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6-17 22:35:5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10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刻舟求剑》是小语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记号,准备等船*岸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成语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本课与讲读课文《称象》、阅读课文《黄鹂和山雀》构成一个单元,都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阐明了只有用科学的观察思考方法,才能解决问题的道理。本课短小精炼,文字生动浅显,以对话为主,符合低年级儿童认知水平,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文章的特点及教学大纲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①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等词。

  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具体可操作,力求体现讲练结合、文道结合,突出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

  2.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朗读训练。这也是整个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

  3.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这实际上是一个想象推理思维的过程,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比较抽象。

  二、说教法

  1.根据本课拟定的“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的教学重点,采用品词品读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词语,品味词语的准确、生动,并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积累好词,培养语感。

  2.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想象思维活跃的学习心理,采用了“想象描述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创设情境、想象情境,让学生披文入境,品词品读,并进行说话训练。

  3.针对本课教学难点,以直观教学法辅助教学,利用贴图动程演示,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兴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教学本课,通过完成教学目标,着重教给学生①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换词理解法、朗读体会法、省词比较法、看图感知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提高阅读能力。②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学习朗读技巧,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③学习预习和质疑,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说第一课时教学程序: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开课伊始,进行成语接龙比赛,这种竞赛式的前提测评手段在最快时间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复习了旧知,找到了与新知的结合点,同时也是积累词语的过程。

  2.板书课题,书写生字,使生字的教学“化整为零”,符合九义教材在语言环境中分散识字的特点。

  3.初读课文,贴图现境,让学生看图入境,弄懂成语字面上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质疑,并通过互相讨论得以理解,部分仍有不理解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来,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插入理解。这样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以学定教,能使教学目标的认定具体、准确,具有针对性,又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以充分交流,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于学生愤徘时点拨引导”的作用,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扶助者”。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这一层次是教学的导学达标环节,主要运用图画再现、生活展现、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品味——想象说话——朗读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紧扣“一不小心”一词,让学生想象描述那人是怎样把宝剑掉进江里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教学中,运用省读比较法体会“一点儿”在句子中所起的强调作用,“船舷”所指位置的准确,并通过“催”一词的品味,体会词语的妙用。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让学生学到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并进行朗读的训练。

  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直观动程演示,学生便能清楚地看到了文中两个“这儿”所指的实际位置分别是“江中”和“岸边”。理解了句子,就明白了那人的想法错在哪里,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并通过学生的正确操作及解说进行达标测试。

  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想象情境,续说故事的结尾,并且结合小学生好帮助人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教育开导”的说话环节。这样,不仅理解了课文,还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入语言文字训练中,避免了生硬说教,使学生自然生动地达到课文的情感目标。

  总结课文时,启发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刻舟求剑”的错误想法和做法,既促使学生知识和认识能力的迁移,又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第二课时内容: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条理,利用副板书(掉——刻——催——说)进行背诵训练。最后巩固生词、生字,记忆生字字形,并完成课堂练习。

  本课采用动态图文式板书设计〈见教学步骤〉,展现了教学难点突破的过程,并力求文字精炼简洁,画面精美、富有吸引力,符合低年级儿童认知特点。

  评析

  莫雪莲老师的《刻舟求剑》一课教案设计,较好地体现了目标教学的主体意识和训练反馈矫正意识,体现了正确的语文教学思想,不乏一节成功的教学设计。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开课伊始,把竞赛引入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初读课文之后,展示大幅贴图,把学生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接着让孩子们自读质疑,在兴趣盎然之中开始了学习。在实施教学中,教师随机进行动程演示,并配以简洁的图文式板书,使学生饶有兴趣地理解了课文的重难点。课末,学生的注意趋于分散,此时再设计看图续编故事结尾和表演说话的环节,又一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质疑问难,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读讲之前,莫老师让学生自读质疑、小组讨论、互助解答,促使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在小组讨论中发表独立的、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生生之间得以充分交流。学生们仍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向老师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插入解决。这样以学定教,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最有力的证明、课末的续说故事、表演劝说既拓展了语言训练的面,加大了思维训练的力度,又使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自然渗透。

  三、多读少讲,精心组织学生导读达标

  在教学中,莫老师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初读达到正确流利,精读着眼品析体会,熟读力求感情到位。在重点词句处则细细品读,并教给朗读技巧,乃至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样使得“满堂灌”化为学生大面积的、扎扎实实的读书活动。”

  在充分读好书的基础上,莫老师还精心设计词句训练,教法求新求活,展示了“感知理解——品味赏析——积累运用”的语言训练达标规程。如教学第一自然段紧扣“一不小心”,先换词理解词意,然后想象说话扩展思维,训练语言表达,深化理解。教学第二自然段通过听、划、读、想、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品味“一点儿”和“船舷”等词的生动和准确。教学第三自然段则通过句式说话,进行理解句子的反馈检测,然后以读代讲,体会反问句所表达的强烈感情,培养语感。第四自然段教学,则在贴图上进行动程演示,化静为动,让学生把抽象的推理思维过程化为形象的直观判断思维过程,从而顺利地突破了难点。最后的续编故事结尾和劝导说话设计,则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入语言文字训练中。

  莫老师作为市学科带头人,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曾多次在省内外教学比赛中获奖。她肯钻研,勤探索,求创新,正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小学语文组×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1、教材分析

  《 》是××版小学语文( )年级( )册第( )单元的第( )篇课文,该单元以( )为主题展开。《 》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文章大意)。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这部分可以从课文的地位、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第一阶段:1—2年级;第二阶段:3—4年级;第三阶段:5—6年级)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如: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句话):

  难点(一句话):

  4、教学时间:(根据要求安排)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3个课时。(若为几个课时,则说明现在讲的是第一课时,同时后面讲课过程中要说明第一段主要讲说明等。)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归纳课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结合( )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设置目的就是完成教学目标)(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例如歌曲、人物的形象画面等) ,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目的/效果怎样?):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写景:美丽的景象;写人:活动的情景) ,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同上):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例如课文中出现的含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和情感等)。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时,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写人:主人公表现情感的画面;写景:与内容相关的图片)。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 )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 "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根据内容而定的) 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根据课文内容)(如:草原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出的问题)。 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新颖):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写景:优美的景象;写人:主人公的情感)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写景:可以按照课文内容画一幅图;写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大家分成两几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大家一起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感受)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旨在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经常自己动动手,或者互相协作做做看,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

  《画风》,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赵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本课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 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动脑想像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勇于求知的兴趣。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的方法,自由发挥他们各自体会的情感,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展示学生劳动成果,将学生的语言积累转化为语言运用,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用语言来表达、用手去创造。

  针对课文特点,结合班级实际,我计划用两课时学完这篇课文。

  第一课时主要讲: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会正确书写“艺、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第二课时主要讲:

  1、认知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的。并通过读文理解句意。

  2、能力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和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风的特点、作用和种类,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深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3)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语感目标

  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聪明机智。

  现在我就将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说一说:

  三、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预设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画风》一课的导入可采用猜谜的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是:风。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风看不见,摸不着,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却是《画风》。(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指名质疑。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3、指名分节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

  [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在人文的课堂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过渡: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吗?(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

  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小组讨论识字好方法,全班交流。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过。

  [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交朋友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质疑解难,精读感悟。

  1、自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

  (重点理解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老师在学生读书、理解的过程中随机播放课件,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随机指导朗读,特别要读出三个小朋友会画风后的高兴心情。)

  A、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物。

  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小组合作,读懂课文。本环节克服了乏味地串讲,大胆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在自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

  3、朗读感悟,体验文本。

  (1)、三个小朋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把你最喜欢的小朋友的话读给同伴听。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既加深了对本课意境的体会,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语感。]

  五、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师:文中的三个孩子画出了风,小朋友,你们想画风吗?准备怎么画风呢?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你的学习伙伴吧!

  1、小组讨论画风方法。

  2、全班交流画风的方法。

  3、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互相帮助,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信息,促进了学生多方位的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老师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小画家: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演员: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作业应具有“创造性学习过程”的本质,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设计具有多样性的,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板书设计:

  15 画风

  赵小艺 旗子 飘

  风车 转

  陈丹 小树 弯 仔细观察

  宋涛 雨丝 斜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

  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

  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二、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

  (一)导读法。

  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

  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

  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

  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强调自读自悟,大胆更新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句,我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四、强调大胆尝试,优化教学程序

  本课时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尝试预读,激起阅读兴趣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预习"中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尝试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壮美及作者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都像很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体恰当地描绘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尝试运用,注重积累、迁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打比方的表现手法。

  本堂课,我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是语文组2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 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年级()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如: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一句话):

  难点(一句话):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3个课时。若为几个课时,则说明现在讲的是第一课时,同时后面讲课过程中要说明第一段主要讲说明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论文范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时,用多媒体展示“”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如:草原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时间控制1分钟)

  举例:把火车开到拉萨

  板书设计

  板书边写边讲:本节课中把火车开到拉萨,从出发,遇到的困难1我们采取了方法克服;遇到的困难2,……。最后成功到达的拉萨。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文章要向我们弘扬的。

  2、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课文中人物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二、 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的冲动,朗读感悟法,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以及讲授法,点拨法等

  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说教学程序

  (一) 开门见山,聚焦洪水

  1利用提示性谈话,提出阅读要求:边读课文边用笔勾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努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适时用课件出示这些句子或词语,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体会洪水的可怕。(课件出示:略)

  3、通过多媒体情境展示,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当时的场景,并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并为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抓重点词,感悟群众

  我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慌乱的词语,并适时板书: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再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人们的惊慌失措。

  (视频对学生留下的情感冲击,会使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当时情势的危急。)

  (三)、熟读精思,步步深入

  1、激情导入,聚焦老汉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拥向那唯一能逃生的窄窄的木桥,危险将在瞬间发生!这时,人们看到--(课件出示课文:略)生接读。(板书:老汉)

  2、透视老汉,深入感悟

  ①、潜心会文自读感悟

  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对话的过程,学生潜心会文是实现三者对话的主要环节。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怎么感受就怎么读,这是对学生自我感受的珍视,体现对学生情感的珍视。因此我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画出令你感动的词句。在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感动的原因,并读一读,怎样感受就怎样读。

  ②、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以悟代讲,以读代讲,更能让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触动情感的脉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领悟可能不很到位,我就适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经过自读、悟读、范读等方式,使学生能较好地把握人物的情感,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从而真正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如在学生感悟到老汉的镇定、舍己为人后,我首先用激情的语言过渡,再引导学生抓住“冲、揪、吼、凶得像只豹子”体味老汉的严格要求,接着,学生加上表情、动作,带上自己的真情实感朗读体会老汉的严格要求,品味老汉焦急、恼火背后的那颗爱民之心。

  3、走近人物,激情对话

  过渡: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民;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但在生死攸关之际,他无私地选择了大家。为了村里一百多号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儿子,留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伴随着那如泣如诉、深沉悲愤、感人肺腑的背景音乐,我沉痛的交代着课文的结尾。 音乐的渲染,老师深情的范读,孩子们的感情是一发而不可收。我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再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想:老太太正站在丈夫和儿子曾经站立过的地方,深情地呼唤着她的丈夫,呼唤着她的儿子。老太太会对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说些什么呢?如果老汉能听见老太太的诉说,他会怎么想呢?从而深入感受人物内心的真实状态,达到情感的升华。)

  (四)、再度释“桥”,领悟深意

  此刻,山涧溪流上,再也没有了那座带给人们生的希望的生命桥(板书:生命桥)。可我们却分明看到有一座桥稳稳地架在了人们的心目中,它熠熠生辉,它坚不可摧。你看到了吗?是一座什么桥?学生交流:从而理解这不是一座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板书:连心桥)

  (五)、拓展练习,情感升华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孩子们在“接受感动”后,有着强烈的倾诉欲望,这既是对课文学习的积淀,更是一种真情的感动在传递和蔓延。因此,我布置了如下的练习:想象写话,祭奠的这一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整个村庄都呜咽了。老支书的墓前,齐刷刷地跪了一片。悲痛欲绝的乡亲们会说些什么?请你身临其境地想一想,写下乡亲们的肺腑之言。

  四、 说板书设计

  老汉 人们

  镇定 桥 惊慌

  舍己为人 有序 你拥我挤

  严格要求 生命桥 疯了似的

  爱亲人 跌跌撞撞

  连心桥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扼要,抓住题眼,直奔中心,达到“高效能、简约化”的功效,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主旨。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2、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作者运用的生动语言和丰富奇丽的想像,体会人们的愿望和寄托。

  课前准备

  课文挂图;课文生字课件。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谈话激趣

  1. 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出示《女娲补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

  2.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补天)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标记课文自然段。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b.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c. 思考你或他人提出的问题,相互补充、评议、订正,然后再派代表汇报。

  三、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阅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你从阅读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2. 汇报阅读情况,由学生评议、补充、订正。感情朗读。

  3.全班交流,释疑解难。

  四、合作交流、体会文意

  1.讨论、交流: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2.(出示女娲图片),现在女娲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

  3.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二、互相合作,练讲故事

  1. 自主练习讲故事。(可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先……然后……接着……最后)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

  2.指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

  1. 把今天学到的故事讲给你的亲人听,让他们评评你讲得如何?

  2. 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班内开展“神话故事会”,评选“神话故事之星”。

  板书设计

  为什么 大火、大水

  女娲补天 取石

  怎么补 炼石 不畏艰险

  泼液

  结果造 福人类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

  文章通过父亲中奖后把中奖汽车还给库伯的故事,赞扬了人世间道德与诚信的价值,反应了一个普通人崇高的境界,在金钱与道德的天平上,世人更应明白"人无信不立"的道理。作者感情真挚,爱憎分明,本文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学生拓宽眼界,明辨是非,提高道德水平,陶冶高尚情操,领悟人生意义与社会价值。本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端,就是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培养诚信意识,提高道德水平。

  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1)学生要学会认识"拮、寐、馈"等12个字,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拮据、梦寐、馈赠"等10个词。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篇课文。

  (3)学生能理解父亲在抉择面前的艰难,以及"道德"与"诚信"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写人物特点的词句,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父亲心里矛盾复杂的滋味,感悟作者对诚信的赞美,以及对道德层面真善美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本篇课文语言朴实,表达生动,因此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物性格的特点,以及理解父亲的心理矛盾。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会运用作者对比的描写手法进行人物心理描写与写作。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也学习过相关写人物的文章,但在深入理解词语意境方面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在理解描写人物特点的语句上有待提高。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父亲的心理矛盾,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道德案例帮助理解,如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

  教学设计是本次说课的核心内容,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语文课的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朗读体会法将贯穿本课整个教学环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诚信的价值和重要性。

  此外,在导入和研读部分,我还会使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对诚信的向往和期待。

  四、说学法

  而对于学生,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来进行课文的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具体说说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五个部分。

  (一)、问题导入,设置悬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够开启学生的心扉。接下来,我将说一下导入。

  一上课,先设置问题:"昨天咱们留了作业,最后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自己独立完成,不能抄袭,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知道做人要诚实。"其实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它的主题也是诚信问题,我们一起看一下,这篇课文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到底是谁做到诚信?"设置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利用字典查阅。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2、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知道了这篇课文描述了父亲中彩之后将中彩的汽车还给库伯的故事,这就为下面深入研究课文作好铺垫,也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三)品味"中彩",感受"诚信"

  1、运用问题引入法,设置问题:"假如你中彩了,你高兴吗?"学生会联系实际说高兴。"中彩之后,作者也是十分高兴,而父亲的感情状态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父亲不高兴。那么可以继续追问:"父亲为什么不高兴?"让学生继续在文中寻找答案。

  (1)默读找出"父亲不高兴"的相关语句,体会使用的妙处。

  (2)思考:父亲为什么会不高兴?自由阅读发言,找出父亲不高兴的原因。

  2、引入情境教学法:有位同学身上现在有100元钱,他想买好吃的、好玩的,但是这100元是他捡来的,并不是他自己的,他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情景教学法使学生明白父亲不高兴的原因是因为心里很矛盾,很纠结。另外,可以和学生再次朗读反应父亲不高兴的段落,找出父亲不高兴的原因。

  3、引入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父亲为什么心里很矛盾?"

  (1)朗读课文,概括原因。

  (2)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维持生计,生活拮据","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K字代表库伯,是你父亲的同事","那K字用橡皮擦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体会父亲矛盾心理的原因。

  4、课文最后,运用朗读体会法,让学生再次朗读体会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突出道德与诚信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说一说对:"为什么诚实、信用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体会,简要说明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同时学生会明白首尾呼应的手法。

  (四)深悟"诚信",延伸阅读

  1、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父亲在汽车上的行动和感受,说说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小组合作。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对"诚信"的理解,并说说有关"诚信"的名言或者事例。

  (五)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鼓励学生勤发问多发问,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可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六)拓展延伸,积累素材

  《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我会要求学生针对本课的内容搜集一些关于道德的名言或者事例,下节课简单陈述。

  以上就是本课的具体教学步骤,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必然离不开板书的设计,本节课的板书我力求简洁明了,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概括归纳。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提纲式板书为主,这样可以直观、清晰、明了的把整课的内容展示出来。一目了然,既方便学生记笔记又能突出重、难点。

  另外,我的板书也比较注重归纳记忆技巧,能让同学们很轻松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玻璃公公一家》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以“科学、奋斗”为主题,以浅显的语言让学生领悟到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生动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努力奋斗的热情。其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悟出道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并且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性,激励学生课外多搜集“科学、奋斗”方面的资料,用以激发上进。

  本篇课文是一篇童话式的说明文,它以玻璃公公应激回乡参加“玻璃节”的经过为线索,分别介绍了泡沫玻璃、夹丝玻璃、隔热玻璃、变色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探究钻研的科学精神。

  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单元训练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自主积累词语,完成“我的词语库”。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它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关心科技发展、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3、练习默读课文,分角色演读课文。

  4、联系说话写话,推销课文中的新型玻璃,并写出自己收集或设计的新型产品。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启示我们: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所以,在教学中,我以“教—辅—放”为主线,循序渐进地采用教给学生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学法,通过学生互助合作、自读自悟等形式学习课文,并通过讨论、交流、汇报、角色演读等形式突破重点、攻克难点,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民主、活泼的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本课书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以“找—读—悟—说”的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找中明序、在读中感受、在悟中理解、在说中强化,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也体现了其合作学习的意识。学习中还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课改精神,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设计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检查预习;疏通语言文字障碍;读熟课文;指导理解、书写、巩固文中生字新词;对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主要采用了“整体—部分—整体”和“教—辅—放”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以“找—读—悟—说”的方法进行学习。

  具体步骤如下:

  (一)直截导入 悬念激趣

  由于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我认为没有必要兜圈子。为此,我的引题很直截:“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玻璃公公一家》”。常言道:“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械”。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此,第二步我便激趣:“看着这个课题,你想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课文到底在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样就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了对课文的学习。

  (二)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

  这一步主要是通过“读—找—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粗读,了解课文的结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等,使学生对整篇课文的脉络有个清晰的印象。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这是学习理解课文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又分七步进行:

  1、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玻璃公公为什么回乡?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事情的起因。

  2、教师指导学习第2—5自然段。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首先由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找对话—悟道理”;再逐词逐句引导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最后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归纳出“泡沫玻璃”和“夹丝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归纳、教给学生这种学习的方法。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6自然段,了解、归纳“隔热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4、同桌合作学习第7自然段,了解、归纳“变色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5、个人自主学习第8自然段,了解、归纳“吃音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以上一步步的学习不仅体现了“教—辅—放”的教学思路,更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及“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达到了突出重点、突出难点的教学目的,并且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6、小结拓展。通过刚才对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了解,同学们的心情已激动不已,深感科技的奇妙。此刻,教师又让学生想象玻璃家族的其它新成员,并谈谈此时自己的感想,再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此时玻璃公公的心情,可谓水到渠成地使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产生了共鸣,把学生的激情推到了最高峰,使其对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收取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归纳总结全文

  通过对课文的总结、学生谈学习收获以及指导学生分角色感情演读全文,使学生的认知和感知得到了更完美的统一。更激发了其勤奋学习、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五)课外拓展

  让学生课后收集、了解更多新型玻璃或其它新型产品的资料,准备推销、仿写。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了其收集、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地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已实现了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0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母鸡种稻子》写的是小母鸡想种稻子,它邀请小鸭、小猫、小猪和它一起劳动,可它们害怕辛苦,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除草、收割,小母鸡把稻子打成米,做成白米饭,送给小鸭、小猫、小猪,它们惭愧地低下了头。课文通过小母鸡种稻子一事赞扬小母鸡勤劳、不怕苦的精神。同时,用小鸭、小猫、小猪的反面形象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品质。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让小动物用人的语言方式去交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内容童趣盎然,语言生动活泼,孩子乐于接受。

  上个单元学生学习了《手和脑》,懂得了它们的用处,本单元学习"劳动",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手和脑多么重要,应该用它们去劳动。本单元安排了两篇主体课文:《锄禾》、《小母鸡种稻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乃至全册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很大。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愿意"口头造句。过程和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表演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习惯。由于学生年龄小,组织语言和活动的能力较差,所以,表演课文就成了难点。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我选用以下教具:小动物头饰多媒体课件。一年级学生喜欢游戏、表演,让学生带小动物头饰朗读、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更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接受知识,提高效率。

  【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的一项学习活动。本节课我选用的教学方法有:小组合作讨论、启发式谈话、朗读法、表演法等。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先由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再汇报。启发式谈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而表演课文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感性体验,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设计的: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教师导学→学生自学→汇报总结---表演内化

  一、激趣导入

  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接着谈话:同学们,知道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吗?要靠劳动来创造。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劳动小能手,看它是怎样辛勤劳动的。老师贴上小母鸡的头像并板书课题:小母鸡种稻子。

  【上课初通过播放歌曲和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二、初读感知

  先指名由学生分节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小母鸡要种稻子分别请谁来帮忙了?他们都帮助小母鸡了吗?

  然后汇报并在黑板上贴上小鸭、小猫、小猪的头像。

  【由于第一课时学生已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所以,先检查课文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师导学

  【一年级的学生以前学习的都是韵文和古诗,真正意义上的课文只有上一单元的《乌鸦喝水》,可以说没有什么方法和经验,但也要慢慢地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所以我安排了"教师导学"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学习方法,为"学生自学"打下基础。】

  我分四步进行教学: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种。(课件出示插图)结合插图,说说小鸭为什么不愿意和小母鸡一起种稻子呢?引导学生围绕小鸭的话进行说明。指导学生理解"愿意"一词。先指导学生读句子"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愿意"说一句话。比如:冬天来了,我愿意()。扫地时,我愿意()。最后用"愿意"一问一答练习对话。【这是"语文天地"里的练习,在这里进行拖带练习。】④指导朗读小母鸡和小鸭的对话。先用课件出示对话,并指名试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表情;接着由教师范读;最后指名让学生戴头饰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四、学生自学

  在"教师导学"的基础上,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小组自学第二、三自然段。(自学提示:读一读,说说小母鸡请谁帮忙。它们帮忙了吗?为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汇报总结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由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适时指导并板书,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并由学生戴头饰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小鸭、小猫、小猪都不肯帮小母鸡,小母鸡最后收获了吗?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讨论:(课件出示)小母鸡是怎么做的?小鸭、小猫、小猪又是什么表现呢?先由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并板书。然后指导学生带着表情、动作进行朗读,为后面的表演作铺垫。

  之后,教师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要经过"种、除草、收"的过程,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得来。正如歌里唱的"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所以说"劳动最光荣",我们也要从小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六、表演内化

  学生先观看课文动画,5人一小组分配角色: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解说员。画出自己应该说的话,表情、动作应该怎样表现,先在组内准备。然后挑选一组学生戴头饰汇报表演。如果表演不好应给予鼓励,继续准备,课外活动时验收。

  表演可以使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进一步内化,并通过表演体现出来。

  七、作业

  1.小组为单位继续排练课本剧

  2.小鸭、小猫、小猪都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第二年到了,它们会怎么做呢?请你续编故事。

  【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展示了又香又甜的白米饭要经过"种、除草、收"的过程,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得来。板书把小母鸡和小鸭、小猫、小猪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学生要从小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动物头像直观形象,学生喜闻乐见。板书言简意赅,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掌握。

【【实用】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10篇】相关文章:

1.【必备】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

2.【实用】说课稿锦集四篇

3.【实用】说课稿锦集九篇

4.实用的小学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5.【必备】语文说课稿锦集六篇

6.【热门】语文说课稿锦集5篇

7.实用的说课稿锦集4篇

8.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上一篇:数学说课稿 下一篇:语文说课稿