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作文大全>读后感>《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时间:2022-10-01 08:57:0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苏东坡传》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东坡传》读后感

  今天正月二十了,年节的尾巴也要抓不住了。虽然单位从未真正放假,并且已早早正式开工,心里还是不舍过年时的欢快和轻松。或许是年纪越大,越习惯了眼前的苟且吧。然而,著名的当代文人矮大紧说过,“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仔细想想,每个人的生活本就是由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组成的。

  生活中的苟且,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是磕磕绊绊的前行,是对生活中一切遭遇的妥协和接受。矮大紧这句话妙就妙在“不只是”三个字,因为他承认,生活是离不开眼前的苟且的,而且,生活中是要把眼前的苟且放在第一位的,不然的话,便很难生活下去。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多么优美的诗句,多么令人向往的远方,然而,作为凡夫俗子,也只能是想想罢了,却是当不得真的。

  也许眼前的苟且并不美好,也许生活中充满了波折和艰辛,但乐观豁达的人仍然可以有诗,有远方。

  苏东坡被贬黄州,一家人从繁华的京都来到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住在临皋亭,其实只是供过往官员临时居住的驿站,换作别人一定会很失望,可苏东坡却对简陋的住所感到很满意,写道: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

  苏东坡不仅对黄州的住所很满意,而且开始时还可以凭着以前的积蓄出去喝喝小酒。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他有时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与鱼樵为伍,消磨一日时光。他往往被醉汉东推西搡或粗语相骂,“自喜渐不为人识”。

  到了后来,积蓄花光了,生活无以为继,他干脆承包了十几亩荒地,收拾起其中的瓦砾,开辟了东坡农场,由文人变成了真正的农民。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苏东坡本就是一个诗人,成了农民仍能写诗并不奇怪。难就难在他在人生起落中时刻被快乐满足环绕的那种乐观精神。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哪怕是迎着风雨,他也能安然处之,慢步前行,一路领略身边的美景。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六十岁那年,苏东坡被贬海南岛。那时,海南岛的居民主要是黎族人,汉人很少。所以,那时的海南岛可算是中国文化藩篱之外的地方,而且被认为是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当政者之所以把他贬谪到距离中原如此远的地方,就是为了让他永无翻身之日。连他自己也认为,“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

  然而,到了海南岛之后,他在“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条件下,也没有失去人生的快乐,并且写下了“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苏东坡,在颠沛流离的一生中,把生活的苟且、诗与远方和谐的统一起来。这种坚韧与乐观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关于“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个话题,不知为什么会想起过年期间翻看的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或许是这两个不同时代的性格迥异的诗人对“诗”的诠释相差太远了。

  是苏东坡把颠沛流离的生活过成了诗,活出了属于自己的远方,还是诗和远方选择了苏东坡,我想,答案是后者。

  生活或许并不尽如人意,但相信做一个乐观豁达的人,便会有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加油!

【《苏东坡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读后感09-26

《水浒传》读后感09-03

呼兰河传读后感08-10

水浒传读后感07-23

名人传读后感07-16

《名人传》读后感05-15

《名人传》读后感4篇10-09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多篇)06-09

名人传读后感15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