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02 15:06: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合集六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文第二篇课文——《颐和园》第

  二课时。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组文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安排教材的,其目的是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颐和园》作为本组文的一篇精读课文,其编排的意图如下: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它在本组文的读写训练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三)课时划分:

  针对本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这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品读美文,欣赏美景,激发情感,学习写作方法。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3、感受景色美和语言美,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难点:体会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二、说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教师当导游,学生当游客的形式组织教学,

  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兴趣。

  2、朗读法。本节课预设以读为本,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从而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3、联想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和教师美读课文,学生闭目想象画面等形式,感受颐和园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法指导上,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扶到放,先导学长廊部分,在读、想、划、议相结合的训练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然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准备:

  一张“导游证”,一顶太阳帽,一面小旗子和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导语:(教师以导游员的装扮)“各位游客,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大家还记得吗?”(板题)指名生答,师相击点击导游示意图,然后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师接着引导:“现在我们就到这些景点去细细玩赏,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教师以导游员的角色出场,又以充满激情的导语,把同学们带入情境中,既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又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导读“长廊”,感悟学法。

  1、导语:“游客们,现在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了(课件出示长廊图),请大家仔细欣赏,看看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学习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划一划:用横线划出描写长廊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描写长廊的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写?

  3、学生自读自悟。

  4、师生互动,汇报交流。(先指名谈谈自己的游览后的感受,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A、当学生读“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抓住“700多米”和“273间”这些详实的数字,体会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再全班齐读这个句子,读出“长”这一特点。(师相机板书:长)

  B、当学生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一句子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再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小组比赛读,让学生感受到画的多和美,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C、当学生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一句子时,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演绎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再全班齐读,重点指导“神清气爽”一词的朗读,读得舒缓、陶醉,从而体会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美。(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概括板书:美)

  5、师美读长廊部分,生闭目想象画面。

  6、出示长廊视频,让学生欣赏。

  7、引导学生说说这部分是按什么方法写的,并归纳小结,这一部分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写的。(即先抓住“长”的特点总体介绍,再写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导学长廊部分,渗透学法指导,学生通过读美文,想象画面,欣赏长廊的美景,从而感受长廊的长和美,同时初步掌握学习方法,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三)学法迁移,自学探究。

  1、导语:“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游览了长廊,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细细地去欣赏,然后和大家谈谈你的感受。”

  2、出示学习要求:运用学习长廊部分的方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即课文3—5段),先自由学习课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1)划一划:划出描写景物的词句,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写。

  3、在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先自由学习课文,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交流。先指名学生谈谈自己游览后的感受,以及在重点词句中领会到的景物的特点。

  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并适当点拨。例如佛香阁,引导学生从“耸立”一词体会佛香阁的高,再提示学生除了“耸立”一词,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佛香阁的高?让学生明白“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这个句子,也间接说明了佛香阁的高;又如昆明湖,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镜子”和“碧玉”这两个词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还应引导学生抓住“滑”字来体会昆明湖的静……。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相机板书:

  佛香阁:耸立 大半收在眼底

  万寿山

  排云殿:金碧辉煌 一排排

  湖 水:静 绿 滑

  昆明湖

  ……

  接着,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写佛香阁和昆明湖这两处景点的,如“佛香阁”是从整体上写,突出“高”这一特点,而 “昆明湖”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到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的。

  5、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如指名读、想象画面读、比赛读、配乐读),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学生领会学习长廊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探究。在汇报交流中,欣赏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升华自己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师:“游客们,我们已经游览完颐和园,大家感觉怎样?”(指名生答,师相机板书:大公园、美丽)接着因势利导:“这么美的颐和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国像这样世界级的遗产还有很多,如长城、北京故宫……,我们作为中国人,为此而感到骄傲。”

  2、学习写法:“颐和园这样美,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指名生答,并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那么,今后我们写游览活动,也可以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

  [在总结课文的同时让学生领会作者按游览顺序,用不同方法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布置作业,体现个性。

  本课时的作业设计如下:(其中1、2为必做题,3、4为选作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

  2、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3、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如诗歌、对联、图片、故事、传说等),放入资料袋中。

  4、选取颐和园中一处景点,结合课文描写,展开想象,画一幅画。

  [学生间有着千差万别。“一刀切”作业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而本节课的作业我安排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不但体现了个性,还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游览顺序 抓特点

  长 廊 : 长 美

  佛香阁:耸 立

  万 寿 山

  大公园排云殿:一排排 金碧辉煌 美丽

  湖 水:静 绿

  昆 明 湖 ……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开天辟地》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国标本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话的想象,语言优美,且盘古开天辟地的全过程脉络非常清晰,使得故事显得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3、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文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2、7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亦打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板题:开天辟地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引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初步学习,你已经了解到了什么?▲生指名说说,回忆复习课文内容。

  (板:盘古)

  3、同学们了解得还真不少!通过这些,你认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

  ▲生各抒己见。(板:伟大)

  4、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篇神话故事带给我们的这份伟大的献身精神。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生打开课文

  二、精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写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自由读第2节,边读边找划。

  2、交流:●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看看哪些词更能体现他的伟大;●读好句子。

  3、齐读第2节。

  4、盘古的伟大还表现在哪里?(按着顺序找一找)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为什么,体会感悟

  2、读好这一节。

  给词:顶天立地

  3、哪里还能看出?(引出第4节)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找读,谁来读出这种变化?

  2、体会“一万八千年”,感受盘古的“了不起”。

  3、还有哪里也能体现他的伟大的?(引出第5节)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一读,问: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2、读这里,你能感受到盘古怎样的形象?(巍峨的)多么的了不起呀!

  3、再读这句。

  4、有没有了?(让学生继续找读能体现盘古伟大的句子)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生评议,说说哪些词他读好了?

  3、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体会,感悟他的伟大。

  4、给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还有更伟大的呢!谁能发现?(引出第7节)

  七、精读第七自然段。

  1、引读第7节。

  2、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说他更伟大?

  ▲生交流说说。(板:身躯化为万物)

  3、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呀?你想对英雄盘古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说说。

  4、让我们带上这份感情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7节

  5、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6、你会这样说吗?

  ▲练习说话。

  7、盘古的身躯化成了万物,世界从此变了样,这一切是那样的美好,让我们把这份美好通过朗读来传达。

  ▲生再读第7节。

  8、引读第八自然段。

  八、拓展练习。

  1、想象:世界万物除了文中写到的,你还想象到了哪些也是盘古的化生?

  2、练说:●当我看到( )时,觉得这可能是盘古的( )化成的。

  ●盘古的( )化成了( )。

  3、质疑:这一切是真的吗?(理解:神话传说)

  4、推荐:中国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嫦娥奔月》等。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和学情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随感式小品文。本篇课文放在以“祟尚科学”为主题的第四单元,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体验生活,在感受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坚持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而又有主体意识的人。

  结合初二学生“独立意识萌芽但又很不成熟、渴望梦想却又容易忽略现实”的心理特征及“语文课要有语文味”的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去体验生活,学会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

  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朗读法、点拨引导法、多媒体教学

  学法:朗读法、欣赏法、默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播放歌曲《把耳朵叫醒》,营造氛围。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叫做《把耳朵叫醒》,下面就请大家叫醒你的耳朵,和老师一起玩一个小小的游戏。大家来猜猜那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又想到了什么?

  (大屏幕显示“听,那是什么声音?这让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依次播放马蹄声,群狗叫声,人打鼾的声音以及婴儿无邪的笑声。每播放一种声音,都让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讲讲他们听到了什么,以及他们听到这些声音时所联想到的,教师稍做评价。)

  这几种声都来自生活,很能。另外特地把婴儿的笑声放在最后一个,因为这个笑声定然能引发学生会心的微笑,感受到这种声音所带来的快乐,自然而然地把学生领入了预设的情景当中。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环节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三)整体感悟

  (大屏幕显示教师所问的问题,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分页标题#e#

  问题如下:

  1、文中提到了哪些类型的声音?其中哪些是你听到过的?哪些是你没有听过的?为什么会听不到呢?

  2、为什么作者能听到这些声音?

  3、通过这篇文章,作者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的特点,因此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自主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声音随想

  A、善于聆听

  1、大屏展示问题:生活中你最喜欢的声音是什么?最讨厌的声音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声音是什么?请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描绘或者模仿。学生自由思考准备,指名学生回答,或者分小组派代表表演。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课文感知、情境体验,对作者以及老师所设定的声音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再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再现自己寻找到的有特别感受的声音,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就能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并缺乏美妙的声音,也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精神。

  2、大屏展示:唐诗中的天籁之音。请学生说下面的诗句分别描绘的是什么声音,可齐声回答,并朗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多加积累,增加课堂的容量。

  B、用心聆听

  (多媒体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的片段)

  大屏展示问题:什么叫做“用心”听?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去听世界?

  (学生讨论发言,可以自由补充,也可以形成讨论)

  教师总结:从听中学会思考,在听中感悟人生

  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大屏展示)

  (学生齐读以上句子)

  用学生较熟悉的舞蹈切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明白什么叫做“用心”听,完成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之一。

  (五)品味语言

  1、 课文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分页标题#e#

  2、 文字赏析

  这三段文字很美,它究竟美在哪里?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指导总结)

  观察(用心感受)+想像(设置情境)+语言(运用修辞,生动形象)=你一定会听见的

  3、 学生仿写

  ⑴教师展示示例文段,学生配乐朗读,酝酿写作气氛,为学生的仿写做铺垫。

  ⑵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模仿课文1-3自然段的写法,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你心中的声音。

  (大屏展示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进行当堂仿写练习)

  这是运用了情境教学法,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让激发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交流后让学生观看画面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⑶选择学生的文字朗读,并进行适当的评点,以鼓励为主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成果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六)生活感悟 教师总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

  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爱,

  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

  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

  (七)拓展思考,布置作业

  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美丽如此之多,把耳朵叫醒,你听见了人们往往“听而不闻”的声音。让眼睛睁开,你看到了人们往往“视而不见”的场景。用心灵体会,你领略到了人们往往一笑而过的美丽。请以“生活中的美丽”为话题完成一篇作文

  布置此项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已经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归结全文

  1、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

  2、教师寄语:“你开始倾听,用心倾听,微笑着倾听,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将回馈与你最美妙的声音!”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教学环节,用多媒体展示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 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教学目标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这里,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课文勾画自学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尝试理解词语,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幻”这个字,指出这个字要和“幼”比较注意写正确,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年级课标中提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因此,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体会变化。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范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激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2、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记号。

  3、议一议。学生读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4、根据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出示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1)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组内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

  如: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小结后,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导学生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 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指导齐读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4) 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是发现;电视,电话,因特网火车等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主动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5、用赞美自豪的语气再读课文,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幻想 现实

  千里眼 视频

  顺风耳 电话、手机、

  腾云驾雾的神仙 飞机

  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初步教学思路,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能与课前预设的完全一样,要跟着学情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只有把握学情,“以学定教”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介绍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5《六个馒头》。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不留痕迹的帮助、纯真丰厚的友谊。《六个馒头》讲述的是在一次春游前,其他孩子都在准备春游的零食,而一个来自山区家境贫困的女孩子只到食堂买了六个馒头。在出发那天,女孩子刚刚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以没吃饱为由吃光了她剩下的五个馒头。后来,同学们都以吃了她的馒头为理由,总请她吃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吃着香喷喷的馒头,默默接受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享受着纯真丰厚的友谊。此后,女孩子则以努力学习、为集体做好事来表达谢意。全文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春游过程的时间线;一条是围绕女孩子吃馒头的变化展开的事情线;一条是同学们不留痕迹、表现纯真丰厚友谊的帮助线。三线并行,相互融合。本篇课文生动描写了同学之间纯真、丰厚的友谊;表现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语言朴实,表达的情感真挚。这样的学生感兴趣,有亲近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课文,自觉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现实生活体验相联系,顺利与文本对话;有助于学生在学文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增进彼此的了解,受到情感熏陶,增强班级凝聚力。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真挚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中心是女孩子默默地接受了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的享受着纯真丰厚的友谊。只是由于学生认识水平较低,对同学们为什么要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这一问题认识可能会比较肤浅,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现今时代的孩子,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女孩子和同学们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友谊。结合以上学生情况和年段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继续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懂得体贴关爱别人;

  3、联系课文情境,进入角色,展开想象,写一段话;领悟课文“三线并行”及表现人物的方法;

  4、再按照一定顺序复述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此我把通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和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课文倒数第二段话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教学我以情感为主线,以“不留痕迹的帮助、纯真丰厚的友谊”贯穿始终,以个性品读为感悟积累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

  四、课时安排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前让学生预习,老师制作精美的。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读词语,读通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整体上的把握,划分段落,重点学习字词,理解个别词语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课文的两条线索复述课文。

  今天我主要介绍的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同学们是怎样不留痕迹的帮助女孩子的,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5课 。(板书课题:15.六个馒头)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表格:依据表格中的两条线索让学生复述课文。

  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一遍课文。(板书:同学 女孩 )

  2、结合复述的内容引出概括了全文内容的句子,还点名人物品格?再读一读。

  3、大家都来读一读。

  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地享受着纯真丰厚的友谊。

  板书: 不留痕迹

  4、结合这句话,你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5、教师整理学生的质疑:同学们是怎样“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品词悟句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边思考同学们是怎样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边划出相关的语句,把感受或想法批注在旁边。

  (2)有语气地读一读,进行深刻的体会。学生进行自学。

  2、理解同学“不留痕迹”的帮助

  同学们是怎样“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的?

  (1)让学生先一一汇报,汇报时注意按时间顺序,先读读有关句段,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学生找到的全部句子。

  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2)出发前一天,同学们讨论时的情景。

  ①“唧唧喳喳”地讨论:声音小,不想让女孩子听见。

  ②那个女孩子就是你们的同学,此时你们在讨论什么?是怎么讨论的?

  结合上下文理解。捕捉人物的心理。

  ③听了同学们的讨论,你想说什么?

  (3)出发那天同学们争吃女孩那些被雨水泡头的馒头的情景。

  ①大家纷纷冲向饭厅吃饭去了,只有女孩子一个人待在招待所里,等大家走了,才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女孩子刚刚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同学急于去饭厅吃饭,而且时间不长就回到招待所里,唯恐女孩子吃少了,就没法找到帮助她的理由了。)

  ②抓住班长的语言(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你能给我一个馒头吃吗?”)想象班长当时是怎么说的?读出来。

  ③抓住其他同学争吃馒头时的句子,(同学们纷纷拿起馒头嚼起来,转眼间,剩下的五个馒头都被吃光了。)体会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吃完馒头,是要女孩子看出他们确实很饿,不露出破绽。

  (4)第二天以及后来,大家以吃了女孩馒头为由,带她到饭厅吃饭的情景。

  ①第二天,该吃早饭了,班长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②“后来,总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地享受着纯真丰厚的友谊。”读读这段话,划出句子中的一组近义词(接收、享受),想想为什么不都用“接受”一词?查“享受”一词的意思,说说她享受到了怎样纯真丰厚的友谊?

  3、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同学们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的原因。同学们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帮助这个来自山区的女孩子呢?(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懂得这样做是为维护女孩子强烈的自尊心。因为这个女孩子自卑、胆小,敏感、自尊心极强。)

  (1) 抓住女孩的情感理解。

  第一次流泪:伤心的眼泪

  谁也没有注意到,坐在角落里那个来自山区的女孩子,她微举着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颤巍巍的嘴唇,一张一合却没有声音。过了好久,女孩子才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了,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

  指名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指导朗读。

  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到食堂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跑回学校宿舍,迅速地把馒头装进了塑料袋。

  指名读,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

  第二次流泪:后悔的眼泪

  大家纷纷冲向饭厅吃饭去了,只有女孩子一个人待在招待所里,等大家都走了,才从背包里取出馒头。

  第二天,该吃早饭了,女孩子偷偷走了出去,坐在招待所附近的一座矮山上。她在悄悄地流泪,原本可以不来的,她有点后悔来了。

  指名读,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

  第三次眼泪:感动的眼泪

  “女孩子和班长一起来到饭厅,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香喷喷的馒头,她的眼圈红了。”如果你就是这个女孩子,此时会想些什么?写下来。

  (2)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第七、八自然段),体会这样的帮助形式,不是简单的同情和施舍,女孩乐意接受。

  (四)总结升华

  1、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师:女孩子又自卑变得乐观起来,是缘于同学不留痕迹的帮助,这帮助是善良的、是充满爱心的、是真诚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心灵的花园,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善良做土,用爱心做水,用真诚做阳光。共同培育这友谊之花,相信咱们班的友谊一定会开得无比灿烂耀眼。

  2、全文在连段成篇的顺序和表现人物方法上有什么特点?(三线并行;通过言行神态,表现人物心理。)

  (五)布置作业

  读文后,自己准备完成哪些作业?教师建议:

  1、阅读《语文读本》中《童年的馒头》。

  2、假如你是女孩

  假如你是同学

  假如你是老师

  假如你是……

  你怎样讲述这件事,回家试着讲一讲,明天讲给大家听。

  六、说板书

  六个馒头

  不留痕迹 真诚

  同学 女孩

  努力学习、做好事

  自卑

  友谊

  乐观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

  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10篇

2.【精选】说课稿合集六篇

3.有关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4.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合集9篇

5.有关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

6.【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

7.实用的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

8.【推荐】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