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5-10 22:37: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15册第11课的《发现与创造》。(板书课题)现在我从5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课设计为2课时。是初二年级的课程,它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对上一节课的延伸,也是对初一课程的一个提高!

  说明:承上——这节课是个对材料认识与发现创造的课程,是对第13册《收集与创造》、《资料册的设计与制作》的一个延续,因为这都是对材料的认识与理解、并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的课程,意在为学生打开一片她探索和创作的天地。启下——因为本节课又是一节综合课,对初二及初三的以及设计方面均有体现,例如第15册《公共设施设计》、第17册《传统与现代艺术》。

  教材体现了:①认识材料的种类、发现材料的美感、合理的利用材料;②了解相关的造型及色彩知识;③发挥材料的特点,制作美术作品,了解创作的方法。

  我选择面具作为切入点,原因1是教材中有各种材料制作的人脸造型,可理解为面具。原因2是意在“弘扬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对此有所认识与提高,这也是我上本节课的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这节课是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学生可结合表演活动设计面具,并在活动中展示、体验、交流面具。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这也是体现了新课标总目标中的观点。

  初中阶段教学目标: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3.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4.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5.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演示;板书辅助教学;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实物展示品;音乐素材若干等。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朝阳区一所市级示范校,学生有较好素养,善于发现,充满了探索性、有创新意识;但又具有不确定性、自律能力表现的较弱。

  所以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创新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造型能力的培养;构成能力的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写实、意像、抽象);创新力培养的成果展示。

  这是我们的教学资源在学生方面的体现,在教师方面,我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学成果奖的参评曾进入终评阶段,我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法、学法的运用

  运用以下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法、探究法、现代媒体、提问法、实践法、复现法等。

  体现了“三导教学”的模式:一导主体视觉形象,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二导形式美特点感受,促进学生对形式美感、趣味中心的感受与理解。三导小组判断与评价,促进学生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以下6个环节:导入;材料的发现和利用;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作业展示;艺术体验、展示、交流;课堂小结。

  课前准备及环境的布置:(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1.导入

  我现在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面具!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做的么?(学生猜?)

  原来就是一个包装盒的衬!

  原来这样不起眼的废器物还能做出这么好看的面具!

  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我们了解了面具的起源以及艺术特征,还知道了面具的很多故事,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以兴趣做先导,运用提问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材料的发现与利用

  再来看一些面具,能看出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么?

  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在欣赏中,同学们发现面具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了解有关面具的更多信息、拓宽创作思路。

  3.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板书)

  戴着面具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你愿不愿跟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面具呢?

  这时候我就告诉他们要作面具首先要了解人物特征:设计典型的面具形象。

  实际上是我们要突破教学难点的地方,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来欣赏影片《马兰花》(插入视频片断)。

  看完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剧中人物,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造型更适合这个人物,比如说小兰,美丽善良,造型上是圆形的?尖形的?还是方形的?

  设计意图:了解剧情,让同学们脑海有很多的人物造型,才能有更多的想象力!

  这里是解决教学难点的阶段。

  (1)设计造型

  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以上是设计造型阶段。

  (2)选择材料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材料不同, 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作。

  (3)设计色彩

  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面具色彩丰富,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下面我们欣赏一些典型的藏面具吧,让我们测试,看看你对色彩与人物的特点把握如何!

  (4)动手制作

  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选、剪、折、弯、叠、挖、扣、贴、粘等等很多的手段

  过程为:①确定主题;②画出草图;③选材制作;④加工装饰。

  大胆夸张、合作创新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制作过程,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面具,体现出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解决教学难点的方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包括找资料、展示、交流等),平时多进行一些分组训练,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做的工作,指导他们明确分工,坚决杜绝“拿来主义”。

  4.体验、展示、交流

  每组同学依次上台表演本组节目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通过节目的表演活动,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制作的面具。表演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带来的乐趣。从活动中了解了他人,了解自己。

  5.课堂小结

  (1)我们所做的面具是对环境的保护—废物利用。

  (2)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的感受,并且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

  (3)欢歌劲舞、交流情感

  五、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表述出自己的观点,造成活泼的讨论气氛!对学生的各种观点采取宽容的态度。加以正确的引导,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成功。

  学生评价:表演完节目、展示各组面具。同学们对面具与节目进行自评和互评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

  《秋兴八首》(其一)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一首诗,是高中语文教材选上杜甫的三首诗之一,紧接在第五课李白《蜀道难》之后。该单元以诗歌为主,共有七篇,杜甫就有三篇,而且都是在诗人流寓夔州所做,都有着相似的心境和创作背景,学好这首诗,对于领会感悟其它几首诗也有启发作用。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诵读诗歌,进入诗境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反复地读,熟练到脱口而出,自然成诵。突出诗歌诵读的意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语言和韵律美,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吟诵诗歌,抑扬顿挫,韵味无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诗歌意境的美,形象的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朗读相比,诵读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诵读应该是古代诗歌教学的贯穿始终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在我国许多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情和景是不可分的。那些流传千古的名诗、名词、名句,情和景确实是“妙合无垠”的。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巅峰,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在杜甫诗歌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秋兴八首就是其中典范的代表之作。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画面素描,用细腻的语言再现情景;第二,情景交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的。

  3,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写作

  4,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

  5,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歌曲《春天里》,由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导入杜甫写的一首“秋天里”——《秋兴八首》(其一)。

  2.指导学生初读诗歌,并掌握理解诗歌的基本方法----四读法,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

  3.指导学生诵读诗歌,掌握诗歌诵读的方法技巧。

  4.赏析诗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

  5.迁移扩展。古诗和现代的歌词,有很多的相似点,好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方文山作词的歌曲《菊花台》很好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鉴《秋兴八首》(其一)和《菊花台》中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写几句情景交融的歌词。

  6.小结课堂。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所掌握的方法、所产生的感悟进行及时的反思小结。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七课《蜗牛的奖杯》。

  一、说教材:

  《蜗牛的奖杯》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只能在地上爬行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这篇课文内容长短适中,但层次清楚,内容通俗易懂,童趣性强,与课文相配的两幅插图中蜗牛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朗读,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二、学生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领悟了发现文本背后寓意的方法,但二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整体语文素养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时仍更多地关注于课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忽视形象的寓意和文本的内涵。学生中也有成绩好,骄傲自满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正好可以对他们进行一次思想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我对本课教材的理解,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

  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部分生字,能正确读、规范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认识、学写偏旁“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长句子,初知课文大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课题。

  1、(板书:蜗牛)指读“蜗牛”,同学们对蜗牛了解吗?生交流

  2、师:小朋友比较熟悉现在的蜗牛的样子,传说过去的蜗牛是有翅膀的,并且还得了一 个冠军奖杯呢。边说边完整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蜗牛的奖杯,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奖”,读准三拼音,教师再讲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边范写“奖”字,边说记忆方法:这个字,上面是“将军”的“将”的变形,下面是个“大”字。古代的大将军打了胜仗,皇帝会送给他一个大大的奖赏。学生书空。

  3、然后鼓励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教师趁势引导:

  1、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读书要求:

  第一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第二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第三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长句子。

  给足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后

  3、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部分词语,多种形式读。

  (2)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简单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3)指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课件出示部分长句子指导朗读。

  (4)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将轻松的课堂氛围还给学生,让不同能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乐于交流)。

  4、学生按要求再读课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思考:

  (1)、蜗牛以前是什么样子的?用横线划出来。

  (2)、后来蜗牛变成什么样子了?用波浪线划出来。

  (3)、蜗牛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用括号标出来。

  教师巡视,全班交流,订正。再读一读这些句子。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此反复诵读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自主探究,识写结合。

  1、课件出示本课部分教师课前在田字格中写好的生字,自主识记。

  2、认识新部首“支”,范写“翅” 。注意强调“支”成为部首后最后一笔“捺”的变化。(多媒体演示写法),学生描红。认识多音字“强”,练习用“强”字组词。

  3、指导学习难写好的“蜜”。指导笔顺。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4、交流其他生字的字形特点(形声字)后在书上描红、临写。

  四、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才知道,原来蜗牛背上的壳竟是多年前它参加飞行比赛时得的奖杯,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学习。

  今天我主要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先说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继续学习本课生字“蜻 蜓 蜂”,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有力、自由、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以及“……”的用法来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蜗牛身上硬壳的由来,明白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道理。

  说教学重点、难点:

  综上所述,借助看图,引导想象,紧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对话,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这两句话中“唯恐”和“生怕”虽然是近义词,但担心、害怕的程度不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体会,因此领悟、体会这两个词在句中的意思,让学生初步感受母语的丰富多彩成了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法上我会充分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创设多种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抓住课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自由交流,从而突破重难点。

  2、学法

  针对学情,在教学时我将指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图片,展开想象,反复朗读等多种手段领悟文章内涵。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主要通过巩固复习;读中感悟,学习课文;创设情境,理解寓意和学写生字,讨论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环节:巩固复习

  1、首先我引导学生复习认读课文中的“自由地飞翔、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选择其中一两个词说一句话。观察这些词之间的联系,简单地说说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再现课文内容,为继续学习课文作准备。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一两则填空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说话难度,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心。

  第二环节: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读读悟悟,体会以前蜗牛翅膀的有力

  教学一开始,我就出示几张对比鲜明的蜗牛图,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激起探究欲望。提问:你见过的蜗牛是这个样子的吗?看到这两种不同的蜗牛,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进行交流)随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读一、二两自然段,我适时点拨学生抓住“有力、自由地飞翔”体会以前的蜗牛翅膀有力,飞行自如。考虑到学生对于“遥遥领先”一词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我紧扣“遥遥领先”这个词,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法再现比赛场景,让学生反复读句子,借助“甩下、所有”理解“遥遥领先”就是所有这些参加飞行比赛的对手都被蜗牛超过了,而且被甩得很远。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找出带有“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课件中用红色突出)的句子好好读一读。教师趁势说:这下,老师明白了,蜗牛在飞行比赛中得到奖杯是因为:引读第一自然段“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顺势板书: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它的对手就这么几个吗?还有谁也会来参加比赛?师点拨:难怪文中用的是“……”(课件提示参赛小动物和省略号),我们读到这儿时要稍微停顿一下(指导读好省略号)。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蜗牛凭着出色的飞行本领获得了冠军,还得到了让人羡慕不已的奖杯呢!(课件出示奖杯)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只获胜的蜗牛,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那高高的领奖台上,手捧着金光闪闪的奖杯,你最想说什么?教师扮演记者,学生扮演小蜗牛,想象练习说话。(课件演示:采访图片!)想象中,培养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过渡:获得冠军的小蜗牛,后来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结果又如何?巧妙地激起孩子们学习探究第三自然段的欲望。

  2、读读品品,感悟得奖后蜗牛的得意

  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及难点所在。教学时,首先,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弄清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事?找到反应蜗牛得到奖杯以后的表现的词语,此时(板书:得意洋洋)指导读出这种得意洋洋的感觉。紧接着,以“得意洋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找描写蜗牛得意洋洋的句子:(课件出示:“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成天的意思,(利用换词理解的方法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用已会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教师再次质疑:老师纳闷了,这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它究竟想干吗呢?它一定会背着奖杯到处炫耀吧!它会怎么跟别人说呢?此环节引导学生想象蜗牛成天背着奖杯碰到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到蜗牛从此不思进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荣誉看得很重的心态。在教学中,我预计“唯恐、生怕”这两个词文言色彩较浓,学生的理解不到位,因此,我和学生交叉读这两句话,并为“唯恐、生怕”找找近义词,初步感知蜗牛内心担心、害怕的心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蜗牛对于“别人不知道自己是飞行冠军”和“奖杯被别人偷去”这两件事更担心哪件事。学生在交流中不仅能体会到语意大体相同而选用不同的词语表达,能使文章意思更显得准确鲜明,使蜗牛对奖杯、荣誉看重的心态更深地烙在学生脑海中,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蜗牛既得意又担心的心情就水到渠成了。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到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阻碍自己前进。

  3、读读想想,领悟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了蜗牛因不再练习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飞不动了。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组织交流感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天长日久、退化、勉强”等词语。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理解“退化”一词时会有困难,因此,我让学生再读第三段,了解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退化一词。从而体会蜗牛不思进取,结果沉重的奖杯变成坚硬的外壳,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板书:坚硬的外壳、慢慢地爬行)。

  第三环节:创设情境,理解寓意

  在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利用媒体出示蜗牛以前和现在样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观察想象蜗牛现在的心情。接着创设情境:看着现在的自己想到以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此时,如果你是蜗牛会说怎么想呢?转换角色思考: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先交流,然后写在书上。或用填空说话的方式降低想象说话的难度,让更多的孩子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通过说话的过程提高认识,深化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出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名言。让学生齐读,进一步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第四环节:学写生字

  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确实需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点不妨低些,但训练一定要扎实,要求一定要严格。就低年级而言,语文教学应该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识字、写字的训练上,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质上,本课重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蜂、蜓”两个生字。我利用媒体出示生字,指导学生朗读,找出两个生字的共同点,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书上当堂练写,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认真书写。

  第五环节:讨论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最后讨论,《蜗牛的奖杯》是在讲蜗牛变化的故事吗?(教师要说明这也是一个童话故事,它是要让我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的,不是讲有关蜗牛知识的文章。)课文是根据杨啸的寓言诗《蜗牛的奖杯》改写的。(课件出示原文内容),请学生课后查找阅读。简单介绍《毛驴办学》、《狐狸和宝镜》、《螃蟹的恳求》、《猪的诉状》等。

  六、说教学板书设计:

  针对这一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7、蜗牛的奖杯

  有力的翅膀 坚硬的外壳

  得意洋洋

  自由飞翔 慢慢爬行

  这样的板书,我主要以蜗牛的身体及心理的变化过程,体现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清楚,学生对课文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七、总结陈词:

  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领导、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引用资料: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蜗牛在歌曲里是如何做的?让学生明白道理!即: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知识:学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石壕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第一课时已学过了前两首,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这篇《石壕吏》应该有了一定的基础。

  《石壕吏》语言凝炼、质朴,内容比较集中,主要记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第二天天明,作者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

  二、说目标及重难点:

  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初步尝试鉴赏诗歌,体会藏问于答的写法。

  三、说教法:

  1.朗读法: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反复诵读、以读带讲、以读促讲,因为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范读,生读,互评,小组展示读,二部轮读,齐读等方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作准备。

  2.激趣法: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择多种学生感兴趣的因素:猜对联、当导演编导课本剧、情景对话等,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和对作品的理解。

  3.合作探究法:在探究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体现在两方面:(1)自主。学生在课下自主预习,自己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编排剧本,教师只作适当点拨。(2)合作。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来合作讨论解决,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能力,体会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例如:官吏只出现了两次,却以《石壕吏》命题,原因何在?为什么隐去官吏的蛮横凶恶?如何理解作者的沉默?

  四、说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展示对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问“今天咱们要接触的名人就在这两幅对联里猜他是谁”?(设计意图:引用朱德、郭沫若的对联认识杜甫,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杜甫的认识,烘托课堂气氛。)

  检查背诵上节课学的《春望》——(温故知新)。“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春望》同一时期的一首长篇古体叙事诗《石壕吏》”。(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安史之乱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设计意图:介绍写作背景,为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降低难度,铺平道路)

  (二)朗读诗歌

  步骤:听朗读录音——自主朗读——小组朗读——展示朗读(齐读,分角色读,二部轮读等)(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将学生带到故事情境之中,在朗朗书声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作准备。)

  (三)复述故事

  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尝试用第一人称进行复述。在此基础上,理清这首叙事诗脉络。

  明确:本文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是“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设计意图:在故事复述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交流。既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的内容及写作脉络。)

  (四)解读诗歌

  假如你是导演,如果把这首诗改编成一出戏,你会安排几个场景?说说你的思路。

  (设计意图:立体化再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层次走进文本,抓住文章的写作重点,且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听妇之苦

  齐读“听妇致词”一环节,思考:这一部分写了老妇人哪几方面的苦?

  明确:丧子之苦;困窘之苦;应征之苦。

  2.观吏之怒

  (1)在表现差役时,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富表现力?

  明确:捉、呼、怒;夜、夜久

  (2)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差役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藏问于答的写法)

  小组研讨交流,之后完成填空。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在梳理文章层次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深挖文本内容,体会人物性格;通过情景对话的方式领会文章藏问于答的写法,体会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特色;突破教学难点。)

  3.察作者之情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沉默?

  明确:矛盾,国事危急需添兵,然而丁壮殆尽,兵员枯竭,全诗即在这矛盾中展开了历史画卷;忧国忧民。

  补充: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新婚别》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垂老别》

  (设计意图:与作者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突破文章的教学重点。)

  (五)问读诗歌

  学习了《石壕吏》,你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在问读中再次走进文本,查漏补缺,深化理解,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六)改写诗歌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讨论交流:对环境具体描写

  对人物细致刻画(参照插图)

  丰富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通过改写丰富文章的故事情节,练习取舍和组织材料;同时有效利用文章的插图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和表达。)

  (七)推荐阅读

  课外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外阅读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八)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石壕吏》

  (设计意图:强化基础,关注并规范书写;在背诵默写过程中完成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做到准确无误。)

说课稿 篇5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六年制小学美术教材岭南版第三册第一单元《水中的鱼》。

  教学目标:

  审美领域: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

  技能领域:能大胆创新作画,合作画一幅色彩鲜艳的《水中的鱼》。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策略:

  欣赏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及电软演示法。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掌握表现出鱼在水中的游姿、动态,并以此体现“水”意。

  教具:

  多媒体软件、四幅上好底色的海底图、课题。

  学具:

  画纸、水彩笔或蜡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从不离水,摇头摆尾,鳞光闪闪,满身珠翠。(鱼)

  在学生猜出正确答案后请几位同学讲讲:你是怎样猜出它是鱼的呢?

  二、讲授新课:

  (出示多媒体课件)

  1、听一听:

  请同学回答你听见什么声音?从而引出“水”。

  2、欣赏分析:

  a、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鱼。

  要求:一边欣赏一边观察这些鱼的形状和色彩。

  b、提问:你觉得自然界的鱼漂亮吗?哪个同学记得它们的形状和色彩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3、欣赏教师范画: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提问:小朋友你觉得哪条鱼画的最生动呢?

  教师强调;画水中的鱼,只要画出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不用画水,人们也可以感觉到鱼是在水中的。鱼游动时全靠鱼尾的摆动,一般的鱼是向左右摆尾的,若能画出摆尾的形状,便能表现出有动感的游鱼了。

  4、演示如何把自然界中的鱼用美术的方法画出来,使学生懂得画鱼的方法。

  (1) 先确定鱼的外型。

  (2) 将鱼的花纹确定下来,细致的画出来。

  (3)设色。

  三、学生作业:

  利用一封邀请信请同学们帮海底世界的鱼设计漂亮的衣服参加舞会,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各种各样的游鱼,小组合作完成。

  四、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五、展示讲评作业:

  把自己画的鱼剪下来贴到所在的组的海底图上。

  全班评出画的最好的一组,并表扬。

  六、全班同学在音乐声中扮演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

  附

  板书设计:

  水中的“鱼”

【【必备】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

2.【必备】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

3.【必备】说课稿汇编7篇

4.【必备】说课稿汇编六篇

5.【必备】说课稿模板6篇

6.【必备】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

7.【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8.【必备】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