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作文大全>读后感>《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

时间:2022-09-27 09:05: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文心》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心》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1

  刚拿到这本书时,有点惊讶于它的行文结构竟然是小说形式的,通过一个个小场景中人物的思考或者对话,向读者阐发一条条关于写作的经验。如此读下来,二老的笔风给我的感受是既细腻又庄重。

  细腻在于,每一章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注重其思考和成长的过程,而不只是为了说教去直白灌输;庄重在于,对于写作涉及的每一个要素主题都有着详尽的阐述和清晰的举例,每一处都透露着老一辈教育家严谨的治学姿态。

  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讲很多写作的奇技淫巧,但是读完后才发现,二老其实通篇一直在表达这样的态度:写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情感注入,文字只是表达工具,切忌华而不实,雕琢表面形式。这也给自己敲了一个警钟。

  写作很普通,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同吃饭、睡觉一样,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也可以说就是生活本身;但同时写作也很重要,同吃饭、睡觉一样,离开了就会觉得浑身难受,似乎缺少了某种类似灵魂一样重要的东西。所以说,艺术是源于生活的。

  那么作文情感如何获得与丰富?只能靠多读书多体验多思考。你所读过的书就是在收集燃料,你当下的体验就是在制造氧气,你脑海中的思辨就是在摩擦火花,这一刻就能够燃起熊熊大火,也许一部名垂青史的作品就此诞生!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这一切都是属于你的。忠于自己,而不要囿于模板范式,失去了原则的作文必然食之无味。所以说,艺术更是高于生活的。

  当然了,写作的基本功也是极其重要的,是需要持续练习的。乐华的父亲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那就是将自己随时的想法用小品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加以整理以供日后查阅与参考,这就是鲜活的作文素材。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这个恰好的背后,别人看不到的却是日日夜夜的积累。

  再重申一遍,不要忘记了,写作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其它任何学科也是这样的。所有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整个生活的改进,你要做的,是将所有学科与你的生活融为一体,你觉得呢?

《文心》读后感2

  朱自清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写到:“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丏尊、圣陶做了儿女亲家。他们俩决定将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这让我毫不犹豫买下了这本书,志同道合的朋友把共同的殷切勉励用文字记录下来,留给孩子,这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答案、一份期许。是智慧的父辈对孩子们即将面对的未来的回答,让我不禁想起古时候能决胜千里的军师的锦囊,让我充满了好奇!

  细读序言,知道这锦囊原是可以惠及中学生家长的。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用自己丰富的国学知识和多年的优秀从教经验,用一个个故事诠释和解答国学知识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困惑,尤其深刻而精妙地梳理了初中生应该怎么读?怎么作?对我来说,正好实用!《文心》虽初版于1934年,其中的故事以当时的社会情况为背景,但两位先生在书中讨论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我初略翻看了一下,第一篇《忽然做了大人和古人了》,通过玫叔的循循善诱,乐华和大文慢慢解开了心中对初中国文学习难度大幅提升的困扰,仿佛在迷茫中摸索到了进入国文学习世界的入口。

  对于我们今天的初中生来说,这不也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吗?很多孩子因为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无法提高学习热情,因为找不到学习的窍门和方法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一份温暖的礼物,一个精彩的锦囊,给了我阅读的兴趣和探索的企图。不希望对孩子的指导仅仅停留在“口号式”的鼓动上,希望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能让自己对学习语文的根本和要义有更深刻的感悟,毕竟,细细想来,也从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惭愧!

《文心》读后感3

  《文心》作者叶圣陶和夏丏尊。叶圣陶是大家都熟知的作家和教育家,初中也有学过他的文章。但是夏丏尊我是今年世界读书日参加活动,才了解到原来他也是很出色的教育家和作家,并且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恩师。就像TS说的,当你书读的越多,才会发现自己了解的知识越少,才有更强烈的动力和欲望读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

  当然我也是读这本书才知道叶圣陶和夏丏尊原来是儿女亲家,叶圣陶的儿子和夏丏尊的女儿结为连理,而这本书恰是二位老人送给儿女的订婚礼物。

  文心意思为文之用心,指文章或文思。《文心》是以故事体裁写的专讲写和读的书,故事的取材于初中学生的生活。里面有循循善诱又平易近人的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有博学多才的枚叔,有好学又活泼的学生乐华和大文,三个主角贯穿始末。

  本书有三十二个小故事,可以说是”中学生的三十二堂国文课“,三十二节涵盖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故事呈现了三年中学进程,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历史氛围。因此,今天的中学师生阅读《文心》的收获,或许不只是"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了。

  现在语文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弄清楚教学的目的,二是采用的方法不对。《文心》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作者认为,一个人无论学什么,要学好,能终身受用,得靠自己努力。学习本就是一件愉快的事儿。

  读本书,学到了不仅仅以故事形式讲述的切合实际的国文知识,而且我还强烈的感受到了乐华与枚叔深厚的父子亲情,乐华与大文还有其他同学与人为善,互帮互助的同窗之情,王仰之先生对学生们爱护教导之情,学生们对先生的尊敬爱戴之情,还有30年代大家共同以文字抗敌的愤怒之心,团结之情。

《文心》读后感4

  《知与情意》这个章节是说写作内容的几个组成部分,虽然以王老师指导学生们写“抗战宣传文章”为例,显然内容已经不合时宜,但方法依旧适用于现在初中生的写作。

  先来看看这段非常重要的话吧。

  “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

  细细想来,这段话对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表达倾向说得多么准确啊!小学时期作文的要求是以记事为主,那是训练我们能把观察到的事物情况和事情的发生描述清楚准确,偏重“知的文”的练习,进入小学高段训练写人记事,用文字去记叙我们熟悉的人、身边的事,引发真情实感自然而然的流露,开始练习“情的文”,进入初中,我们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开始对于事物建立起独立的价值判断,所以“意的文”加入到我们的文章中。

  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做到知和情意的有机融合,没有“知”作为基础,“情意”多少会是虚假的,成了盲目的东西。缺乏“情意”,文章就失去了思想的深度和阅读的价值。时间在流转,孩子们的作文也越写越出色,可能遣词造句更加清秀或华丽,可能结构安排更加新颖或合理,但始终离不开“知与情意”构成的内容,只是现在的孩子应该有更广博的“知”、更充沛“情”和更高远的“意”。

  如果希望孩子能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或者需要为孩子修改出一篇漂亮的文章,考虑“知与情意”的达标应是最根本的吧!同理,如果一个初中生的文章都还不能基本体现能有机融合的“知与情意”,那么我们却让她多用好词佳句、巧思结构,这不成了漂亮的外衣包裹着的空虚灵魂吗?

  要写好作文,得先学会准确观察,学习历史,了解时事,并且投入自己的感情,提出自己的判断,先就这个,做好积累吧!

【《文心》读后感】相关文章:

妈妈的心说课稿12-06

《父母的心》教案07-20

给爱人的暖心留言12-14

最新暖心留言11-21

暖心问候语04-11

感恩的心演讲稿06-03

扎心感言汇总90句09-05

经典暖心早安感言35句08-10

心协活动策划书08-21

最新暖心晚安感言135句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