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4-29 22:37:4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夏天的雷雨》。

  《夏天的雷雨》是鄂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火热的夏天》第一个主题《夏天到了》第二课时。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和儿童的认知规律。

  我将了解雷雨前的现象,了解雷雨中的一些科普知识以及雷雨的危险性,掌握防雷知识作为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行为与习惯上,我想让学生知道要躲避雷雨,并掌握躲避雷雨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我设计了本课的情感与态度目标:知道夏天的雷雨是自然现象,消除学生对雷雨恐惧心理。鼓励学生观察,争当小小气象员;鼓励学生看书,争当小小科普员;鼓励学生宣传,争当小小宣传员。让学生乐于对大自然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这节课我设计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方法,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中感知雷雨,通过讲一讲、读一读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还有雷电带来的灾难,通过帮一帮、说一说方法,让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演一演、议一议方法,让生活中的情景再现,并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想一想、评一评方法,知道我们自己在雷雨时有哪些行为是错的。

  这节课我觉得,它的重难点是掌握正确的避雷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构建一个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趣味性的课堂。

  一、构建开放性的课堂

  夏天的雷雨是自然现象,学生们都见过,但他们的观察有限,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了解到雷雨前的现象以及避雷小常识。让课堂走向室外,课堂更具有开放性。这也有助于“了解雷雨现象和掌握防雷知识”这个知识目标的达成。

  二、构建紧密联系生活的课堂

  1、联系生活、观察生活,关注雷雨前的现象

  教材中给出的雷雨前画面,都是一些小动物的现象,但是联系到我们学校的学生,他们都是城市的学生,很少看见这些动物,那么怎么知道要下雨了?于是我在活动一中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将这些现象分类,分为在城市和农村,我们分别可以通过什么来知道要下雷雨了。

  不过今天在课堂上有很多学生的回答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到的都是自己感受或看到的,那么我再用此方法梳理时会让他们更加清楚。

  2、用已获得的避雷常识帮一帮身边的小朋友,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学生了解了避雷方法后,我根据我校学生情况,创设了四个情景。这四个情景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真实生活。并且让学生在帮助这些弟弟妹妹中获得快乐。

  在课堂教学时,这个环节学生都很积极,有了这种很真实的情景,他们就像在真实的生活中帮助他人一样,获得快乐。如果不是这么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学生可能会想不到他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到别人。此方法也促进了教学重难点的达成,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防雷知识。

  3、由人及己,评判真实镜头中的自己。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基本上是言不及己,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判断这些图片中学生行为的对错。而这些图片都是上周五,我校学生真实的画面,学生看了后会感觉很亲切,并且容易接受正确的观点。

  事实的确如此,学生在看到照片时首先很惊讶,后来利用他们学过的已有知识在帮忙改正时,其实他们就能联系到自己的行为,并且自觉的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就说明在他们心里已经牢牢记住了防雷知识,并且已经接受。在这里重难点就很好的达成。

  三、积极构建有“味”的生活课堂

  本节课的内容虽然是学生司空见惯的,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品德意识,这还需要一种理论灌输,如何让学生吃理,如何导行,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争当三员”。

  1、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关注天气,争做小小气象员。

  2、鼓励学生去探究、去阅读有关雷雨的书籍,争做小小科普员。

  3、鼓励学生宣传避雷小知识,争做小小宣传员。

  具体表现在:

  (1)“说一说、读一读”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活动一中,了解雷雨前的现象,就主要是通过学生说,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并且老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怎样的,最后读一首儿歌来帮助记忆。

  (2)“听一听、看一看”

  可以让学生了解不知道的知识,比如看雷雨灾难的新闻,看统计情况等,还有听小博士讲解避雷知识,这些学生都很容易接受,并且让学生对雷雨的危险性有初步的认识,对避雷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在这里有助于知识目标的达成。

  (3)“演一演、议一议”

  在课堂上通过演的方式将生活中的情景再现,一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情景更真实,学生更容易接受。演完后让学生议论其中行为的对错,这个环节可以很好的突破重难点。

  (4)“想一想、评一评”

  学生看生活中真实的照片,来判断行为对错。通过设计三个我校一年级学生遭遇雷雨天气的情景,让学生用已有知识帮助弟弟妹妹安全避雷。这个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更好的掌握避雷知识。

  总的来说,在本课教学上,我力求做到融“激励性、趣味性、过程性、引导性、发展性”为一体,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思想上受到教育,行为上有更多的自我保护的安全知识,力求创设“润物无声”的品德教学境界,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全面关注学生问题,科学有效的评价学生等问题上都还做的不够好,这些都有待于我进一步的学习、改进。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欢迎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五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②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③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②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 教学重点:

  ①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②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 教学难点:

  ①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②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 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

  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 说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三、 说学法指导

  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2、 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3、 、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四、 说教学程序

  (一) 导入新课:

  先播放两段“城市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预报”的录像。看完后,告诉学生要能够看懂和听懂这些天气预报图,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 锋面系统

  (一) 锋面结构与特点(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

  1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2 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3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二) 锋面类型与天气(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完成表1内容)

  (问题: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在学习该天气系统之前,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几种基本的气压类型。(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介绍五种基本的气压类型: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鞍形气压场)(强调: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利用多媒体播放“北半球低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动画,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以及天气特点。然后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完成表2内容。

  天气晴朗天气实例: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过渡: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那么,锋面与气旋能否同时出现?为什么?)(播放“锋面气旋”图,让学生从图中了解锋面与气旋能同时出现,这种组合叫锋面气旋)

  三、 面气旋

  1 概念: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叫锋面气旋。(教师讲解:因为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两股性质不同的气流可能相遇形成锋面,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形成锋面)

  2 天气:云、雨,甚至是暴雨,雷雨,大风天气。(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如何,由于时间的关系,布置学生课后思考)

  (四)巩固练习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和看懂一些简易的天气形势图,因此最后通过活动课“试做天气预报员”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五)布置作业

  1 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是否相同,气旋前方、后方、中部的天气各如何?

  2 地理填充图册p45 第5题,p46 第7题

  (六)板书设计2.5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 锋面系统

  (一)锋面结构与特点

  1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 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3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三) 锋面类型与天气

  分类 概念 暖气团上升情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天气实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被迫抬升 温暖晴朗 刮风、下雨、阴天、降温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主动徐徐爬升 低温晴朗 连续性降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二、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 五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2 气旋与反气旋的差异

  天气系统 气压分布状况 水平气流状况北半球 南半球 垂直中心气流状况 天气状况 天气实例 低压(气旋)系统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逆时针方向辐合 顺时针方向辐合 辐合上升 云量增多,阴雨天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 高压(反气旋)系统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顺时针方向辐散 逆时针方向辐散 辐散下沉 天气晴朗 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三、 锋面气旋

  1 概念: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叫锋面气旋。

  2 天气:云、雨,甚至是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螺纹的种类和应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五版《机械基础》中第二章螺旋传动第一节的内容。

  《机械基础》主要讲解机械机器的原理,本章对于螺旋传动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和分析相关的螺旋传动机构,而学生在车工和数车等技能课上会学习车制螺纹,所以可以为学生在车工等技能课上的学习提供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同时螺旋传动的学习也为后续齿轮和蜗杆传动的学习奠下基础。

  考虑到螺纹的种类和应用是本章的基础内容,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下基础,我将其安排为2课时。

  二、说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机电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女生较少所占比例为2.9%,34名学生中只有一名女生,男生居多所占比例为97.1%,男生居多,则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对机器很感兴趣,由于车床等机器上应用了螺旋传动,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是学生

  掌握知识的能力参差不齐,而且男生不喜欢识记纯理论的知识,对于螺纹的识记知识学生掌握起来有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学情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螺纹的分类

  2.理解螺纹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综合归纳知识的能力

  4.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明确学习《机械基础》的意义,并进行专业教育,树立为生产服务的宗旨

  教学的重点为:螺纹的形成及其螺纹的分类

  难点为:螺纹的应用场合及分析生活实践中螺纹的应用

  四、说教学设计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将使用以下教法学法:提问学生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激情,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引入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螺纹,通过演示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归纳从中学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引而不发、适时点拨的作用,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层层深入。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凸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五、说资源整合

  为了使我的教学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资源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准备的资源除了必要的教材,学生习题练习册以外,还添加了一些辅助资源,如自制了教学课件,通过网络查询螺传动的动画演示。

  六、说教学实施

  下面,向各位简要地介绍我的教学实施情况。具体时间分配及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在课前准备阶段,我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为进入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课堂中首先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展开。接着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展开对螺纹的种类和应用的学习,学习完之后要进行课堂检测,最后要布置作业。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环节一:预习检测

  学生回检测练习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环节二:导入新课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想一想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螺纹,试举例说明?学生互相讨论思考,之后让学生举例说明,有位同学直接以自己用的笔为例,当拧开笔套时,它就是螺纹链接的,还有学生在课前预习准备的时候,在车间里发现了螺纹工件带到了课堂上展示,学生很热烈的举出了很多的例子,这样的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节三:螺纹的种类和应用

  1.螺纹的种类

  教师通过不断的展示螺纹的种类的图片,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螺纹的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总结螺纹的种类总共有几种,让学生总结归纳,可以让学生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情况,再次系统的归纳种类的分类并用多媒体展示归纳的分类表格,表格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加深所学知识。

  2、螺纹的应用

  连接螺纹的应用要分析举例讲解生活中螺纹应用的实例,通过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举例分析讲解示范,实现知识的传递,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螺纹的应用, 使学生体验和感受机构应用的魅力,增强专业兴趣。

  传动螺纹的讲解时展示台虎钳和螺旋千斤顶的动画,这两个机构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台虎钳学生在车工上经常使用,动画展示直观易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让学生回顾本课时所学内容,教师做补充归纳知识点。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巩固本课时所学内容

  环节四:课堂检测

  以不同的练习题形式,让学生回答,充分调动起学生动脑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要求学生完成课堂自我评价表,让学生客观的评价一下自己

  的课堂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环节五:布置作业

  机械基础习题册第9页

  好的板书设计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下是本课的板书,概括性、条理性相结合,红笔突出重点,体现教学意图。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氛围,切实让学生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

  创新之处:能够把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搬到课堂中

  不足之处:时间分配上还需合理些

  改进方法:应该给些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

  体会:在教学实践中,我真切的感受到,真正的备课是在平时知识的累积,经验的提升,观念的不断更新,视野的不断开阔,能力的不断提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欢迎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6页“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4)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教学的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高潮。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猜想的心理高潮,动手操作时的探究高潮,归纳结论时的思维高潮,综合练习时的活动高潮。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4、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学生每人几张数字卡片,每小组一张小数点位置移动变化情况表格。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总结知识,自我评价等。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首先,我要学生先看一个小数点移动的动画。

  (设计意图:小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跟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或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接着,出示课题,介绍目标

  板书:1:探索并归纳出规律。2:运用规律。

  (二)操作感知,探究规律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探导小数点移动,如果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第二层次: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第三层次: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第一层次:探导小数点移动,如果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1、用卡片摆出0.03,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可以怎样简写?

  2、将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什么数?

  3、得出:整数部分前面是0的要省略不写。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不写小数点。

  4、将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点左边什么都没有,怎么办?(添0补足)

  5、将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多少?

  6、学生小结:移动小数点时,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来补足,缺几个位就补几个0。

  (设计意图:分散难点,让学生清楚当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第二层次: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1.请每个学生拿出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情况表,用数字卡片按要求操作,把结果填在相应的表格里。教师建议同位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要求:每次移动小数点,都要从第一个式子开始。

  小数点移动的位置0.004米4 毫米向右移动一位0.04米40毫米向右移动两位0.4米400毫米向右移动三位4米4000毫米

  2、 提问抽查,纠正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每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变化规律)

  第三层次: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1、请学生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一下。(讨论题)。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大小怎样变化?

  2、同学汇报一下,(边汇报,边演示软件)

  3、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观察出来的。(如果有学生从小数表示的意义方面去想,教师应给予鼓励。)

  4、让学生猜想,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呢?

  5、教学课件演示,验证猜想。

  6、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7、看书96页,请大家一起宣读由他们自己发现并归纳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进行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的基础上,概括出规律。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三)多层训练,巩固规律

  (设计说明:数学规律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学习中感知规律,理解规律,在应用中巩固规律。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广泛参与。设计形式多样,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练得轻松,提高了能力。)

  1、巩固练习。

  (1)考填空: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师问:怎样才能简单地记忆下来?(如果有同学想系左手力气小,所以向右手力气大来形象记忆,应表扬。)

  (2)完成96页做一做,和97页上面的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随机挑选代表,摆上实物投影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这两题的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

  2、变式练习:

  (1)游戏,拖一拖。请一学生上讲台拖动小数点,并问其他同学回答,原数的变化情况。

  (2)解决98页练习题第1和第2题。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拖一拖的游戏,形象生动,学生喜欢,用课件动画的形式出示练习第1、2题,引起学生的注意,用变式的.练习,巩固规律。)

  3、发展练习: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两位,又向右移动三位,则原来大小有什么变化?

  4、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问学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规律在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应用?(让学生思考在学习中,点错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大小就不一样了。如果在银行统计时点错右漏写小数点会怎样?)教育学生做事认真细心。

  (四)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质疑: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首先自评,学生对自己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评介。

  接着可以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教师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或全班的同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五)作业布置:

  1、回忆一遍操作探索发现规律的整个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预习97页,例2和例3,做书上98页练习第三题。

说课稿 篇5

  一、内容选材的依据

  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着好奇,他们总是不停的看、听、摸、动,见到新奇的东西,总会伸手去摸、去拿,他们会积极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感兴趣的事物。在户外踢球的时候,常常听见几个孩子讨论到各自小脚的本领,如“我踢的球很远”“我的脚本领大,会骑自行车”“你看,我还会用脚尖走路呢”。。。。。孩子们对脚的兴趣十分浓厚。由此,一方面我结合《指南》中“强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探索意识,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轴心展开活动”的指引,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并根据该年龄段幼儿的活泼好奇、喜欢积极动用感官探索周围世界的特点,设想通过《有趣的脚》这一活动,让孩子们对脚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这一选材注意了情趣性、游戏性和幽默感,避免简单的说教和操作,进一步增加幼儿了解周围事物的特点,也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

  二、目标确定的依据

  鼓励幼儿探索,满足其好奇心是课程指南中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个目标,也是我们本学期指定的中班的幼儿发展总目标及中班幼儿阶段发展中的一个目标。根据课程指南和本月的目标我确定了第一个目标“在活动中探索脚的秘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孩子特别胆小,缺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的勇气,所以我把“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作为第二个目标。

  三、活动准备的依据

  1、脚印的引出,为幼儿探索脚的秘密做了铺垫,引出了孩子们比脚印、探索脚的秘密的愿望,使幼儿学习更主动、更积极。

  2、四条小路的创设,为幼儿探索脚的秘密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幼儿通过亲身的的体验去感觉脚的秘密。

  3、水彩笔、报纸、剪刀的提供,为幼儿打开了又一寻求知识的通道。“小画家”的称谓让幼儿有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大胆的与同伴交流,发展他们手指肌肉的锻炼和同伴之间的合作精神。

  4、录音机的使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户。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做着脚的运动,既为好动孩子的兴趣持久性提供了机会,也为一些内向的幼儿提供了适合他们学习的途径,让他们在幽静的环境中,静静的得到知识的熏陶。

  四、活动过程的组织

  1、活动一开始,我让孩子们自由的玩脚印,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主的发现自己的脚和脚印有什么不一样,为下一环节“探索脚的秘密”做了一个前期的准备工作。在“一起动动小脚”这个小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边听着音乐,边跟着我的指令做一些相应的动作,看似是做做动作,其实是在巩固一些脚的部位及名称,既为好动孩子的兴趣持久性提供了机会,也为一些内向的幼儿提供了适合他们学习的途径,让他们在幽静的环境中,静静的得到知识的熏陶。

  2、“二期课改”中指出,创设富有情趣的情景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通过情景的创设来探究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探究、发现、个人体验的过程。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我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所创设小路,让幼儿去探索,探索小脚走在不同路面上的不一样的感觉,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感觉,发展了孩子交往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了“二期课改”中班年龄段主题情景的学习特点“增加了交往合作的机会”。讨论小脚的用处和保护小脚,是为能力较弱的孩子所设计的一个环节,体现了“指南”中:学习活动应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的学习要点所设计的,这一点也是我教学活动中的一大优势,也体现了“二期”课改中: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这一要求,也提醒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怎样爱护自己的小脚。

  3、“印脚印”是这个活动的延伸部分。在这个活动中,利用听课老师的资源,让孩子们和客人老师之间互动起来。

  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脚的秘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准备:

  1、脚印

  2、四条小路(垫子、积木搭的、塑料小路、木棍路)

  3、彩笔、旧报纸、剪刀(供幼儿印脚印用的)

  4、录音机、磁带

  过程:

  一、玩脚印、比脚印,探索脚的秘密

  1、幼儿玩脚印。

  2、幼儿比脚印。

  师:把你们的小脚跟脚印比一比,你会发现什么小秘密呢?

  3、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小脚怎么样了(脚长大了,脚趾长了,宽了……)

  4、脚趾操(巩固对脚的认识)

  二、游戏(走小路)

  提供四条路

  1、孩子们来找一找有哪四条路?

  2、请你们光着脚到四条小路上去走一走,感觉怎么样?(幼儿自由走小路)

  3、交流:你走了哪条路,感觉怎样?(幼儿自由讲述)

  4、师小结幼儿讲述内容

  5、再次尝试,体验走小路

  师:我们的小脚感觉出走在不同路面上的不一样的感觉,小脚还有什么本领呢?

  6、讨论小脚的用处:(走、跑、跳、踢)幼儿每说出一种,全体幼儿学做。

  7、讨论保护小脚

  小脚有那么多本领,我们平时怎样保护小脚呢?(穿鞋、穿袜子、洗脚、剪脚指甲……)

  三、延伸活动:印脚印

  活动反思

  一、活动目标的达成分析

  1、这是一次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小脚丫》的活动目标是来源于主题目标,与前后活动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在幼儿已有一些相关的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在活动中探索脚的秘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这两个目标比较适宜的,由此给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作了较好的铺垫。

  2、活动中的材料与环境的投放,为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创设了一定的条件。如孩子在玩一玩小脚印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了自己的脚比脚印大和宽。在尝试走各种不同材料、质地与路面的小路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直观的探索,体验到了脚在不同材料、不同质地与不同路面上的不同感觉,由此也就自然的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同时我又为孩子创设了较多体验后的交流时间,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讲述机会,另外我倡导的那种平等、自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毫不拘泥的大胆讲述了自己的发现,从而就很自然、流畅的实现了第二个目标。同时在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中,扩展了已有目标的涵义,如孩子们不仅在活动中达到了老师预设的目标,而且在交流过程中,也达到了个别经验上升为集体经验的目标,使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得到了激发,探索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探索的求知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二、幼儿参与活动的程度分析

  1、我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探索过程中也比较有自己的主

  见,且想象较丰富,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在印脚印时,徐伟杰不仅印出了脚的大致轮廓,还有模有样地画出了尖尖的脚趾。剪脚印的过程中,孙辉说他印的脚印像弯刀,杜展豪却说他印的脚印像月亮,他们两人的个别交流,引来了其他孩子的不同意见,看到这种情景,我既没有给予肯定,又没有给予否定,因为我觉得这就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可能也会为我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而生成新的学习内容。

  2、在走小路的过程中,孩子们都积极地去体验了各种小路的不同感受,毛蒋伟等几个活跃的孩子走完了软软的草地、又去尝试走那硬塑的积木路和鹅卵石路,在交流发现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大胆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此时同伴的发现,又引发了几个胆小、动作慢的孩子产生了继续探索地兴趣,自主地又去体验了,所以虽然给交流带来了麻烦,但却充分说明了大多数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程度是积极而主动的。虽然也有个别孩子由开始的不愿意脱袜子到自愿脱去袜子参与的情况,是因为这几个孩子有的较胆小、有的怕冷,因为那天天气气温不高,但我没有强迫他们脱下袜子,而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到最后一个环节画自己的脚印时,他们被同伴的激情所感染,自动脱去了袜子,融入到了这个积极探索的行列中来了。

  三、不足与改进思路

  1、孩子在玩脚印的环节中,我为孩子提供的小脚印,原意是想让孩子在与小脚印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脚已经长大了,长宽了,脚背也长厚了的结果。但由于我提供的这些小脚印是我随意制作的,缺少一种脚印与孩子之间的可比性,所以孩子在探索中,只发现自己的脚比脚印大和宽。实践的操作,让我意识到了前期准备上的不足,由此也想到了改进的策略,就是以后应该准备与孩子小时候有关联的脚印,比如刚入小班时,让孩子把脚印留下来,写上名字,做好以后活动资料的收集工作。

  2、在走小路这个环节中,我本意是想让孩子通过走各种小路来引发孩子爱护脚的兴趣,但由于我当时有一种过程意识,在设计活动时没有周全的考虑问题,所以没有提醒孩子去充分体验,致使在如何保护脚的这样一个话题中,孩子们将刚才闻到的香和臭这一经验联系了起来,当时我想拉回孩子的思维方向,但觉得已无力回天了,就只好顺着孩子们的话题草草结束了。因此,我觉得以后应该让孩子充分体验各种感觉,让孩子们从光着脚、穿着袜子到穿着鞋子走小路的各种感觉都去尝试一下,积累较多的生活经验,那么孩子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也会运用多种材料去尝试的探索方式,这是一个培养幼儿学会学习的最好教育策略。

  3、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画自己现在的脚印时,由于我提供的是报纸,材质较软、易皱,孩子构线时较难控制报纸的平整性,画好的脚印与孩子脚的大小差距较大,因此,我的改进思路是画纸的提供应选用铅画纸等一些材质较厚的、平整性较好的纸张。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这是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以倒叙的形式回忆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昔日雄伟壮观的景象,以及后来在人类恣意的破坏下逐渐生命垂危,直至枯竭的历史。真实地描写了人们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情景,以此告诫人们要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这篇课文是第八组课文的最后一课的自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训练阅读速度,理解课文内容,二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安排: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四字词语。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以及朗读感悟能力。(3)、使学生能自主的采用小组讨论、朗读、想象等阅读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课是一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自读课文,所以我给它确立了两个重点,一是单元训练的重点,继续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二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原来、几年之后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通过让学生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本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读出瀑布“原来”、“几年后”的不同感触,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触动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思想上产生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感。也就是说在本课里,三维目标中情感价值观目标是显性的,它的实现即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自读课文,所以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但又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进行的。课前,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提纲:

  1、快速地自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你认为学好本文需要解决哪几个问题,请提出你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在一起交流。

  4、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

  5、网或者在课外书上查阅即将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准备课上交流。

  学法是以自学和小组交流讨论为主,并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解决第一个教学重点。教师主要是通过制作课件和激情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材料。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儿童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孩子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邀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既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成功教学的快乐境界。

  本课的设计旨在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文本和画面中真切的感受瀑布昔日的雄伟壮观,今日的奄奄一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自然而然的生发一种情感: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同时,努力通过“塞特凯达斯瀑布,我想对你说”“模拟总统演讲”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图形图像素材是多媒体作品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图形图像的准备是一项重要而关键的工作。本章《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就是指导师生共同完成这项工作的关键章节;本节课是 4.3 图形图像的加工的第一课时,是上节课内容图形图像采集的延续,又是图形图像加工的引路课。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Photoshop工具软件的常规操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图形图像系统处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图像常见问题调整的方法;

  2、掌握魔棒工具和画笔工具的使用;

  3、能够进行图像的简单合成与加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提高学生网络学习能力;

  2、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2、培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图像调整(大小、裁剪、色调色彩等)、魔棒工具和画笔工具的使用

  难 点:各种工具的综合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1、利用学生采集的素材:通过上节课图像的采集,同学们都拍摄了数码照片,照片上肯定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调整;

  2、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的大头贴经常出现在书本封面、文具表面等处,根据兴趣爱好,本课设计了制作个性大头贴这一的主题,通过对真实的素材进行加工,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3、选择学生熟悉的软件:Photoshop软件,初中虽然有所接触(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图像处理,只是简单了解了photoshop的简单选取工具、选区变换和图层操作。) ,减少接受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方法

  教 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本课以制作“个性大头贴”为主要任务线索,让学生明确任务,并完成任务。

  2、情景创设法:从学生身边事件引入,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使学生始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自主、能动地进行学习。

  3、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贯穿课堂的始终,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都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完成,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引导者的地位。

  4、表彰激励法:用小礼物(打印大头贴照片)激励学生,使学生看到课堂创作的真实成果,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竞争意识。

  5、演示讲授法:对学生难以解决且大众化的问题,教师适时演示、讲授,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学 法:

  1、利用网络学习:课堂从网络视频欣赏入手,相框素材也来源于网络,课后作业的完成要借助网络,让学生体会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应用的广泛,一是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二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作品的制作和评价过程都是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完成(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管理和随时指导其他学生),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3、成果展示学习: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其他同学的经验,有利于共同提高。

  四、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准备:图像(数码照片)的采集及导入;

  教师准备:调查学情;制作作品效果图及ppt课件;视频短片;大头贴背景素材;喷墨打印机与相纸

  媒体准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本节课以制作“个性大头贴”为线索,使学生灵活运用新旧知识合成加工图像,最后使作品个性化。图像的初步调整是本节课的基础,学会使用魔棒工具是本节课的关键,画笔工具的使用增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本课用到的知识较多,需要多种教法、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师的合理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达到新旧知识的灵活应用。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向大家推荐一个视频网站,作简单介绍,播放网络视频短片,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观察视频短片,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从网络资源入手,开启学生的思路;通过视频短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注意收集信息,分析问题。

  2、明确本课任务:

  【教师活动】展示自己照片原图和效果图,明确本课任务,板书,突出“个性”二字。问:要制作大头贴需要做那些准备?

  【学生活动】观看教师作品,思考

  【设计意图】用教师自己的照片进行展示,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创作的信心和欲望;提问引出下一教学环节。

  (二)制作前的准备:素材的搜集和调用及图像的初步调整

  1、数码照片常见问题的初步调整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打开照片,发现不足,指导学生对照片进行处理,以转播学生操作为主。

  【学生活动】运行Photoshop软件,打开自己的照片,根据自己照片拍摄的不足,并处理相应照片;

  【设计意图】学生打开照片后,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过渡自然。选择对自己的照片进行加工和创作,学生会更加感兴趣,制作过程也会更加投入。

  2、大头贴相框的获取

  途径:1、上网下载 2、教师机上的备用素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获取相框图片

  【学生活动】搜索、选择、保存图片并用Photoshop打开;

  【设计意图】上网搜索背景素材,一是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使作品个性化;二是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掌握现代化的学习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作品合成与加工。

  1、人物和相框的初步合成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初步完成两幅图像的合成(转播学生);启发学生:这时候出现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完成图像合成;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像的合成,把以前所学到的知识(选框工具、移动工具、自由变换等)综合应用,起到复习、巩固、熟练和提高的作用;此过程启发学生讲述并演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的出现,促进教学进入下一环节。

  2、魔棒工具的使用

  (1)引出魔棒工具*

  (2)删除选定区域

  (3)调整照片的大小和位置使作品美观协调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认识魔棒工具,会应用该工具并掌握使用技巧。

  【学生活动】思考、模仿、应用、体会魔棒工具的魔力;删除选区;调整照片的大小和位置使作品美观协调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自然的引出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以前学过的工具(橡皮擦、磁性套索等)在解决此类问题时的弊端,从而引出新知识。学习过程由自己体验并进行总结,加深印象,突破重难点。同时对以前学习的知识也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画笔工具的使用

  展示两个不同效果的作品,问哪一个作品表现效果好。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图像的差异,引出画笔工具,对学生讲解给予适当的补充。

  【学生活动】演示、讲解、应用、完善作品

  【设计意图】画笔的恰当使用能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还能掩饰作品的不足,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生讲解画笔的使用,对讲授者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更能树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合作学习。

  4、小组合作,完善作品,推荐优秀作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切磋”,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优秀的作品。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制作、协作、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小组内推荐作品的过程就是互相学习和切磋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和效果会明显的显露出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创作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在活动过程中,便于互相学习、借鉴和提高,同时培养了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四)作品的保存、展示、评价和表彰

  从六组中师生共同推荐出三个优秀作品,用喷墨打印机进行打印,优胜者领取“奖品”。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作品、发放“奖品”

  【学生活动】各组分别展示推荐作品(共六组);作者讲解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或得意之处(自评);其他同学发表对作品的看法(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促进学生作品的进一步完善,提高作品质量。多元化的评价过程,是班级范围内互相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奖品”的发放,鼓励了优秀创作者,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同学。

  (五)总结提升

  【教师活动】对学生总结进行补充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由学生完成,可以让学生及时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同时获得成就感,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情。教师适时加以补充,能弥补学生课堂上的一些不足或解开迷惑。

  (六)作业的布置

  作业内容: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本领,为你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制作一个大头贴,作为新年礼物用你的邮箱或QQ传递给对方吧!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熟悉作业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能使学生课堂知识得到巩固和延伸,并建议他们用现代化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使网络的方便、经济、快捷的优势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说课稿 篇8

  一、课题引入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传媒相继进入了课堂。运用现代的声像视听,三维动画等手段导入新课,对课堂教学是一次重大的变革。我在教学本文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象: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各样的贝壳,庞大的海龟,不计其数的海鸟…学生一边观看这些奇妙的海底世界的景象,一边听解说员的解说,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神奇世界之中,产生了新奇感,激起了浓郁的学习热情。此刻,我抓住时机,说道: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同时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这种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创设意境,由画入文的导入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内趋力,形成学习冲动的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美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在本课一开始,我采用录象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的启迪引导,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就会再现生活和自然的美景,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

  二、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言生动,富有吸引力。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大纲指出,要处理好语文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为了突破以上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部: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抓住重点,品词析句。

  〈三〉朗读课文---加强语感的训练。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每段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从课文整体入手,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是从“地理位置,总的特点→海水→海底→海鱼→海滩→海岛→保卫建设海岛的人们”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

  〈二〉抓住重点,品词析句

  1、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通过看地图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岛,向学生渗透南大门的含义,同时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

  2、自读第二自然段。我在教学中,从三个层次入手:

  〈1〉你从哪儿看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要引导学生先读,明白课文具体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有深蓝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学生把这些词句联系起来,想象海水呈现的各种颜色互相交错的景象,就比较具体地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了。此外还可采用填空的形式来训练。

  〈2〉再弄明白,哪儿水深,哪儿水浅,与地形联系起来,加深对“瑰丽无比”的深入理解。从而体会出海水给人带来的神奇之感

  〈3〉思考: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呢?引导学生理清第1、2句与第3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因为海底(),有( ),有( )海水(),所以从海面看( )。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懂得海水的颜色与海面的深浅息息相关,感受祖国南海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3、朗读第三自然段。由于本段内容较简单,为了解学生的掌情况,我设计了下面这个填空练习:海底的岩石上长着()的珊瑚,有的像( ),有的像( ),( )到处都是,大龙虾的样子( )。小学生抽象能力不强,在这段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出各种各样的珊瑚,让学生用手势、动作演示出珊瑚的形状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学生情绪特别高。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度和思维空间,运用电教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代替教师枯燥的解说,使学生遇到难点时迎刃而解,这样真正做到了教师轻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展开积极的思维,使画面形象与文字形象得到了统一,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海底不仅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4、默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用直线把说明鱼多的词划出来。通过理解成群结队等词语,体会出鱼的种类多。在此基础上提问:这段除了写鱼多你还看出了什么?让学生体会鱼的动态美。利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出各种各样正在嬉戏的鱼群图。我这样设置教学环节是因为电化教具的应用使教学效果声像化,它们能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化不可见为可见,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使儿童身临其境,多种感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他们越学越爱学。齐读最后一句话,提问:谁能把“多得数不清”与“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学生会说:既然说鱼多得数不清,为什么又说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呢?变老师的问为学生质疑。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让学生自己质疑,带着问题再读书思考,想办法解决,说出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文中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并非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而是进一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的数量之多,从而体会到这里物产丰富。

  5、分组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里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一是让学生读明白每自然段写的层次,二是抓住语言因素体会出这里景色美丽,非常富饶。 为了使学生能提纲契领的掌握第五自然段的内容,便于理解本段,又能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有条理地进行叙述,我设计了分层这一步骤,让学生先找出本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事物,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出贝壳和海龟两种事物,为此,就可将本段分为两层。再引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将这些词句恰当地连接起来,归纳段意。这可以和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的能力结合起来,以减轻初学归纳段意的难度。在第六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这段中每句话是围绕什么写的,是怎么连起来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反馈质疑,体会富饶,对结尾段加以理解。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西沙群岛必将更美丽、富饶?引导学生体会出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感受到西沙群岛的景美、人更美。深挖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联系思想实际谈认识,让他们萌发“学好本领,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三〉朗读品味—加强语感的训练。在本课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朗读后,最后读懂了课文,就会感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朗读训练不仅培养了学自觉读书的习惯,而且学生的思维、想象、理解、表达能力通过朗读也得到了综合训练。 以朗读助理解,以朗读促抒情,是学习写景抒情这类文章的有效途径。本课我采用“听读”、“评读”、“引读”、“对比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品词品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抒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

  三、总结课文

  “文章载道,书以明解”,为了使学生真正领会文章内含,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习理解了是按总—分—总,按地点的变化,抓住事物的变化,抓住事物的特点归类叙述的。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有老师的辛勤培养,应该好好学习,勇于向上,用自己的知识才华建设更加美丽的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结贵在升华。结束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我们学完《美丽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了解了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了解西沙群岛的景美人更美。我想:你们也会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勇于向上,我相信,十年,二十年后,你们一定回用自己的知识才华来装扮祖国妈妈,将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你们能做到吗?大家一定会齐声答:“能!”在这群情激昂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教学,不但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且也起到了意犹未尽的作用,把教书育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教学大纲》中“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在在教学中多处运用多煤体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让学生心驰神注、静观默思、思索回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发展智力,从而实现有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相关文章:

1.有关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2.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3.有关生物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4.有关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5.有关历史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6.【精华】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

7.【精品】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

8.【推荐】说课稿范文汇总九篇

上一篇:语文说课稿 下一篇:分数的意义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