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作文大全>读后感>《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时间:2022-09-16 09:06: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

  北平的一落规整的四合院前,一棵老槐树鼓着朵朵花苞,它在等着;院里的大影壁前,一架藤萝紫霞蒸腾,它在等着;壁影旁的西厢房前,一株海棠嫩红盈树,它在等着;宅门上的“随珠和璧,明月清风”见证着,“博雅”宅里的一代代兴衰荣辱。 祥和的北平,玉器行业悄然兴起,先是出来个“玉魔”,后是“玉王”,仿佛命中注定一样,他们都住在“博雅”宅。这宅子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主人的平安,真切地感受过宅里洋溢的幸福,却终也守护不了人们的命运,眼睁睁地看着这宅里的人一个个的离去,束手无策,仿佛也只能暗暗地感叹:这是命。

  你是在两岁的时候,在众人惊恐的目光下闯进“博雅”宅的。你哪里知道自己是父母在严重违背穆斯林教规下诞生的,你哪里知道大姨在你的一声“爸爸”的叫唤下对你产生多大的厌恶,你哪里知道自己竟会模糊了记忆,忘了生母,十八年错把大姨认作妈妈,在冷冷淡淡的母爱下坚强地成长。你是幸运的,因为爸爸和哥哥对你宠爱有加,甚至使你一次次地忘记了对母爱的困惑,你就这样在旁人羡煞的目光下长大了,长成了爸爸心中与玉并重的宝。你如愿考上北大,却不想命运从此和你开起了玩笑。你在一次被检查出患有心脏病,这惊人的消息着实让全家崩溃,让楚老师伤心惋惜不已。还记得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吗?楚老师抱着沉重的留声机奔跑来到你的病房,带来了你痴迷的小提琴演奏《梁祝》。

  那是一个悠长徐曼的声音,像舒卷的轻纱拂动,像幽咽的泉水流淌,像春蚕倾吐着缠绵不尽的丝丝缕缕......一曲散尽,楚老师用炽热的诗句向你表白。啊,你就是这样轻轻的触摸到了圣神的爱情;啊,你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子,得到了自己心仪的老师最美好的感情,这爱的力量使你温暖,暖到有勇气赶走冰冷的病魔。你就这样一直在大家美好的谎言中希望着,期待着自己再一次回到那一直为你留着床位的二十七斋,到备斋和楚老师共享翻译的乐趣,从燕园毕业去从事翻译事业。

  直到那一天,你无意间翻看了爸爸日夜研究的医书,明白了自己的病情,原来你一直在慢慢地走近死亡。啊,死亡?怎么会呢?你的世界崩塌了,“楚老师,楚老师他在骗我,或许他只是怜悯我才说爱我,或许我不该耽误他的前途……”你胡思乱想中写下段情书,殊不知那对楚老师是怎样的伤害。他看得像头脑被挖空了一样,心快要炸裂开了,踉跄着跑来训斥你,然后自己心疼得要死,反过来安慰你。你怎么可能不折服于他真挚的感情?你怎么可能不感同身受于《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你怎么可能不放手让自己的心永远追随着楚老师,即使这剩下的生命只有一秒。

  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又一次被无情地扑灭了,灭得如此彻底,命运恶神像是缠住了你,不肯放过你,致命的打击袭卷而来,不管你根本承受不住。十八年来的困惑揭开了,那个冷漠的人不是你的妈妈,而是你的大姨。你坚守的城墙终于毁于一旦,你倒下了,永远的倒下了。等不到那个心中一直期盼的人,管不了那老槐树,藤萝,海棠,西厢房里的留声机,巴西木,那张你和妈妈唯一的留影,你抛下一切走了,尽管有无穷的不舍,你必须得走了,命运之神来召唤你了,你能不走吗?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这颗心啊,它得停下来呼吸,爱情也得有歇息的时候。

  不!楚雁潮对韩新月的爱绝没有歇息的时候,来生来世还要再轮回!他愿与她一起长眠于拉赫中!爱之神就是这样毁灭了少女对爱情纯洁的心吗?让她刚刚伸出去触摸爱的手这样惊恐地收回吗?命运之神就是这样对待一位朝气的少女吗?让她在憧憬中放弃梦想,向命运低头吗?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每个人的归宿是注定了的,不管未来怎样,活在当下,不留遗憾,是我们最现实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吧,它或许毁灭了很多,但无疑它创造了更多。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

  看书的时候总在想,作者写这本书是想表达什么呢,觉得自己看了好久都没想明白。后来终于发现,作者不是想表达什么,他是在塑造人物,塑造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各有特点,各自特点决定各自命运的角色。所以让你无法评判每个人物你是如何看待的,评价他所做出的事情的。而看到后记明白,作者真的只是为了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个故事,而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清晰的。

  作者塑造角色,读者理解角色。

  人的性格决定命运,人的经历也会决定命运。

  韩子奇一辈子,是为了玉而活着的。从他决定不再去朝圣,决定留下来研习玉开始,他的命运就被决定了。因为爱玉,他会忍辱负重在蒲寿昌那里当学徒,偷艺,然后自己回来兴办奇珍斋;因为爱玉,他想方设法收集各种珍稀玉器,了解他们的故事,成为名噪一时的玉王;因为爱玉,他抛下妻儿和家庭,带着玉器珍宝远走海外,在海外也不离开这些玉器自己逃命;因为爱玉,他忍心抛弃他的爱情,不忍放弃他的玉名,让冰玉自己远走,枯留自己的名声与不能见人的珍宝;到最后,因为爱玉,变成了爱名声,爱脸面,从精明果断变成了犹疑不决胆小懦弱的韩子奇。欲望和爱好是人前进的动力,可当他变成执念,就会成为人的禁锢,让你牵制于此,然后放弃一切,不知值不值得。

  梁君壁是为了生活活着的。父亲早逝,留下老母和幼妹,生活逼迫她成为只知道财米油盐的人,没有文化,她不懂什么是爱情,她只知道一个穆斯林传统应该遵循的东西,她的形象,是中国传统妇女的形象。而她本身的性格刚硬,会因为韩子奇投奔蒲寿昌而放下狠话,会独自撑起家门养大幼妹,会在韩子奇不在的十年里守住奇珍斋,性格使她逼走老侯,会在知道冰玉和韩子奇有女后,无法容忍赶走胞妹;会在天星和新月的婚事上如此强硬从中干涉。一开始,看到韩太太,就会让人觉得不喜欢她。开始从头看来,她又没什么错,是性格,是命运,虽然她对新月一直很难有母亲般的爱和关怀,很是强硬很是漠然,但我相信在新月的葬礼上,她做的一切都是真诚的。

  梁冰玉是为自己活着的。作为受过教育,度过北大的女性,心中有着和那个旧社会完全不同的新时代的女性意识,会想要有自己的事业和价值,不是依附于别人而存在,会想要追求爱情,可是她又是像处事未深的小姑娘一样,看不懂爱情中的骗局,看不懂爱的男人的心。受过爱的打击以后,在远离故土,身边只有从小扶持陪伴大的师兄来说,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情愫。他们的爱情没错,是阴差阳错。她告诉女儿,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能失落自己。这其中有很强很明显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是这些让她离开这个家,去活出自己的模样。

  新月和楚老师,是我很喜欢的人物。他们有对事业共同的追求,互相爱慕,彼此扶持,互相理解。可是他们也是苦命的一对,真的就像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楚老师的深情,新月生命的短暂。我希望把对他们的喜爱留在我心里。

  天星是很善良的哥哥,知晓秘密却一直保护妹妹,知道自己的爱情被母亲破坏,痛苦折磨着他,可是想到家中无辜的妻子,他又一次选择了沉默。他的沉默不同于韩子奇的沉默,他保护了家庭,他的形象就是那个时候纯朴,善良,勤劳,却身负重担的工人形象。

  淑彦是个好妻子,好朋友,她对新月的好,对家庭的付出,她也像每个女孩子一样渴望爱情。

  还有很多很多的人物,蒲寿昌,老侯,梁亦清,亨特,新月的同学们。每个人物都是丰满的,动人的,都有自己的故事,而写完这长长的文字,我也更明白了,霍达说的,他只是想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这个让人泪流满面,感叹唏嘘的故事。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

  这本书我看了不到半个月吧,每天都会看一点,要么早上提前一个小时,或者中午午休微信阅读,还有晚上收拾好睡前阅读,半个月不到利用零碎时间看完。
  其实在看之前我就知道这是一本很悲伤的小说,甚至有点矫情。但是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很强的故事逻辑性,让我还是深深陷入到小说中,仿佛置身其中,深切地感受到小说各位人物的喜悦与悲伤。看到新月跟楚老师甜甜的爱情,我也觉得很幸福,甚至有点羡慕新月,羡慕她有那么好的老师,还有那么爱他的爸爸与哥哥,羡慕她有那么好的成绩和性格。记得新月去世的时候,陈淑彦说:“新月,你这辈子活得值啊。”
  的确,新月的生命之光虽然只有19年的长度,但是她这19年获得了很多别人企盼不到的幸福与幸运。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它有限的长度。“有的人20多岁就死了,只不过到70多岁才埋”这句话也在说明着,生命的意义跟价值并不是以长度来衡量的,并且它跟长短毫无关联。还有生命的人,应该珍惜好岁月,认真积极得过好每一天,赋予生命最大的意义,给社会与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个人,无非就是她/他思想的产物。我们可能会比较少去思考“活着有什么意义?”这种问题,如果我们每天的日子都很平淡无奇,又并不无趣,那么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去想这个问题,直至生命终结。但是当我们遇到人生中一些波折甚至灾难的时候,我们就免不了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了。其实这是个很大的命题,且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回答。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去认真回答。我认为,即使不遇到灾难,多思考一下,也受益。
  从韩子奇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事业的波澜起伏,这个事业是很典型的,因为它于他而言是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宝贵。人生无常,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或一家人所能掌控得了的。韩子奇最初忍辱负重,给害死师傅的仇人做徒弟,默默学习成长了三年,结果重振“奇珍斋”,为师傅报仇,甚至一跃成为“玉王”,名利双收。但是后来,日本鬼子侵犯中国,国家有难,民间个人的生意环境也不免受挫,韩子奇为了保护他视为生命的古董宝玉不被战争毁灭,不惜抛妻弃子远赴英国。却没料到,他远在英国的那段岁月中,奇珍斋已经被毁灭了。而毁灭的元凶,又正是他以前的仇人。
  所以说人生无常,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卷土重来是常有之事。不过韩子奇他这一辈子的确也干了不少大事。比起人生的平淡无奇,用尽全力去争取一下,为其增添几笔色彩,不是更有意义吗?
  说到爱情,韩子奇说他跟冰玉之间是爱情,是单纯却又浓烈的爱情;而他跟君璧之间有深厚的感情,这个感情也割舍不得,但却不是爱情,他类似于亲情,是理所应当的感情。韩子奇和梁冰玉从英国回来之后,韩子奇却再也离不开家,离不开梁君璧了,当然他并不是离不开梁君璧这个人,而是梁君璧身上承载了很多的社会属性的东西,比方说世俗的眼光,宗教信仰等等。他没有办法心安理得地离开了。所以梁冰玉选择了一个人离开。对于爱情,我还是更倾向于梁冰玉这样,敢爱敢恨,独立洒脱。而后韩子奇跟梁君璧在一起生活的这些年,已经完全没有任何美好的感情存在,只不过是住在一个屋檐下分居不言的两个陌生人罢了。而这样过着余生,值得吗?深情,不痴情,我想这才是最好的爱情态度。独立、自重才是过好自己这一生的基本要求。
  以上就是我阅读完这本书之后,关于“生命”“事业”“爱情”的思考。当然,韩新月是一个很完美的人设,还有楚雁潮也是。有人说作者创造这样的人设过于完美了,但我觉得无可厚非,毕竟是小说嘛,没说非得跟生活一样。艺术本就是源于生活,但最终还是要高于生活的。我喜欢这两个角色,喜欢他们对事业孜孜不倦的热情与付出,喜欢他们身上散发的自信与从容,喜欢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健全的人格。这些都是我喜欢并决心追求的,他们给我增添了动力,也促进了我对燕园、未名湖深深的向往。希望今年能去好好地逛一次,北大这个从未见过但仿佛已经见过好多回的地方。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

  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

  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

  孤冷寂静的夜空,冷艳刺眼的杂星,无力垂挂的残月,碧绿如水的玉片闪耀着攫人心魄的幽光,只是,一块碎了的美玉。朴素神圣的葬礼,将那一段缠绵凄婉的爱情永远地埋在了幽幽松林下那片黄土之中,只留下一个凄凉的身影。那《梁祝》的娓娓笛声是在倾诉心中的思念,还是在无力地痛哭?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在这段复杂纷乱的历史中,最终却产生了一个个令人痛惜的爱情悲剧。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一代妇女的代表,碧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新月跟楚雁潮之间的爱情令人感慨,令人怜悯,但却阴阳两隔。这是愚昧的封建礼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几代人,而新月的悲剧也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天星跟容桂芳的爱情也没有结局,这难道仅仅是梁君壁的错吗?不,这是整个封建社会遗留的弊端,是封建礼教的思想侵害着没有思想的梁君壁!

  新月渴望母爱,打从记事起,她就没有享受过,幸好有一个疼爱她的姑妈,才让她隐约感受着母爱。照片上的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而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是那样的冷若冰霜,她多么渴望母亲能给她一丁点的爱,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实确恰恰相反,“母亲”反对她上大学,反对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谈恋爱,甚至在她病危之即,还去刺激她。处处表现自己是为了维护自家的名誉跟对穆斯林的虔诚,但这一切让新月发出“她是我的亲妈吗?”的感慨,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着问她的父亲,韩子奇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亲生母亲写给新月的信。“新月,我亲爱的女儿:你还在梦中,妈妈却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来后会怎样哭叫着寻找妈妈……妈妈走了,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的旅行,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看到这里,我也为之动容了,不知不觉也已泪流满面,书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声,新月想向母亲倾诉这十几年对她的思念跟内心的苦闷,但由于体力不支,顿时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看到这儿我不禁为新月的悲惨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样一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她对学业是那么充满向往,一定要考上北大英语系。她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帮助寝室里英语差的罗秀竹。但她的心脏病把这一切都毁掉了,父亲姑妈的疼爱,哥哥天星的关爱,楚老师的支持,并没有让韩新月自暴自弃,而是积极的于疾病做斗争,可命运就是这样,从不眷恋人,还是让这样一个单纯善良的人留有遗憾的离开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

  穆斯林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完,已无数次地泪眼婆娑,心中无数次地哀叹,无数次地质问,最终也只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只有无奈地任凭心中潮起潮伏。也许,悲剧总是唯美动人的,尤其是爱情悲剧,总是能惹得人为之泪垂。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5

  清晨,她走来了,仿佛从一个长长的梦中醒来,又走向另一场未知的梦境。

  在晨曦熹微中,我望着她。身世的显赫和学识的丰富并未使她张扬,生活的磨难和疾病的困扰也没有让她沉郁不起。相反的,她是那么活泼,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我无数次地想上前将她挽留,可我们之间仿佛隔了看不见的屏障。不知道,那是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屏障呢,还是读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屏障?

  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墓园里小提琴的乐声已是缥缈,月色被揉碎了,像点点泪珠,洒落在这片土地上。那是生者和逝者之间的屏障。

  光阴酿的酒,犹如一夜轻雨听萧,饮醉沉眠,醒来才知人去花落,物是人非。让我怎样哀悼你孤孑的浮魂,新月,毕竟朝生暮死间,生命不过一树沉默的碑,上面刻下的字早已尘世湮灭。可是月落玉别之后,仍不免有善意的细小声音在自顾自地填补你没能走完的路途,或者在这莽莽红尘中再寻找另外一个浸透了丰饶之后的荒芜和遥盼之后的失望的灵魂与你遥相呼应。

  有人说,你像林黛玉,可是我认为不然。颦儿的泪是为了前生三生石畔的承诺,而你的泪是对生活的不甘和对梦想的追求。更何况你并不像林妹妹那样整日哭哭啼啼,你所有的,是抗争,是永不屈服!你可曾见过山崖上傲立的孤松吗?尽管种子飘落到错误的地方,也要勇敢地面对一切顽石,奋力成长。即使面对韩太太的阻挠,你也坚信自己的实力,坚持自己的选择;即使躺在病床上,你心心念念的仍是恢复学业,在燕京大学的学习时光是你短暂的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还有人说,你像白流苏,可是我认为不然。白流苏追求的不过只是一场众人瞩目的爱情,而你追求的,是更为高远的丰富生活和幸福未来。你和樊雁潮的感情,不同于白流苏和范柳原之间的感情;将你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梦想的希望。黑暗中那一盏明灯下,是你们在认真地翻译着鲁迅先生的著作;而范柳原呢,只会在沙滩上和萨黑荑妮晒太阳!

  你知不知道这样一句话,新月,常恨人心如春水,我能否说你的离去竟是必然。再没有什么比敏感更能摧折人心,韩子奇的一时失足和璧儿心中的伤也不是岁月可以改变和弥补的。正如你的名字,你的人生也是未满而缺,凄美感伤令人惋惜心痛却无可奈何。

  不知多少次,文字在我面前散开了,拼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便有什么湿冷的东西在我颊上滑过。然而这个世界终是不公且残忍的,我阅读时未曾间断的哽咽和楚雁潮痛苦的嘶喊一样无力将你挽留。不,新月,我无法再读下去了,我不能看着你少女的身躯被惨白的“卧单”紧紧包裹;我不能看着你被放入那狭窄的“拉赫”沉睡不醒;我不能看着人们用土块将你唯一的光源封闭!这一切,令我不忍卒读!

  你是折翼的天使吗,新月,在羽翼丰满之后,便重新展翅飞向遥远的天穹;或者你是坠落的星辰,如今你回到了璀璨的星空;抑或你仅仅是那普通的一弯新月,在静谧的夜晚洒下清辉,却是那么易逝,无法追寻。

  十六年前的人已经不在了,十六年前的事也已经渐渐被遗忘了,然而十六前年的情还没有断——断不了!是命运,是令人绝望的命运驱使着玉儿回来了!对女儿的思念终于使她能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过往,她想看看,看看自己的女儿,自己的亲人!但这终究是迟了一步:“没了!都没了!您想见的,不想见的,都没了!”

  槐树花开依旧,洁白的花朵年复一年的凋落,遮住了那双清澈的眼睛。该离去的已经离去,不该消失的却也消失——这永远是时光最爱捉弄人的把戏。

  穆斯林的葬礼埋葬了太多没有说完的话,在世的人们所能做的也只是宽恕。

  谨以葬礼祷辞作结:“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

  对这本书知道很久了,但一直无缘品读,乘这个暑假有空,我就从书店把书买了回来,让我圆了久违的梦。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子的长篇,以独特的角度,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塑造了梁亦涛、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心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者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玉,象征财富、身份、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回族女作家豁达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纽结的爱情悲剧。

  读完这本书,我心潮澎湃,心中种种的复杂情绪不得释怀。

  封建迷信残害了家族几代人,把单纯美好的爱情夹杂了许许多多的杂质、污垢、不纯洁、不透彻。而新月的悲剧也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叫人不为之衰叹,这也是这部小说要阐释的主题之一。

  对于新月来说,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爱,从她记事起就似乎没怎么收到过母爱,一位母亲该担心的,该操心的事,全由疼爱自己的姑妈所代替,似乎姑妈更像是自己的妈妈。每当新月看到写字台上那张六寸大小的与母亲的合影时,才会感到隐约的母爱。照片上的母亲年轻、漂亮、时髦,而现在的母亲显然已经老了,变化很大,然而变化更大的不是外表,而是母亲对她的感情,是她越来越淡的母女之情。每当面对妈妈那张冷热板上的脸时,他总是本能的惧怕和回避。

  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美好而又坎坷,让人为爱情的美好而微笑,为爱情坎坷而难过,他们有着共同的梦想、爱好。两个人的热衷于翻译事业,而韩新月对楚雁潮的事业发展起来很大的作用,新月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英语的热衷,以及她开朗的性格,美丽的外表,都不得不让楚雁潮动心,起初因为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不同,他把自己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决定就这么默默地爱着她、关心她,永远不像她表白,真正的爱不只是拥有。可是,事与愿违,当楚老师知道新月得了不治之症时,决定对新月说出自己的爱,以燃起新月对生活的渴望,让她能积极向上地过每一天,他们相爱了,爱得那么真诚、那么热烈,楚老师为新月买了留声机,给她放最爱的《梁祝》,跟她一起翻译鲁迅文集,完成他们共同的梦想。他对新月无微不至的爱与关怀,使新月的病情有了好转。

  然而,他们的爱情却受到了母亲的阻碍,但他们没有为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爱着新月,只要能让他看到她,就足够了。可这份爱却始终无法留住新月的生命。当楚雁潮像往常一样冒着风雪赶往医院的时候,新月正竭尽全力呼唤她所爱的人,但仅仅喊出一个字:“楚……”她死去了,绝望、无奈、遗憾地走了,这样的事实让楚雁潮无法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两个相爱的人,面对生离死别,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和新月的坎坷命运相比,想想其实我们还是应当感到十分幸运和满足的。生活在这个和平社会,有父母的爱,更由追求幸福的权利。人啊,是应该学会满足,正所谓知足常乐,当经历了生离死别,当看透了悲欢离合,我们最应该学会的是放弃看似重要的东西,放弃何尝不是一种美呢?而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进取又不断放弃的过程。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

  20xx年,82岁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娶了 28岁的翁帆,一时间,这一组“老少配”“爷孙恋”被淹没在“老牛吃嫩草”“吃年轻饭,攀枝附叶”舆论的巨浪中。28岁的翁帆被推向了风斗浪尖。

  在前段引入这个话题,其实我想说:爱情中,比流言更可怕的是偏见。而在偏见中,爱从未停止呼喊。而这一对曾饱受争议的夫妻,却携手共同度过了 14年。杨振宁曾表态过:“我不管别人对我们有什么看法,但我只想和你在安静的午后看看书。”

  今日读了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深有感触,收获颇丰。此前我对于穆斯林仅仅留有清真教、小圆帽的印象,但之后我对于这个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甚至于是关于爱的理解。

  全书是分为玉和月两部分,整本书是以一个玉器世家的兴衰灭亡来吟唱出几代人的人生诗歌。刘白羽这样说到:“这是玉的长河,不,是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是的,那是一部写出了浩荡人生的作品!韩子奇、梁冰玉、梁君璧、韩新月、楚雁潮等人物的刻画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无一不生动可刻画了民国时期封建人们的生活。

  这部“人生”实在太过庞大,而我只能就事而论罢了,任取一瓢谈谈爱。

  韩子奇为了护玉跟随亨特先生来到了英国,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妻妹竟然偷偷跟随他,来到这个离家万里的异乡。在英国的日子几人过得还算安稳,但好运不长,英国后来被德国轰炸。在废墟中的病床上,病恹恹的冰玉终于对韩子奇说出了爱意,韩子奇也终于知道他真正的爱人是眼前人。

  “我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这句维也纳鬼魂的呐喊,应该是这对人对爱最大的宣言。梁冰玉不顾世俗,不惧骂名毅然爱自己的姐夫,这与民国时期女子思想恪守妇道、视名誉胜于生命是相悖的。而韩子奇,一个受封建传统思想教育的匠人,又如何能放下家中的妻子接受眼前的真爱呢?在我看来,梁冰玉此举真真正正是一个女子强大的表现。这样矛盾的爱情的产生,其外在原因是梁冰玉接受了先进的,前卫的知识,而更重要的应该是两个人的内心。

  他们的心中燃烧着的是对爱的渴望,他们对爱的呐喊是决意与封建不同的抗争。我们不管什么时候的人,都有权利生活,都要爱的权利!梁祝化蝶、孔雀东南飞、简爱等等不都是吗?

  最让人难忘的就是韩新月和楚雁潮两人的爱。到如今,我依旧叹息那份过早凋谢的唯美爱情,虽只是昙花一现,但却满地残香。这两人的爱应是从初识的误会便开始悄悄吐芽吧,然后美好地发展着,生长着……也许之后他们应该会幸福的一起过日子,可爱并不是如此一厢情愿啊。楚雁潮与韩新月父母表明对新月的爱意时,却被狠狠拒绝,分明指出“你的身份是新月的老师”;当楚雁潮与家人说出自己爱的人韩新月是心脏病人时,其母逼其与韩新月早点断绝关系;甚至于被学生班长郑晓京指责“师生恋”……他们遭遇的竟然是所有亲人的偏见!是啊,在那时学生和老师相爱是不可以的,是不合规矩的。但这又如何?他们是相爱的,所以他们一起在偏见中相互鼓励相互照顾。

  度过了艰难应该有个好结局吧?我是如此期望的。但作者对于自己的“孩子”没有留情,她让爱到高潮之后突然直坠落谷底,以悲剧结尾,一切都没有办法挽回。双亲的反对没有阻挡他们;楚氏汉人的身份也挡不住他们;但他们却阻挡不了死亡的脚步,最后韩新月在等待天明中死去……也许我应该释怀,并不是每一段度过艰难的爱情都能有个幸福的结局,并不是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这些都是作者的伟大之处啊,这样痛彻人心的悲剧结尾让我久久叹息、久久回味、久久思考。结局之前,这对人从未停止对爱的呼喊,他们倔强,他们深爱。而结局之后,在韩新月的坟墓上,楚雁潮依然孤独地奏着小提琴的“梁祝”。

  爱应该如此:面对偏见,爱需要呐喊,需要在争取中强大,不管结局是化作连理枝亦或是粉身碎骨。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涓涓、如细雨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这是《穆斯林的葬礼》的结尾处,带着凄美,带着哀伤。

  幸得这本书是在今年的六月,我的恩师在高考之后馈赠与我的,她美丽、温柔、善良,如春风般微笑着将她最喜欢的一本书送给了我,看着书的名字,我不禁将思绪沉浸于那个战争年代里穆斯林的世界。

  我畅漾在这本书的世界里,跟随着穆斯林的脚步感受着身为教徒的他生活如此圣洁。在入夜微凉的盛夏雨夜里,我用心的聆听这50万字带来的哀伤,深夜星光璀璨,我存在于月与玉编制的意境里,让双眼去欣赏那奇特的建筑,让内心去沐浴那古老的民风,让左耳去聆听那钟摆撞击时的沉闷声响,让全身去感受这里凄美的一切。此刻我悄悄落笔,生怕打扰了那月光下刚刚合眼的猫头鹰,生怕不小心打碎这夏夜轻盈却也沉重的`梦。

  在这本独具匠心的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情感,尖端的笔锋向读者展现了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使读者领悟出这50多万字所阐述的内容之深刻,我目睹了一场场悲剧的发生,感受着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发生出的激烈碰撞,感受着爱情与生命在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的无奈与辛酸。故事情节在作者的笔下仿佛如山峦般突兀曲折,也如海洋般波涛汹涌。跌宕起伏的笔调下,却能发现故事铺叙的细腻、流畅,亦如山涧的清泉,在落日的余晖下细水长流,让人醉梦其中,流连忘返。

  书中最恶劣的背景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世纪初战争的硝烟依旧弥漫在这片土地上。在亚洲,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国这头初醒的雄狮。而在西欧也同样这般,西线、东线炮火连连,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此书上至二十世纪初,下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间线穿插较长,富有历史感,让读者的大脑格外充实。人物的活动范围甚广,从亚洲到西欧,使全书的人物的感情与真实历史上的时间与大事件融会贯通在一起,让人物更加真实形象更加饱满。我依旧不肯离开,依旧用心感受着穆斯林教徒在残酷的战争中作为生活上的小人物与宗教上的信仰者的血与泪。顿时不禁鼻子一酸,眼泪打湿了这一行行“鲜活”的白纸黑字。

  当我合上这本巨著时,不禁的反问自己:“这仅仅是穆斯林的葬礼吗?”不,这更是爱情的葬礼。这一亘古永恒的主题成了贯穿这一故事的线,但作者始终用一种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手法,让人深深的陷入这文字当中,我的心情便像落叶随风一样随着情节的起伏时起时落。我不禁想谈起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读过这本书的人可能都有相同的感受,读过他们的感情,我们总认为他们在一起了,但好像又错过了,这段牵人心弦的感情。从师生到盟友再到灵魂密友,我咀嚼着二人的对白,内心如同又一阵风呼啸而过。为之感动着、愤怒着、伤心着。但却又羡慕两人之间的心有灵犀,也惋惜着他们对爱的茫然。

  或许他们真的不懂这份爱与责任,乃至临近生命的尽头还只是那所谓的好感但却也依附着本能的喜好壮大了这份感情的高尚。

  不幸的出身,抑郁的成长,痛苦的爱情,悲壮的离开;新月的悲剧也许恰恰是违背了时代的必然,但却是这部小说中最令人为之动容的、为之唏嘘的。

  当我在这本书里游荡了一圈又一圈,那美丽而温婉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感然伫立,内心的沉重与悲痛令我久久不能释然。却也在这份虚无缥缈的感情里让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想必,这白纸黑字之中早已噙满了泪水。书合上了,是我对这部悲剧的默哀,对这伟大的爱情默哀。或许因为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我们也有了以脆弱的生命去对抗无奈的命运的勇气。最后奏一曲《梁祝》,为这穆斯林的葬礼祭奠——为这爱情的葬礼祭奠。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9

  曲终掩卷,荡气回肠。心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一挤,便会泪雨滂沱。仓央嘉措说:“这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与你相遇。”我想,你是我人生最美好的相遇。纵使最后的结局,你我阴阳相隔,纵使最后的爱情化成一场悲剧,我依稀记得初见时,你美好的容颜······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穆斯林的葬礼》通过塑造的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入揭示了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融合;展现了穆斯林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心路历程;诠释了人生的真谛、爱情的真谛;读罢仿佛让人在这场悲剧中接受了一场圣洁的洗礼。

  “悲伤逆流成河”,用这句话概括这部五十万余字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再合适不过了。它如同一部忧伤的画卷,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玉器世家由盛转衰的悲剧,一个父辈韩子奇与梁冰玉对真爱的执着却败给了红颜俗世的悲剧,一个子辈韩天星与容桂芳因为门户阻碍而使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悲剧,更有本书主人公韩新月与楚雁潮的还原了爱情本来面目的的感情却败给了残酷命运的悲剧。这些都恰如安意如说过的那样:“我们的情感一直是缠绵深重的,好像作茧自缚的蛾,将自己和对方深深缠绕,一代一代人,前赴后继。”纵使人定胜天,在死亡面前,一切伟大都渺小到不堪一击。

  本书主人公韩新月和她的老师楚雁潮的爱情之路一路艰辛。艰难感动,幸福并且疼痛。他们顶着“师生恋”的舆论压力,冒着“回族人不能与汉人通婚”的宗教阶级,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楚雁潮在我看来十个内心极苦的人,新月纵然还是个孩子,一切责备之词都会只针对他,压向他。一个人不哭,不是因为他不悲伤,或许是他学会了伪装,伪装起自己的一切痛苦与眼泪,习惯性地去坚强。他要成为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一把伞,一把遮风避雨的伞,让新月的世界里只有温暖。但命运,万恶的命运却又给这个苦命的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新月的病倒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就是命运。曾经做过一道选择题“机会和命运,你会选择哪个?”现在的我会毅然决然的选择命运,不是对命运的苟且与屈服,是命运的力量,真的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得多。

  韩新月,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让人如沐春风。这个纯洁的女孩毫无心机,淡然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期而至的爱情让青涩的她措手不及,但作为新时期女性的代表,她勇敢的接受了这份真爱。在外人看来衣食无忧的她同样压抑着内心各种的痛楚。看似和睦实则危及潜伏的家庭,迷离的身世,还有疾病都这位少女承受这本不该她这个年龄承受的一切。是的,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旦不堪回首的或是清楚或是模糊的往事。

  张爱玲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不仅仅是对红颜俗世的感悟,更是对宿命的妥协。这世界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新月,她盼望着天明,她在天明时死去,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剧。活在今天,活在当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未必明天就有以后。我们习以为常的庸常生活也总是在人心力交瘁的时候给人一个恰倒好处的拥抱,告诉我们活着这件事并不总是那么艰辛。我们总是害怕岁月,却不知道活着是多么可喜,到底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为自己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

  回首过往,我们不得不承认过去总是比现在美好的多。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两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用英语交谈,她笑靥如花,他温尔儒雅,未名湖畔见证了那份初见的幸福······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

  小组读书日活动,恰逢前段时间刚刚读过《穆斯林的葬礼》,记忆尚可,于是自告奋勇为大家分享了该书。

  早期经常闲逛书店时,总会看到这本书摆在很显眼的位置,那时想当然的以为这是一本舶来品,以为又是翻译自某国外文学获奖作品,因个人偏好的问题经常错过,所以一部盛传国内近30年的名著,说来惭愧,近期刚刚读完。

  小说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清末至建国初期生活在北京的三代穆斯林玉器艺人的人生变迁,恰巧作者霍达出生在玉器世家,又有回族穆斯林的血统,于是让我们近距离的了解到了穆斯林的生活以及玉器手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民族情怀。

  整本书的基调还是较为悲情的,怀有满腔热忱的梁亦清一心想要完成《郑和航海图》的玉雕以示对回族先祖郑和的敬意,最终猝死在了水台上,韩子奇拥有高超的技能和精明的生意头脑,最终获得了物质和名誉地位的极大成功,但却遭受着伦理道德的长期折磨,并遭受着亲历女儿早逝的巨大痛苦。

  女主人璧儿一心为了家人,在父亲早逝后努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韩子奇逃离战争时也尝试着维系玉器店生意并守护着家庭,但最终却要面对丈夫与妹妹所生的女儿并在妹妹远离后担任母亲的职责;韩新月,一个如名字般纯洁无暇的女子,初次露面便让人觉得清新、活力,充满了新生的希望,却遭遇着无法与心爱之人相守的命运,最终因先天心脏病早早离开了深爱着她的人们…

  读完书的时候,内心还是极大的不平静,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惋惜,为逝去的人们悲痛,正如小说名字一般,书中多次大笔触描写葬礼,特别是穆斯林特殊的葬礼形式。在这个葬礼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人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流露,也让我们接触到了不同民族在礼仪上的区别。

  悲伤,总会激发人们前行。

  小说创作于80年代,正逢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各民族之间也在更亲密的融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者希望通过小说传达的是各民族间的和睦与平等,特别是在韩新月与楚雁潮的感情脉络上,能够看到作者倡导跨越不同民族的爱情的平等与自主。当然,在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新月的母亲璧儿,一个坚持着穆斯林固有思维的传统女性,一方面阻挠女儿的婚事,一方面设计破坏儿子的跨民族爱情,最终让儿子选择了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穆斯林姑娘。

  一心精心算计的璧儿,却从来不知道,这世间最大的讽刺,是自己一直相守终生的丈夫,一个她认为地地道道的穆斯林,其实本身只是一个汉族人家的流浪儿。在作者看来,感情的东西,本是不受外在干扰的,特别是在一个相对保守的年代,人们能够突破固有思维,迈进新的时代,还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书中人物的命运千回百转,而作者在其中的文学表现手法,现在读来依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最为突出的是通过三代人时空并行的方式,分别表达三代人的故事。开始读时有些迷惑,但越深入越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读来豁然开朗。将人物关系层层剖析开来,故事脉络渐渐理清楚之时,竟有种发现新大陆的喜悦之感。这种表达,即便在当下的文学作品创作中也是不多见的了。

  读书会中,我为大家分享了梁亦清与韩子奇初次见面的一小段,主要是对于穆斯林的礼节做了一些分析。穆斯林,似乎是一个离我们很近又很遥远的群体,大街小巷常常遍布清真餐厅,西安的回民街更是全国闻名,但我们其实并不了解他们的生活,于是借着读书会大家一起探讨。

  参加读书会的朋友们,有无神论者,有基督教徒,有接触过佛教等等,大家在探讨时还是比较激烈。但究竟哪个宗教更好,已经完全超出我们的知识范围,所以大家只是简单的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历。

  栗子讲到了自己在西藏旅游时遇到的淳朴的藏民朋友们,犹记当时在高原旅行体力不支时当地人主动分享的奶茶。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否信奉宗教,又或者信奉何种宗教,人心都应是向往和平与美好的,坚信真善美,才会让人与人之间相处更融洽。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1

  进入师范读书后,文选老师布置我们每个月读一本书。那时的我是从乡下中学刚考入师范的,中学时代对所谓的文学作品是知之甚少,所以一些文学名著我是非常的陌生。后来经过老师的介绍,我选读了《穆斯林的葬礼》。

  美好的事物很少有喜剧结局的,这本书也是的,一个那么好的姑娘,一个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为了她的长辈犯下的错误(如果可以说是错误的话)付出了那么沉重的代价,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就这样没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真的爱情,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得到,无论是韩新月和楚雁潮,韩天星和容桂芳,还有他们的长辈们,韩子奇和他的小姨子(也是他的妻子)梁冰玉,读完以后,被书中的细腻的感情实在感动了,其实我这人本来就有点感情丰富,所以很能够理解作者以及书中的人物的心情,一边是爱情,一边是亲情;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教义;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凡事不能完美,人格的扭曲还有现实的不如意让人有种既想反抗又没有力气的感觉,这本书里我最佩服的人物是韩天星,是条汉子,为了能让自己的妹妹幸福,即使牺牲掉自己都没有怨言,正因为这样,他和容桂芳分开了,但是他的妹妹真的得到幸福了吗?没有!

  家里有韩太太这样的家长,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她,她没有什么文化,刚开始的光景也很凄惨,父亲的惨死,家境的败坏,都没有击倒这个坚强的女性,可以想象,在梁子奇转头蒲綬昌的门下时,她恨师兄,但是人还是要过嘛,母亲多病,妹妹尚小,谁也想不出那三年里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是怎样挑起家里的大梁的,但是她的眼光毕竟不长远,可能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吧,但是她还是能了解师兄的意图,甚至忘情地投入他的怀里要嫁给他。因为一个女人在那样的环境里,要想生存真是太困难了,当然这也不是利用,是亲情,友情还有一点点爱情的交融吧,但是当她丈夫逃亡英伦的时候,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爱他,想他,战乱的环境下,几乎每个人都在想怎样维持自己的生存,XX年,仅凭着一点点思念,她把孩子天星带大成人,但是沉重的打击还是不期而至,她最疼爱的小妹竟然取代了她的位置,这个还是她能接受的,唯独不能接受的是小妹还和自己的男人生了个小女孩,当然就是韩新月了,如果家庭的变故还不是最沉重的,那宗教上的自责就更可怕了。

  这部伊斯兰世界的经典,几乎每条每框都是穆斯林们应该牢记的,可是他的丈夫竟然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实在不能容忍,一个男人怎么可以有两个女人,而且这两个人还是亲姐妹。梁冰玉走了,但是韩子奇的爱情梦并没有破碎,他还有女儿,这是他们爱情结晶的见证,最大的悲剧来源也许就来自于韩子奇坚持将女儿留下来。想一想,假如当初新月被冰玉的带走,在英国找个金发碧眼的小伙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韩子奇没有这样做,在他的生命里,玉是最重要的,但是他还想为自己的爱情留下点什么东西,过分的留恋和放不开,然后悲剧就发生了。韩太太也是一个悲剧的角色,她爱子奇,放不开他,更恨他,恨得入骨,平时里总是无休止地找碴,但是当韩子奇摔伤以后,又是那样的关心和心疼,她爱自己的儿子天星,因为天星是新月到这个家来以后的唯一依靠了,她恨妹妹,可是妹妹不在身边,就只好朝着他们的女儿发泄了,一家四口人虽不多,加上姑妈也不过五个,但是关系却复杂的像红楼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嘛,生着的人总是痛苦的,死了的人也不见得能解脱。

  如果新月,子奇,君璧,姑妈他们能在另一个世界里相遇,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不知道,也许霍达本人也不知道了,最后的结尾还是可以安慰一下的,就好像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一样,如果他死了,全世界的读者也不会答应,这本书里,虽然新月死了,雁潮和桂芳的心都死了,但是我们还是能从天星和彦淑的后代身上看到了希望,就是青萍和结绿兄妹,他们应该能不受先辈们的错误所牵连,过上幸福的生活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

  暑期期间读了《穆斯林的葬礼》一书,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诗篇,它独树一帜地采用了今昔对比的结构,让两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情节并列出现、分别叙述。一条是“月”(从第三代韩新月说起),一条是“玉”(从第一代梁亦清说起),它们犹如两条河流相融交汇,把奇珍斋几代的盛衰紧紧交织在了一起。

  “晨曦熹微,小巷清幽。早起的人们偶尔从他身旁擦肩而过,骑车的、步行的,领着孩子的,端着早点的……她感到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而人们并不熟悉她,谁也没有认真地看她一眼。”一个寻常的北京的清晨,离开多年的冰玉归来寻找“博雅”宅的故人,她伸手叩响大门上的铜环,也开启了尘封已久的往昔。

  书里的人物一个个向我走来,有把他的命、他的心、他的灵魂都放在玉上的艺人——梁亦清;有专注、认真、悟性很高、责任感强的学徒,后来成为一代玉王却又散尽一切的——韩子奇;有一对曾经相依为命,却被命运捉弄嫁给了那个叫“奇哥哥”、让她们特别有依靠感的同一个男人,想见却不能见的亲姐妹——梁君璧、梁冰玉;有两个同父、母亲是亲姐妹的兄妹:一个情感浓烈笃厚却特别内敛,一个冰雪聪明却不幸早逝的——韩天星、韩新月。故事就是以这一家三代人的变迁、悲欢离合为背景,展现了人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选择、无奈。

  一页一页读下来,我进入了一个静谧庄严而又伟大的玉的世界,玉魔、玉殇、玉缘、玉王、玉游、玉劫、玉归、玉别。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新月、天星,以及蒲寿昌、亨特先生等所有人都围绕着一条清澈而晶莹的玉的长河,这条玉的长河是他们活动的背景,是他们的来处,又是他们的去处,是他们的生活,又是他们的生命。在这条长河里,每一个人因为性格不同、观念不同、行为方式不同,都上演了各自的生活,都展现了他们的个性,都是其命运的创造者。但无论如何,每个人都逃脱不了时代的枷锁,每个人都无法同历史抗衡。

  如果不是战争,韩子奇和梁冰玉就不会离乡背井来到英国;如果不是战争让国内的亲人音讯全无,却在一个暗黑的圣诞节收到蒲寿昌冒充的“家信”告诉他:奇珍斋倒闭,君璧和天星已经离家,是死是活不得而知,让他万念俱灰,那就不会有悲剧地和冰玉的结合以及后来的新月的悲剧;如果不是战争,真诚热情地爱着冰玉的奥利佛,就不会在轰炸伦敦的中死去。

  本是幸福的家,却因战争东西两隔,跨越了近半个地球。北平,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中沦陷了;伦敦,在希特勒的轰炸下几乎变成了废墟,在失去亲人的沉重打击下,韩子奇玉梁冰玉恋爱了,这是抚平伤痛的安慰,然而这又是不尽人伦的,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一个又一个的悲剧,不经令我深思、究竟谁是对的?

  在战争时,他们渴望和平,渴望与亲人见面;战争结束了,他们的梦想成真了,散在天涯的一家人又走到了一起,日子却没法过了。这到底是福还是祸,是对还是错?时代带来的战争使韩子奇与梁冰玉结合在一起,时代带来的差异使姐姐仍是一个旧时代的家庭主妇,而妹妹已然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有思想的大学生。

  这是历史长河进程中必经的痛苦,它让我想到了朱自清,在洋务派的学堂里受新式教育,却和封建遗老的父亲一生都没能达成和解,从而留下了感人至深的《背影》,最亲的人之间隔着最遥远的距离;让我想起了萧红,深受到五四运动追求独立新思潮影响的她,一次出走一生出走,31岁客死他乡,留下生命中最温暖的《呼兰河传》。这不正是现实版的“冰玉”吗?

  透过这本书,细细思考:每个人的命运如涓流入海最终会汇成人类的历史长河,而历史的滚滚长河又是那么无情,不会因为个人的意愿做任何停留、改变。在晶莹的“玉河”中,在动荡的社会巨变中,谁能改变历史的走向,谁又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人们只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挣扎起自己生命的浪花。

  趟过这条晶莹的玉河,我分明看见,这是穆斯林的葬礼,也是个人的不幸。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3

  韩子奇也是着本书的一个主要人物,他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他是天星和新月的爸爸,是梁君碧和梁冰玉的“奇哥哥”;他曾经风风光光,也曾经落魄潦倒;他曾经当过学徒,也曾经身为掌柜;他曾经富甲一方,也曾经身无分文;他的身上有太多的故事,他经历过太多的风浪。

  由最初的流浪儿成长到后来的轰动一时的奇珍斋的掌柜,韩子奇经历的太多。师傅刚死,他就离开师傅的家人,去投奔了仇人蒲绶昌,他手多少委屈,谁能理解呢?为了完成师傅的临终之作,他忍受了多少苦,忍气吞声地在仇人那儿呆了三年,这苦谁又能受得了?战争来临时,他必须在妻儿和心爱的玉之间做一个选择,无论那一样他都看得都比自己的命还重要,这种心灵的挣扎有几个人曾体验过呢?当回家希望渺茫是,他和自己的小姨子结合,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战后却如愿已偿地回到了家乡,面对两个自己深爱的女人,面对街坊四邻的言语,他被迫让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失去了母亲,着又要给他那已经受伤的心灵带去多大的打击,谁又能体会得到呢?最后,当自己最疼爱的女儿离开人世之后,在红卫兵把他最后赖以维持他生命的玉全部抄走时,他那饱受摧残的心灵终于承受不住,他满怀悲恨离开了人世。

  先说一下他的情感经历。小时便成了孤儿,后来被他的“巴巴”收养,展转来到北京,做了他师傅梁亦清的学徒。不久师傅又被仇人害死,这是他经受的第一次比较大的情感打击。紧接着,他到仇人的店里当了三年的学徒,任人指任人骂,他也担当下来了。然后就是回到师娘身边,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并且打败了仇人,替师傅报了仇。在这期间,他过的应该相当不错。他不仅把师傅的“奇珍斋”变成了京城人尽皆知的大店,而且让仇人丢尽了颜面,自己也收藏了很多他看得比命还重要的玉,成了北京的“玉王”。但是好景不长,日军在这个时候发动了侵华战争。他被迫丢下妻儿,带着自己心爱的玉流亡到英国,不幸的是,英国也正遭受战争的摧残。在英国,他和私自随他来到英国的小姨子产生了爱情,两个人以夫妻的名义在英国生活了十年,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十年之后,他们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之后活了下来,并且顺利回到了家乡。在北京,他们的结合还没有公开,只有他妻子和家里的仆人“姑妈”知道。为了逃避世人的谴责,他的妻子采取了这样一个措施----让自己的妹妹冰玉离开家,实际上就是把冰玉赶出家门;然后让那个私生子叫她妈。就这样,这个家庭避免了破碎的危险,但这却给韩子奇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他从心底里感觉对不起两个女人,感觉辜负了师傅的嘱托,感觉对不起新月----他和冰玉的孩子,感觉对不起天星----他和妻子的孩子。这件事给他增加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他的感情再一次遭受强烈冲击,他的心上又多了一快伤疤。在后来就是新月的死,这个他最疼爱的孩子的死,几乎让他的情感面临崩溃的危险,他最后赖以维持生命的就剩下他用毕生精力收集来的玉了。尽管他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但是这个秘密还是被发现了----一群红卫兵闯进了他的家,把他玉一扫而空,还把他赶出了生活多年的四合院。他所有的精神支柱都没有了,那个瘦弱不堪的躯体也终于承受不住了,他满怀悔恨和痛苦离开了人世。

  有谁能经受住人生这么多次起伏跌宕,每次都是天堂和地狱间的!但是他无怨无悔的承受住了,但他也是及其不幸的一个人。自己本不是回民,为了生计不得不欺骗了“巴巴”;到了北京还是不能得到解脱,只能继续扮演他的角色。他的内心有太多的苦楚,有太多的秘密,却不能对任何一个人倾诉,哪怕是梁君碧和梁冰玉也不行,因为最大的一个秘密就是欺骗他们的!一生的悔恨就在临死前才对他的妻子说了,可能他不知道,或许也正因为他知道,那句话对他的妻子造成的震撼和打击。但那已经不是他能考虑的事情了,他要走了,他不能再继续隐瞒下去,他说完之后,到了天堂或者地狱才能安心一点。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4

  花开花落随风去,人间真情永未央

  ——题记

  每当拿起这本书,心中便无法平静。人世间的感动与悲哀、真情与冷漠交织在一起,让人迷茫,无所适从。唯一能感受到的是那份沉甸甸的爱、沉甸甸的怨,积压在心头。最纯洁的梦想烟消云散、最凄美的爱情渐行渐远、最痛楚的命运让人无能为力。

  作者霍达用穿插的写法,依次描写了“玉魔”“月冷”“玉殇”“月清”“玉缘”“月明”“玉王”“月晦”等等,最后以“月魂”结尾。以“玉”隔开了月,以“月”隔开了玉,将错综复杂的感情变现的淋漓尽致。以玉开笔,因玉结缘,整个悲剧的发生却也与玉息息相关。

  小泽征尔曾评价《二泉映月》时说:“我应该跪下来听”,而我想说,用真心的眼泪来祭奠这场所谓的“葬礼”也是不足为过的。故事中的每个人都似乎上演着一场悲剧,一个个灵魂的离开带着没有解开的心结,带着未了的心愿。与其它故事截然不同的是,我们并未感受到那种爱憎分明的情愫,每个人都是善良的化身,唯一有的是惋惜与不舍。

  而《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平凡的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兴衰,三代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将一个个血肉丰富的人物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粱亦清为“奇珍斋”的主人,家有两个漂亮的女儿,由于自己喜欢玉,所以给长女起名君璧,小女冰玉。而主人公韩子奇小时候则是一个流浪儿,却因精美玉器所吸引而留在了粱家。师徒两人一起忙于一件“郑和航海船”已整整三年,因为郑和是回族,所以他们很重视这个功作。眼看完工,师徒二人比谁都高兴,然而厄运却落在了这原本幸福的家庭中。粱亦清突然晕倒,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为了还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做了学徒,苦熬三年,终于回家重振家业,并与璧儿结婚,喜得贵子天星,玉儿也在姐姐的帮助下进学校读书。就这样一家人幸福的生活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遂带着贵重的玉器和英商亨特来到伦敦。玉儿由于感情的打击不顾姐姐的反对,跟着姐夫来到了异国他乡。在伦敦,亨特之子奥利弗爱上了玉儿,每天坚持送花,在伦敦大轰炸中,他为了采花而丧生。终于在连连的打击之中,孤独的侵袭之下,玉儿与韩子奇相爱,并生下了女儿新月。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一块回国,然而作为姐姐的璧儿怎能受得了,坚决不容,玉儿决定带女儿远走他乡,韩子奇苦苦哀求留下了女儿。转眼间新月长大了,成绩优异的她即使遭到了母亲的坚决反对,但还是进入了燕京大学。大学中,新月与才华横溢的班主任楚雁潮恋爱。而哥哥则因母亲的设

  计而与自己不爱的陈淑彦结婚,就这样,一切似乎都已成定局。然而,命运多舛,善良、天真、美丽的新月却因心脏病被残酷的夺去了生命,但也在最终知道了母亲并非自己的亲生母亲。因为新月的善良,她的离开让整个世界感到绝望。

  多年后,玉儿回来了,然而却已是物是人非。很难想象一个独自漂泊他乡三十三年的老人,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多年前的家中,近似疯狂的只想看一眼女儿,给她的却是一冢坟墓。有人不禁要问,到底这一切的发生是谁的错,是谁把上一代的恩怨让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来承担?我们没有理由埋怨任何一个人,因为教育程度造就了两个社会的人,早已腐朽的教条更加速了悲剧的发生。故事是在一片凄凉荒芜的墓地中结束,一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像一个个灵魂诉说悲苦。

  过去的是历史,梦想在未来。新月走了,我们可以延续她的生命,随时不要忘了把爱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天星顺从了,但我们应该学会主宰自己的命运;璧儿走了,我们知道宽容别人,就是解开自己的枷锁;楚雁潮,则是向我们诠释了爱情的真谛。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人间的苦与乐。我们有的是:生命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

  合上〈〈穆斯林的葬礼〉〉的最后一页,我被一种强烈的压抑和悲痛的情绪包围着,哽咽着喉,久久默然。这是一个穆斯林家族的故事,诉说着一个玉器世家命运的变迁,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因玉而兴衰,因玉而离合,沧海桑田的变迁,交织着世间人情的美丑,人性善恶的矛盾。梁亦清与韩子奇的师徒之情,梁君壁与梁冰玉的姐妹恩仇,韩子奇与梁氏姐妹的感情,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生死恋情,让人唏嘘不已。人世伦理的冲突和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终随着一幕葬礼而归于沉寂,恩恩怨怨终随着一杯黄土而消散在风中。

  作家霍达的笔触是凝重深厚的,〈〈穆斯林的葬礼〉〉,单是读题目,就让我有种厚重的感觉。相比于生,还有什么比葬礼上的决别让人的心情沉痛?梁亦清的死,如黄河水咆哮汹涌的悲壮,如大斧雕塑的铿锵,如殷红的血喷勃出绽放如玫瑰的凄美。梁亦清,一个为玉而生、因玉而死的穆斯林,灵魂只在水磨机上而灵动,生命只因玉而绽放。郑和的宝船于扬帆时折断了,他的生命亦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淋漓悲壮,令人震憾。

  韩新月,一个如月光般纯静的女孩,雪莲般的纯洁,却成了父母感情纠葛的牺牲品。那么幽静,那么清澈,那么美丽的灵魂,却无情地滑落在命运的深渊。豆蔻年华之际,遭遇着病魔的摧残已经够残酷了,还无情地遭遇着亲人的扼杀和摧残。她与楚雁潮之间的生死恋情,让人唏嘘,她的死让人心痛不止。韩新月,一块无瑕的白玉,她的死,凄美得让人心碎,缠绵得让人泪水磅礴。她是那么地爱着她的老师,爱情是她生命中唯一灿烂的明灯,在生命终际,她盼望着天明,盼望着天明能见心爱的人一眼,但天亮了,她却永远地闭上了眼。一枝玉兰颓然从枝间掉落,让人心碎而惋痛。韩新月是不幸的,短暂的生命历经磨难,韩新月也是幸运的,在与楚雁潮的生死恋情里,一份如此深沉厚重的爱,几人能拥有?在葬礼上,看到楚雁潮为新月试坑,入坑,那片痴情,那翻深情,陈淑彦一句:新月,你活得值啊!或许诠释了新月的短暂的一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以生死相许。新月是幸运的,她带着心爱的人的爱离开,所有的后痛都留给了楚雁潮。多年以后,当新月的母亲在寻访女儿的墓地时,一个神情凄楚的中年男子在忘情地拉着小提琴,一曲《梁祝》,如泣如诉,如梦如烟,月色缥缈,孤雁盘旋。。。。。。令读者泪眼婆娑,柔肠百转。

  韩子奇,一个在玉的长河里起伏跌宕的生命,一生的辉煌与失意皆因玉,一生的爱恨情愁只因玉,玉是他生命的支柱,甚至高过于生命。我一直认为韩子奇是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在梁亦清死后,他是那么义无反顾地忍辱负重重振奇珍斋而发扬广大,他放不下妻儿在战争结束后回到家园,他因对妻儿的歉疚而半生阴郁。韩子奇是善良的人,恰恰是他的善良伤害了妻子,伤害了儿女,伤害了真心相爱的人,也伤害了他自己。他的悲剧,更在于人性弱点的悲剧,性格的悲剧。一代玉王陨落了,念着清真言,紧握着两支微弱的烛火,走向他的真主,愿他的灵魂在主那里得到宽恕与安宁。

  梁君璧(韩太太)亦是个悲剧人物,从父亲的死,到丈夫因玉而去国外,十年辛苦地等待,、、再见时却是最亲的丈夫与妹妹给了她最伤痛的一刀,于是那种纠葛与怨恨无形地加载在无故的新月身上。不能说韩太太是恶毒的人,只是人性的劣根性伤了别人,也伤了她自己,包括她最爱的儿子韩天星。她亲眼目睹了父亲的死,女儿的死,丈夫的死,三次穆斯林的葬礼,漂洗着她的灵魂。虽然作者未提及她的死,但我想,当她走向她心中的真主之时,她的心灵一定也是清澈的。

  《穆斯林的葬礼》,让人流泪的不止是不可握及的命运,不止是生死相交的爱情,更多是是一种缺憾,一种人在现实生活的挣扎与无奈,一种残缺的美让人为之的惋痛。

  圆满只是一种希冀,而残缺却是生活本来的面目。读罢《穆斯林的葬礼》,仰望星空,唏嘘感慨,而只愿一弯新月,在初秋的夜晚,在空中,依然清澈圣洁,让人性,让爱情。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篇】相关文章:

《特殊葬礼》说课稿08-04

《特殊的葬礼》教学设计04-22

葬礼答谢词04-28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10-19

《大瀑布的葬礼》优秀教案08-31

葬礼答谢词15篇06-20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15篇11-14

论语读后感09-11

活着读后感09-08

《论语》读后感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