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学反思>搭石课堂教学反思

搭石课堂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12 13:10: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搭石课堂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石课堂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搭石课堂教学反思

搭石课堂教学反思1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认真虚心学习的态度去参加这次我校与岳村乡教研组合办的《城乡联谊教研活动》,这次去岳村的东西寨小学,由我代表我校执教《搭石》一课,并同时听了该校的韩老师也讲授的《搭石》。课后,我们同去的我校的五位老师和岳村乡两个学校的语文老师及教研组长和校长们同时研讨了这两节课的得与失,这节课使我有了很大收获,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反思自己今天的课堂实录,我感觉自己的课堂机智能力还是欠缺,面对老师听课的时候,自己就不由得有些紧张,情绪的波动,总会使自己在课堂中遗漏一些教学环节,造成不必要的遗憾。以后我一定会抓紧时间锻炼自己,使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是在上课之前,我对自己做的课件没有检查一遍就开始上课了,结果在课堂中音乐没有声音,虽然我及时调整好,但我感觉还是冲淡了音乐效果,由此我想,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对自己本节课所用的东西如:课件、课本、粉笔等准备充分,反复检查,不要造成临时抱佛脚、慌里慌张的局面,影响课堂效果。

  在这次上课时,由于他们学校的限制,四年级就一个班,况且这个班中学生又少,所以就只能两个老师同时用这些学生上同一课,这样上课我觉得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折磨,又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再加上由于某种原因,他们学校韩老师在这次上课前又把这一课给学生讲过了,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学生回答得滴水不漏、严丝合缝,老师没有问到的问题学生都知道并且在课堂中提醒老师来问他们,使我感觉很滑稽、又有些哭笑不得,更觉得这次活动失去研讨的意义,语文研讨怎么能有实效性呢?

  所以我希望在以后的研讨活动中,不论课讲得好坏,我们必须上实实在在的课,上真实的课,上没有花架子、没有虚假成分的课,这样才能真正的从活动中看出不足、取长补短,才能促使自己不断成长、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不断走向辉煌!

搭石课堂教学反思2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在教学中我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即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小练笔”临时改成了课后练习,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搭石课堂教学反思3

  首先,目标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较强。我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并通过多种方式地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例如学生寻找自己最感动的词,出示"踏",并用动作演示表达自己的感悟。再比如,学生上来画搭石,其他学生评议,对"搭石"有了形象的理解,为接下来的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伴着音乐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品读"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如在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时,我运用想像,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领读课文,开火车让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又如:把课文其中一段内容变成一首小诗,让一个学生配乐示范读,再让全班读。让学生在浓浓的"美"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搭石课堂教学反思4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中国画教学历来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如浙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只有第第九册才形成了一个较多内容的单元。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美术总课时数的减少(每周一节)。学生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示范。因为相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中国画,还没有了解、掌握中国画的材料的特性。

  1、突出示范作用。

  中国画的技法丰富,包括用纸、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如果脱离了这些技法而言,那我们的学生学习成果少了应有的传统文化,只不过纯粹地作为一种表现方法而言了。所以,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一定要将整个教学过程显示清晰,步骤明确,学生就很容易在教师的示范下了解其中的用笔、用色、用墨的方法。最后,教师通过投影仪的"图像冻结"方法,将一张"完整"的图画作品定格在投影屏幕上。虽然课堂内缺乏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等形式的学习方式,但是,教学的目标达到了,学生学习的目标达到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技能、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2、创新表现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我在教学生画动物后,再要求学生自己尝试画一些花,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形状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形状的中间;或者先用清水画一个小圈,然后用干墨画在圈的边缘。这种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个别优秀的学生还利用已学过的方法进行尝试。

  3、改变学习内容。

  "儿童水墨教学可以从临摹开始,但切不可生搬硬套,一笔一划模仿前人的方法,势必束缚少儿想像思维、压抑学习水墨的积极性,甚至把少儿教成小大人、小老头。"其实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儿童用水墨工具直接对物写生,如:《青菜》这一课,我们可以直接把青菜、辣椒组合起来,教师可以简单地示范,再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画。再如:《水墨构成练习》。水墨以线条和墨块为造型语言,与西方构成的点、线、面有着某种默契的相通,把图案课和国画课结合起来,如国画中的各种用笔的方法、用墨的方法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对学生进行国画教学训练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只要处理得当,她更会凸现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价值。

搭石课堂教学反思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我把文中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课堂伊始,我通过出示画面,感情导入,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刘章爷爷生活的那个小山村,走近让作者魂牵梦萦的搭石。

  而后一句"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很自然地使搭石浮出课本,我的一句"如果没有搭石,村里的人们又是怎么过河?"的追问,孩子们对"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有了更深地体会,自然地引导学生了解了搭石的重要性。有了对搭石淡淡的了解,多了对搭石甜甜的感情,便吸引着孩子们对课文美美地品读下去,这一切,都进行得如春风潜入夜般的自然。

搭石课堂教学反思6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走搭石的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紧紧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年轻人走搭石"三幅画面,将读懂词句、体验画面、感悟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家乡的人们心中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如在理解"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一句时,我抓住"协调有序"这个关键点,创设情境,通过"我们是在走什么?""不小心会掉进水里"等情景渲染,让学生采用合作朗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后面的……"来体验朗读的协调有序,进而感悟人们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然后,我又改课文为诗歌,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更是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

  对于青年人遇到老年人怎样走搭石的内容,我则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词语会让你心头轻轻一颤"的引导方式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抓住"伏"和"理所当然"。从"伏"的品词到"理所当然"的过渡,又由请学生上台做"伏"的动作,说说要不要老人千恩万谢达到自然和谐的统一。我像链子般地将文中的语言点串到了一起,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用心地体会文本的味和美!我的一句"得到帮助的老人曾在年轻时理所当然地帮过别的老人,而帮助他人的年轻人也会在自己年老时理所当然地得到其他年轻人的帮助。"不仅让学生顺利地理解了"理所当然"这个词语,更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对学生尊敬老人,学会将心比心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这样的引导方法,又丝毫不会冲淡我们语文课中宝贵的语文味。

【搭石课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搭石》教学反思11-30

搭石教学反思03-30

搭石教学反思04-15

《搭石》教学反思11-06

(精华)《搭石》教学反思07-09

搭石教学反思15篇03-31

《搭石》教学反思(15篇)06-19

《搭石》教学反思15篇03-10

《搭石》说课稿07-27

课堂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