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案>分数的意义教案

分数的意义教案

时间:2023-10-27 15:30:38 教案 我要投稿

分数的意义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的意义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数的意义教案

分数的意义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的练习与应用第8—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6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使学生通过探索与实践,发展数学思考与实践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魅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出示讨论题:

  1、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你能举例说明吗?2、约分、通分有什么区别?约分、通分的.一般方法各是什么?3、你会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学生进行讨论后,进行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教学第8题

  2、教学第9题:

  先圈出最简分数,再把其余的分数约分。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3、第10题

  引导:前3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最后1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改写成小数。

  4、第11题比较较分数的大小。

  讨论:我们学习了多种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大家讨论交流后,教师再进行归类。

  5、指导第13题

  先让学生做,再让学生说出理由。

  三、探索与实践

  第14题各自记录后计算交流。

  第15题要鼓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设计图案,再用分数和知识进行描述交流。

  要通过展示学生设计的图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创造之美。

  第16题游戏之前要让学生照书上的样子分别做一个转盘,游戏时要帮助理解活动的方法和规则。

  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积累比较分数大小的经验,反思比较分数大小的策略。

  四、评价与反思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与反思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再慎重地给五角星涂色,对自己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五、作业

  第12、13题

分数的意义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10个半块月饼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乘法算式13438=5092,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

  3.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

  以上复习题可以指名回答。

  二、新课

  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提问: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怎样列式?得多少?

  (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教师出示两块半月饼,将它们平均分成5个半块月饼。要求学生按照教具的演示过程列式、计算。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教具演示,再列式计算。

  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个算式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已知两个因数: 和5,求出它们的积为 ;用乘法计算。)

  (2)第二个算式呢?(已知积是 和一个因数是5,求出另一个因数是 ,用除法计算。)

  (3)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跟第二个算式是类似的,也是已知积是 和一个因数是 ,求出另一个因数是5,用除法计算)

  教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不一样?(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做完后要问学生是怎样应用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来填写除法算式的得数的?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教师出示例1: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教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求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应该用分数除法来做,算式是 2。)

  教师: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 米是几个 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表示把 米平均分成2段。 米是6个 米,实际上是把6个 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教师:把 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算?(把 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米?可以看作是求 米的 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计算。(让学生自己计算,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做完后,让学生讨论,就这道题来说,哪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

分数的意义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的意义。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互助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及分数意义的归纳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个小组1张正方形纸,1条1分米长的纸带,8枚棋子。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一起要来学习什么内容吗?(认识分数)

  提问:你们认识分数吗?说说看你对分数已经有哪些认识,可以举例来说明。(板书)

  谈话:看来大家对分数确实已经有一些认识,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更深入地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谈话:大家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能动动手,表示出分数吗?请大家拿出材料,表示出它的1/4,不好表示的可以用水笔打上阴影。完成的放在面前,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1/4的。

  指名口答。突出强调:平均分、每份是这张纸的1/4。

  相机说明:1分米的1/4也就是1/4分米。

  2、比较、概括单位"1":

  谈话:同学们真棒,能将不同的物品通过平均分,分别表示出它们的1/4中。观察一下这里的4份物品,你有没有发现在表示1/4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相机插入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

  提问:把长方形纸、1分米、4枚棋子、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其中这里1份是1个长方形,这里1份是2.5厘米,这里是1枚棋子,这里是2根小棒,物体不同,数量也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用相同的分数1/4表示呢?(指答)

  结合学生回答引导说明:这些"整体"在数学中通常用自然数1表示,但因为这里的1表示的是整体,和我们平时所用的1不同,所以这里通常加上双引号,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概括一下,这里都是把()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份,所以都用()表示。

  3、深化理解,概括分数意义:

  谈话:通过平均分,我们表示出了这些物品的1/4,那它们剩下的部分又分别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呢?(指答)你是怎样想的?

  谈话:把这四类不同的物品分别看作单位"1",通过平均分得到了1/4、3/4这样的分数,在以前我们学习时,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身边处处有分数,你能把我们身边的某个物体、计量单位或者很多物体看作单位"1",通过平均分表示出更多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吗?(板书:1/()、()/[])先思考一下(指答,板书)。

  谈话: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写了这么多分数,到底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各分数的意义,结合学生回答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指名学生再说说各个分数的意义。

  4、认识分数单位:

  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到分数的`意义,读一读。

  提问:理解了吗?书中除了介绍了分数的意义,还介绍了什么?(板书)什么叫分数单位?(指答,板书)你理解分数单位了吗?3/4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1/4?你能像这样说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的情况吗?(指答)

  提问:听同学们回答得又对又快,你是不是有什么诀窍啊?(指答。板书()/[]—()个1/[])

  5、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单位"1",并且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而且我们的同学很聪明,还发现了分数中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表示有几个分数单位。学习到这里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吗?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

  课件出示,要求:独立完成上面的填写,完成的同桌相互交流一下下面的问题。

  指名口答。第一个提问:"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合起来是多少?",第三个提问:空白部分有几个分数单位?一共有几个分数单位?

  2、分数意义

  谈话:写了这么多分数,那你理解这些分数的意义吗?

  (1)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25。

  引导学生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什么有这样的几份?

  (2)地球表面有71/100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

  (3)一根木料长8/9米,李师傅锯下了它的2/5。

  提问:看了上面的分数,你知道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3、分圆木问题:

  谈话:张老师家这几天在装修,有一根木料也要分一分,想看看吗?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再出示:张老师想先截下它的1/3)

  提问:你认为张老师大概在什么位置锯呢?指名上台指出。

  提问:这里又不知道圆木的长度,你是怎样想到在这儿锯呢?你的意思是不管圆木有多长,把它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锯下其中的1份就可以了。是吗?

  再出示:再截下剩下的1/3,你又觉得该在什么地方锯呢?你是怎样想的?

  再出示:如果再截下剩下的1/3,你觉得又该在什么地方锯呢?说说你的想法。

  提问:锯到这里老师有点看不懂了!为什么三次都是锯下1/3,但三次锯下的长度却不相同呢?(指名口答)单位"1"越来越怎样了,那他的1/3呢?

  提问:想象一下,如果继续这样锯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

  谈话:是的,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庄子也有同样的发现,他在《庄子·天下篇》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的大意是:一尺长的木棒,每天取下它的一半,这样取下去,永远也取不尽。

分数的意义教案4

  学习内容:

  课本第60—61页内容,练习十一第1—4题。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学习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我能在正确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我能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正方形纸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

  2.自学课本第60、61页内容。根据自学内容我发现:

  (1)分数是如何产生的?

  (2)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单位“1”?

  (4)议一议:分数的分母和分子与什么有关系?结合你创造的分数,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是什么?

  3.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分数的定义是:把单位“1”()若干份,表示这样的()或者()的数叫做分数。

  5.我能行:完成课本第63页练习十一第1—4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76页内容及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4、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整理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2、小组讨论书上的三个问题。

  指名汇报。约分和通分的根据是什么?

  约分要约到什么为止?什么是最简分数?通分一般用什么作公分母?

  二、练习与应用

  1、做第1题。

  下面的涂色部分可用哪些分数表示?还能说出其他分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做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说说自己的想法。

  3、做第4题。

  可以用直线上同一个点表示的数,有什么特点?

  你准备怎样找呢?学生完成约分,说说哪些分数相等?学生独立画点。

  5、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方法。

  6、第6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

  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7、第7题

  练习后加强对比

  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意义教案5

  师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二、 教学新课。

  三、实际应用

  四、总结

  “猜猜哪杯糖水甜?

  1、出示2杯糖水:1号杯——水30克,其中糖5克,

  2号杯——水20克,其中糖4克。

  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交流。

  小结:根据糖和糖水的关系或糖和水的关系,才能判断出谁甜。

  2、依据糖和糖水的关系,判断小组上表格中的3杯糖水谁最甜?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学生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1、百分数的意义。

  如果要想比较这一共的.糖水谁最甜,该怎么办?

  指出:在实际生产、生活、工作中,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样的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把表格中的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说说这些分数的意义。

  揭示出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的读写法。

  自学书上的有关内容。

  把表格中的百分之几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并说说意义。

  练习:练习十九 4

  练一练 1看到这些图形,你想到了什么数?

  举例:说说准备资料中的百分数的意义。

  折出百分数。

  3、百分数和分数的比较。

  下面的说法你认为对吗?

  (1) “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全年级总人数的57/100”,可以说成“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全年级总人数的57%”。

  (2) “学校十月份用纸13/100吨”,可以说成“学校十月份用纸13%吨”。

  小结:百分数和分数的不同。

  根据提供的信息说说百分数的意思,及从信息中你想到了什么。

  说说自己的收获。

分数的意义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同学在说明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笼统、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对策:

  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组织同学动手操作、动脑考虑,自主探索,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和启迪同学考虑。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局部。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同学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发明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假如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教学“试一试”

  同学在小组内说说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和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反馈交流时,教师请同学同桌两人合作回答,一人说分数,另一人说分数单位。

  3.完成“练一练”

  各图中的涂色局部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每个分数的分母与分数单位有什么联系?

  2.做练习六的第2题

  先让同学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3.做练习六的第3题

  照样子说说题中每个分数的意义。

  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先让同学看图指一指直线上从几到几的这一段可以表示单位“1”。再让同学中直线上的点表示各分数。然后让同学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同学独立完成后,说说所填写的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分数都是把12枝铅笔看作单位“1”平均分后得到的;第一个分数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第二个分数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

  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教学反思:分数意义的归纳鼓励同学用自身的语言说出,切实做到了淡化概念,注重实质。使同学建构的过程得以凸显,内化的知识得到外显。特别是“若干”一词,扣得很有价值,让同学做到了真正理解,使同学在新情景中实现迁移,举一反三。

  授后小记

  早在三年级的时候同学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意义,本课主要让同学弄清“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意义。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

  2、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同学的练习中,“‘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的分数意义”一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个别同学仍有一定困难。

分数的意义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 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谈话:对于分数还想了解的知识,进而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

  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5

  在学习1/5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同学呢?

  (二)深入探究

  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

  谈话: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梳理。

  如: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

  全班交流时,学生先利用4个飞机模型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1/2、2/4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通过摆模型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

  课件演示将4架飞机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

  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观察比较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 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较,得到: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2架飞机,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1/2,一个是1/3。

  (四)拓展应用

  谈话: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哪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1张长方形纸片、8根小棒、长1米的绳子),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得到不同的分数。

  交流: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你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五)总结概括

  谈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举例: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并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

  结合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六)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6769页,质疑问难。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

  1、自主练习1、2

  2、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

  3、游戏:取糖果。学生按要求取糖果:盒子里有11块糖,取出总数的2/11;取出剩下的1/9;再取出剩下的1/4;如果取出2块,是取出了剩下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学习情境。通过一些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分数的意义教案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对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单位“1”这个概念的理解上进行了微调,将原先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这项内容调整为比较符合认知习惯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通常用单位‘1’表示”。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加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整个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感悟,促使其主动参与建构。

  六、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构建主义基本理念为依托,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利用孩子们在三年级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平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

  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分数的意义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

  2、了解百分数的意义。

  3、会写百分数。

  4、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

  5、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比较、分析、分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读法。

  1、百分数的引出

  师:近年来,我们学生的近视率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根据去年年底的统计,我市学生的近视情况如下(媒体出示)

  师:这里出现了三个新的数,它们分别读作:百分之十八,百分之四十九,百分之六十四点二,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呢?

  2、揭题

  生展示他们找到的百分数。

  师有选择的板书并小结:看来生活中这样的数确实挺多的。数学上把这样的数,叫百分数。那么什么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怎么写?还有哪些跟百分数有关的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凸显百分数的优点,教学写法

  1、比较中凸显百分数的优点

  师:大家都在关心我们学生的近视情况,作为老师当然更要关心我们学校同学的近视情况。下面是老师调查的二、三年级的近视情况(出示表格)

  年级 总人数 近视人数 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 近视率

  二年级 20 2

  三年级 25 3

  师:二年级的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多少呢?三年级呢?哪个年级的近视情况好些呢?你是怎么比较的?可以先在草稿本上写写算算。

  学生反馈:可能会出现通分成分母是50的,也可能是100的。

  师挑选通分成分母是100的提问:为什么把分母都通分成100呢?(便于比较)

  2、教学写法

  师:二年级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10/100,又可以写成二年级近视率是10%。(媒体出示再板书)我们写百分数的时候在分子10的后面加上百分号。看看我们写百分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百分号的小圆圈写小点)那么三年级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12/100,可以怎样写呢?生写在草稿本上,指名一生板演。

  (三)、百分数意义、

  1、指导着说百分数的意义

  师:三年级的近视率12%指的是哪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师:也就是说三年级的近视率12%表示?(三年级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12/100)(板书)

  师:那么二年级的近视率10%又表示什么?(二年级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10/100)(板书)

  2、生自主说

  师:那么谁能说说我市小学生的近视率18%,中学生的近视率49%,高中生的近视率64。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生反馈说,师选择小学生近视率表示意义板书。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呢?

  3、小组内说

  师:通过这些百分数的呈现,我们大家简洁明了的看到了学生近视情况的严重性,其实在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刚才也找了很多,你能把你找到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在小组内说说吗?

  生反馈,师挑选组的代表说,并板书。

  4、小结百分数意义

  师:说了那么多百分数的意义,那么到底百分数表示什么呢?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说的都非常接近了。百分数就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板书意义)

  (四)、辨别百分数与分数区别

  1、辨别

  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百分数是表示谁是谁的关系呢?

  出示:

  鸡的只数是鸭的75%

  一根绳子的长度是一根铁丝的51/100。(51/100可以改写成51%吗?)

  出示:

  一堆煤重87/100吨。(看看下面这个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吗?为什么?)

  2、师小结:分数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后面不能加单位。

  3、加深理解进行判断

  (1)一段绳子长29/100;

  (2)一段绳子长29%米;

  (3)分母是100的分数都是百分数;

  (4)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五)、巩固练习

  师:简单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会写百分数了吗?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一 百分之二十八 百分之零点五

  2、读出下面百分数,想想下面的信息给了你哪些启示?

  (1)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2)地球总储水量中只有3%是淡水,而这些淡水中可以直接饮用的只有0。5%。

  (3)今天我们班同学的出勤率是100%。

  四、教学结束: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其实爱迪生说过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同学们对于学习也要付出努力,不怕辛苦。

分数的意义教案10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十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米尺是用来干什么的?老师用米尺量自己的身高,看清楚,老师的身高能用整米数表示吗?

  2、再举个例子,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的个数,能不能用整米数表示吗?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分数。

  今天,就在原来学习分数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二、动手感知

  (一)1、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说出几个分数吗?

  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好多材料,这是一个饼,一个长方形,一段绳子,你能不能从这里面选出一样,表示出1/2,会吗?(学生动手操作)

  2、汇报

  (1)你是怎么分的?怎么得到1/2这个分数的?1/2是多大呢?

  师强调: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饼(长方形、绳子)的1/2。

  (2)继续汇报

  (3)除了这三种材料,你还能另选一种表示出1/2吗?

  3、好,刚才有的同学分的是绳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为什么都得到1/2呢?

  师:都是平均分成两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原来的哪个东西的?

  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生:有的分的是,有的分的是,有的分的是,平均分的对象不同。

  (二)1、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另外一些学习材料,这是什么?你能表示出4只桃子的1/2吗?

  还大家准备了小正方体、水彩笔,请你从这些东西中任选一样表示出它的1/2,小组内一起完成。

  2、汇报

  (1)先请分苹果的小组来汇报,你们是怎么分的,怎么得到1/2这个分数的?

  师:4个苹果,当然先要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几个苹果?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

  (2)分小正方体的小组汇报。

  个小正方体是这个小正方体的1/2。

  (3)分水彩笔

  12枝,把它看成一个整体,要得到1/2,也就是把它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枝,一份就是这12枝的。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平均分,我们都能得到1/2,为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揭示:平均分)

  师:都是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两份,都表示这样的,所以用1/2来表示。不同点是什么?

  (四)1、师:有的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1/2这个分数,假如老师要你得到3/4这个分数,你们会不会?请你们从材料中随便选一样物体也行,选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行,分一分,表示出3/4。

  2、汇报

  (1)我们先请分一样物体的来发言,你是怎么得到3/4这个分数的?

  (2)再请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得到3/4的来说一说。

  3、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得到了3/4,为什么它们都能得到3/4呢?有什么共同点?

  (五)1/(1)、刚才我们平均分了许多物体,你能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吗?分成哪几类?

  (2)一张饼、一个长方形、一根绳子等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像4个苹果、8个小正方体、一盒水彩笔,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也能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然要加双引号,我们通常把它们叫做单位“1”。(板书

  (3)单位”1“可以表示一张饼、一个长方形、一根绳子等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比如说:。

  2、你联系实际想想看,你能举出一些单位“1”的例子来吗?

  (六)1、下面呢,老师不要你具体动手去分了,你脑子里想一个分数,然后确定一个单位”“”“1

  比如说:老师想一个分数9/10,确定一个单位“1”,把1米长的线段看作单位“1”,我把它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9份,就是9/10,你们会吗?说给同桌听听看。

  2、汇报

  你想的是哪个分数?把什么看成单位“1”?

  3、总结

  (1)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者说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得到了好多分数,那么平均分的份数呢?可以是份、份等等,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也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

  (2)你怎么知道若干份这个词的?若干份是什么意思?

  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3)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同桌相互说)

  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说一下,你是怎样来定义这个概念的?

  (4)看书81页学生读分数的意义,教师板书

  这段话里,你认为哪几个词比较重要?

  三、1、做练习

  汇报

  2、做一些操作性的小练习

  信封里有一些小纸片,有红的,有白的,红色的小纸片几张?白色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令正确的操作和表示,行吗?

  (1)拿出六张纸片,要求红的是所有纸片饿1/6,你是怎么拿的?

  (2)拿出六张纸片,要求横的是所有纸片的2/3

  (3)任意拿出纸片,只要表示3/5这个分数。

  还有没有跟他们都不一样的?

  (4)拿出三张纸片,要求它是所有纸片的1/4。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分数的意义教案11

  设计说明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是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分数的学习和探究,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针对这一点,在设计此课时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操作活动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的.表象。

  利用直观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本设计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及单位“1”的意义,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从而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彩带 米尺 苹果

  学生准备 正方形纸片和圆形纸片 8个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了解分数的产生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一条彩带的长度,发现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一段,这一段不够一米。

  提出问题:如果用“米”作单位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2.分物。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每人分得的部分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3.引入新课。

  人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分数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兴趣。

  ⊙探究分数的意义

  (一)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

  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并说出的意义。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说出的意义。

  3.课件出示教材46页香蕉和面包图片。

  (1)说一说,每根香蕉是这把香蕉的几分之几?

  (2)同桌合作分一分这盘面包(用小正方形代替面包),看看有几种分法。

  预设

  生1: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生2: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生3: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7份是这盘面包的。

  4.认识单位“1”。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5.总结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意义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3、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一)分数的产生。

  1、请一位同学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其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数是不是整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以前我们已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下面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了几份?想一想: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怎样用分数来表示?

  (依次出现糕点图、正方形图、1米长的线段图)

  2、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等。

  出示图片“苹果图”

  教师提问:这幅图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几个苹果?

  每份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边讨论边板书)

  出示图片“熊猫图”

  教师提问:这幅图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几只熊猫玩具?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4只熊猫玩具是其中的几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边讨论边板书)

  3、将下面的两幅图与上面的三幅图进行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点与相同点?

  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单位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整体1,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是把各自的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

  (板书:单位“1” 若干份 一份或者几份 分数)

  4、总结、归纳分数的意义。

  根据上面的例子,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意义教案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2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能结合单位“1”描述具体分数的意义。

  2.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3.学生在用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建立单位“1”概念

  1.同学们,数学课当然离不开数,看这个数认识吗?(幻灯片出示1)

  2.这可是大名鼎鼎的1,它能表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

  3.瞧!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个正方形,一把尺子…

  4.你会用1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吗?

  5.学生一一列举。

  6.能说完吗?是呀,说也说不完!的确1是万能的,不过听大家刚才说的,一个,一个,好像小朋友们也能说得出来,谁能说点高级点的1,像我们五年级的水平。

  7.学生一一列举,适时点评,他说得与刚才同学说得有什么不同?

  8.是呀!刚才大家说的是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他说得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1的内涵更加丰富了。

  9.谁还能接着说,能说完吗?同样也说不完。

  :同学们,看来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由许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其实这个1在我们数学上还有一个更加专业的名字:单位“1”。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自然数1入手,体会数字1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应用,通过用数字1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字1的应用范围,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从而揭示这其实就是数学中的单位“1”,每一种新事物、新名称的学习我们都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中自然地引出单位“1”,水到渠成。

  二、借助数学活动,深刻理解单位1

  1.大家来看,中秋佳节刚过,品尝月饼没?赵老师带来了…,个月饼,既然1能表示许多的事物,那么这4个月饼能看成单位“1”吗?

  2.明明这是4个月饼,你怎么用1来表示呢?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看起来就是1.

  3.如果我们把4个月饼看做单位“1”,以它为标准,那么…

  ………( )

  ………( )

  ……( )

  ……( )

  :数学这门学科就是这样,不仅要认真观察,还要灵活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刚才我们把4个月饼看做单位“1”,理解了4个月饼的,继续看大屏幕,这些能看做单位“1”吗?请你表示出这单位“1”的,请在活动单上分一分、涂一涂。

  5.纠错、展示学生作品

  (1) (2)

  (3) (4)

  6.抽象本质。同学们,观察大家表示出的,你有什么发现呢?

  预设:

  (1)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与分的东西没有关系,分的形状也没有关系!

  7.看来表示单位“1”的,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

  8.同学们,这就是分数的意义本质所在,通过刚才一段时间的学习,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呢?

  揭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9.既然与分的东西无关,那么我们可以把一条线段看做单位“1”吗?你能在这个单位“1”里表示出吗?

  10.展示学生两种想法

  (1)当成线段(2)看成数轴

  第二种进行:这位同学不仅找到了,关键是它没有把单位“1”看成是一条普普通通的线段,而是把它想成了数学中的数轴,真了不起!

  11. 在哪里呢?这里是多少?这里是?,怎么写的是1,=1吗?1如果看成数轴,你觉得1后面还有数吗?2在哪里?3呢?1和2的中间呢?1和2的这里呢?

  12. 里面有4个,也就是单位“1”里有4个,刚才的单位1里有几个呢?借助刚才的示意图逐一进行验证!

  13.揭示分数单位:

  :同学们,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单位,所以就是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分数的意义必须建立在学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关注让学生发现分数存在的规律现象,抽象出分数的基本特征,提取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试着说说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是抽象基础上的概括。在不断认识中建立分数意义的模型,通过观察验证,发现只要平均分成4份,其分数单位就是,理清分数单位与平均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单位。

  三、深刻认识分数单位,完成巩固练习

  1. 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

  2.你们怎么回答的这么快?我还没有说出分子呢?你们怎么就知道分数单位了?

  3.:看来,我们学习数学,能出表面现象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就可能处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们的思维真好!

  4.来快速完成一组练习吧!看谁有对又快!

  5.巩固练习

  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写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任何一节数学课,脱离不了基础行的练习,练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提升,通过一组题目的练习,增强学生对分数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理解,同时把单位“1”里面有几个分数单位凸现出来,为随后的带分数学习做好铺垫。

  四、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黄山风景区面积约占黄山山脉的

  (2)黄山年均雨日大约是全年的

  怪不得!这大概就是红树铺燕云、黄山云成海的奇观缘由吧!

  设计意图从数学中回到现实生活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单位“1”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水平,促进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

  五、反思

  同学们,你们活跃的思维使得数学课堂熠熠生辉,相信大家,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无论从知识上、还是数学方法上,或是学习态度上都会有新的收获与发现,那么,这节课呢?有没有新的思考。

  出示思考问题:

  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

  1.哪个知识点的学习让你记忆犹新?

  2.你有没有领悟到一些不错的数学学习方法?

  3.学习数学重要的一些品质有所体会吗?

  4.或许,你还有别的……

  我相信,这些都来自于你们最真实的想法,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学会思考,终究成功!出示: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设计意图如果在日常的教学中,能时常带领孩子们从知识、思考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反思,这将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的,因此,不让学生进行盲目的反思,而是根据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思考,这样更有助学生对于学习过程进行深度思考。

分数的意义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猜谜语导入

  课件出示谜语:

  1、这个东西你100%见过。

  2、这个东西的使用期限大概有80年。

  3、这个东西现在就在教室里。

  4、他(她)和我们当中大约50%的人的性别是一样的。

  5、他(她)比你们的年龄都大。

  学生猜出谜语后导入新课。

  二、活动(二)探究新课

  1、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六年级三好学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17/100、3/20分别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

  (1)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容易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呢?根据什么?

  (3)小结: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时,一般要进行通分,使分母相同。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中,通常把分母化成是100的分数,这样便于比较。

  下面我们把这两个数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思考:17/100和15/100都表示什么?

  2、练习。

  一个工厂从一批产品中抽出500件,经过检验,有490件合格。合格的比率是多少?思考并计算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多少?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是多少?说说98/100表示什么?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练习说一说17/100、15/100、98/100都表示什么?

  (1)提问: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什么关系?

  (2)小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就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3)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学习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提问:百分数和分数比,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百分数应该用什么形式表示呢?

  (1)写法: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表示。写百分数时,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后面添上百分号。

  (2)读法:读百分数时,只要把百分号看作分母是100,百分号前面的数看作分子,就可以和分数一样读了。

  5、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三、活动(三)巩固练习

  1、第105页“做一做”,

  2、练习十八的第3、4题,

  四、活动(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知道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都在什么时候用百分数吗?百分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希望同学们学好百分数并学会在实际中应用。

  五、作业

  练习十八的第1、2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八的第1、2题

分数的意义教案15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教材77、78页及练习十八的内容。

  2)、收集生活中应用到百分数地方的知识。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的优点。

  教育方面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的应用意识。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科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7、78页及练习十八的内容。

  学情分析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通过类比类推理解思路。

  根据学生学段的特点,教学中应开放课堂,推广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熟知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区别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意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引用从百度搜索的相关知识)

  学法:合作探究,自主交流

  教学准备

  1)、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材料,找到了很多教案作为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2)、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小学教学网有关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多媒体课件PPT,给生直观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

  教学过程

  活动一:师生交流,充分感知

  师: 同学们课前了解并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棉68.5%,绦纶23.5%,晴纶8%。

  生:我在酒瓶的商标上找到了酒精度11.5%。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含乳量≥60%, 脂肪≥3.5%。

  生:我在亲亲果冻找到“中奖率为100%”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百分数,虽然没学过,但都会读出来,我真佩服你们! 这么多的百分数,说明了什么?

  生:百分数的用途很广。

  生:百分数很重要,生活中离不开它。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充分感知百分数,并创设了平等交流的氛围,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活动二:合作探究,充分感悟

  师:老师也收集到了好多百分数,看,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课前把百分数圈出来,用课件展示)

  (在这里用简单的两个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环保教育。)

  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你们想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生:百分数是什么样的数?它到底有什么用处?

  生: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 写法。)

  师: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学生拿出手中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交流,准备汇报)

  生:我收集的是: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棉68.5%,绦纶23.5%,晴纶8%。我的理解是把衣服的成份看作100份,其中棉占68.5份,所以68.5%表示棉占衣服成份的68.5%;涤纶占23.5份,23.5%表示涤纶占衣服成份的23.5%;晴纶占8份,23.5%表示晴纶占衣服成份的8%。

  生:我收集的是:太平洋的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49%,我的理解是把海洋总面积看作100份,其中太平洋的面积占49份,49%是太平洋面积与海洋总面积比较的结果。

  生:我收集的是:中奖率为100%,我的理解是如果你购买100次,100次都中奖,100%是表示购买次数与中奖次数的比率。

  师:从同学们的理解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也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通过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理解体会了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与我们学过了分数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小组合作研究讨论,并作好记录)

  生:我们组认为它们的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分数有时可表示这种关系,有时只表示具体数量。写法也不同。

  生:我们组补充,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容易比较大小,一看就清楚。

  生:分母是100的分数不一定是白分数。

  (评析: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创设了“现实数学”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及优点,同时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得到交流、沟通,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活动三:主动应用,拓展升华

  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对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得相当透彻了,那么你会写百分数吗?会写请到黑板上写一个百分数。

  (学生有一拥而上,写出各种各样的百分数。)

  师:同学们写了这么多的百分数,你能任选一个说说它的意义吗?生:我选50%,这节课我举手4次,老师让我回答2次,我回答的 机会占举手次数的50%。

  生:我选96%,第三单元测查我们班及格人数44人,几个率约占全班人数45人的96%。

  生:我选120%,它的分子比100大,有意思,比如工人一天要生产20个零件,结果完成24个,完成的占生产任务的120%。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不能应用百分数的意义,用一句话表达对自己或同学、老师的满意率?

  生:我对自己的满意率为90%。

  生:我对自己的满意率为95%。对李志的满意率100%。

  生:我对自己的满意率为95%。对同桌的满意率50%,对老师的满意率95%,因为同桌上课时老是吵我,而老师没有发现。

  生:我对老师意率为100%。

【分数的意义教案】相关文章:

【推荐】分数的意义教案三篇02-27

分数的意义教案范文九篇02-10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01-05

关于分数的意义教案汇总五篇08-13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04-06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04-22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4-05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5-25

《分数的意义》教案模板锦集9篇04-0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