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24 10:36:36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本次活动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玉米粒、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环节

  一、认识实验材料。

  二、猜测:

  三、认识活动标志

  四、操作活动

  五、分类活动

  六、交流总结活动

  七、延伸活动

  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教师介绍所准备的材料。

  幼儿思考:这些东西如果放在水里谁会不见?谁放在水里还存在?

  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

  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

  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还存在呢,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 )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沙子,盐,糖,玉米粒,分别放到这四个杯子里,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他们会怎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

  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会不见,什么还存在,

  你把会不见的物体与存在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给他贴上星星,存在的我们给他贴上花朵。

  师: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沙子和玉米放进水中,通过搅拌还是存在的,盐和糖放进水中,通过搅拌就不见了。像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师: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做实验,小朋友们刚刚看到了,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乱猜,要进行实验。刚刚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猜测活动(指导语:请你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溶解,哪些不会溶解?)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认识活动(指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为接下来的操作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分类活动(指导语:请你把会溶解与不会溶解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类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溶解现象有所巩固。

  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记录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延伸活动:(指导语: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中,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在水中,并说说它们的原因。)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此课设计意图及对课堂环节的反思:

  1、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幼儿对于“水”一向来都是比较热情的,所以我想这节跟“水”有关的内容应该不会出现冷门、不愿参与的现象

  2、从平常科学区情况的观察来看,现在孩子接触实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让幼儿失去了自发探索的欲望。

  所以我选择了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从课堂结果来看,我可以肯定幼儿对于课堂内容的选择非常感兴趣,参与也非常积极。通过第一环节的猜测,幼儿的注意力被教师吸引,没有一位幼儿游离,能够尽情地猜测。这么好的开头给我对以下的环节有了信心,对于实验任务及规则的讲解对于第一次做实验又要学习记录的幼儿来说是有难度,所以在实验之前,我也详细讲解了实验的步骤,要求5样物质要分别放入5个不同的杯子里,这样幼儿在观察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还便于后面的对比及分类,虽然课堂上还是出现了有幼儿将几种物质放入同一个杯子里,但是在教师的及时发现与提醒下,幼儿能够马上改正。

  对于实验的记录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在设计课程之前,我也思考过很多,应该是能够溶解的画 “√”, 不能溶解的画“×”好呢,还是能够溶解的画“×”,不能溶解的画“√”。按照常理说,肯定是第一种方法才是比较被接受的。但是我考虑到了,孩子在做实验时候根本还不了解物质放入水中是什么反应,而且这些现象叫什么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幼儿这样交流:“当物质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物质才存在或者是物质已消失。”幼儿习惯于从显性的角度分析问题,所以能会看到物质还存在或消失的现象。所以对于还不知道知道是溶解,溶解是怎样的现象的时候,我们采用后面的记录方式是比较科学的。同时,从同事的经验那里了解到,中班幼儿还不太会画“√”,所以最后我对实验的记录解说是:如果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物质还存在的请画“O”,物质消失了的话请画“×”,意象表示物质消失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从课堂上来看,幼儿对于这个记录方式还是很容易接受的,面对杯子里的物质一看就一目了然是否消失或存在,记录显得简单很多。

  但是,在幼儿了解了水的溶解的这个特性之后,知道物质消失表示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质还存在表示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们班区域活动中我继续投放了这个实验,幼儿在记录时就发生了跟课堂上截然不同的结果,幼儿习惯在物质放入水中消失的后面画“√”,而在物质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质后面画“×”,其实看到这样的记录方式时我感到很开心,这表明幼儿已经很清楚物质是否能够溶解的秘密。

  从这个看似简单的记录方式来看,科学课不尽需要严密的课堂过程设计,教师严谨的教学语言,还需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方面。

  第二个部分就是实验活动。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孩子们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活动重难点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寻找结果,在整个活动中需要老师帮忙的孩子很少,大多数孩子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时做好正确的记录。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还是不溶解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在这个环节中,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实验结果的讲解对于实验后的幼儿都能容易接受,因为大多数幼儿都从自己的实验中得到结论:红糖和食盐在水里可以溶解,沙子、黄豆、玉米粒在水里是不能溶解的。但是在实验过程和记录结果中,教师发现个别幼儿对于食盐是否能够溶解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分歧:有个别幼儿认为食盐放入水中还存在的,不能溶解在水中,也有幼儿发现刚开始时食盐是一日存在的,但是后来发现食盐消失了。在分析结果的时候教师提出介意:请这位小朋友等会再去观察一下放食盐的杯子里有没有什么变化,食盐是否依然存在或者食盐是否比刚才变少了。(遗憾:课后没有请这位幼儿观察,在整理时发现这杯放了食盐的杯子和不能溶解的物质放在一起。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后来也有幼儿发现食盐是可以溶解的,但是如果放得很多的话它就会溶解得很慢。所以,更多的秘密还要孩子在课外更多的探索中得到。

  第三部分是延伸活动: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可以讲不同物质放如水中,观察是否能够溶解,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制作饮料,尝尝不同物质放入水中会变成不同的味道等等。并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孩子发现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怎样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速度……让孩子在持续的活动中保持这种对探索的热忱!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塑料袋,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的气体。

  2、能够从"摸塑料袋""吹纸杯"的实验中理解空气是具有力量的。

  3、体验自身参与探索"空气是有力量的"这一实验过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的准备:塑料袋1个、气球一个、奖励贴画、向杯子吹气方向的PPT图片。

  2、经验的准备: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让幼儿感知空气是有力量的。

  2、活动难点:幼儿自由探索空气是有力量的实验过程。

  活动过程:

  1导入:

  通过手指游戏"小手变变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刚刚我们小朋友的小手变出了那么多的小动物,那今天刘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魔法口袋,我们来看看口袋能变出什么魔术呢?

  2、活动开始:

  师:(把口袋装空气并用手捏住不让口袋漏气)好了,小口袋变好魔术了,你们来看看小口袋变成什么样子了?里面有没有东西?

  (幼儿自由回答)当幼儿说出空气时,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捏一捏口袋。

  师:好,小朋友们都很棒,那我接下来请每个小朋友都来摸一摸、捏一捏魔法口袋,然后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在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口袋里有空气。

  师::(口袋里有空气,并把手放开,让幼儿观察口袋内没有空气时口袋的样子)空气是无所不在的。

  师:出示气球,并往气球里吹气,然后用手捏住不让气漏出来。请幼儿来猜想如果把手松开气球会怎样?

  幼儿:气会漏掉、气球会飞走了。

  师:验证猜想。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是什么力量让气球飞走的?

  幼儿:空气的力量。

  师::原来呀我们的空气也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今天刘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关于空气的小实验--会跳的纸杯,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老师手上有两个叠在一起的纸杯,请小朋友们动脑想一想在不用手的情况下如何让上面的'纸杯自己跳出来。

  幼儿动脑思考后自由作答,当有幼儿说出用"吹"的方式时请幼儿尝试方法,鼓励幼儿进行探索。

  师:那刘老师也想来试一试小朋友们说的方法,看能不能让纸杯跳起来。

  师:第二次尝试吹杯子,并要求幼儿观察吹的方式。结束后发放纸杯请幼儿自己用杯子尝试。巡回观察、指导,并请成功把杯子吹起来的小朋友与吹的方式。探索后,请幼儿将纸杯放回原位。

  观看向杯子吹气的方向图片。与幼儿一起吹的方式,请小朋友进行尝试。完吹的方式后,请幼儿再次拿起纸杯探索用哪一种方式最容易把杯子吹起来。再次探索结束后将纸杯放回原位。

  师: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纸杯会自己跳出来?

  幼儿:空气产生的力量能将杯子吹起来。

  师::我们的空气是有力量的,它有力量才能将我们的杯子吹起来。

  3、活动结束: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神奇的力量,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寻找一下还有哪些更神奇的力量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陈皆佳)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宝宝》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

  2.知道鸡、鸭、鸟全都会生蛋,对事物有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各种各样的蛋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蛋

  1.出示蛋,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蛋吗?

  你们还认识什么蛋?

  2.ppt课件:各种各样的蛋

  引导幼儿将动物图片与蛋一一对应。

  3.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生蛋?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

  1.教师:这些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重量、颜色来比较。

  2.教师小结: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

  有的蛋是深黄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还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带斑点的。

  三、由表及里观察,产生探索的兴趣。

  1.教师:鸡蛋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并将鸡蛋打开观察。

  2.观察:是不是每种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种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样吗?(逐一打开蛋。)

  3.教师小结:每种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壳,敲碎蛋壳,里面都有蛋黄、蛋清。

  四、活动结束

  教师讲述有关蛋的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有关蛋的话题。

  如:蛋黄怎么会变成动物宝宝的?为什么蛋有大有小?

  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来的各种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内容与要求

  1.初步感知螺丝构造。

  2.体验为螺丝与螺帽配对的喜悦。

  3.尝试小组分工与合作。

  活动重点

  为螺丝和螺帽配对,并简要地说说为什么这样配对。

  材料准备

  不同种类和大小的铁制螺丝和螺帽若干,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

  (1)师:我们教室里变成了三大组,每个组的桌子上有螺丝和螺帽,请各组小朋友为螺丝和螺帽配对。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指导要点:对于个别不愿意参与的幼儿给予提醒与指导。

  2.交流共享

  (1)请三个组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是怎样为螺丝和螺帽配对的。

  (2)说说在为螺丝和螺帽配对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3)问题一:你们发现螺丝有哪些形状?请用手指给其他小朋友看。三个组进行抢答,获胜的一组得到一颗五角星。

  (4)问题二:你们发现螺帽有哪些形状?

  (5)问题三:你们觉得螺丝像什么?螺帽像什么?

  (6)问题四:你是怎样为螺丝和螺帽进行配对的?请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7)小结:螺丝和螺帽有的是圆形,有的是三角形,相同形状的螺丝和螺帽才可以配成对。

  3.模仿游戏

  (1)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螺丝和螺帽,我们大家一起玩一个关于螺丝和螺帽的游戏好不好?

  (2)螺丝和螺帽的要求:三个组自己推荐哪些小朋友当螺丝,哪些小朋友当螺帽。

  (3)游戏设计:请几个当螺丝的小朋友站成横、竖两排,组成“丁”字形状。然后再请几个扮演螺帽的小朋友在“螺丝”纵排的空当中快乐地钻S形。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去找找螺丝和螺帽藏在家中的什么地方。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4-07

中班科学教案11-13

实用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4-16

【热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04-20

中班科学教案:动物睡觉08-20

中班科学教案15篇04-01

中班科学教案(15篇)04-02

幼儿园科学教案01-05

幼儿园科学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