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6-07 11:17: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教学内容: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乘、乘加、乘减(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2)、结合现实情境,学会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够正确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掌握连乘、乘加、乘减(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3)、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意义,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及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的地位: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学习;一位数笔算乘法;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基础;同时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二、 教学过程

  1、 通过课本第106页的回顾整理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

  口算

  重视口算,以及加强算法的多样化,口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应该每天课堂前5分钟采用各种形式加强口算的训练。

  练习:课本第107页综合练习第1题

  估算

  估算要引导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不要单纯用算式进行机械训练。让孩子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

  会区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和加法估算方法的不同,以及能准确说出估算值和准确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练习:29×3≈ 36×7≈ 199×4≈

  31×3≈ 34×7≈ 203×4≈

  以及完成课本综合练习第4题

  笔算

  第一步:估算。这步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估算作为一种策略、二是前面所学估算的应用、三是与下面的精算计算作对比。

  第二步:笔算。竖式的书写方法、乘的顺序;

  第三步:对比。有两个对比,一是精确结果与估算结果的对比;二是进位笔算与不进位笔算的对比。

  在这里估算与口算是为笔算服务的。具体讲:估算:是界定结果的大致范围,便于与精确结果的对比,可起到验算的作用;口算:是分解了的笔算,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里。

  让学生总结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尤其是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单元的难点部分,中间、末尾的0为什么可以不乘,如果乘,乘得的积在竖式里是什么样的,这一切通过对比,可以提升学生的认识,发现其中能够简便的原因。

  练习:综合练习第7题

  混合运算

  1、由问题到算式不要急于求成。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面对一个问题,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由分步到综合,分步与综合不是算法的多样化,而是解决问题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分步式转化为综合式。要对综合算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进行解释。

  4、 综合算式列出后,要引导学生对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进行讨论,结合解决问题的顺序,明确为什么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在对比中融会贯通。

  1是连乘、2是有小括号的、3是乘加。比较运算的顺序:即每个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通过比较,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一个更加明确地认识。

  练习:课本综合练习第107的第5题、第6题、第8题、第12题。

  三、整体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争做到了以下几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

  数学知识的复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整个复习中体现了:知识让学生疏理,为他们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

  2、针对性原则

  复习时必须突出重点。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于本节课的复习,我侧重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练习,查缺补漏。

  3.发展性原则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但是不能忽视基础性,只有坚实的基础才能适当的发展。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上饶市一小的信息技术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化幻灯片》。(下面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本课是在学习了在pwerpint插入文字和表格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美化幻灯片。

  我主要以任务驱动法和演示法,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学习方式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经常有学校老师和学生跟我说,以前学会的软件,一段时间不用就忘记了,而记住的大部分都是看过别人使用,然后自己使用过程中自己探索出来的,就是忘记了也能找出来,而且使用其他新软件也能找出一些基本功能。

  本节课内容的完整操作过程就2分钟,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观看我课前录制的完整操作录像,边播放边解释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然后让学生凭印象尝试自己操作 。

  当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完全操作正确的,没有完成的没关系,下面我还有分步教学,打开学件,按照学件上面的提示,先教师演示,再学生操作,共分3次: 这个学件每台电脑桌面上都有

  1、教师演示制作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

  学生完成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

  2、教师演示制作添加幻灯片背景(其他颜色)。

  学生完成添加幻灯片背景(其他颜色)。

  3、教师演示制作添加幻灯片背景(填充效果)。

  学生完成添加幻灯片背景(填充效果)。

  由前面完成的较好的同学当组长,帮助本组同学学习,以及汇报本组每次的完成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

  PwerPint设置背景还有其他方法和效果,剩下的时间,就请同学们自己探索或互相交流经验,设计出更漂亮的背景。还给学生一个提议,设计一张贺卡发送给亲朋好友。

  我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激励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空间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教学目标:

  1、学会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

  2、学会添加幻灯片背景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多种方法添加幻灯片背景

  教学难点:多种方法添加幻灯片背景

  教学准备:打开学生机房,准备(录制本节课完整操作过程),学件(每台学生机发送一份),组织学生进机房。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美化自己的幻灯片。

  一、学生观看教师完整操作录像后尝试自己制作。

  1、播放本节课完整制作录像。(5分钟)

  边播放边解释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

  2、请同学们尝试完成老师刚才制作的三张幻灯片(12分钟)

  教师查看指导

  二、分步教学(15分钟)

  由前面完成的较好的同学当组长,帮助本组同学,及汇报本组完成情况。

  1、教师演示制作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

  学生完成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

  2、教师演示制作添加幻灯片背景(其他颜色)。

  学生完成添加幻灯片背景(其他颜色)。

  3、教师演示制作添加幻灯片背景(填充效果)。

  学生完成添加幻灯片背景(填充效果)。

  三、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让自己的幻灯片变漂亮了,我们使用了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还通过设置背景颜色,让背景变得更美了。其实,PwerPint设置背景还有其他方法和效果,剩下的时间,就请同学们自己探索或互相交流经验,设计出更漂亮的背景吧。老师还有一个提议,设计一张贺卡发送给亲朋好友。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习作1《写一件童年趣事》的作文评讲。

  一、说教材

  六年级下册习作1《写一件童年趣事》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写一件童年时有情有趣的事;

  二、注意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三、学生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针对以上要求,我觉得上好作文评讲课,先要做好以下准备:一、上好作文指导课,帮助学生回忆童年,选择素材,指导学生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让学生享受“拾贝”的快乐;二、上好作文修改课,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相修改,自己二次修改定稿;三、批改作文,对所有作文进行题材、内容、表达等方面的分析,确定两篇相对写得好的作文,尽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断,还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病句—一找出来,归类整理,选一篇写作问题比较典型的作文,以供课堂上学生修改。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年珍藏着我们多少欢笑与泪水,每个人忆及童年都会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尽的乐趣。而本次习作要求之一是“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因此,我把这堂作文评讲课的情感目标定为享受童年的乐趣,享受写作的快乐。

  技能目标为

  1、学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外貌等进行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弄清修改的理由和方式,培养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以往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精心设计作文指导课,对作文评讲课,或不重视,或先念一两篇优秀作文,再不点名地批评一下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今后作文应注意的问题。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而且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的。

  殊不知,作文评讲课其实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指导,是以学生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习作案例为出发点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好比教练在实际操作中现身说法,是最具人性化的教学过程,对提高学生习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不容轻视的。

  因此我决定对作文评讲进行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作文评讲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全体学生通过朗读佳作、优美片段,讨论交流习作中的优点与缺点等方式参与作文评讲,而不只是“写作尖子”频频亮相;作文评讲课充满民主气息,面对作文,师生平等对话,其至可以争鸣;作文评讲课在形式上新颖生动活泼,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赏析”与“修改”,具体分为五大板块:一、榜上有名;二、佳作亮相;三、精彩片段;四、咬文嚼字;五、七嘴八舌。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1、播放乐曲《童年趣事》,教师谈话创设情境:童年,

  2、回忆本次习作要求。(即评价作文的标准)

  (二)、佳作亮相,体验成功

  1、学生陈铭朗

  《逞强喝酒记》。师问其他学生:“你觉得他写的事情有趣吗?你觉得他那里写得最好?”教师及时地随机地点拨、总结。

  2、“想不想知道他为什么写得这么有趣?”马上采访陈铭,教师归纳总结“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平时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有效提炼素材。

  3、学生吴晨阳朗读《童年趣事——拔毛记》。采访吴晨阳:“在这篇作文,你最满意的地方是哪里?觉得哪里还有缺憾?”

  4、教师总结:刚才的两篇文章,当然不能说已经完美得无懈可击。我们之所以认为陈铭和吴晨阳的作文是‘佳作’,那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内容真实、表达自然、有趣。这是这两篇文章最突出的优点,而且两位同学所写的事都是生活中极普通、极细微的小事,这也很值得表扬。当然,还有不少同学的作文也有这个特点。比如说,汪贝同学写的抓鸡的经过也是情节一波三折,生动而有趣;徐乐同学写他去抱小猪而被猪妈妈追得狼狈不堪;刘强同学写他为了不让妈妈把压岁钱收走而挖空心思藏钱;徐蕾同学写自己偷学妈妈化妆;袁昌瑞同学写自己被狗追;梅子莹同学写的抓小老鹰等等,这些同学的文章都应该受到表扬,因为他们用一颗童心写出了一份童趣!”

  (三)、精彩片段,享受快乐

  虽然佳作并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断’。

  十几位同学依次上台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断。(在屏幕上打出这些片断的内容并进行归类)

  (四)、七嘴八舌,评中导改

  根据学生事情写不具体的问题,找出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章,摘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屏幕出示。

  病文:

  一天,妈妈硬要我去上幼儿园。我死死地抓住床单不放,还大吵着:“我不去,我不去!”豆大的泪珠划过脸颊,落到了床单上。“你为什么不去幼儿园呀?”妈妈用温和的语气问我。我一时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突然,我灵机一动,装出一副生病的样子:耷拉着脑袋,眼睛都快闭上了,只张开了一条小缝,然后用有气无力地说:“妈妈,我今天不舒服,你不要送我去上学好不好?”妈妈一听,急了,马上改变了主意,说:“那你就在家好好休息吧。”

  学生讨论,并修改片段。教师相机点拨。

  (六)、名言警句,课外延伸

  1、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毫不可惜。——契可夫

  2、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托尔斯泰。

  3、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一百遍也不算多。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地位作用

  呼吸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系统之一,本节内容揭示呼吸的实质。上一节内容探讨了人体进行生理活动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是通过氧气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释放出来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本节学习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对于学生理解呼吸作用和以后其他系统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和学生探讨我们每天呼吸的本质,渗透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这节课之前学习了毛细血管结构特点和肺泡的结构特点,为这节学习其功能——“气体交换”做好了铺垫,突出了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本节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肺的换气、组织的气体交换和气体扩散等概念。

  (2)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和本质,并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去分析煤气中毒、溺水等生活实例。

  (3)概述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气体扩散作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结合呼吸系统的结构特点学习气体交换,使学生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演示和讨论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并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概述肺的换气、组织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和主要原理。说明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与血液成分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肺的换气、组织的气体交换过程的文字表达成为动态的画面。

  二、说教法

  因为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对肺的结构特点 、毛细血管结构特点、血红蛋白的特性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本质须贯彻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进行。本节肺的换气、组织气体交换概念描述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课本只是辅以一幅示意图是远远不足以使学生把抽象的文字概念形象化,因此本节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化每个交换细节和血液颜色变化。

  (1)图文转换法:让学生学会从文字概念到示意图,媒体动画;又能从示意图,媒体动画回归文字概念,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学习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2)生物规律法:就是学习生物知识终要贯穿“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进行。

  (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

  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三、说学法

  1.创设情景:在课室喷射香水。

  设问:同学们,你们闻到了什么味道?我在这里喷香水,为什么后面那么远的同学也能闻到?

  【因为学生没有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不懂分子运动一类知识,因此教学中采用生活相关的实例,引导“气体扩散”的概念教学。让学生感受概念与生活的距离,增强心理认同感。】

  四、说教学过程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气体分子如何从浓度高向浓度低一方转移的动画。

  【直观显示气体扩散的过程,弥补学生所缺乏的有关分子运动的物理知识。】

  3.引导学生例举生活中的例子。

  【把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应用知识解答生活相关问题,学以致用。】

  肺的气体交换

  上堂课学习了肺通气。1.设问:气体到达了肺泡后在肺泡内静止不动了吗?是否也是通过气体扩散进入体内其他地方?

  我们复习一下毛细血管,肺泡的结构,思考它是否具有让气体通过的特点。

  【通过复习毛细血管,肺泡的结构,指出其在气体扩散时能够透过,为引出其相应的功能——气体交换做好准备。】

  肺的气体交换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肺部气体交换的方向:氧气扩散的起点是_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__;二氧化碳扩散的起点是__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_。

  (2)动力是__________。

  (3)结果是________ 血变成_______ 血。

  (4)概念:肺的换气是________与_______ 之间进行_______和________ 的交换。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出学生是探索学习的主体。有效调动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认知的兴趣,听取和采纳他人见解,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有限时间内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肺的气体交换

  3.多媒体展示:

  “肺内气体交换”的动画。结合习题引导学生注意两种气体的扩散方向、血液颜色的变化,结合“肺的通气”学习“肺的换气”概念及其特点和结果。

  【心理学家发现,那些能被进行双重编码的知识更容易记忆和提取。这里通过把一句话的概念,做出一个动画效果,清晰明了的展示气体进入或排出的具体过程,血液颜色的变化,通过这种动画与文字的双向转化,达到学生对此概念构建的双重编码,增强理解和记忆,体现学生获得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同时结合学生刚才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查缺补漏,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肺的气体交换

  4.体验活动:看你能闭气多久。

  活动后请学生思考:

  (1)描述闭气的时候,肺泡内换气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氧气浓度变化。)

  (2)静脉血能否变成动脉血。

  5.举例说明:肺水肿是一种肺部疾病,特点是肺含水量增加。患这种病的人发病时会发生怎样的后果?

  【心理学家认为,记忆中的种种概念是以这些概念的具体例子来表示的。很多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是以概念的正例或反例为支撑的,这里通过“闭气”,“肺水肿”两种影响气体交换的反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演示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波,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混有少量抗凝剂(草酸钠)的鲜鸡血的试管里,观察两只试管的鸡血颜色;再将通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导管进行交替,使原来通氧气的改通二氧化碳,原来通二氧化碳的改通氧气,观察两只试管的鸡血颜色。

  你观察的现象:(1)通入氧气的试管中颜色是__________;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中颜色是___________。(2)通入气体交换后,你观察的现象:通入氧气后,原来__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__色;通入二氧化碳后___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___色。

  2.观看动画展示:

  思考:氧气运输的具体形式是?二氧化碳运输情况如何?

  组织气体交换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请各小组结合“肺的换气”学习)

  (1)气体交换的方向:氧气扩散的起点是__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__;二氧化碳扩散的起点是_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_。

  (2)动力是 __________。

  (3)结果是__________ 血变成__________ 血。

  (4)组织气体交换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进行 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的交换。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主体性。有效调动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认知的兴趣,听取和采纳他人见解,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有限时间内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组织气体交换

  2.多媒体展示:

  “组织气体交换”的动画。引导学生注意两种气体的扩散方向,血液颜色的变化,并引导学生结合“肺的换气”学习概念及其特点和结果。

  【心理学家发现,那些能被进行双重编码的知识更容易记忆和提取。这里通过把一句话的概念,做出一个动画效果,清晰明了的展示气体进入或排出的具体过程,血液颜色的变化,通过这种动画与文字的双向转化,达到学生对此概念构建的双重编码,增强理解和记忆,体现学生获得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同时结合学生刚才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查缺补漏,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概述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小组活动】

  现在,请同学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观察自己的呼吸,然后请你们用自己的话把自己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说出来。

  引导学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组织思维:

  (1)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的具体过程。

  (2)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排出体外的具体过程。

  (3)血液的变化。

  【通过复习巩固,把整个呼吸过程贯穿起来,增强学生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呼吸,平时多注意呼吸卫生保健,进行有氧呼吸,例如晚上睡觉卧室要通风,在一天当中下午氧浓度最高时多运动。】

  思考:氧气从肺泡到组织细胞要经过多少层细胞?

  通过概念图练习题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谢谢指导!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钓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但对于一个11岁的男孩来说却是一次令他终生受益的经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S版)第八册第3课《钓鱼》。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34年前的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在距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起来一条大鲈鱼,正在“我”兴高采烈之时,父亲却坚决让“我”把鱼放回湖里去,“我”意外、委屈、不服,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把鱼放了回去,但是“我”从中得到了一个受益终生的启示——面对诱惑时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

  3、情感目标:领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刻的做人道理。教育学生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我”的情感变化过程,理解父亲要“我”放鱼的良苦用心。难点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四、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运用。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在教法上,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采用角色互换,补充空白、启发学生想像等方法,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及情感变化。

  2、在学法上,落实以读为本,把朗读贯穿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文悟情,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主动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从而真切地体会人物内心真实的情感历程,领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五、说教学流程

  (一)感受钓鱼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上课伊始,我便用轻松愉快的口吻让学生回顾自己钓鱼时的感受,他们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当学生沉浸在钓鱼的乐趣之中时,我把话题引入文本:有一个11岁的男孩跟着父亲去钓鱼,这次钓鱼的经历却让他收获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启示。我顺势引导学生质疑。相近的年龄与经历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中主人公的距离,不同的收获又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相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

  (二)体会人物的内心,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胳,了解文章是按照钓鱼—放鱼—启示的顺序记叙的。

  2、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在理解课文时,我紧紧抓住两个主要问题:

  面对大鲈鱼时,“我”的内心活动

  首先让学生默读3-9自然段,划出描写“我”的言行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抓住“得意、急切、争辩、乞求、依依不舍”等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初步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学生此时的体会还只是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个层面,并未深入人物的内心。接着引导学生感受鲈鱼巨大的诱惑力。大屏幕出示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再结合课文中描写鲈鱼的句子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受:这条鲈鱼实在是太吸引人了。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换位体验:如果你钓到一条这样吸引人的鲈鱼你会怎样呢?如果让你把它放回去你又会怎样?就这样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条大鲈鱼对“我”的诱惑,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此时学生的体会不再只停留在语言文字这个层面,而是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学生的情感和“我”的情感已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使学生与“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此时的朗读已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朗读,而成为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倾诉。教室里书声朗朗,不一样的理解,不一样的朗读,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整个课堂精彩纷呈。

  面对大鲈鱼时,父亲的态度

  首先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通过研读相关语句初步了解父亲让“我”放鱼的坚决态度。然后围绕“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鱼放回去?难道父亲不喜欢这条大鲈鱼吗?”这一中心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经过讨论,学生知道父亲很喜欢这条鲈鱼,但现在还没到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所以父亲坚持让“我”把鱼放回去。此时,学生对父亲这样做的用意的理解还是浅层面的,并未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挥想像,揣摩父亲在做出放鱼的决定时内心是怎么想的,从而引领学生真正进入父亲的内心世界,这时学生才能深刻地体会到父亲这样做是为了教育儿子从小做一个诚实的,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这样,学生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有了真实的体验。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已是水到渠成,父亲态度的坚决,儿子内心的委屈通过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时我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留白处进行想象补充,大屏幕出示: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用不容争辩的语气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时,学生会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各种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儿子,不贪小便宜,诚实守纪的高尚情操已潜移默化的根植于学生的心田。在这里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可以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放鱼的真正用意的理解,感悟父亲对“我”的严格要求和教育,父亲的崇高品格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我适时出示贺拉斯的名言“父母的美德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三)领悟钓鱼的启示,拨动学生感悟的心弦

  孩子的心灵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那么“我”从这次钓鱼中收获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学生通过深入研读第10、11自然段,领悟到虽然34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失去了一条大鲈鱼,但却收获了一个令我终生受益的启示——面对诱惑时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这时,顺势引导学生想像:“我”在人生旅途中可能遇到过哪些诱惑。相机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诱惑人的“鱼”指的是金钱、名利、地位等吸引人的事物。

  在学生对“我”获得的启示有了深刻的感悟之后,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我”的内心世界:34年后“我”成为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如果此时父亲站在我的面前,“我”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学生便会真情流露。我相机出示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此时,文字定格在屏幕上,我和学生一起注视着,默念着这句话。教室里那么安静,那么安静,但我相信:道德美的丰碑一定已在孩子们心中筑起。

  (四)拓展训练,升华启示

  在学生充分感悟课文内容后,将话锋转向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也一定会遇到许多诱惑人的“鱼”,那么你们的选择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出示在大屏幕上:

  放学路上捡到一支向往已久的笔,我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没有发现我的错题给了我100分,我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不在家,电视节目很精彩,但我作业没做完,我决定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让钓鱼的启示不仅使“我”受益终生也让学生受益终生。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学习课文后的启示用一句话写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读进去再走出来,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课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他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盲童明明是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她虽然生下来就看不见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丽可爱,聪明机灵,乖巧懂事,有一颗善良的童心,懂得关爱别人。“我”和她相识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她“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她清脆的笑声感染了“我”美好的爱心感动了“我”,她就是一个“番茄太阳”,挂在了“我”心里,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二、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2、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从而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三、 说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走进明明,知道她是一个漂亮聪明乐观和富有爱心的小女孩,感悟三个“番茄太阳”含义。

  四、 说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叙事,写人、抒情相互结合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文章的两条线索进行教学:

  一、是明明的笑

  二、是明明的笑对作者的感染。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圈画批注、感情朗读等多种手段引领学生逐步明确“番茄太阳”的三个不同含义,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心,让“番茄太阳”永远挂在我们的心中。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番茄,太阳,太阳番茄,这个奇妙的组合告诉了我们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盲童明明,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让我们走进盲童明明的内心世界。

  [激情,激趣,巧妙引入课题]

  (二)精读感悟,直奔课文重点。

  1、指导学生感悟盲童明明的心灵。

  (1)从盲童明明的容貌和言行的句子中感悟盲童明明的心灵。

  (2)默读感悟,批注。

  (3)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体悟小女孩的内心结合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些句段

  2、 导学生再读课文,体会盲童明明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感动。

  (1)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语句。

  (2)汇报交流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3)探究

  是什么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

  让学生体会到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带来好的心情变化。

  [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感悟人物内心世界,指导学生学会朗读,学会倾听,体会人间真情]

  (三)理解”“番茄太阳”含义

  1、课文为什么以番茄太阳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都指什么,让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感悟。

  2、 本对话、师生对话,探究“番茄太阳”含义

  [抓题眼,理解课文重点,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探究“番茄太阳”含义]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明明的笑容那么真,那么美,是因为她背后的善良和爱心。

  1、暖我的心的,仅仅是明明吗?你觉得谁也是?

  2、 生活中,哪些人也是“番茄太阳”?

  3、小结:所有心中有爱,无私奉献的人都是“番茄太阳”是的,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番茄太阳 ”,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到处充满与温暖。

  [发展个性化语言,拓展思维]

  (五)配乐感情朗读

  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再一次走进课文,体会人间真情。(播放《种太阳》)

  [用歌声《种太阳》激发学生爱心,把教学推向高潮]

  (六)作业超市

  1.必做

  2.选做

  (七)板书设计

  12.“番茄太阳”

  纯真 温暖

  爱

  乐观

说课稿 篇7

  《相同图样排排队》为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范畴。“相同图样排排队”其实是二方连续的儿童化话语,是以通俗、直观、形象的特征表述对二方连续予以解读。古往今来,二方连续纹样与人类的生活时时相伴、处处相随,因为早在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领略了这种美并且应用、创作了这种美,他们用它来美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二方连续”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并且今天直至以后它依然会在各个领域装点、美化着我们的生活。

  本课课题名称以《相同图样排排队》替代了“连续图案”的专业术语,形象、有趣的说法贴近低幼儿童的思维活动。教材以大量图片拱师生观察、回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二方连续图案为切入点,再通过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并了解这种图案的显性特征和组合规律,探究并掌握其设计创作的方法,在拼、印、剪、画等艺术实践中,体验重复和叠加所带来的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根据学生在这一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活动规律,二方连续的基本概念对于他们而言相对比较抽象;苏少版美术教材在课题的命名上淡化了“二方连续”“纹样”这些专业术语,而代之以“相同图样”“排排队”这种通俗易懂的儿童化语言表达,“二方连续”一词仅在教材的说明文字中一带而过。依照这样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尽量避免使用类似专业术语,而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创造这种装饰美上,帮助学生掌握图样的基本特点,探究图样的丰富排列,尝试图样的多种表现,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探求艺术奥秘、保持艺术兴趣、创造艺术活力。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性认知不足,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由“图样”“相同图样”“相同图样排排队”三个渐进的认知环节切入教学,并在后续的教学中从美的各个角度对学习展开不同层面的学修,不断加大该内容的宽度、厚度和深度。低幼儿童由于年龄尚小,阅历有限,知识浅显,其思维活动主要依赖于直观形象,行动一般以游戏活动为主。在他们观察事物的经历中,对写实性形象有深刻而形象的认同,而对经变形、演绎后的图样往往不易理解。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本课主要采用游戏体验、合作探究、直观演示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快乐地投入学习,让学生在特设情境中感知图样的基本特点、排列规律,具体通过“图样”“相同图样”“相同图样排排队”三个环节循序切入本课学习,由浅入深的完成整课的内容和任务。

  本课设置了多重的三次练习,第一次“推磨”作业完成后,学生通过评价了解了图样的“相同”的含义;第二次“拼搭”活动,使学生发现了众多的排列和组合规律,“排排队”有了多样性,也为下一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发散的思考。第三次“重复”的创作是本课的主创内容。因为有两次练习的铺垫,学生在理解“重复”“连续”的意义的基础上能较好的实现自己的设计,当学生完成自己的作业后,教师鼓励他们积极向同伴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谈谈自己的创作方法,这样,也使得创作有了更深入的延展。

【关于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2.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3.关于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

4.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5.关于勾股定理说课稿模板七篇

6.【实用】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7.【推荐】说课稿汇编七篇

8.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

上一篇:初中音乐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