时在搜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该课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教学目标

  我认为要让学生综合能力凸现于课堂,应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及差异的表现为基础,将作业要求灵活划分,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可以是异想纷呈的设计,以学生的求知需要来活用教材,使教学人本化,为创造性学习提供更充裕的空间,因此,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然中奇妙的.植物——吃虫草的种类及捕虫的特点,通过吃虫草这种植物,了解自然界的美妙。

  2、过程与方法:发挥想象力,敢于大胆表现。学习用综合技法表现吃虫草。训练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运用相关资料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进行设计、绘画、制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于价值观:

  通过观察了解吃虫草的特点,引起好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吃虫草的种类、特点。

  2. 将美术与科学自然融合,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多种方法表现吃虫草。

  (三) 教学难点:利用审美情趣,创意的设计、综合技法的运用和画面的构图。

  二、说教法

  我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前边这个“法”是一般的教学规律,不大变的,是个“定量”,而后边这个“法”则是多样、灵活的,它考验着我们教师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空里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是个无限量的“变量”。在该堂课中,我认为应立足于从美术学科的创造表现中延伸对科学以及现实社会的联系。以下是我设计的教法:

  1.故事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虫吃草,而现在虫被草吃了,引导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由此引出自然中奇异的吃虫草的话题。

  2.赏析入境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视频将学生的观察视野延长了,学生的观察虽然不及在真实的自然中得到的那么深刻灵动,但对于该课而言,运用课件在短时间里了解吃虫草的种类、捕虫方式等直观感受的建立仍有重要作用,这样的引领入境能起到突破重点的关键作用。

  3.师生互动,探索表现

  在对大自然奥秘的探解中,教师搜集的资料给课堂充实了大量的知识内容,不断激发起每个人个性化的思考及强烈的学习动力,以各种形式展开艺术实践尝试,教师引领着学生分析用各类综合性方法表达自己的创意,突出“独特、个性、创新”。

  三、说学法

  教学最终落实于学生的“学”,它不仅仅是结果,更强调过程及获取知识的方法。这节课,我作了以下指导:

  1.组织教学:教师围绕设计及表现奇异的吃虫草及新型“捕虫器”进行创作,并展示部分作品,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及知识经验,以先行者的姿态呈现。

  2. 明确学习的组织形式:以个人独立或集体制作的形式,让学生确认自己已有的材料并通过分析吃虫草的捕虫器特点“芳香的气味,奇特的外形,鲜艳的颜色”三大特点,紧接着从分析仿生设计案例赏析,将人类和生物的奥妙在造物过程中进行模仿、创新设计,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设计与表现的原则,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3. 加强认知与表现结构:学生对设计以及造型已经有了基本明确的认识,但还不够巩固,这就需要在过程中结合具体操作和对作品的分析评价、张扬,鼓励新颖、奇特的设计作品,让学生真正了解设计与表现的思维方式,更为理性地欣赏,评述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共同分享成功的愉悦。

  四、说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课堂教学是信息交流为主要活动载体而存在,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比克低估。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制作了一些课件。这样做有以下优点:1、符合教学内容的需求。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3、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大自然中有无数动物和植物,每天它们之间都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动物和植物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教师讲小故事:春天来了,天气渐渐变暖了,植物也开始生长了,与此同时一些小虫子也来了,灾森林里草地上寻找自己最爱吃的小草。可是就在前两天,几个小虫子正在草丛中玩耍时,一不小心,备草给吃掉了(停顿两秒),你们相信吗?

  学生:不信

  教师:你们不信呀!那我就带你们去看看。(出示课件:虫子被吃的过程)

  学生:观看课件

  教师:现在你们应该相信了吧!

  播放课件:短片中的小蚂蚁怎么了?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有关吃虫草的知识啊?——出示课题《吃虫草》

  (二)新授

  1、虫子吃草是平常事,居然还能吃虫子?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都知道吃虫草既不会跑也不会跳,但他却轻而易举的让活蹦乱跳的蚂蚁成为自己的猎物,那么吃虫草事用什么方法抓住小虫子的呢?

  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2、下面我们在欣赏几个录像,看看吃虫草事用什么方法抓住小虫子的?(播放课件)细致观察下面两组图片,根据吃虫草的捕虫过程重新排列,并说明理由。学生讨论,并汇报。

  3、根据录像中的资料我们来总结一下捕虫草捕虫的方式都是什么样子的?

  设陷阱:等待小虫子掉进捕虫叶袋里后奖其捕住。

  黏液粘:从叶片上分泌处黏液,粘住小虫子。

  设圈套:合拢叶片夹住小虫子。

  在水中将小虫子吸入捕虫叶袋里。

  4、我们已经总结处三种吃虫草捕虫的方式了,想一想,如果你是吃虫草,你会用什么办法吸引虫子,来把它吃掉呢?同桌模仿吃虫草吃虫的过程。

  (两人一人演虫子,一人演草)

  5、吃虫草为什么要吃虫呢?(放录音)

  6、欣赏图片:学生汇报有哪些种类?吃虫草有什么特点?生长在什么地方?

  7、欣赏学生作品(多媒体)

  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吃虫草的知识,对吃虫草有了许多认识,但生活钟我们睡都没有见过。他们靠奇特的外形、鲜艳的颜色、芳香的气味,不仅吸引了小虫子,还吸引了好多小朋友。这些小朋友,就通过想象,把吃虫草吃虫子的情景表现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察:画面中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你想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完成这次作业?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表现吃虫草的?

  8、教师示范勾线法:首先选择用基本型想象吃虫草。(花形奇、现象奇,这个花长的想垃圾桶,人们瑶想扔垃圾可以扔到里面,然后花可以吸收生长)(我准备画一种缠藤花,它可以生长在河边,他不仅能吃虫子,如果小孩在河边玩水,触动它,它就可能缠住你,不会让你掉进水里)(我还准备画一个叶子很大的花草,叶子上面有许多小孔,他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和废气。)

  教师强调注意疏密、高低、大小、远近的变化,通过欣赏作品讲解。

  (三)练习:

  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去挖掘在大自然深处的奇花异草啊?今天我们将举行一个“想象小天才”画展,比一比谁画的吃虫草最有创意?老师相信同学们的设计能力,你们一定能够想象出更新奇的吃虫草来,并能把它们最生动的一面表现出来,现在我们就来培育自己的吃虫草吧。

  1、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你学过的方法表现吃虫草捕食的情景。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3、辅导要点:线条的变化、构图,捕虫器的赵姓和细致的描绘。

  六、说评价

  体现“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评价以“设计思维活动”作为主轴综合贯通,使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延伸,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方式相结合,即重结果,又重过程,同时关注学生是否理解自然与艺术的相互关系以及融合。

  新课程促使我们要求自己不仅要有很好的美术素养、专业能力外,还应具有全面的综合能力,让我们倾听学生的声音,引领他们的动态,让同学们共同发展、进步、教学相长,交流相长。

美术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六年级美术书画版教材的第一单元《点和线》的第一课《点的集合》。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任何画面组成的基本单位均可还原到点、线、面,他们三种元素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组合可以创造出无限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而其中的点是本课讲解的重点,通过对点这一元素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后两种元素的认知及运用。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创作打好了基础。在自然形态中,人既可感知点,也可视之,点是物象的浓缩。康定斯基说:“点是最简洁最坚强的主张,因此点是绘画最初的要素。”点可以是圆的,可以是不规则的,可以是任何形状的。从古至今的艺术家都喜欢用点来创作:古希腊人喜欢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他们的建筑;点彩派画家能够用色点来表现耀眼的阳光;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点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

  这是六年级新生进入初中阶段所上的第一节美术课,对于陌生的老师、新鲜的学习内容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巧与修养。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作品,往往创意丰富。

  三、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

  知道美术中点的概念,了解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画法表现点的集合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欣赏奥运图片、大师作品、结合点的学习、体验创作的乐趣过程中迸发学习兴趣、爱国之心、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创作时如何表现点的集合特殊画面效果。

  解决方案:运用大量的生活经验图例及艺术作品冲击视觉,揭示点的概念.明白点无处不在,可以把大小、形状、色彩、肌理不同的点组合在一起,创作丰富多彩的作品。

  五、教学环境

  学生座位分为六组,每组七人,设立组长席位,组长帮助我管理每一组的事务,达成学生自主管理。环境的设计营造一种学习氛围,故我在设计时,教室后墙的布置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把历届学生的作品布置在墙面上,使作品即是美化环境的一部分又成为学生观察作品,也是最后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看似无意的布置,实际上在为孩子作画提供适宜的主、客观环境,引导他们从无意观察——有意观察——多角度观察过渡。

  六、教学过程

  (一)生活经验导入,揭示课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请学生上来画一画点。学生有可能会在黑板上画上大大小小的圆点、数轴上的点。不急于马上说明点的概念,而是播放奥运开幕式上令人激动的画面。

  29个有点组成的脚印朝着会场走去。许多许多的小电珠组成的奥运五环慢慢升起,每一个小电珠都像是一个点。几位美丽的飞天身穿靓丽的衣服漂浮在五环旁,他们像是一个个活泼跳跃的点。上千的'缶组合成方阵,其中闪烁的几个缶形成美丽的数字,每一个缶都像是一个点。一万个运动员用彩色的脚印演绎最盛大的行为艺术,他们每踩下的脚步都可以看成是点。这些点集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图画给与我们美的享受。

  随着图片的播放我描绘场景,在描述中让学生明白点是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物体,许多物体集合起来就可以形成画面。到此我揭示了课题《点的集合》。

  (二)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在这里我找了些学生熟悉的图片,通过游戏找一找点,明白点无处不在。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猎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色的鹅卵石拼成火车是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点点的小花开放着,树叶也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点缀也是点、解放军同志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是点、甚至于在中国地图上我们所在的上海它也是点。

  我再给出一组图片请学生再辨析那些是点。经过刚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再加上现在这些图片的出示,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都可以看成点。

  (三)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这个环节中我给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

  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

  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

  中国画中的电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型型式式的物象。

  民间工艺把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

  此时看到修拉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将三原色直接点在画面上,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

  凡高的《星月夜》将点进行方向形组成,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

  米罗的《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则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四)图乐共赏,学生创作。

  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美术书是学生绘画时最好的帮手,让学生自己观看书上的绘画步骤,这里的步骤简单易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在学生绘画时播放幻灯将一些点的作品反复播放,给学生借鉴学习。同时播放彪德西的音乐《棕发少女》,因为彪德西的作品被称为音乐中的印象派,而点彩派属于印象派范畴,点又是本课主题,因此将次音乐选择为创作时的播放音乐十分贴切。

  (五)评价互动,展示作品。

  在学生绘画创作中,我巡视指导,对于闪观点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这也给创作有困难的学生再一次加强体验感悟。对于率先出色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组学生互评。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

美术说课稿4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 ,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纸杯花》。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一天,一个小朋友带来了舅舅结婚专门定制的大红色的一次性纸杯,这让我想起了纸杯花。中班孩子年龄较小,动手能力不强。而纸杯花不但美观漂亮而且简单易学,非常适合中班孩子学习。并且《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出:"应指导孩子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和创造自己的环境。"因此我们想通过活动锻炼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二、活动目标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知道用简单的图案装饰纸杯,使纸杯变得更漂亮。(认知)2、能使用剪刀给纸杯剪出"花瓣"。(技能)3、体验手工制作的快乐,产生初步的环保意识。(情感)

  活动的重点: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产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的难点:能使用剪刀给纸杯剪出"花瓣"。

  三、活动准备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知识准备:会使用剪刀剪直线,已经听过故事《三只蝴蝶》

  2、物质准备:范例、纸杯、剪刀、、勾线笔人手一份。

  四、教法下面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①提问法②直观、探索法③讲解、示范法④观察、讨论法⑤情境法五、学法再来说学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①讨论法②操作法③观察法六、活动过程本次活动共有五个环节:

  (一)以提问形式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引入部分通过提问《三只蝴蝶》的故事,激发幼儿帮助三只蝴蝶做小花避雨的欲望。

  师: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三只蝴蝶》的故事,故事里当下雨的'时候,三只蝴蝶找什么避雨呢?可是花儿们有没有让它们避雨?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些小花给三只蝴蝶避避雨吧!

  (二)出示纸杯及范例,探索纸杯花制作的方法。

  这环节我选择先出示纸杯而不是范例主要是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说说日常生活见到的纸杯是怎么变成花的,有什么方法。孩子说完后再出示纸杯花,进行小结,调动幼儿制作纸杯花的兴趣。

  师:用什么来制作小花呢?看,这是什么呢?(出示纸杯)这纸杯能变出小花吗?怎么变呢?想想看,试着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说说。

  小结:原来纸杯除了喝水,在剪刀的帮助下还能变成一朵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纸杯到底是怎么变成一朵花的。

  (三)讲解、示范剪、画纸杯花制作的方法。

  讲解、示范是为了让幼儿掌握本次活动的重点从杯口剪直线,一直剪到杯底,宽度要一样,制作出纸杯花。

  1、讲解示范纸杯花制作的方法。

  师:首先从杯口开始剪直线,要剪到杯底,相隔一段距离再从杯口剪到杯底。每段距离都要差不多一样宽。直到杯身全部剪开,用手将剪开的长条状花瓣向外打开后,再用我们的小手放在杯底花心压一压,一朵漂亮的红色纸杯花就做好。

  2、欣赏范例,共同探讨除了红色纸杯,是不是其他颜色的纸杯也可以做漂亮的纸杯花呢?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如果再画些图案,会不会更漂亮呢?通过"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这任务交待给幼儿。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1、提出任务和要求:

  (1)从杯口剪直线,一直剪到杯底,宽度要一样。

  (2)用你喜欢的花纹方式来装饰纸杯花。

  (3)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要对着别人和自己,保持桌面干净。

  2、幼儿作画,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幼儿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相隔一段距离再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

  (五)展示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创作经验,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布置场地"蝴蝶飞飞",引导幼儿将小花送给蝴蝶避雨,相互欣赏和交流。

  七、活动特色

  整个活动我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中,我给予了孩子充分的创造空间,也充分尊重了每位幼儿的创造。并且充分利用了原材料特有的颜色,使作品更加环保和方便。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美术说课稿5

  一、背景资料

  书画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12课《叠罗汉》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材料做做叠堆造型的游戏,也就是像“叠罗汉”那样,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创造出漂亮的纸立体造型。这个作业是其实是一个较为简单的立体构成,它在“形状的游戏”单元尽管不是最后一个学习内容,但已是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总结了,所以它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怎样化难为简进行新授,学生如何在短世间内学会一种方法完成作业。

  二、教材分析

  叠罗汉是小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杂技表演。在经过了形状分割拼搭、黑白留空移贴、剪贴空缝留白等一系列“形状的游戏”学习后,借助“叠罗汉”这种叠堆造型的形式,本课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选择一种材料做做叠堆造型的游戏,也就是像“叠罗汉”那样,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创造出漂亮的纸立体造型。

  相比较前面的平面造型,这个立体构成范畴的学习内容,对三年级小学生而言确实较难,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费心收集资料,化难为易,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会造型表现的方法、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并籍此进行大胆创作。

  1、教学目标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叠堆造型的'游戏中感受纸立体造型的美和创作的无穷乐趣。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创作纸制立体造型。

  过程与方法:选择一种材料,学习用卡口插接来创作一些叠堆造型的作品。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剪折纸、卡口插接的方法制作叠罗汉的纸立体造型。

  难点:形象的设计、卡口插接和立体造型的稳固方法。

  三、设计理念

  小学美术中年级段开始,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知识技能要求的提高,有时教学也会出现多个目标、密度较高的教学内容,如果仅仅被动“依样画葫芦”上课,师生双方都会疲于奔命 。于是,看似“充实”的教学,实则收效甚微;教师意欲“多得”,其实会“少得”甚至“不得”,那还不如抓住根本。让学生学得“简单”却实实在在。本课设计着重让学生感受到立体造型制作的乐趣,短时间内学会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完成至少叠堆3层的纸制立体造型创作作业,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设计采用多媒体展示、教师示范、学生尝试练习 、小组竞赛、合作作业等,帮助学生快速学会制作方法,大胆创作,成功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法学法

  本课力求把握教学内容,突出创新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充分体现主动探究学习的优势,

  1、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学”促“创”;

  以杂技和动植物的“叠罗汉”形象引出新授内容,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反映审美观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他们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不仅授予学生“鱼”,更授予学生获取“鱼”的“渔道”。

  2、力求凸显“实践活动”的教学主线,以“动”促“思”;

  本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尝试练习 、小组竞赛、合作作业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尝试、创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发现、体验和发展,使学生从中体验美术造型的乐趣,在探究创作中提高能力。

  3、力求保障“自主探索”的教学主旨,以“点”促“面”。

  课堂教学中的系列活动,慢慢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小组的共同学习,也逐渐让每个学生懂得努力积累、主动尝试和大胆创作。这些都会成为燎原星火,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点燃一支不灭的火把。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老师演示:用造型相同的6辆彩色小汽车剪影开卡口,由3辆围底、2辆居中顶一辆在上。引导学生思考:几张平面的彩色卡纸怎样变成了一座纸立体造型?

  2、多媒体展示杂技表演中叠罗汉的画面,让学生回忆叠罗汉这一技巧性的运动项目。

  3、学生列举生活所见的“叠罗汉”的场景:是由不同的材料堆叠而成,具有一定的高度和规模。(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动植物中的“叠罗汉”,城市雕塑中的“叠罗汉”等)

  4、揭示课题:

  叠罗汉

  (二)新授:

  1、活动一:大家一起试一试

  ①教师示范:叠纸牌,以纸牌式叠罗汉为例,把几张纸牌相互接插,叠放出一组立体造型而不倒。

  ②学生分组体验尝试:能用什么方法保持平衡,即叠放出一组立体造型而不倒。

  2、学生通过实践得出一个结论:

  无论平面的材料怎样来叠罗汉,关键在于要有插口、能站稳。

  3、演示叠罗汉底部的站立方法:最底部的一个单个的形可以用两个接口接插立住,也可以利用单个的形自身的几个支撑点站立住;要想叠得高、立得稳,底部的接触点就要离得开一些。出示板书:保持平衡可以增加底部面积、增加底部重量、左右对称放置……

  4、活动二:小组竞赛

  在规定时间内,用彩色卡纸的几何图形比赛叠罗汉,比:最佳造型、最佳平衡、最佳配合等。竞赛为的是让每个学生都会使用卡口插接的制作方法来“叠罗汉”。

  5、反馈,交流:

  教师强调卡口插接的剪制:最底端的单形立稳后,其它卡口插接处按照设计的形象和图案来决定。如人物形象要按中心比例来设置。

  6、活动三:学生作业

  学生分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材料做叠堆造型创作。

  (三)评价:

  1、小学生立体纸雕塑展,展示学生的叠罗汉作品。

  2、小组学生代表介绍自己小组作品的名称含义、创作情况。

  3、教师表扬别出心裁的纸立体造型。

  (四)拓展:

  用卡口接插来叠罗汉的方法还可以运用在其它方面。生活中有许多情趣,只要去发现、去尝试,就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利用废弃的用品,易拉罐、酸奶杯、喜糖盒等都可以用卡口接插的方式来进行叠罗汉。

  六、教学流程

  欣赏、演示、揭题 尝试、竞赛、作业 展示、观摩、小结

美术说课稿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美术说课稿7

  一.活动设计意图:

  我班孩子入园三个多月,从入园的那天起几个孩子就每天在美工区里,拿着蜡笔画这画那,我知道这是孩子喜欢画画的一种表现,但孩子的小肌肉还尚未发育成熟,握笔的力量很弱,不可能完整的画出一幅画,只能通过其它的活动形式来让孩子尽情发挥自己的绘画才能,如:手掌印画、图形粘贴、线条画、撕纸粘贴等,每次活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管画得好不好都能主动的去动手操作,为了能让孩子在现有的能力水平上,尝试更多的绘画形式,使自己绘画水平得以提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设计了这次的活动。

  二.目标的制定及重难点的处理:

  我班孩子喜欢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但孩子动手的能力还很差,特别是对笔的掌握很困难,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此次活动的目标,这个活动的目标是让孩子用食指压印和线条添画的方法画出小蝌蚪的基本形象,这是活动的技能目标,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让孩子通过今天的活动,使孩子更加喜爱今后的绘画活动,这是活动的情感目标,对于孩子来说,只有自己喜欢的才会感兴趣。活动的重点在于,每组4个孩子是否能用食指指腹蘸适量的颜料在圆纸上均匀地压印并保证画面的干净,在这个问题上,活动材料的准备很重要。我给孩子们准备了适量的颜料,不多不少,减少了孩子在蘸颜料时出现的各种意外,同时在示范时,也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均匀把蝌蚪铺满画面。活动的难点在于,孩子是否能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要想让孩子画出不同方向游蝌蚪,蝌蚪的头的方向和尾巴的位置,是孩子最难把握的,所以在教师示范时,就给孩子示范了不同方向游的蝌蚪,只要变化手指的方向,蝌蚪的头的朝向和尾巴的位置是相反的,幼儿就容易理解了,在孩子绘画时教师必须进行个别指导,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好的完成绘画活动。

  三.活动的材料:

  小班孩子动手能力差,想激发孩子的动手欲望,准备的材料必须是,能吸引孩子的、孩子喜欢的,这样孩子才能激发孩子去动手,所以就用了活动的青蛙纸偶,为了给孩子营造池塘的氛围,孩子将4人一组在一张浅蓝色的圆形纸上进行绘画,这是孩子之前没有体验过的。活动的重点材料是,用盘子装颜料,如果颜料多了,孩子蘸时容易滴落,颜料少了孩子蘸不上,这些原因都会影响绘画的最终效果,所以,在盘子里放几张皱纹纸,让颜料吸附在皱纹纸上,这样孩子蘸颜料时就会均匀很多,这也是保证绘画效果的一个方法。孩子印画好后,为了让孩子能有个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把手上的颜料用湿毛巾擦干净,再用蜡笔添画蝌蚪的尾巴。

  四.活动的过程:

  小班的孩子注意力时间短,对动物比较感兴趣,容易被动物形象所吸引,所以,活动始终围绕帮青蛙妈妈找孩子的这一主题来开展活动。活动的开始,教师一一呈现出四个青蛙妈妈,教师模仿青蛙妈妈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能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也是暗示孩子是分4个小组活动,让孩子初步体会到合作作画的乐趣。接着,是教师示范画的环节,教师的示范很重要,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绘画经验,对于蝌蚪的姿态不了解,因此教师必须在示范时强调变化手指的方向变化手指的方向了,蝌蚪的尾巴也要跟着变,重点强调蝌蚪的尾巴在头的后面。接下来就是孩子自己绘画的环节,教师根据孩子绘画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在孩子印画好蝌蚪的头后,提醒孩子用湿毛巾把手擦干净,然后用蜡笔添画尾巴。孩子画好后,为了保证活动的完整性,让一组一组的孩子把画好的画送给青蛙妈妈,体会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最后在教孩子一首简单的儿歌来结束此次活动。

美术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因此我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岭南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10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生已经了解过正负图形交错构成的画面,在以前的教材中体验过奇妙构想的图形组合,有一定的基础,而本课教材引导学生学习组合不同的物象,进行造型创意设计。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新鲜的事物求知欲较强,能够进行简单图形的组合,用画面进行表现,但是对于两种不相干的事物的联想和组合能力比较欠缺。所以我会将看看、想想、画画融为一体,强调体验和创新性,丰富学生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学习组合两种不同的物象,设计新的意向造型。

  2、通过欣赏、联想、探讨等方法,感受奇思妙想的物象组合,并根据想象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形象。

  3、在直观欣赏、探讨的互动学习中形成创新精神,丰富学生想象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两种不同的物象组合意向造型。

  难点:创造出具有创意和内涵的主题作品,培养创新意识,开拓创新思维。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情境法、讨论法和示范教学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资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视频欣赏,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播放动画片视频《猫和老鼠》,请学生谈一谈猫和老鼠是什么样的关系?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想过它们在一起是什么样的?并出示图片《猫和老鼠捉迷藏》,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中看到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和谐、有趣和神奇,从而导入课题《奇思妙想》。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结合视频欣赏和互动提问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环节二:观察作品,探究意向

  1、描述内容

  然后我会展示金特·凯泽的作品《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和玛格丽特的作品《宝岛》,并向学生提问:从这两幅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内容?学生经过观察可能会有如下答案:第一幅作品中有树干和树芽,树干是乐器小号的形象;第二幅作品中有橄榄叶和一些鸽子。

  2、分析意向

  紧接着我会请学生分组讨论:画面中的物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展开联想,说说其中的含义。待学生讨论,派小组代表举手回答,我与学生共同总结:第一幅画面中,小号形状的树象征了爵士乐,嫩芽象征了新生代的爵士音乐家,新生代音乐家诞生于爵士这棵树,表现了“后起之秀”的'主题;第二幅画面中,有象征和平的橄榄叶,也有象征和平的鸽子,艺术家在画面中表现了橄榄叶中长出了白鸽,把象征和平的两个因素巧妙地组合到了一起,突出了“和平”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画面组合的巧妙构思,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相互交流,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三:示范创作,学生实践

  我将以“我愿做小鸟的家”为主题进行示范创作,把鸟和树两种不同的物象进行组合,并向学生讲解其创意构思和注意事项。构思源于古希腊神话《阿波罗与达芙妮》,以人物形象的身躯做树干,头发和四肢做树枝、树叶,脚则为树根扎实落地,身上的服饰装饰物则为小鸟的家进行绘画创作;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强调注意事项:突出主题,形象美观有创意;学生从旁观察学习。

  接下来请学生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两种看似没有联系的东西画在一起,创作一幅有创意的画,并表达一个特定的主题,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且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期间我会巡视指导,积极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对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指导。

  环节四:作品展览,交流评议

  我会组织“奇思妙想屋”的画展活动,请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并介绍自己的作品,同时请其他学生从画面构思、想象、绘画意向等欣赏交流,同时我也会本着肯定和鼓励的原则对学生作品做出评价,并和学生一起拍照留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活动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课知识框架并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创造美。

  接着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艺术家的奇思妙想作品,尝试用手工的方式做一件主题作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最后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使美术课堂与课外,美术知识与其他知识形成沟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美术说课稿9

  单元主题:

  感受民间艺术课题名称:我学做“蜡染”教学准备:学具:生宣纸、油画棒、水彩颜料、调色盘、毛笔

  教具:

  生宣纸、油画棒、水彩颜料、调色盘、毛笔、图片资料

  教学重点:

  图形的设计与蜡绘效果的协调

  教学难点:

  上蜡的技巧

  教学目标:

  初步懂得民间蜡染的基本工艺,初步学会用油画棒在生宣纸上描绘形象,加以染色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油水分离”的'尝试,感受民间蜡染制作工艺的特点,学会用纸(生宣)替代蜡染工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作品欣赏,感受民间蜡染艺术,体验蜡染制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发现

  1、创设情境

  1)师述:老师变个魔术,在白纸上刷上颜料,看一下会出现什么情况?

  (在已用白色油画棒画好图案的纸上,刷上深色颜料)

  2)问:你知道原因吗?

  概括:油水分离原理,民间布艺中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染色——蜡染。

  2、欣赏民间蜡染作品,并简介

  蜡染与扎染都是我国传统的染色手工艺。它是先蜡画后染色,被称为“蜡水分离”法。传统蜡染的题材多是吉祥图案,用于衣裙、门帘、被单等方面。刘子龙蜡染有了创新和突破,他把单色蜡染发展为彩色蜡染,且又作为壁挂进入现代家庭。

  3、揭题

  二、感受与交流

  1、学生尝试,交流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问:你认为应该怎样上蜡?染色?

  2、教师演示操作步骤

  1)上蜡。在上蜡过程中,力度适中,上蜡均匀,注意线条和图案边缘要保持光滑。

  2)染色。可以以传统蜡染的蓝白色体现民族风味,也可制作色彩丰富的现代蜡染。

  “染”有两种方法:滴染和刷染

  3、展示色彩丰富、图案简洁的蜡染作品

  (传统与现代蜡染的比较)

  4、学生小组讨论

  蜡染作品图案有何特点?

  1)传统蜡染图案以对称型、线型纹样为主。

  2)现代蜡染图案造型简洁、夸张,线条较为粗,用点、线、面来表现对象。

  5、欣赏富有童趣的纸蜡染作品

  三、尝试与创作

  1、学生再练习

  2、作业要求

  1)图案饱满,能用简单的造型完成单色或多色蜡染

  轮廓是否清晰,上蜡是否均匀

  2)能设计复杂形象,独特蜡染艺术效果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欣赏作品,自评与互评

  3、以作业要求作为评价的依据

  4、交流蜡染制作的体会和感受

  五、拓展

  1、运用蜡染工艺制作的原理,还能制作出哪些作品?

  2、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民间手工艺?

  准备:布置下节课的用

美术说课稿10

  大家好,我是来自三十八中学的美术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少版实验教科书第15册《角色游戏》,下面我将从教学策略、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请各位老师指导:

  教学策略:我将从学生的生活情感出发,引导、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制作兴趣。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 学习”领域,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形式美化生活。的意识。面具设计让学生们走进面具,揭开面具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制作。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面对的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的主观意识逐渐增强,也已经具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初步的手工制作技巧,但面对面具手工制作中所遇到的剪切、折叠、粘贴以及组合还不够精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评析、讨论以及探究面具制作,学习面具制作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掌握面具的基本制作方法,能够利用身边的废气材料进行创意制作。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面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以及创作热情,同时培养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掌握面具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面具的创意设计,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各类分别的面具图片,美术课件,美术教材。

  学具:制作材料、剪刀、尺子、铅笔、画笔、各种颜料。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课前让学生分头准备制作工具,收集各种纸张和相关资料(材料:旧报纸、包装纸、毛线、木片、麻绳、羽毛等。

  2.友情提醒:条件允许,可鼓励学生走进博物馆或者上网查阅相关面具的知识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二)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面具作品。

  问:“这叫什么艺术?”

  学生争相发言:“面具。

  2.教师接着鼓励学生:“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戴一下?”

  同学们好奇的争相试戴,戴上面具的同学改变了寻常的模样,有的可爱,有的.俊美,有的怪异,有的亲切,引起学生一阵惊呼。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试戴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3.教师提问:“你们想亲手制作一个富有个性的面具吗?引入面具教学。

  (三)探究教学,突破难点

  1.媒体教学,放映形形色色的面具图片。

  提问:根据刚才的面具作品,想一想面具要采用哪些材料?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吗?

  2.你自己收集来的材料和你的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面具具备哪些艺术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面具造型夸张,制作精细,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等。

  3.提问:重新观察老师刚才带来的作品,你能找出其中不足之处吗?

  学生大胆发言:从材料、颜色、造型、制作等方面。

  继续提问:你们有改进是方法吗?

  可以剪贴细节、丰富造型,可粘贴树叶、麻绳等进行装饰。

  最后提问:你们认为做一幅成功的面具还需要注意哪些吗?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点、线、面的结合。夸张变形突出总体,具有较强视觉感,富有自己的感情很重要。

  【设计意图】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解学生的审美程度,从实际出发。

  4制作方法:先构思画稿,再剪贴形象。

  5.制作技法:剪、切、卷、贴、折、画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握步骤,在下面的顺利进行制作。

  6.作业:用各种纸材进行制作,借助多种材料辅助制作。

  老师巡回指导,适时指导。

  7.评价讨论

  互评:戴上自制面具上台展示,并向同学介绍你的创意。摆出各种造型,舞动生活。

  评选出你最欣赏的面具

  说一说从同学的面具中学到了什么?

  8.课后拓展

  用面具装饰美化你的生活起居。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化妆舞会。

  9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心理素质和动手能力的不同,可能在制作上有许多不同,但只要能掌握基本制作方法,注重造型能力的表现和颜色搭配就好。

美术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绘画《花路》这一个活动选自《找春天》这一主题,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而这段时间我们正好在接触圆形和线条、螺旋线和线条的组合画,为此我想经过画各种各样的花激发孩子的创造意识。同时经过画花帮忙孩子更好的了解花的生长过程。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孩子的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经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现代幼儿艺术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为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经过帮忙孩子认识花朵,经过自我观察,看看、想想、说说、画画,帮忙幼儿掌握技能,培养创造意识。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为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2、说目标

  鉴于对该活动的认识,并结合小班幼儿的水平,我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圆、螺旋线和短线进行花的造型的创造。

  (2)初步感受美的本事,在创造中体验乐趣。

  给予对本次活动的分析,我把活动的重难点放在花的造型设计上,经过多种感官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

  3、教具准备

  根据活动的需要,及给予幼儿美的感受,我把幼儿的作画纸设计成淡淡绿绿的草地,同时我运用大图片供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经过小图片的出示,让幼儿明白各种图形与线条组合后花的造型,激发创造意识。

  二、说教学方法

  绘画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他们能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大胆创作。为此,我将此活动设计成让幼儿观察为主,经过故事导入,看看、说说,让幼儿感受各种花的造型,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意识。这样做,我觉得不仅仅让幼儿大胆参与活动,还能激起幼儿大胆探索、创作,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进而达成目标。

  1、故事激趣法:经过故事《花路》导入,帮忙幼儿了解花的生长过程,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2、图片引导法:小图片的运用对孩子的帮忙是很大的,由于要创作各种不一样的花,在孩子的思维中花的造型还不多,为此经过各种花造型的小图片帮忙幼儿进行梳理,如大圆、小圆能创作出什么花,圆和线条又能创作出什么花……给幼儿创作的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

  1、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我们听过花路的故事,故事里面的小熊捡到一只大口袋。口袋里面装的是什么呀(这样设计能够让孩子对花的生长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2、(出事图片)看这些花有什么不一样呀幼儿回答。

  师:总结: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高矮不一样。(在这一环中,经过孩子看看、说说,让孩子明白原先花的造型是很多的,经过圆形、螺旋线与线条组合,能够创造出各种不一样的花。

  3、你喜欢那一朵花这花是有那些图形宝宝和线条宝宝组成的呀(幼儿回答)师示范画花及组合的线条。(这是解决活动难点的环节,经过小图片的运用帮忙幼儿进行梳理、提炼,从而帮忙孩子更好的进行创作。)

  4、幼儿操作

  有了大家的交流及小图片的辅助,孩子们对花的创作有了底,在操作中这时孩子们从探索中获得经验,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6、讲评

  这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他能够帮忙孩子进行互相的学习,从而激发孩子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美术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九册第2课《画人像》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内容。美术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这一领域的教学目标规定是: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本课是在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猜猜我是谁》之后的又一课以人物写生为主的教学内容,《猜猜我是谁》重点引导学生从背面观察人物特征,用线表现人物背面。《画人像》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人物面部特征,用线条描绘。虽然小学低中段没有专门教学人物绘画,可学生在课堂课外经常表现以人物为主的题材,这使得他们对人物绘画既陌生又熟悉,对人物的画法处于一种感性的认识,通常以抽象、卡通的形式出现。本课将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进行客观的引导、教学。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线表现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能抓住特点用线表现自己的一位同学。

  方法过程目标:在观察表现人物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学习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培养美术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

  用线表现人物正面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人物不同特征进行描绘。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和“演示法”。一节时间有限的课堂,让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实践操作,讲授和演示是一种直接有效地途径。三庭五眼是什么意思?他在绘画中有什么作用?如何按照“三庭五眼”的比例画人的五官?这些需要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才能使学生理解运用。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观察、交流、练习。无论那类型的写生都离不开仔细的观察,画人像需要学生对模特的五官细致观察,分析交流绘画过程中该如何表现,再用所学习的绘画技法进行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谈话引入新课

  课前我要求学生暗地观察一位同学相貌特点,并准备用几句简短的话描述他的相貌。上课后选两位同学不准说姓名,只描述课前所观察的同学的相貌,让其他人猜所说的人是谁?然后我相机出示课前准备的某位学生肖像,学生观察后说说是谁?经过这样的比较,学生感知到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人物样貌比语言文字更直观,也很有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能积极参与学习。

  二、探究新知

  要想把一个人画得像,得抓住人物的面部的`哪些特征呢?学生可能会说要把头发画像,把眼睛画准等等。根据学生的理解与已有的认识,我先引导学生分析身边同学的发型,再对照图片认识常见的几种脸型,并观察自己的同桌是什么脸型。“三庭五眼”是中国古代画家对成年人的脸部长宽比例的概括,它在肖像绘画中主要用来确定五

  官的位置。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三庭五眼”的含义,实际绘画中能大概以此为标准进行构图、造型。表情是人物心理的表现,也是“以形写神”的要点,在了解“三庭五眼”的知识后,引导观察人面部的不同表情所引起的五官变化,为最后的画人像打下基础。

  为了降低学生绘画的难度,我课前拍摄了班上五官较有特点的两位同学的照片,出示在大屏幕上,这样教室里无论哪个角度的同学看到的都是人物的正面。我任选屏幕上一位同学进行画法的示范,具体步骤是确定要写生的人物,并仔细观察;然后是构图的示范,构图要求饱满,画出面部与发型的轮廓后,按照“三庭五眼”的要求把脸型按“横三竖五”划分等分,再对照他的五官绘画。每个人的五官特点不一样,具体先画什么、从哪里起笔,边示范边解说。最后修改。

  学生可以边学边临摹,也可以在我示范结束后另行选择模特绘画。我根据学生绘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完成画像后,该是向大家展示的时候了,在展示的时候顺便让学生评价,学生的评价标准只是外观的像不像,我还要引导学生从构图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简洁、有力,有没有抓住表情特征,只要具备以上其中一个优点,就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

  四、课堂总结

  学生可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疑惑之处,师相机解决。

  以上是我对《画人像》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六面怪脸是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六边形三角锥体”的造型,然后,发挥大胆想像进行描绘造型,创造出一种奇形怪状的脸谱形象。六面怪脸这种外沿为六边形、内接三角锥体的造型,本身就具有一种形式美感。用其作为脸谱造型的基础,用具象观念看似乎离奇,从抽象观点着眼就不尽然了。

  二、学情分析

  《六面怪脸》是三年级教材,三年级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制作平面的面具,基本掌握了一些平面面具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也只是对面具的初步认识,知道面具是一种玩具。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由平面变成半立体,由具体的形状向比较夸张、甚至有些抽象的形状变化,与高年级立体抽象知识相接轨。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说教法

  1、实物观察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分享材料特点,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帮助学生最直观、最准确地了解六面怪脸的主要特点。

  2、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教材中制作步骤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演示法:

  本节的演示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演示适当的指导性演示。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四、说学法:

  主要采用观察想象和自主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五、教学目标

  1、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步骤、方法。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

  3、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六、教学重点:是立体造型的六面怪脸制作方法

  七、教学难点:把六面怪脸既描绘得怪又不失其的可爱。

  八、说教学过程

  我们教研的这节课,主要从美的探索——美的指导——美的创造——美的拓展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美的探索

  在美的探索和指导环节中,教师先出示六面怪脸的精美范品,让学生通过尝试拆开后拼合和分析书中的制作步骤图,尝试自己做。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学生演示制作方法,如遇到困难,教师提供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折剪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识图能力。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美的想象

  本环节抓住六面怪脸的“怪”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指导学生从色彩、五官形状方面思考问题。将动物、机器人、动画人物等形象都可以作为六面怪脸的.表现内容。把六面怪脸既描绘得怪又不失其的可爱。教师配以适当的演示使学生更好的抓住“怪”这一特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美的创造

  好的范品能给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启迪。通过六面怪脸范品欣赏,鼓励学生利用绘画的方法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六面怪脸。伴随着音乐声进入师生共同创作阶段。

  四、美的赏评

  让学生将六面怪脸面具戴在脸上,直观感受面具的美感。指导学生从“怪”的角度去评议,教师适当点评。

  五、美的拓展

  出示多种材料、不同方法设计的六面怪脸,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创作六面怪脸。

美术说课稿1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身的童年时,总是充溢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示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生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示形式涉和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只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发明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习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示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身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示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别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示形式,体会不同表示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和自身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不同艺术表示形式的特点和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同学的知识储藏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同学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考虑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同学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沛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同学主动探究,自身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身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同学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身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身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同学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同学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同学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同学根据自身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同学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扮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生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孩子》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方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和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同学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同学通过扮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方,国画、年画、油画和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同学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生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同学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化。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同学一起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示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同学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生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示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同学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同学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身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同学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同学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学设计”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美术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规范》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春天来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示”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示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溢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约的想象会像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所倡议的“培养学生多篇、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创新精神。”并结合小学低年级

  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发明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认知目标: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 操作目标: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示春天的色彩。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示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示。

  教学难点是: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二、教法运用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天真浪漫、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所以我主要采用下面的教法进行教学:

  1.观察多篇分析法:

  老师通过展示有关春天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自身去感受、去体验春天的美和色彩。通过多篇大师和同龄人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表示春天时所运用的色彩、资料、方法等,以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

  2.情境教学法:

  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是有效地激发学生艺术发明力的必要手段。艺术课程的学习尤其要充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本课中通过美妙的旋律《春天在哪里》、具有冲击力视频《春天的秘密》多篇,把学生带入到春天的世界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丰富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艺术表示欲。

  三、学法分析

  本课以“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示春天”为主要目的,因此,我准备采用下面的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学习法

  其实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一个要重要。因此,我紧紧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把疑问、难解答的问题放入教学过程局部,有针对的和启发性的提问:“你知道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等教学问题。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展示各种春天图片,增加直观性,鼓励学生大胆表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

  四、教学过程

  《美术课程规范》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发明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效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需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验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儿歌激趣,导入新课。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源不时的动力。美术教学也一样,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干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才干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去感受,这样的观察才更有效,印象才深刻。因此,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想不想听听?”教师充溢诱惑的语言随同而来的儿歌《春天在哪里》立刻吸引了学生的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多篇完毕,趁着学生情绪高涨,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同学们你听懂了吗?你知道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爱表示是小朋友们的天性,相信小朋友们多篇了有声有色的儿歌片断后都能清楚地表达儿歌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春天来啦》。

  (二)、引发考虑、联想春天

  (1)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

  (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生机蓬勃的季节。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让学生回忆春天,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

  (三)走进春天的世界

  (1)播放Flash《春天的秘密》,适时播放动画精彩课件。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多篇的过程中让他们自身去观察春天的'景象,直观又生动,多篇完毕,让学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回答,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

  (2)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四)、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的色彩?

  (2)出示一组色彩组合,你觉得上面两组色彩哪一组比较适合画春天呢?

  本课的重点之一就是春天的色彩,所以要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色彩变化,有意地选择色彩和搭配颜色,用鲜艳、丰富的色彩表示春天的美丽。

  (五)多篇评述,提高审美

  通过大师和同龄人的作品,展示几种不同的表示春天的绘画方式,如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油画棒画、水彩笔画等,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表达自身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以启发学生采用更多的表示方式,尽情地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六)安排实践任务

  大胆创作,点拨引导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发明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自身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描绘,注意色彩的运用,让展开思路、大胆表示。

  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身的看法,协助解决诸如构图、色彩搭配等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突破。

  (七)、展示评价,推荐经验

  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胜利的喜悦。

  1、自评:让学生把自身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说说自身的画面内容,觉得自身的画画的好不好?什么地方画得棒?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美术说课稿11-18

中学美术说课稿07-27

有关美术说课稿三篇05-08

【必备】美术说课稿三篇04-17

【精华】小学美术说课稿3篇05-14

美术说课稿模板汇总9篇04-06

【精品】美术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05-28

有关高中美术说课稿集锦10篇07-06

八年级美术说课稿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